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之祥是“听書差遣”,他在步軍司里沒什麼公務時,就叫人來把步軍司以前的檔案資料轉為白話文念給他听,曾听到過一個歷史故事。
那是在靖康之變後的第二年,金軍進犯徐州沛縣,當時的金軍由于接二連三的勝利,變得異常囂張、膽大,一隊金兵在一名十夫長的率領下,十余個金軍化裝成艄公,從水路大搖大擺乘船入城,然後上岸,直到縣衙門前,金兵們才當著滿街的百姓掀掉頭上的包布,出示游牧民族的剃青前額與頭頂的小辮子發式,揮刀亂砍,大呼“大金兵到!”
“韃子來啦!”隨著百姓們的一句驚呼,滿城皆沸,民眾爭相躲避,亂成一鍋粥。
沛縣共有大宋正規軍一個營即五百人,另有鄉兵八百人,整整一千三百人,一口一泡口水,吐不死韃子,也能夠讓他們根本無暇揮刀。
然而,沛縣縣令先逃為敬,宋軍營指揮使不甘落後作戰略轉兵,一千三百人,一下子炸了營,個個亡魂皆冒,盡作鳥獸散,被金軍十人下城!
金軍自己也百思不得其解,自己竟有如此的震懾之效,不由得摸摸額頭,難道真是這種剃青的小辮子發式使然?!
此事太過恥辱,不見于正史,只存于秘檔,不許公開。
不必為宋人掩飾,“河北路兵馬鈐轄李侃以兵二千與金人十七騎戰,敗績.”是見于正史的。
在公元1126年正月,金兀術率一萬金軍南下,著軍士在滑州北岸徹夜擺鼓,不讓宋軍休息,然後金軍在天亮的時候發動進攻,卻吃了一驚︰“宋軍駐守在滑州的八萬步兵和一萬騎兵,竟然在鼓聲中嚇得連夜狂逃,棄了滑州!”
如此金軍兵不刃血,就得到了這座作為汴京門戶的堅城,富庶的汴京城,此時已近在眼前。
當進攻汴京時,宋軍棄城而走,孟之祥听書听到的是︰“班直與官軍雖排布如織,無一人死敵,於是皆下城遁走。”
金兵趁機攻打宣化門、南燻門等諸處,並且有十多名金兵通過雲梯,再沒有遇到任何抵抗的情況下爬到城頭,宣告汴梁外城的被金兵攻破。
孟之祥又听到的是︰“鐵騎沿城而上,止用雲梯一只,可制五十人。初十余人登壘,官兵無一用命者,城遂陷。”
……
北宋軍隊的慘痛經歷孟之祥是听到了,現在看到南宋軍隊,看似十分精銳,然而能否打敗韃軍呢?
孟之祥並不看好他們!
前方吃緊,後方緊吃,軍人們拼死戰斗,換來的是十二面金牌。
再能打的戰將,遇到不想戰的皇帝,結局都會好不了。
世人皆說孟之祥粗鄙不文,根本不清楚他心中明白得很,除開步軍司的檔案,他甚至還精研過歷代皇帝的聖諭,美其名為拜讀聖諭,從中汲取皇帝的神威力量雲雲,結果,他研究來研究去,差不多可以寫論文了,尤其是對南宋開國皇帝宋高宗的認識是十分清楚的!
北宋倒數第二個皇帝宋徽宗相傳是南唐後主李煜復生,因為宋太宗殺李煜奪其妻,李煜後來投胎變成了宋徽宗,是個文藝青年,治國不行,文學超棒,一如既往地懦弱,他的兩個兒子宋欽宗趙桓和宋高宗趙構,都繼承了懦弱的性格特點,這父子三人,實際做個舞文弄墨的宗王更加適合。
金人南下,嚇得宋徽宗急忙禪位南逃。把政治壓力壓給兒子欽宗,結果這位新帝比他爹還軟蛋。
趙構是被派到金營議和途中,被地方官攔下的。此後成為河北兵馬大元帥。手下聚兵幾十萬,不敢解東京之圍。最後眼看著父兄妻女被金人擄往北國。
金人從開封撤退,將趙宋宗室一網打盡。趙構成了唯一的皇位繼承人。最終他在南京應天府(河南商丘)稱帝,改元建炎。
雖然兵馬眾多,宋高宗沒有奮起,而是一路難逃。遭遇諸多磨難。據說他駐蹕揚州,夜晚正和嬪妃打撲克,忽听得金軍南下,竟然嚇得陽痿不舉。從此之後再也沒有一兒半女。
此事真假難以考證。但是宋高宗一生主和,寄希望金人垂憐讓自己一碗飯吃,倒是真的。只想偏安江南,卻忘了祖宗所言‘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的老話。
金人因為自己實力有限,加上水土不服,難以一口吞下南宋。還真給了趙構一張下床。以割讓淮河秦嶺以北之地,稱臣納貢為條件南北分治。是為紹興和議,這個和議還有一個代價,就是誅殺岳飛。
殺岳飛,則和議成,不然,和議黃了。
其實,南宋中興四將岳飛、韓世忠、劉琦、張俊的戰斗力並不差,再打下去,或有可能直搗黃龍府,復兩宋江山。
然而,高宗皇帝說了︰“彼有勝負,我有存亡。”
這八個字,被孟之祥思索了很久!
