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之孫吳

第208章 廬江百姓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布魯斯老爺 本章︰第208章 廬江百姓

    徐琨在金陵待了一個月的時間。

    在商賈、大族交付的第一批糧食,抵達廬江渡口之後,徐琨便帶著家人啟程。

    一家十幾口人,外加數十名家丁、侍女。除此以外,還有他的三千部眾。

    金陵這邊,則會由徐琨的母親帶著管家,和剩下的家丁、侍女留守。

    三千余人,分坐二十艘艨艟、斗艦,先行一步,前往壽春。

    而徐琨則帶著親衛,和張昭派出的一批官吏一起,乘坐一艘樓船一同前往皖城,對商賈和大族交付的糧食進行查驗。

    從金陵渡口至廬江渡口,總共花了三天的時間。樓船甫一抵達,徐琨便迫不及待地下了船。

    此時的渡口繁忙無比,不僅停泊著大批艦船,還有無數民夫從船上搬運著糧食。

    一石一石的糧食,被民夫們扛在肩上,走出船艙,然後裝到一輛輛驢車,或者馬車上。

    一輛車裝滿,便立馬離開;一艘船被搬空,便立即駛離。

    揚州境內水路縱橫,從各郡渡口來到此處,往返都只需六七天的時間。

    一百萬石糧食陸陸續續全部運達,目測需要兩個月的時間。

    等到廬江官府再把這批糧食發放至各縣、鄉、亭,估計都要到秋收了。

    但其實,如今揚州境內各項政策早已完善。針對此種情況,往往會將百姓所需要繳納的賦稅進行抵扣。

    比如,原本一個五口之家,男人從軍五年,這次不幸戰死。那麼,原本屬于他的退伍補償就將是五畝田,如果他擔任著軍官,則至少翻倍到十畝。除此以外,戰死的撫恤是五口之家三十石糧食,再加上他在戰死前所立軍功,獎勵大約是三千錢。

    而這樣的五口之家,往往是夫妻兩帶著三個孩子,家里本就有至少二十畝地。原本應該繳納二石的稅,現在直接被抵扣了,再加上百姓的算賦早已被取消,等于到最後,這家人一共能得到並收獲近七十石糧食,外加十畝田地和三千錢。

    七十石糧食,哪怕剩下的四口人三年白吃不干活,也足以生活!

    只要等到三個孩子全部成年,家中便有三十畝良田,從原本的普通百姓一躍成為小康之家。

    這樣的家庭,如今在廬江一郡,除了那些早已沒了家人的將士外,有大約三萬戶!

    也就是說,有三萬戶家庭,因為他們的丈夫、兒子、父親戰死或傷殘,從此過上了好日子。

    隨著第一批糧食的抵達,很快就下發到了離渡口最近的鄉、亭,近千戶戰死將士的家屬已經領取到了補償、撫恤和獎勵。

    遙想當年,廬江還是袁術治下。

    天殺的袁術總是橫征暴斂!

    他的軍隊哪里是官兵,簡直比土匪還要土匪!

    百姓的余糧被統統收走,男子只要成年便會被拉去當壯丁。

    最可憐的是女子,尤其是漂亮的女子,沒結婚的會被直接帶走,成為袁術的女人。而已經結婚的,生過孩子的,甚至會被袁軍強暴。

    那種日子,對廬江的百姓來說,就如同噩夢一般。

    那時候,百姓們除了逃亡,便是家破人亡,或被抓去充軍,或上山落草為寇,或逃難到各地成為流民。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袁術敗亡,廬江百姓終于迎來了他們真正的主人——孫策。

    孫策在打下廬江後,便派了李術前來擔任太守。原本李術干得還算不錯,當初逃難的百姓也陸陸續續返回了家鄉。

    但李術有件事干得不地道,那就是他暗中一直在積蓄實力,準備謀反。

    直到我“不幸遇刺”的消息傳到廬江後,李術便毫不猶豫地就反了,跟隨他一起造反的人多達五萬!

    真可謂聲勢浩大。

    但結局卻令人沒有想到,坐鎮吳縣的周瑜早就料到李術會反。很快,就派了孫賁、徐琨率軍前來。

    二人簡直用兵如神,李術很快就敗亡了。

    跟隨他造反的五萬大軍,有一萬多人戰死,剩下的三萬余眾被全部收降。

    後來,這些人搖身一變就成了江東軍。

    他們的家人都以為這輩子就這樣了,沒想到的是僅僅又過了三個月的時間。遷移治所到金陵的我,出台了一系列的新政策!

    而後第一次江夏之戰的消息也傳到了廬江。

    當初的三萬余眾,戰死大半。除此以外,還有近萬名廬江籍的將士戰死。

    因為新政策,這些人的家屬全都得到了補償、撫恤和獎勵。這讓那三萬余眾李術降卒的家屬,不禁羨慕嫉妒恨!

    然而讓他們沒想到的是,他們居然也有份!他們的兒子、丈夫、父親,不再是降卒身份,而是真真正正地,成為了江東軍的一員!

    在他們領取到補償、撫恤、獎勵的那一刻,他們無不感動到落淚!

    終于,能夠過上好日子了!

    這一切都是吳侯的功勞!

    感謝新政策!

    感謝陶郡丞!

    感謝陸太守!

    感謝張使君!

    更要感謝吳侯!

    在以前,廬江的青壯當了兵,頂多賦稅上有所減免,然後死了就死了。但是現在,參軍戰死了,家人卻能夠過上真正的好日子!

    如此大的差距,讓廬江百姓的心里對我充滿了感激。

    後來,也就是一個多月前,第二次江夏大戰的消息又傳來。

    這一次,廬江籍的將士又戰死了三萬余人。

    他們的家屬在悲痛的同時,也因為新政策,有了一絲絲安慰。

    戰死將士的父母、妻子,無不是這樣教育子孫的︰“兒啊,孫孫啊!等你長大了,一定要參軍,參軍光榮!不要怕苦,不要怕累,更不能怕死!因為江東軍是咱們江東老百姓自己的軍隊,這天下除了吳侯,誰還能對咱們老百姓這麼好?咱們能夠過上這樣的好日子,多虧了吳侯!所以兒啊,孫孫啊!等你長大了,一定要參軍,加入江東軍!為吳侯開疆拓土,也為咱們爭一口氣!”

    注︰漢代地方治理實行鄉亭之制,縣以下置鄉,鄉以下置亭,亭以下置里。十里為一亭,十亭為一鄉,鄉設立三老、嗇夫等職。這些都是以宗族為核心的人民自治組織。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血之孫吳》,方便以後閱讀血之孫吳第208章 廬江百姓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血之孫吳第208章 廬江百姓並對血之孫吳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