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27年,西元1506年,七月中旬。
李朝,漢城。
中樞府事樸元宗、吏曹參判成希顏、吏曹判書柳順汀三人秘密聚于一處,商議著一件大事。
自甲子士禍後,李隆如願掌握了絕對王權。由于沒了約束,其荒y愈發變本加厲。
對于朝臣的態度,李隆毫不留情面,稍微忤逆的官員就會被他處以極刑,乃至處死。他還別出心栽的創制了許多酷刑,用以對付他認為有“凌上”之嫌的大臣,並動輒連坐親屬,一度導致監牢人滿為患,不得不增加新牢房來關押與日俱增的囚犯,被流放至濟州島的罪官家眷更是一船接一船,即便是兩班大臣也“受杖笞無虛日”。
為增加內帑,李隆在正常賦稅之外巧立名目,橫征暴斂,鬧得民間民怨沸騰。
當時有人用諺文將李隆的暴政寫成文章,貼在道路兩旁,後被人揭發。李隆知曉後極為惱怒,不僅用酷刑處罰相關人士,並禁止全國上下學習諺文。他命司憲府監察每天巡視漢城各坊,每月十五日和三十日匯報民間言論情況,其他官衙在每月十五日和三十日匯報有無妄議時事之人,並鼓勵父子相告,于是國中“人人自危,道路以目”。有周厲王那味了。
這般胡搞亂搞,遲早會遭反噬。宋洲曾派人善意提醒,李隆都置若罔聞,頭也不回地在作死路上高歌猛進。
對李隆恨之入骨的樸元宗,就在這個時候站了出來,迅速拉攏了一幫心懷不滿的勛舊派大臣,開始謀劃“反正”行動。
要問樸元宗為何對李隆恨之入骨,這還起自李隆干過的一件荒y事。
采紅使給李隆找來了上千後宮佳麗,他還不滿足。在肆意j污大臣和宗室女眷後,他又打上了月山大君李婷(成宗李𢩦痋@埽┬ 奩郵系鬧饕狻F郵獻詈蟛豢笆莧瑁 系跎硭饋6 釉 謖 瞧郵系牡艿塴 br />
密室內,成希顏神情緊張道︰“慎守勤試探得如何,他是否願意加入我們的行動?”
樸元宗搖頭道︰“他認為世子賢明,只要暴君一死,朝綱就能恢復正軌!”
柳順汀冷笑︰“慎守勤貴為國舅,被世子視作‘亞父’,一旦世子登位,還不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為何要加入我們的行動?”
成希顏又問︰“柳子光那邊游說得如何?他兼任五衛都摱@埽 滯紡艿鞫 簧儔 Γ 綣 興 嘀 頤牆 擄牘Ρ叮 br />
“已經聯絡妥當,只待時間一到,他便帶兵入宮。”樸元宗答道。
成希顏與柳順汀听此,心中墜石終于落地。
八月初九,是串聯官員約定行動的日子,比歷史上的“中宗反正”提前了一個月。
這天入夜,樸元宗與柳子光先行派兵前往任士洪與慎守勤的官邸,將兩人誘出捕殺。
隨後,兩人帶兵把景福宮團團包圍,驅散了宮中衛隊,取得了王宮的控制權。
在拿到慈順大妃廢黜李隆的懿旨後,樸元宗率兵闖入李隆居住的昌德宮,結陣于宮門前,勒令其交出國王印璽。
李隆百般抵賴,還幻想任士洪與慎守勤能帶兵勤王,于是便和樸元宗干耗了半晚。
卻說任士洪被殺,這個消息很快傳到了長子任光載耳中,如此危機關頭,還是保住性命要緊。任光載做“采紅駿使”時,沒少干壞事,一旦落入勛舊派大臣手中,定然不會有好果汁吃。
這時候,任光載忽然想起了老爹任士洪的遠見,家中浮財全被其換成了宋洲果債。只要有債�鱄遄@ 尤К彌藎 約閡患依閑∫廊荒蘢齦齦患椅獺 br />
收拾好細軟,任光載帶著妻兒,由幾個心腹奴婢護送,趁城中混亂,逃往河上碼頭。
一行人離開後不久,立即有大隊人馬包抄了駙馬府(任光載是睿宗駙馬),可惜這些人來晚了一步,撲了個空。
來到碼頭,心腹奴婢尋了半天,才找到一條小船。
“速送我們去濟州,等到了那里,這一錠銀子就是你的!”任光載拿出一錠五十兩的銀子掂了掂,向船家說道。
船家滿臉惶恐道︰“客官,我這船小,恐怕去不了濟州島!”
任光載知船家說的是實話,他焦急催促︰“先載我們出海,只要能在海上遇到其他船只,這銀子依然賞你,現在趕緊劃船!”
“是是是!”船家急忙應道。
昌德宮,李隆仍然在與樸元宗僵持,直到柳子光迎來晉城大君李懌,李隆這才徹底絕望。
“我罪重大,固知至此,願好為之!”李隆說完這話,命宦官將國王印璽交出。
早已串聯好的一眾官員連忙擁立晉城大君李懌為新王,倉促之下,李懌頭戴翼善冠、身穿袞龍袍,即位于景福宮勤政殿。
李朝“反正”的消息,第二天中午傳到了濟州總督府。大蝦收到這個情報,立刻命令濟州島各港海軍出動,逡巡海峽,並暗中派船接應受此事牽連的李朝官員與商人。
勛舊派大臣重新掌權,立馬展開了對政敵的打擊報復。
李隆被貶為燕山君,獨身流放至喬桐島。廢妃慎氏遭軟禁,李隆諸子被賜死,張綠水、田非等愛妾被處斬。慎守勤的弟弟刑曹判書慎守英被殺,另一弟弟開城留守慎守謙也被殺害。慎守勤之女雖然一度隨新君李懌入宮,但七日後就被逐出宮外。任士洪未來得及逃走的三子任文載被殺,兩個女兒及女婿同樣受到牽連。李隆的其他親信如李季ほ等,也沒能脫罪。
除朝中大臣外,李朝各道官員和商人凡是與“奸臣”有來往的,同樣被下罪緝拿。
勛舊派打擊報復完,又忙著向宗主國明朝派使者請求冊封,待士兵抄家結束,這幫勛舊派大臣方才發現,抄家根本沒有多少油水可撈。
這些年,搭乘宋洲大船發財的商人不少,這些人多少與勛舊派眼中的“奸臣”有往來。在宋洲派船與他們接應後,這些商人立即收拾家當跑路,多年來在濟州掙到的錢,最後又重新帶回了濟州。
由此還開了一個先例,濟州島成為了李朝官員、商人的避風港,達官顯貴們攜帶資本外逃,將金銀存入宋洲銀行,加速了李朝貴金屬的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