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之孫吳

第1403章 平定南蠻(上)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布魯斯老爺 本章︰第1403章 平定南蠻(上)

    歷史上,諸葛亮南征,又稱南中平定戰。

    225年,蜀漢丞相—諸葛亮為了平定叛亂,從而對南中蠻族發動的一場戰爭。

    蜀國大臣—朱褒、雍、高定等叛變,南中豪強—孟獲參與其中。

    諸葛亮親率大軍南下,平定南中。

    從此,南中蠻族歸心,不再叛亂。

    公元223年(蜀漢章武三年),夏四月,劉備病逝。

    五月,劉禪即皇帝位,改元建興。

    這一年六月前後,益州郡的漢族豪強雍,趁蜀國在夷陵新敗、劉備病逝以及黃元叛亂的混亂時機,策動柯郡太守—朱褒、越竂郡叟王—高定以及益州郡南蠻頭領—孟獲等一起叛亂。

    他們殺死了益州郡太守—正昂,又把接任的太守—張裔抓起來送往東吳,越竂郡則殺死了郡將—焦璜,而柯郡則殺掉從事—常頎,一起反對蜀漢政權。

    由于蜀漢新遭大敗,兵力損失巨大,加之劉備剛剛去世,國內局面需要整頓。

    因此,諸葛亮沒有立即采取平叛的軍事行動,而是采取了招撫的措施,但是並沒有取得什麼效果。

    在北有曹魏大兵壓境、東有孫權荊州軍威脅,南有三郡叛亂的困難形勢下,諸葛亮采取了“北抗曹魏、東和孫權”的戰略。

    223年10月,派鄧芝到東吳進行修好,並取得了外交上的成功。

    接著,在224年積極進行兵力補充,整訓等戰役準備工作。

    這樣,在225年初,已經具備了南下平叛作戰的條件。

    于是,諸葛亮在成都開始組織這次南征戰役。

    公元225年(蜀漢建興三年)3月,諸葛亮大軍開始行動。

    雖然王連勸阻,但諸葛亮憂慮其他將領才能不夠,所以仍決定親自率軍。

    參軍馬謖為諸葛亮送行數十里路,並提出“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的大方針。

    諸葛亮亦接納此言,隨即開始分兵行動。

    東路——馬忠軍自�k道向東南的柯郡進兵;

    中路——李恢軍自駐地平夷沿小路南下益州郡,偷襲孟獲的後方;

    西路——諸葛亮的主力自�k道折向西面,進軍到安上一帶。

    這時,高定的主力主要集結在旄牛、定、卑水一線。

    諸葛亮為了吸引叛軍主力決戰,在到達卑水地區後暫停前進,以等待叛軍向卑水地區集中,以便一舉消滅之。

    高定的主力果然向卑水地區集中,自益州郡北上增援的雍、孟獲部隊也在向這個地區運動。

    這時,叛軍內部發生了內訌,高定部將殺死了雍,結果造成孟獲軍停止了向卑水地區的增援。

    諸葛亮看到已經不能將叛軍聚而殲之,于是果斷向當面的高定軍發起了進攻,擊敗了高定軍。

    高定的部隊後撤到邛都準備繼續抵抗,又被諸葛亮大軍擊敗,並攻佔了邛都。

    高定帶領殘部二千人不肯投降繼續抵抗,被蜀軍最後全部消滅,高定戰死。

    這時,孟獲軍已經向益州郡老家撤退,諸葛亮大軍立即展開追擊。

    與此同時,馬忠的東路軍進展順利,在柯郡擊敗了朱褒部隊,平定了該地區的叛亂。

    李恢軍在攻入南中益州郡一帶——孟獲的根據地後,遭到了強大部族武裝的包圍。

    李恢在孤軍深入、又沒有諸葛亮大軍消息的情況下,利用欺騙手段、麻痹部族武裝,而後趁其不備,發起反擊。

    一舉將優勢的敵軍擊敗,並蕩平了益州南部地區,佔領了孟獲的根據地,切斷了孟獲軍的退路。

    諸葛亮听說,孟獲為當地人所信服,于是便想生擒他。

    225年5月,諸葛亮大軍渡過瀘水,進入益州郡。

    在克服了氣候、地形、運輸等困難後,在味縣以北地區追上了孟獲的部隊。

    經過激戰,從而擊敗了孟獲的部隊,生擒孟獲。

    諸葛亮帶他到營陣觀賞,問他覺得蜀軍如何,孟獲回答他

    “我之前不知你軍虛實,所以才戰敗。現今蒙賜觀看營陣,原來只是如此,必定可以勝利了。”

    諸葛亮的心意在北方,又知道南人叛亂問題嚴重,便用馬謖提出的“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的方針,要孟獲心服口服。

    只是向孟獲一笑,將他放走再戰。

    經過七次擒縱,諸葛亮仍繼續放走孟獲。

    孟獲及其他夷人開始反思,不再離去,孟獲說“公真是天上的神威,南人不再反叛了。”

    接著,諸葛亮大軍南下到達味縣地區與李恢的部隊會師。

    隨後,大軍向西挺進,進兵滇池,並分兵平定了四周的部族。

    這時是225年秋,整個戰役勝利結束,至12月回到成都。

    南中已平定,東吳劉闡亦從交州回到吳國,打消了接管的念頭。

    而諸葛亮則分南中四郡——益州、永昌、柯、越𥳾為六郡——益州、永昌、柯、越𥳾、雲南、興古,以當地人或將領統領。

    有人曾勸諫諸葛亮留兵鎮守,但諸葛認為這有三不易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第一、若果留下外人,則要留兵駐守,留下士兵則要糧食,這是第一個不易。

    第二、加上夷人新破,死傷甚多,有的父死兄喪,如留外人但沒有士兵駐守,必定成為禍患,這是第二個不易。

    第三、又夷人憂怕有廢殺的罪名,自怕過失過重,若果留下外人,終不會得到信任,這是第三個不易。

    最後,諸葛亮平衡各條件,決定達至“不留兵,不運糧”的政策。

    于是,任李恢為建寧太守、呂凱為雲南太守,又收降爨習、孟琰等,與孟獲一起授予官職,以籠絡南人。

    只有馬忠是外地人,而被任免為柯太守,但仍能做到受夷人所敬重。

    南人的小規模叛變雖然沒有停止,但相較東漢時期,南中卻相對的平穩,而多次叛亂亦被馬忠、李恢、呂凱等快速平定。

    平叛之後,諸葛亮即施“和夷”政策,這是他攻心政策的繼續。

    首先是撤軍,叛亂一平定,諸葛亮就從南中撤出軍隊,不留兵,從而緩和和消除了與當地少數民族的矛盾,使“綱紀粗安”,“夷漢粗安”。

    同時,盡量任用當地有影響的人物做官,如任命李恢、王伉、呂凱為南中諸郡守,孟獲為御史中丞等等,通過他們加強了蜀漢在南中的統治。

    諸葛亮鎮撫南中的成功,解除了蜀漢的後顧之憂,並從中得到物力和人力的支持,使他可以專心對付曹魏,開始了北伐曹魏的戰爭。

    喜歡血之孫吳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血之孫吳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血之孫吳》,方便以後閱讀血之孫吳第1403章 平定南蠻(上)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血之孫吳第1403章 平定南蠻(上)並對血之孫吳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