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之孫吳

第484章 各顯神通(二)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布魯斯老爺 本章︰第484章 各顯神通(二)

    隴西,狄道。

    這里是曾經馬家軍的大本營,也是如今大秦國的都城,更是苻堅的行宮所在。

    作為大秦國的天王,在地位上和大漢的皇帝差不多,因此苻堅的地位很高。

    苻堅不僅是大秦國內部各個民族、各個勢力的共主,也是主管大秦國內政、經濟等各方面的首腦。

    而宇文泰除了主管軍事外,主要負責處理各民族之間的關系,與苻堅之間也算是各司其職。

    雖然兵權都在宇文泰的手里,但作為天王,苻堅對于羌氐的軍隊也依舊有著指揮的權利。

    因此,面對十萬曹軍的威脅,苻堅除了讓宇文泰派出援軍外,同時也讓呂光給他派了援軍。

    相比于宇文泰那邊的按兵不動,等待時機,苻堅的想法卻和他不一樣。

    在苻堅看來,什麼鮮卑的戰馬還不夠肥,戰斗力還不足,這些都不是他考慮的。

    唯有眼前的十萬曹軍才是關鍵!這就好比一把利刃懸在苻堅的頭上,讓他食不能寐,夜不能寢。

    所以除了日常工作外,苻堅每日在空閑時光也在思索著如何擊破曹軍,甚至都已經到了痴狂的地步。

    而這其實也是宇文泰和于謹有所預料到的,但二人相比苻堅,可謂是有大將風度多了。

    在他們二人看來,只要曹軍不打下狄道就行,其他的都是小事情。

    之所以派符融率軍南下,不過是為了安苻堅之心,順便也有支開符融的意思。

    而派宇文護、尉遲迥前往冀縣固守,不過是為了拖延時間罷了,只要拖到秋冬時節,曹軍便不足為慮。

    然而苻堅可不這麼想,在他看來,宇文泰既然派了軍隊過來,那就理當听他的指揮了。

    因此,在苻堅收到宇文泰的回復後,當即就派人去呂光那里,命令兩萬羌騎即刻北上!

    屆時,由符融帶著兩萬人固守狄道,宇文護、尉遲迥帶著三萬人固守冀縣,再有兩萬羌騎助陣,苻堅就有了擊破曹軍的可能!

    以苻堅之見,曹軍若要直取狄道,途中就必須經過冀縣。

    雖然曹軍兵分兩路,但必有一路要經過冀縣,而另一路曹軍將要面對的就是兩萬羌騎!

    苻堅顯得十分自信,並相信只要各路援軍抵達,曹軍就不足為慮了。

    這對于此時的曹軍主力來說,無疑是一次重大的危機,尤其是南路軍。

    曹軍的南路軍正由徐晃、樂進率領,在沿著渭水前進,到時候必定要面對冀縣。

    而以曹軍的行軍速度來判斷,宇文護、尉遲迥的軍隊也必定會趕在他們的前面,率先進駐冀縣。

    兩路曹軍的位置又是一南一北,也就是說等到羌騎抵達漢陽,最先面對的也將會曹軍的南路軍。

    雖然曹軍的北路軍可以進行支援,但說實話,以如今的曹軍來說勝算並不大。

    然而此時,曹軍對于這一切並不知曉,依舊在以每日十里的速度緩緩前進。

    而苻堅也不知道的是,此時的曹操正帶著兩萬騎兵在長驅直入,距離狄道已經只剩下了不足五百里的距離。

    兩萬輕騎兵,一騎配雙馬,每日可以前進百里。

    區區五百里,不過是五日的行軍,也就是說還有五天時間,曹操便能率軍抵達狄道。

    而符融的軍隊距離狄道還有兩百余里,正常需要七八天的時間,但符融憂心兄長的安危。因此,他采取了急行軍的方式,大概也是五天時間就將抵達狄道。

    如此一來,曹操能否順利攻破狄道,一切就要看天意了。

    而苻堅能否生存下來,就要看符融能否趕在曹操之前抵達狄道了,一切要看速度。

    速度就是時間,決定大秦國命運的是時間,決定苻堅命運的是援軍的速度。

    但說實話,現在對于幾方大軍來說,這一切消息彼此都不知道。

    符融不知道正有曹軍要奇襲狄道;

    苻堅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已經受到了威脅;

    曹操不知道已經有秦軍在前往狄道;

    徐晃不知道自己的一路大軍即將遭遇一場大戰。

    唯一對接下來局勢知情的人,只有宇文護和尉遲迥了,二人的任務也很簡單。

    那就是固守冀縣,然後對曹軍便宜行事,至于其他的和他們並沒關系。

    二人在路上已經想好了,屆時他們除了固守冀縣外,還要打幾場反擊。

    總之,二人怎麼立功就怎麼來,而且穩賺不賠。

    宇文護(513年—572年),字薩保,代郡武川人,鮮卑族,北周初期權臣。

    早年,宇文護跟隨宇文泰與東魏多次交戰,屢建戰功。

    西魏恭帝元年(554年),宇文泰病逝,臨終將權力移交給宇文護,宇文護接掌國政。

    557年迫使西魏恭帝禪位于宇文覺,建立北周。在北周建立後,宇文護專政,三年內連殺宇文覺、拓跋廓、宇文毓三帝。名臣趙貴、獨孤信對其掌權不滿,暗中策劃將其除掉,事敗後紛紛被害,北周政權穩定下來。宇文護也升任大冢宰,總領左右十二軍,一時間權傾朝野,成為北周的實際主宰者。

    武成二年(560年),宇文護立宇文泰第四子宇文邕為帝。

    保定三年(563年),宇文護又命楊忠聯合突厥東征北齊,圍攻洛陽,因北齊援軍趕到,無功而返。伐齊的挫敗,使宇文護在北周的威望大為降低。

    宇文護自西魏恭帝三年(557年)到北周建德元年(572年),前後執政十五年之久,對北周王朝的穩定起到了一定作用。

    天和七年(572年)三月十八日,宇文護從同州回到長安,在含仁殿被宇文邕殺死,其子嗣、黨羽也被逮捕誅殺。

    ………

    尉遲迥(516年∼580年),字薄居羅,鮮卑族。北魏到北周時期將領。

    聰敏俊美,好施愛士。擅長騎射,能征善戰。參與收復弘農、攻克沙苑,屢立軍功。

    西魏廢帝二年(553年),攻打蜀郡,平定蕭紀之亂。

    大象二年(580年),反抗大丞相楊堅專政,舉兵發動叛亂,為名將韋孝寬所破,兵敗自殺。

    ………

    二人一個是宇文泰的佷子,一個是宇文泰的外甥,且二人還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好戰,不僅渴望戰功,還都用兵不俗。

    對于曹軍來說,二人可謂是強敵無疑,更何況還有兩萬羌騎正在北上!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血之孫吳》,方便以後閱讀血之孫吳第484章 各顯神通(二)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血之孫吳第484章 各顯神通(二)並對血之孫吳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