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之孫吳

第265章 人才豐收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布魯斯老爺 本章︰第265章 人才豐收

    這個世界是真冷,農歷十月下旬,也就是陰歷的十二月份,已經天寒地凍。

    據說,每年到了這個時候都有無數人被凍死、凍傷,小冰河時期果真名不虛傳。

    但整個南陽境內,還在不停搬運著糧草、物資、武器裝備,轉移著工匠、醫匠和他們的家屬,每天都熱火朝天。

    在這個時候,去年由周瑜發明的圍脖、護耳、口罩、手套等等御寒神器,就再一次發揮了作用。

    我在樊城組織婦女為每一個人都制作了一套御寒神器,並且統統不要錢。

    當御寒神器被一一分發到每個人手上的時候,人們都是忐忑的,尤其是當地百姓,以及南下的人員。但等到他們圍上圍脖,帶上口罩、護耳、手套的時候,他們感受到了一絲絲溫暖,這才恍然大悟,這些真是好東西啊!

    有了御寒神器,雙手、耳朵、面部都不會再生凍瘡,加之每天都有熱粥無限量供應,所有人都能吃得飽飽的,渾身上下暖暖的。

    江東軍真是人性化!

    跟著大將軍不用怕冷!

    大將軍連嚴寒都戰勝了!

    一連串的消息就此傳開,沒想到一點點小恩小惠,居然讓我收獲了民心,這真是意外之喜。

    再加上樊城一戰的消息被傳開,我軍覆滅了曹仁、羊侃三萬曹軍的消息也被徹底傳開。

    “江東戰神”之名在荊州也傳開了。

    在這個時代,在這個世界,名氣大了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好處。

    比如說,每天主動來參軍的青壯越來越多,當然大部分都是南陽境內的。

    比如說,主動要求一起南下的工匠、醫匠也很多。除了南陽境內的以外,還有許多南郡境內,偷偷渡過漢水前來投奔的。

    比如說,還有許多人才,或者說是士人前來投奔,猶如過江之鯽,絡繹不絕。

    其中,比較出名的有以下幾位︰

    一伊籍,字機伯,兗州山陽人。與已故荊州牧劉表是同鄉,從年輕時便依附于劉表。劉表敗亡後,伊籍便隱居在山林,一直到前來投奔于我才算再一次出仕。

    歷史上,伊籍最大的貢獻,便是在蜀漢建立後,與諸葛亮、法正、劉巴、李嚴共同制定了《蜀科》。

    《蜀科》是治理蜀漢所用的法律,其中的條列律令便都出自這五人之手。

    二陳震,字孝起,南陽人,在歷史上也是蜀漢的官員。

    劉備領荊州牧時,征闢陳震為從事。後來隨劉備入蜀,歷任蜀郡北部都尉、汶山太守、犍為太守。

    建興三年(225年),拜尚書,遷尚書令。

    建興七年(229年),孫權稱帝。蜀漢以陳震為衛尉,前往祝賀,與孫權開壇歃盟,交分天下。

    陳震是一位出色的官員,既能擔任郡守,治理一方,又能像秦松、陳端那樣為我出使一方,算是一位出色的人才。

    三劉巴,字子初,零陵郡鬹陽縣人,在歷史上也是蜀漢的官員、名士。他是黃蓋在平定零陵之後,向周瑜推薦,周瑜又將之推薦給了我,被我認為是未來的“戶部尚書”。

    劉巴少年成名,曾經被劉表多次征用推舉,劉巴均不應就。

    在歷史上,曹操征伐荊州,荊州士人多歸劉備,劉巴卻北上投靠曹操。後受曹操命令招降荊南三郡,不料先為劉備所得,劉巴不能復命曹操,遂遠至交趾,又輾轉進入益州。在劉備平定益州後,劉巴歸附劉備,擔任左將軍西曹掾,並在法正死後接任尚書令。

    劉巴博學多才,為劉備解決了在入蜀後諸多財政方面的困難問題,又與諸葛亮等人共同制定蜀漢的法律文件《蜀科》。

    四廖立,字公淵,武陵臨沅人。在歷史上是蜀漢重要的謀臣,被諸葛亮評價為“楚之良才”,可以與龐統相提並論。

    甘寧所部在初步平定武陵後,遇到了廖立,同樣將他推薦給了周瑜。但周瑜認為此人名氣過大,卻無甚大才,因此並沒有重用。

    五韓嵩,字德高,南陽義陽人。年少時好學,家貧卻不改志向。早年見天下大亂,便與好友數人隱居酈西山中。後來出仕劉表,擔任別駕,又轉從事中郎。

    劉表敗亡後,韓嵩同樣隱居在家中,直到現在才出仕。

    在投奔我後,韓嵩就干出了一件大事!那就是為我說降了魏延!二人本是同鄉,自幼便相識,因此一見面便相談甚歡。期間,韓嵩一番曉之以情,動之以禮,直接說服了魏延。如今我軍勢大,有著不錯的前途,再加上魏延討厭蒯恩,又深恨徐庶這次坑了他,于是就答應了投降。

    韓嵩立下如此大功,我自然是一番褒獎,並直接委任其為零陵太守。

    魏延則為鎮遠中郎將,歸于太史慈的左軍,並擔任太史慈的部將。

    而隨著荊南四郡的基本平定,四位太守的人選也被我進行了更換。除了韓嵩被委任為零陵太守外,劉巴擔任長沙太守,伊籍擔任武陵太守,陳震擔任桂陽太守,廖立則跟在周瑜身邊擔任佐官。

    這一番安排,實際上也是合情合理。

    比如韓嵩在歷史上就擔任過零陵太守;

    伊籍則熟悉律法,在武陵擔任太守更有利于安撫蠻族;

    陳震口才了得,又能治理地方,在桂陽擔任太守,日後能夠為我出使交州;

    劉巴是我未來的“戶部尚書”,在長沙這一大郡擔任太守,更有利于發展地方經濟。

    至于原先在荊南擔任太守的四人——金旋、劉度、趙範、韓玄。其中金旋乃是京兆大族出身,考慮到這一身份,我調其到身邊擔任幕僚。其他三人則都是荊南本地人,又無甚大才,便全部轉為郡丞,為新任的太守擔任佐官。也算是物盡其用,人盡其才了。

    在荊州一整年的征戰,也隨之告一段亂。除了五名文官,一名降將外,再加上俘虜的羊侃、黃忠、昌義之,以及擔任江夏太守劉琦,還有從軍中提拔的廖化、馬忠,淮南三郡招募到的陳到、龔都、劉闢、到彥,真可謂是人才大豐收!

    加之,黃敘已經被帶到金陵醫學院進行治療,可以預見,黃忠也早晚會歸降于我。

    注︰察舉征闢制是漢代的選拔官員制度。

    所謂察舉,就是由州,郡等地方官,在自己管轄區內進行考察,發現統治階級需要的人才,以“孝廉”“茂才異等”“賢良方正”等名目,推薦給中央政府,經過一定的考核,任以相應的官職。

    所謂征闢,則是由皇帝或地方長官直接進行征聘。

    察舉和征闢,對于原先實行的世祿世卿制來講,是一大進步。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血之孫吳》,方便以後閱讀血之孫吳第265章 人才豐收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血之孫吳第265章 人才豐收並對血之孫吳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