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繩領僕人挑著大米、泡盛酒、風豬、活雞、各色果蔬之類的補給品,以及棉織品、苧麻織品和芭蕉布,前來那霸港說和。
看著滿目瘡痍的碼頭,鄭繩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向宋洲士兵報出自己的身份後,他勉強換上一副笑臉,隨士兵來到丁三石面前。
“琉球小國正議大夫鄭繩見過宋洲將軍!”鄭繩行大禮道。
“鄭大夫免禮,既然琉球國王派你來商談,想必我們要抓捕的海盜已經有了眉目。”丁三石抬了抬手,有士兵搬來馬扎。
鄭繩見此,只得有些別扭的坐在馬扎上,與丁三石交談。
“貴方若真是抓捕海盜,何必大動干戈,僅需派人知會一聲便是,子曰……”鄭繩剛想長篇大論,就被丁三石打斷。
丁三石似笑非笑道︰“非我不願與琉球知會,只是琉球國王對我宋洲向來有偏見,恐怕溝通不易。”
好不好溝通,鄭繩不做評價,他轉過話題,問道︰“貴方要抓捕的究竟是何方海盜,值得將軍閣下勞師動眾?”
丁三石隨口胡謅了一個海盜名號,琉球能找出此人就有鬼了。
鄭繩就著話題,東拉西扯了半天,直到首里城送來第一批外鄉人,他才止住話頭。
這些外鄉人中有李朝人、倭國人與安南人,他們多是隨商船而來的落魄水手。
丁三石看向這幫人,外鄉人迅速低下頭,不敢直視丁三石的目光,只有一老僧面色如常。
“你是何人,為何來琉球?”丁三石好奇,打量道。
老僧用半熟練的福建話,答道︰“在下乃倭國僧人日秀上人,出海時遇到風浪,隨海流飄落至此。”
听到老僧的回答,連鄭繩也大感詫異,琉球果內啥時候出現的這麼一號人。
“有些意思!”丁三石莫名其妙的說了句,隨後道,“這些人里沒有我要抓捕的海盜。”
“將軍閣下,稍安勿躁,我王必會派人細致搜捕,還請等待一些時日。”鄭繩小心應付道。
這時,那老僧忽然插話道︰“真亦假時假亦真,閣下何必拿人取樂,涂炭生靈。”
第一批外鄉人被琉球士兵帶走,鄭繩回味著僧人的話,似乎明白了什麼。
連續三天,首里城送來了八批人,丁三石一一見過,皆只是搖頭。
見此一幕,鄭繩更加確信了當初的猜測。
還不知要好吃好喝供奉多久,現在整個琉球國都被抓捕外鄉人的事,搞得烏煙瘴氣,琉球君臣更是為此事,寢食難安。
最後,還是由鄭繩出面,與丁三石展開了進一步的商討。
“將軍閣下,究竟欲意何為,不妨直言!”鄭繩沒再拐彎抹角。
“再等等!”丁三石並不著急。
“那要等到什麼時候?”鄭繩追問。
一士兵快步走入帳中,附在丁三石耳邊說了幾句,丁三石笑道︰“來得正好!”
~~
一艘從石垣島駛來的快船,緩緩進入那霸港,船上,丁三石等待的談判人員終于姍姍來遲。
“讓丁大哥久等了!”一戴著眼鏡的中年人不好意思道。
“我在這好吃好喝,如同座上賓一般,無所謂等與不等。”丁三石與中年人握了握手,笑道。
跟著中年人身後走出的是豐見真良,有關琉球國的事,八重山無論如何也得插一腳。
丁三石與中年人並肩而行,談論起宋洲在南洋各果同時展開的行動。
“暹羅那邊好像進展不太順利。”
“那打算如何解決,是要動武嗎?”
“船到橋頭自然直,另一組會想出應對辦法的!”
兩人說著,走入大帳,一副苦瓜臉的鄭繩還在帳內等候。
“這位是宋洲派來處理此事的方文博方專員,而這位是八重山王國左相豐見真良。”丁三石為兩邊介紹了一番。
雙方見過禮,很快聊起正題。
方文博道︰“琉球藏匿海盜之事,我已知曉。琉球國雖小,但尋一人亦有如大海撈針,縱使這次能找到,下次如果再發生類似的情況,又該如何處理?”
“不知貴方是何想法?”鄭繩問。
“如今明朝加強海禁,無數靠海吃海的船主紛紛出海闖蕩,這些人,說他們是走私商也對,是大海主也沒錯,終究是海上的一大禍患。為保證各航道的安全,宋洲建議由宋洲、八重山、琉球三國簽訂一份剿寇互信盟約,各方互設聯絡處,該聯絡處既能方便各方對海盜一致行動,又能作為商館,促進三地的貿易,鄭大夫難道不認為這是一件好事?”方文博推了推眼鏡,說道。
鄭繩被方文博一套義正詞嚴的說詞唬住,一時不知該如何應答。
方文博笑了笑,看向豐見真良。
豐見真良接話道︰“方專員的話,言之有理,我八重山與琉球一樣,都是島國,深受海寇襲擾,若能簽訂一份剿寇互信盟約,各方互設聯絡處,共同打擊海盜,于國于民都是好事。”
“方……方專員,此等大事,非我能做主,此事,我還需報于國王。”鄭繩不敢擅自做主。
方文博並不著急︰“無妨,你先報于琉球國王,我等在此恭候佳音。”
鄭繩麻溜地返回首里城王宮,向王世子尚清說明了宋洲的要求。
琉球作為明朝、李朝、倭國的眾小弟,何曾受過這樣的“禮遇”,簡直是何德何能。不止是尚清接受不來,朝中的眾臣,以及躲在王宮里養病的國王尚真也同樣接受不來。
尚真現在最關心的是宋洲兵什麼時候能退走,至于啥剿寇互信盟約,他是不會簽的,既然推出世子尚清頂雷,自然不管好事壞事都需世子與大臣沖在前面,為保住自己的名聲不受損,這個太上王,尚真坐定了。
朝中的諸大臣商議了一番,覺得簽訂剿寇互信盟約沒啥不好,反正刀已架在脖子上,難道還能說不,若真吃虧了,再去大明爸爸那里告狀也不遲。只是一下和八重山地位等同,讓眾大臣有些膈應。
盟約簽訂後,宋洲裝樣子賠償了炮擊中商船與百姓的部分損失,隨後在那霸港設立聯絡處,開始暗中和琉球商人眉來眼去。
八重山緊跟著宋洲,也在那霸港設立了聯絡處,偷偷吸納流民。
只有琉球君臣覺得一切恢復如常,似乎還覺得那霸港比以往愈加繁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