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縣隸屬揚州府,因運河而興,史料中關于江都最出名的事,莫過于江都之變,隋煬帝便死在了這里。
明代揚州府有三衛三險要的說法︰三衛即揚州衛、儀真衛、高郵衛;三險要分別是江口、儀真和瓜洲為一險要,包港和孟河斜對的泰興縣周家橋一帶為二險要,臨海的掘港、廖角嘴、呂四場和狼山為三險要。
作為揚州府的首縣,江都縣之下有五鎮巡檢司,統弓兵410人。揚州衛也設在江都縣境,衛內有旗軍8960員,屯軍4440員。可謂重兵雲集,不過戰力幾何,就要打一個問號了。
歷史上,揚州府同樣是倭寇肆虐的重災區。如嘉靖三十三年(1554)四月初二,倭寇三千余人,第一次直犯通州(南通)。倭寇肆無忌憚,縱火焚燒居民廬舍和寺觀,殺死男女百姓數千人。揚州兵士西援,中了倭寇埋伏,將士全部壯烈犧牲。嘉靖三十五年(1556)四月,倭寇三千余人盤踞狼山,焚掠周近。同年,大海盜徐海帶著倭寇兵分四路,大舉入寇;四月十三日,南直隸奏報,倭寇三千余人以崇明南沙為盤踞之地,侵犯鎮江、瓜洲、儀真等處。他們分為三路,分別從新港、瓜洲、通州入犯。倭寇過狼山,戍守當地的百戶戰死;經瓜洲,焚燒當地漕糧三萬四千余石;繼而兵臨揚州城下,四處焚掠。守將官兵于教場迎戰;倭寇進攻揚州小東門,揚州府同知率兵出城御敵戰死;高郵衛將領統新練之卒,抵達東關遇到倭寇,戰敗而死。嘉靖三十六年(1557)四月十七日,江北倭寇大至,自掘港、呂四場等處登岸,總共二千余人,流劫海門縣等地。
本時空由于穿越眾的亂入,東南沿海雖未有倭寇肆虐,但海盜不絕,再加上宋洲兩次進犯江南腹地,揚州府的安全形勢依然嚴峻。
聯合艦隊輕松撕開了揚州三險要,控制了揚子江,立即于江口建造軍營,囤積彈藥物資。隨後,海軍陸戰團與台南守備團士兵陸續匯聚,等到十月初,一支六千人的作戰部隊終于集結完畢。
而江都縣見江口大批宋洲夷兵匯集,竟無人敢主動出城襲擾,衛指揮使更是終日縮在城中,準備據城死守。
揚州衛究竟戰力如何,衛所中的一幫將領十分清楚,因臨近金陵城,將領們沒法在士兵數量上大動歪腦筋,但安插一眾尸位素餐、不學無術的達官顯貴子弟卻不是難事,這幫人飲酒听曲、貪圖享樂在行,讓他們奮勇殺敵,實在有些強人所難。
揚州運河段,宋洲的小火輪與炮艇已破襲了河上的關卡、鈔關,江都縣與揚州府城的聯系因此不暢。眼下江都縣是啥情況,揚州府那邊亦不是很清楚。
~~
一支“勸民隊”闖入了距離縣城不遠的萬壽鎮,鎮里的巡檢司兵卒象征性的抵抗了幾下,便向西敗走,“勸民隊”沒有追擊,而是在鎮上挨家挨戶做起了勸說工作。
這種勸說工作指望和風細雨的完成,肯定不可能,只有半嚇唬半哄騙才能取得效果,如果有帶路d起頭,那就更加事半功倍。
濃眉大眼的張大叔因給老妻治病欠了地主一屁股債,最後人沒救了,家里的祖田也被地主收走,張大叔與家里的小子只能依靠租佃地主家的田,勉強維持著生計。
說出來恐怕有人會不信,江都縣的農田灌溉設施最近的維護還是在元代。明朝開果來,運河倒是疏浚了好幾次,水位不斷被抬高,運河兩岸的農田因此倒了大霉,大雨時被泄洪,干旱時卻無水灌溉,最後拖到萬歷年,實在拖不下去,明廷才進行了整治。
就在今年九月上旬,大雨襲淋,江都縣被淹,上游的淮、徐更慘,流經當地的黃河決堤,還不知有多少百姓流離失所。
張大叔與家里的小子能饑一頓飽一頓的挺到現在,也算老天眷顧。
“張大叔,跟我們去海外有什麼不好?我大宋朝廷會給你家分田,還給你和你家小子找媳婦,那日子才有盼頭,你也不希望張家的香火在你們爺倆這一代斷掉吧?”一祖籍南直隸的宋洲士兵苦口婆心地勸道。
張大叔被說進心坎,終于下定決心,嘆了口氣︰“唉,走,我們跟你走!”
有了張大叔這個帶頭人,“勸民隊”的工作愈加順利起來,到下午二點,共有五百多戶百姓扶老攜幼地表示願意跟著“勸民隊”離開。
見夷兵沒有打家劫舍,異常識趣的地主大戶在“勸民隊”離開時,還貼心的送來了部分糧食,這讓“勸民隊”有些喜出望外。
前往江口的一路,百姓們看見宋洲士兵正雄赳赳氣昂昂地向縣城進發,其精神面貌遠不是明軍能比,這些人心底稍稍安心了不少。
對江都縣城的進攻于下午四點開始,宋洲依然是慣用的火炮叩門。
12門火炮一字在城下擺開,一直轟擊到了日落,看其架勢,估計明日仍會如此。
明軍將領不傻,靠據城而守這條路眼看走不通,指揮使旋即賞重金,組織了一支“效死隊”準備夜晚發動突襲,一舉破壞宋洲夷兵的火炮。
精心挑選的三百名敢戰之士懸繩而下,襲向夷人火炮所在,黑夜中看不清戰況如何,只听到喊殺聲震天,江都城的安危,在此一戰。
至凌晨三點,喊殺聲停止,無一人逃回,這番壯舉令江都知縣不禁動容。
第二天天亮,宋洲夷人炮擊城牆的火炮只剩8門,看來昨夜的突襲有奇效,只可惜未能盡全功。
就在城中守將以為今日只將如此時,上午十點,宋洲夷人再次運來了一批火炮,使得炮擊城牆的火炮一口氣增加到21門。
這般猛烈炮火下,江都南面城牆僅堅持了一個上午,便被打開了一個豁口。
海軍陸戰隊士兵一馬當先,朝著豁口,迅猛進攻,城內明軍難以抵抗,最後自北面開城逃亡,揚州府的南部門戶就此洞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