高宗皇帝是這樣的認為的︰“宋金之戰,對金國而言只有勝負,對宋而言則是存亡。即便擊敗金軍,也沒能力將其滅國。反之,金人則有滅宋的實力。”
高宗皇帝對自己完全沒有信心,把“彼有勝負,我有存亡”這八個字說給新即位的宋孝宗的。叫他在宋金事物上務必謹慎持重。免得招來覆國之禍。
此後,歷代大宋皇帝都是這八個字的忠實擁躉,他們始終認為保住自己皇權無慮的最好方式就是求和偏安。
在和北邦的戰爭中,趙家的祖宗基本沒有勝過。這也種下了歷代宋室帝王恐北病的根源。就像某海參逢棒必敗,要除掉這長期的心魔,談何容易?
象現在的理宗皇帝,明面上打敗了金國讓他覺得洗清了百年恥辱,可是蒙古給他的迎面一棒,讓他再度成為信奉“彼有勝負,我有存亡”的鐵桿。
至于宋高宗殺害岳飛的出發點,也是那八個字。他也不認為岳飛用能力收回失地。即便收回來,也恐成尾大不掉賞無可賞。畢竟他們趙家的江山就是兵變得來。
岳飛精于軍事,但性格耿直。多次作為令高宗不爽,趙構早就看岳飛不順眼了。
他所要的武臣,乃是和他政見相同,亦步亦趨,能戰能和,最好還要探求財貨,多行不義,從而放把柄到官家手里。
岳飛過于干淨了,廉潔的人設立起來,再弄個所向披靡的岳家軍,他日北伐功成,難不會黃袍披身,成為另一個太祖。
為保住個人權勢,趙構沒有什麼不能犧牲的。他對岳飛的北伐充滿忌憚。國家的政治走向應該以皇帝設想為主。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除他之外,其余南宋皇帝,宋寧宗時期,史彌遠殺掉了主戰的宰相韓�@校 薄傲侔哺 幸焉砉省保 暗郟 冢┌恢 牛 餃 眨 塾濤狡湮此潰 鞘悄畢ア鮒泄 按紊降齲 鄢醪恢 病薄 br />
宋寧宗真的不知道自己的宰相被殺了?
嘿嘿!
皇城司的人是睡覺的?
那些附和史彌遠,參與謀殺韓�@械墓僭泵牽 訓浪 遣恢 朗訪衷妒牆泌 穡 br />
其他人相信宋寧宗不知道,反正我是相信他一定知道,此為君者諱也。
四叔孟珙將來不會有好下場,因為他是一個主戰派,過于干淨,有廉潔的人設,加上能打,活脫脫地又一個岳飛,宋理宗不忌他才怪。
為什麼宋理宗表現出對孟之祥的格外寵愛?
因為孟之祥象高宗皇帝喜愛的戰將那樣子了︰“和他政見相同,亦步亦趨,能戰能和,最好還要探求財貨。”
嗯嗯,當孟之祥開始鑄造一千兩銀子一個的“沒奈何”時,宋理宗想到孟之祥就是他的張俊!
南宋循王張俊是中興四將之一,能打仗,听皇帝的話,貪婪財貨,是孟之祥現在效仿的榜樣。
想得美!
孟之祥心忖自家的表演可拿小金人了,道︰“歷史會證明,那些說俺會造反的人,他們說得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