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34年,西元1513年,二月。
周為敏突然昏迷摔倒,被王宮護衛隊緊急送往向日葵總醫院進行搶救。
在眾醫生的詳細檢查下,最終診斷出周為敏患上了中風。
中風又稱腦卒中,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是由于腦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導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腦而引起腦組織損傷的一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
經過醫院的全力治療,周為敏逐漸清醒,只是下肢無力,暫時無法下床行走。
一睜開眼,周為敏便看見了妻子梅萍一臉擔憂的神色,他緊緊抓住對方的手,示意自己無礙。
梅萍勉強擠出笑容,微嗔道︰“現在有沒有後悔來到新世界,如果在另一個時空,或許你能得到更好的醫治。”
周為敏搖了搖頭,說道︰“開闢這個新世界,恐怕是我這輩子最英明的決定。”
得到主治醫生的允許,長女周依煒,次子周伯 ,三子周仲天以及長女次子的家眷全都走進了病房。
長女周依煒出生于新世界9年5月另一個時空,已年滿二十四歲,就在去年,她與自己鐘意的同學成親,成婚後,小夫妻倆依舊住在王宮。
周依煒的丈夫性格沉穩,是迎日城大學金融專業的高材生,目前負責打理王室名下的幾支基金。
次子周伯 出生于新世界14年4月本時空,還不滿二十歲,已與自己喜歡的兩個姑娘定下婚約,其中一位還是佔婆公主,三人準備畢業後立即成親。
三子周仲天出生于新世界16年8月本時空,不到十八歲,酷愛讀書,已有些書呆子的趨勢。
三個子女圍在病床前,關心著父親周為敏的病情,听母親梅萍介紹父親暫時無大礙,三人這才放下心來。
聊了會家長里短以及兩小子的學業,周為敏示意三個子女單獨留下,他有要事向三人交代。
周依煒搖起床板,讓周為敏坐好,隨即安靜地站在了一旁。
“我現在這個樣子,恐怕不能再履行國王的職責,這個時代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結底是你們的。”周為敏語重心長道。
“父親!”周依煒淚眼婆娑道。
周為敏吃力地擺了擺手,繼續說道︰“國王之位既是一種榮譽,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欲握玫瑰,必承其傷,這個道理想必你們都能明白,那麼你們誰能告訴我,有誰做好了這個準備?”
等了片刻,次子周伯 率先開口道︰“父親,我選擇放棄,您現在的生活並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知道唐玄宗與宋徽宗的故事,讓我做一個明君,離開小笙或沙莉,我做不到,讓我放棄喜愛的繪畫與音樂,我更做不到。”
听次子吐露心聲,周為敏並沒有出聲責怪。
三個繼承人,一個主動放棄,現在只剩倆。
這時,老三周仲天搶佔先機,看向大姐,周依煒急忙搖頭︰“我不行,我是女生,老百姓還不知怎麼看我呢!”
“大姐,你這都是什麼思想,歷史書中還有像呂後、武則天那樣的女中豪杰,為什麼輪到你就不行了?”周仲天極力反駁道。
“家中不是還有你這個男子漢,為啥要我沖在前面?”周依煒沒好氣道。
“我這不是還在讀書嗎,要承擔這份責任,也得等我學業有成再說。”周仲天推脫道。
難得見到姐弟倆“姐友弟恭”,周為敏苦笑道︰“依煒,你這個當姐姐的,要做起榜樣!”
“可我……”
周依煒還想反駁,卻被周為敏打斷︰“你弟弟不是說等學業有成再接手嗎,你就先承擔一下重任。”
周仲天頃刻變臉,賣乖道︰“我的好姐姐,你就先替我承擔一下重任好不好?”
瞧著周仲天嘴角偷偷翹起的弧度,周依煒就氣不打一處來,若不是父親生病在床,她非得胖揍一頓老三。
選定好人選,周為敏讓周依煒去找王室顧問小田,準備王位交接儀式。
做完這些,他只覺一身疲憊,重新躺下,很快就熟睡了過去。
~~
周為敏突然病倒,讓其他穿越眾大感吃驚,相熟的大蝦、左手等人得知消息,更是專程從海外趕回,前來探望。
于醫院中療養了一個來月,周為敏的身體總算大體恢復,只是行走依然不便,需借助拐杖。
在自己退位前,還有一件要事沒有完成,周為敏恢復行動後,旋即處理起國王權力的善後事宜。
宋洲國王目前並不是君主立x制度,中樞的權力看上去很大,那是應該周為敏一直處隱身待機狀態,無形間將權力讓渡給了中樞。
新世界初創時,穿越眾各自發聲,爭論不休,只會耽誤宋洲的發展,因此需要周為敏從中調解,關鍵時,起一錘定音作用。如今中樞的工作步入正軌,周為敏這個調解員兼大家長也就可以光榮退休,留下來的漏洞自然需要修補。
周為敏找到現任首相房玄蒼,向其表達了確認君主立x的想法,準備將原先賦予的權力全部交出。
房玄蒼認為此事可大可小,最好還是在今年的四月大會上提交草案。因此,王位的交接儀式不得不向後推遲。
時間不知不覺來到四月,一年一度的四月大會如期舉行,中樞的工作重心全部轉移到了會議中,其他不重要的事只能先放一放。
從呂宋趕來,就歸附宋洲進行談判的幾位代表在這段時間百無聊賴地呆在迎日大廈。
這一日,幾人突然收到了宋洲王室的邀請函,請一行人于五月初六參加新任女王的繼承大典。
一代表看完邀請函,嘴里突然蹦出“牝雞司晨”一詞。
其他人听此,不由得大驚,趕緊讓那人閉嘴,小心隔牆有耳。
胡守信道︰“此地非是大明,諸位還是入鄉隨俗為好。”
“胡兄所言極是!以前不識廬山真面目,只是听商人講宋洲強盛,但不知強盛在何處,今日到宋洲一游,方有眼縱覽廬山,真是不虛此行!”另一人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