血之孫吳

第1441章 進攻進攻(一)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布魯斯老爺 本章︰第1441章 進攻進攻(一)

    攻破柳城,做大首領,烏桓人為之瘋狂。

    慕容恪已經作出了許諾,這事在烏桓人看來就是這麼靠譜,因此不顧一切地向前沖!

    自從燕軍主力與烏桓人合兵一處,先是分發馬匹,再是選出騎兵。

    接著,十萬鐵騎合兵一處,只留十萬炮灰進行攻城。

    此時,烏桓中的四個大部落各有五六千炮灰,總計兩萬余人;

    八個中等部落各有三四千炮灰,總計約三萬人;

    十六個小部落各有兩三千余炮灰,總計四萬余人。

    大部落、中等部落各自獨自作戰,小部落依附于中等部落,因此烏桓人形成了十二個戰斗團體。

    大部落各擁有五六千炮灰,每個中等部落帶著兩個小部落則擁有近萬炮灰,這使得中等部落和小部落形成的團體比之大部落更有優勢。

    原本慕容恪的許諾對大部落更有利,如此一來,好像中等部落更為有利一些?

    然而在四個大部落的首領看來,這反而讓他們更為有利了,畢竟攻城戰就是一場消耗戰。

    中等部落的首領們以為,己方團體炮灰多了,那麼攻破柳城的可能性更大。

    其實不然,要想攻破柳城其實和誰兵多、誰兵少無關,而是看運氣。

    畢竟城內只有五千守軍,燕軍又是分了一面主攻,兩面佯攻。

    其中,四個大部落分別在東、西兩面承擔佯攻工作,八個中等部落和小部落團體則在北面承擔者主攻工作。

    倘若這樣看,或許有人會覺得大部落一定吃虧,最後攻破柳城的一定是中等部落和小部落組成的團體了。

    其實也不然,只因為守軍是不可能固定不變的,城內的預備隊和其他三面的守軍都可以進行調整。

    再者,城外的燕軍到底從哪主攻,從哪佯攻也是可以進行調整的。

    一般來說,攻城戰就是進攻方和守軍相互拼消耗,就是人力、物力、士氣三個方面的比拼。

    現在雙方是二十萬打五千,或者說是十萬炮灰打五千守軍,因此雙方人數對比是二十比一。

    論物資,城內糧草管夠,畢竟是昔日烏桓人的大本營。

    反觀燕軍就只剩十天糧草了,要是在此之前再打不下柳城,那就只能撤退。

    論士氣,北齊軍要死守柳城,直到己方援軍到來,或者燕軍主動撤退。

    對燕軍來說,那麼就非得攻破柳城,消滅城內的北齊鐵騎不可了。

    因此,雙方的士氣都是極高的,從戰役角度而言根本不存在差異。

    燕軍要想攻破柳城就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不停地攻打,直到守軍人數被降到極限,從而守不住城池為止。

    屆時,燕軍的人數優勢就能被發揮到極致,從而一舉破城。

    這便是人海戰術!

    對燕軍來說,這樣做既能夠消耗烏桓的實力,又能奪回柳城。

    真是一舉兩得!

    對烏桓來說,只要還有精銳在,就算炮灰死完了也不虧。

    何況烏桓有大大小小二十四個部落,彼此都只有幾千上萬人,其他人就不是自己部落的。

    就算自己部落的炮灰死完了,那也還有精銳在後面,等當了大首領之後也能繼續統領數萬炮灰。

    正是在這種心理下,烏桓的各個首領們根本不畏傷亡,尤其是各中等部落的首領們。

    反倒是大部落還好些,他們只需要承擔在兩面的佯攻任務,並且一樣有破城的機會。

    雖然是佯攻,但只要正面的北齊軍頂不住了,那城內的預備隊就會上。

    等到預備隊也打完了,北齊軍不就得從其他三個方向抽調守軍了嗎?到時候兩個方向上的四個大部落不就機會來了嗎?

    反觀對中等部落來說,他們各自形成了八個團體,每個團體都有近一萬炮灰。

    其中,大頭是來自小部落的,小頭才是自己的。

    在這種心理下,中等部落的首領們更不會不下血本,反正死完了也不是只有自己一家吃虧。

    可對小部落來說就不一樣了,他們的炮灰是真正的炮灰,畢竟就算贏了也輪不到他們做大首領吧?

    因此,大部落、中等部落、小部落,各自首領的心態都是不一樣的。

    大部落首領希望正面的八個團體能夠進攻得更加猛一些,讓守軍的消耗越快越好,這樣他們才有機會。

    中等部落首領的心態和大部落首領的差不多,唯獨他們是真正參與主攻的,因此本部落在傷亡方面肯定要比大部落大得多。

    小部落首領們的心態則是崩潰的,不過也不重要了,畢竟小部落在草原上本來就是炮灰般的存在。

    總之,烏桓人的進攻非常猛烈,可謂是一波接著一波。

    從柳城的北面城牆上放眼望去,只見城外黑壓壓的都是敵軍,總計有著近八萬人呢!

    負責流血犧牲的是烏桓的中小部落,臨陣指揮的是八個中等部落首領,可具體怎麼打卻是由後方的慕容恪說了算。

    起初,正面的八個團體由于互不統屬,因此打得亂糟糟地。

    不僅白給不說,甚至連城頭也摸不上去,這讓慕容恪很不滿意。

    于是乎,慕容恪下令——八個團體必須輪番進攻!

    每個團體負責一個時辰的進攻,在八個團體各自輪一遍之後,休戰、睡覺!

    每日如此,如此往復,直到在十天內破城為止。

    因此,對于守軍來說,第一天的守城戰十分輕松。

    直到第二天開始,守軍的壓力越來越大,趙雲甚至發現攻城戰的套路都漸漸地被烏桓人在第三天給摸清了。

    只不過趙雲不知道慕容恪對烏桓人的許諾,可就算知道了也沒用,因為這根本就是無解的不是嗎?

    趙雲只知道有幾個叫慕容的都不是易與之輩,畢竟燕軍主力在來之前和來之後作對比,烏桓人的戰斗力已經提升了一倍不止。

    起初,二十萬烏桓人在蹋頓的領導下,只能算是一群強壯的螻蟻。

    在蹋頓死後,烏桓人一團散沙、各自為戰,對北齊軍也造不成多大的威脅。

    可是現在不一樣了,烏桓人不僅有了統一的指揮,且這個指揮者的水平更是趙雲生平僅見!

    由此可見,雖然兵不在多,但是大兵團在名將和雜魚的指揮下區別真的是翻天覆地。

    直到現在才是攻城戰的第三天,趙雲卻已經預感到了結局,只怕是真的要守不下去了!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血之孫吳》,方便以後閱讀血之孫吳第1441章 進攻進攻(一)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血之孫吳第1441章 進攻進攻(一)並對血之孫吳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