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之孫吳

第924章 一鳴驚人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布魯斯老爺 本章︰第924章 一鳴驚人

    陶侃(259年-334年),字士衡(一作士行),原籍鄱陽郡鄱陽縣,後遷居廬江郡尋陽縣,晉朝時期重要的軍事將領。

    陶侃出身南方寒門,早年仕途艱難,官位不顯。

    八王之亂時,憑借著自身的才干,深得荊州刺史劉弘的重用,參與平定張昌起義、陳敏叛亂。

    後更投靠瑯邪王司馬睿,平息杜䔖領導的流民起義,一度被授為荊州刺史。

    因權臣王敦排擠,改鎮廣州。

    王敦之亂平息後,陶侃再鎮荊州,並加都督荊湘雍梁四州軍事、征西大將軍。

    晉明帝死後,受執政的外戚—庾亮忌憚,心懷不滿。

    咸和二年(327年),甦峻、祖約之亂爆發。

    陶侃于次年被推為盟主,與江州刺史溫嶠等組建西方義軍,成功討平叛亂。

    戰後因功加侍中、太尉,都督七州軍事,封長沙郡公。

    咸和五年(330年),領兵擒獲擅殺江州刺史—劉胤的後將軍—郭默,兼領江州刺史。

    咸和七年(332年),派兵經營巴東,收復襄陽。

    咸和九年(334年),陶侃辭官歸隱,不久後安逝于樊溪,享年七十六歲。

    唐德宗時成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將之一,至宋徽宗時亦位列武廟七十二將。

    陶侃從戎四十一年,“雄毅有權,明悟善決斷”,為東晉政權的建立及鞏固立有大功。

    精勤于吏職,兩鎮荊州,使治下“自南陵迄于白帝數千里中,路不拾遺”,為後世所稱道。

    因陶侃獨特的行跡,招引史家不同的評述,使其成為了兩晉之際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物。

    其著有《陶侃集》二卷,今已亡佚。

    ………

    歷史上的陶侃和周瑜、陸遜、諸葛亮、王猛等人一個級別,乃是赫赫名將,東晉王朝草創之際的擎天之柱。

    然而這一世,陶侃先後歷任廬江郡丞、廬江太守、荊州刺史,一直是擔任文官。

    陶侃並沒有領過兵,參與過戰事,也因此一直不顯山、不露水。

    可我卻知道,陶侃胸有韜略,實乃不世出的奇才!

    再者,陶侃自從二州動亂之後,便一直銷聲匿跡了。

    如今又出現在赤壁,他的到來是為了什麼,對此就讓我頗感興趣了。

    眼看著水師已經全部登陸,我便下令讓董襲率部暫時駐扎在赤壁大營,隨即便帶著眾人返回武昌。

    赤壁距離武昌有百里之遙,路途不近,一般需要一天的路程。

    好在周瑜等人此來帶著馬匹、車駕,這使得我等並不需要擔心任何問題,只需要坐馬車前往即可。

    一路無話。

    ……

    第二天傍晚,我等終于抵達武昌,隨即便在全柔的引領下前往太守府暫時休整。

    在一番沐浴更衣之後,我等便齊聚太守府的大廳中,一時間人才濟濟。

    不僅左右軍師——王猛、魯肅都在,還有我的頭號大將——周瑜,另有全柔、姜維、陶侃、星月等人。

    按照這個陣容,此次和開個朝會也差不多了,因此眾人此時都很嚴肅。

    雖然眼下局勢已經頗為改觀,且比一個月前也更加明朗,但其實局勢依舊不容樂觀!

    現如今,淮南、桂陽、南郡、巴郡等處皆在打仗,真可謂是四面楚歌!

    雖然我已經率軍打敗了叛軍的水師,使得我軍重新奪回了水上的控制權,但也只是暫為緩解了一下我方的壓力而已!

    對此,眾人再次眾說紛紜,獻計獻策。

    比如魯肅認為,眼下臨近年關應該暫時休養,等到來年開春後再作打算。

    王猛認為,如今不僅是我方的處境堪憂,其他諸侯也是如此。

    當此之時應當開展外交工作,爭取一二外援,從而消除一兩路外敵的威脅。

    周瑜認為,如今淮南、桂陽兩處只是疥蘚之疾,唯獨南郡和巴郡才是重中之重。

    如今韋睿新敗,剛剛失去了全部艦船,我軍應當趁機發兵支援甘寧!

    屆時,劉裕勢力首尾不得兼顧,只能放棄南郡,從而使得我方不戰便能收復南郡!

    新人諸葛亮則堅持認為,龐統和二蒯依舊有被說服的可能,于是主動請纓北上襄陽。

    姜維則是作為武將,又對南方的局勢不了解,于是一言不發。

    全柔則是人微言輕,但又心憂兒子的安危,因此希望我能優先處理桂陽之事!

    星月則是想到了如今韋睿失去了艦船,接下來定會死守江陵,增加我方收復南郡的難度,從而感到自責不已。

    唯獨陶侃依舊一言不發,並且還在閉目養神,顯然是沒人理他,他也就不發表意見的態度!

    我听著眾人議論紛紛,不禁感到頭疼不已,這也是我第一次對手下智囊眾多而感到煩惱!

    我不禁望向陶侃,突然想起了陶侃在歷史上的事跡,從而心中有了些許啟發。

    “士行為何一言不發?”我不禁問道。

    見我詢問,陶侃這才睜開了雙眼,眼中卻是一抹精光在閃爍。

    “不知主公志在何方?”陶侃卻是如此問道。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當志在天下!”我不假思索地說道。

    “既然如此,那麼眼下的危機實則是主公的一番機遇!”陶侃說道。

    “何以見得?”我當即詢問道。

    隨著我倆的一問一答,其他人也不再議論,而是紛紛看著陶侃想听听他有何高見!

    “主公手握二州之地,若要向四方開拓,則唯有益州、交州、徐州三州之地可圖!現如今造成我方危機的又恰巧就是這三家,既然如此,我方的危機豈不就是一番機遇?倘若主公能瓦解這三路的威脅,則主公要想一統南方,再進一步進取天下則不遠矣!”陶侃說道。

    “不錯!就是不知如何能將危機化解,還請士行教我!”我當即起身向陶侃求教道。

    “進犯淮南的乃是徐州水路大軍,如今其水師已被破解,尚有三萬陸師在側!此路雖然來勢洶洶,但卻不足為慮,定然不可能奪取淮南!一路已去,剩下的便是南郡的叛軍、西路的劉裕,以及南路的陳烈!

    此二路乃是主公一統南方的對手,雖然我方雙拳難敵四手,但他們二人卻都是在圖謀我方的荊州之地!由此可見,不管是劉裕還是陳烈,他們早晚也會成為對手!

    如此一來,主公只需派遣一能言善辯之士,便可消除其中的一路威脅,剩下一路便不足為慮!”陶侃侃侃而談道。

    陶侃話鋒一轉,在我等還在沉思之際,又接著說道“然而此乃化解危機之策,卻非將危機化為機遇之策!若主公要想將之化為機遇,只有一策可行,那便是誘敵深入!只有將劉裕、陳烈的軍隊放進來,讓他們自相殘殺,主公才能坐收漁翁之利!屆時,只要將他們一一消滅,主公再要一統南方便能輕而易舉!”

    喜歡血之孫吳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血之孫吳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血之孫吳》,方便以後閱讀血之孫吳第924章 一鳴驚人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血之孫吳第924章 一鳴驚人並對血之孫吳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