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原先的通知,移民船會晚兩天左右到達,結果沒想到一下子提前,這著實讓外務部的一幫人有些應對不及。
與尹春年等人互相介紹,客套寒暄了一番,外務部干部立即請李朝使團正副使以及一些頭面人物上車,至于剩下的隨從,他則安排了人手帶著這些人乘坐有軌電車前往下榻的迎日大廈。
尹春年和安名世、沈連源三人坐進了同一輛老爺車,行車路上,坐在副駕駛位上的外務部干部為三人介紹起接下來的安排。
“陛下正務繁忙,恐怕要等到半個月後才有時間接受貴國的表賀。外務部薛部長听聞貴國特派使團前來,極為重視,三天後會在外務大樓接見諸位……”外務部干部說道。
尹春年耳朵听著,眼楮卻已忙不過來。
且不說屁股下坐著的鐵盒為何能動,沿街那掛著的“環球影院”、“魅影劇場”、“豐茂百貨”等招牌就令他不明所以。
行駛到一處十字路口,車輛停下,伴著“叮鈴叮鈴”聲,有軌電車穿行于眾人面前,隨後冗長的自行車、三輪代步車隊伍如長流般略過,看得車上的李朝三人一愣一愣。
寬闊的道路、井序的交通、繁忙的人流,這大概是尹春年、安名世、沈連源等人對宋洲迎日城印象最深的記憶。
汽車開了大約半個鐘頭,遠遠瞧見一棟老舊的高樓,那便是與宋洲立果同歲的迎日大廈。斑駁的大廈外牆見證了宋洲的歷史,內部裝飾在五年前經過翻修,現在仍能正常使用。
車隊停入停車場,迎日大廈的服務人員早已等候多時,李朝使團隨行的包裹被一一卸下,大廈的賓館經理接替了外務部干部的接待工作,引一行人進入賓館。
從濟州島一路行來,宋洲雖有諸多不符禮教的地方,但其潔淨舒適的客房卻是連沈連源這個挑剔之人也大加稱贊。奢侈透明的窗戶玻璃(或許在宋洲本土談不上多麼奢侈),潔白柔軟的床榻,獨具一格的馬桶、浴缸,以及異常神秘亮如白晝的電燈,最為貼心的是房間還配有客廳書桌與僕人房,真的是做到了想賓客之所想,急賓客之所急,讓人無可指摘。
三人各自回到安排好的房間,舒舒服服泡了個熱水澡,洗去一路的風塵。
姍姍趕到,不太放心的隨從們見到三位老大人安然無恙,這才安心返回自己入住的房間。
~~
晚上餐廳就餐時,三人意外遇到了琉球王國派來宋洲表賀的使者,安名世出使大明,在京城會同館與此人有過數面之緣。
“哎呀,想不到在此地還能見到安大人!”琉球使者看見安名世亦是大感驚訝,急忙上前行禮。
安名世還禮,又為其介紹了身邊的尹春年與沈連源。
雙方寒暄過後,很自然得坐到了一處。
在宋洲迎日城,李朝人與琉球人坐在一起用大明官話閑談,怎麼看都讓人覺得荒謬。提前來了宋洲大半年的琉球使者當仁不讓的冒充起東道主,為李朝三人介紹著宋洲的美食,這場面更是有些滑稽。
輕輕切下一塊牛排,放入嘴中咀嚼了幾下,隨後伴著紅酒咽入腹中,琉球使者安逸地打了個飽嗝。見此一幕,沈連源暗自皺眉,堂堂一國來使,這番行為舉止實在是有失體統。
安名世不以為忤,反正吃喝來自宋洲,丟得是琉球臉面,與自己何干。他放下酒杯,問道︰“貴使提前到來表賀,為何到現在都未能離開,難道是宋洲有為難之處?”
琉球使者連忙擺手,解釋道︰“非是大宋為難,而是下官仰慕大宋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想多留于此地,探尋其中奧妙。”
琉球使者笑呵呵說著,就差把“此間樂,不思蜀”寫在臉上。
琉球使者此次漂洋過海來到宋洲,當然不只是為了表賀一事這麼簡單。
眼下,宋洲戰船時常逡巡琉球近海,儼然將其視作了自己的地盤;那霸港內,宋洲軍士休整停留,儼然將其視作自己的後勤基地。琉球上下對此,無能為力,當年宋洲炮轟那霸港的舊事,他們可還歷歷在目。
既然反抗不了,那就只能享受。宋洲人的到來也不是沒有好處,像紅薯、土豆、西紅柿、辣椒等新物種由宋洲引入,大大改善了琉球百姓的生活。還有夢寐以求的煙草種子,宋洲人不僅大方賜予,還低價售賣肥料,並指導土壤施肥,要知道煙草可是極起消耗地力的,沒有肥料補充,土地種一年,需休耕個三五年才能緩過勁。其次,宋洲人的到來刺激了當地的消費,島上發展出了服務宋洲軍士與商人的特殊經濟,豪族們靠這個掙錢,以用購買宋洲的奢侈品。
使者借著表賀的由頭前來,一是想恢復琉球曾經“萬國津梁”時的輝煌,畢竟宋洲掌握了南洋地區海貿絕大部分運力,同時還掌控了香料貿易的部分貨源。而宋洲亦可借琉球這個窗口,增加一條對明朝的朝貢貿易途徑(另一條是佔城),兩方可以說是互惠互利。
除朝貢貿易之外,琉球還想學八重山王國在宋洲迎日城建造使館,並派遣貴族中的優秀子弟前來求學。八重山原來是什麼窮樣,現在又是什麼豪富樣,說穿了,還不是靠抱著宋洲大腿起家,琉球自然要有樣學樣。
滯留在迎日城的半年多時間,琉球使者主要忙著向宋洲外務部懇求劃撥一塊土地,並找銀行貸款,拿到土地與資金後,他一直忙于監督施工隊的建造。
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就不足與李朝這幫外人道了。
酒足飯飽,各自回到客房,站在窗戶前,俯看著迎日城夜景,給人一種恍如隔世之感。
尹春年、安名世、沈連源三人不約而同地坐在書桌前,奮筆疾書,記錄起近些時日的所見所聞。
宋洲人自稱前宋苗裔,但骨子里已非華夏正統,但稱呼其為“南蠻”或“外夷”又極不適合,因為三人都不得不承認宋洲本土展現出的“先進程度”絲毫不遜于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