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骨刀之九州旗

第六百七十九章 北岳山五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祁陌魎 本章︰第六百七十九章 北岳山五

    qzone.io,最快更新百骨刀之九州旗 !

    變化莫測,古恆山山上林木蒼翠,鮮花遍野。在寬闊的跑馬梁上,芳草萋萋,鶯飛草長,百花爭艷,將山的雄奇與草原的遼闊和諧地融為一體。狹谷和峭壁之上,橫空著古老的松柏和那飛流直下的瀑布,特別是那萬丈崖之上的跑馬梁,更增加了山的豁達和險遠之後的安詳。

    春天,陽光明媚,數不盡的山花斗艷爭芳,品不夠的花香在空氣中迂回彌散。由山泉形成的小瀑布一個接一個順著山溝往下跳。端午節時,山上仍有冰棍倒掛。夏日,雲霧繚繞,半山中的小山村時隱時現,堪稱“白雲生處有人家”。山下赤日炎炎,山上涼風習習,一日之內冷暖不均。山上草木茂密蒼翠,十分旺盛,盤根錯節,行人只好披荊斬棘方可行走。登上跑馬梁,穿過松樹林,攀到奶奶尖上,舉目遠眺,連綿不斷的山巒、蔥蔥郁郁的樹林、星羅棋布的村莊、定州塔、竇王殿、西大洋水庫、王快水庫等盡收眼底。太陽快落山的時候,天空的雲彩千變萬化,氣象萬千,身臨其境好似騰雲駕霧一般。秋天,天高雲淡,如有興致可在山頂小住幾日。晚上,觀周圍各縣夜景,萬家燈火,美妙絕倫,有登峰造極之感;白天,望秀麗山川,層巒疊嶂,連綿起伏,怪石嶙峋,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冬季,奇形怪狀的冰瀑,搔首弄姿,絕美呈現,迎接登山的客人; 子、野兔則跑步上山為游人領路;若是大雪紛飛,漫山遍野,銀裝素裹,崇山峻嶺更讓人賞心悅目。

    仙霧繚繞,古恆山是東南暖濕氣流橫跨華北平原通向西北山地的第一座屏障,由于海拔的猛然抬高,暖濕氣流釋熱而降雨,又由于西北部太行環繞,海拔2000米以上的大山從淶源到阜平成半環狀排列,形成天然屏障,阻擋了冬季來自西北的寒流,所以在山周圍形成了一個夏天多雨濕涼,冬季出現逆溫,空氣流動滯遲,溫度相對較高的特殊山地小氣侯。在山中憑空生雲,有雲即雨,這就是民間為什麼將神仙山跑馬梁說成是王母娘娘的後花園,一年72場澆花雨的真正原因。這里的空氣是被霧靄過濾過的,清新、濕潤、沒有塵埃。

    鳥語花香,神仙山東側是唐縣林場,北側是淶源林場,西南側是阜平東風林場,在這兩萬五千多畝的林場上,它針葉林、闊葉林混交;灌木叢生、花草遍布;林草豐茂,比如櫨、白樺、油松、翠柏、楓樹、山榆、白楊、山杏、核桃、山神木、葡萄、人參、靈芝、黃芹、黨參;滿山遍野飛禽走獸、野雉、山鷹、青羊、 子、土豹、狼、狐狸、野雞、野兔、小松鼠、紅嘴鳥、鴉等野生動物隨處可見。它集太行山所有動植物資源于一體,呈現了生物的多樣性,是生物鏈保護較好的一個生物王國。

    金龍峽,居于天峰嶺和翠屏峰之間,峽谷幽深,峭壁側立,石夾青天,最窄處不足三丈。這里是古往今來的絕塞天險,交通要沖。北魏時,道武帝發兵數萬人,在這里劈山鑿道,作為進退中原的門戶。宋代時,楊業父子在這里以險據守,抵抗外族的侵入。金龍峽內,懸崖中腰有古棧道盤繞,名為“雲閣”。

    恆山松,風格別致,形狀奇特。其中,有四株形狀奇特的唐代古松,人稱這為“四大夫格”。這四株古松,根部懸于石外,緊抓岩石,傲然挺立,氣勢不凡,別具風格。

    桃花洞,桃花洞古已有之,屬恆山“七宮八洞十五廟”之一,位于真武大殿後的恆宗峰上。洞口坐北朝南,高有丈余,寬近八尺,入深約15米。傳說,這里是桃花仙女修行的所在。玉女原在王母娘娘蟠桃園值守,後下凡投胎到北岳富戶人家,因素喜桃花,人稱桃花女。桃花女善禳鎮之術,常為百姓破解疑難雜癥,故得百姓愛戴。

    雖然桃花女的故事是傳說,但桃花洞外的奇花異景卻真實存在。這里集中著大量恆山桃花群,歷百年而茁壯常新,清明前後桃花盛開,紅若香珠,燦若彩霞,點綴著山谷,傳遞著春意。

    恆山雲,變幻無窮。出雲洞在後土夫人廟的不遠處山腰,晴日明朗,洞口寂靜,陰雨來臨,洞口便游出縷縷白雲。

    恆山廟,以北岳廟為首,穩坐于西峰之上,蒼松之間,或隱或露。懸空寺,為恆山第一景。民諺有“懸空寺,半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吊”的說法。

    恆山懸空寺位于山西dt市渾源縣,距dt市區62公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國內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

    恆山懸空寺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後期,歷代都對懸空寺做過修繕,北魏王朝將道家的道壇從平城,今大同南移到此,古代工匠根據道家“不聞雞鳴犬吠之聲”的要求建設了懸空寺。

    恆山懸空寺距地面高約50米,懸空寺發展了中國的建築傳統和建築風格,其建築特色可以概括為“奇、懸、巧”三個字。

    懸空寺,建寺設計與選址,懸空寺處于深山峽谷的一個小盆地內全身懸掛于石崖中間,石崖頂峰突出部分好像一把傘,使古寺免受雨水沖刷。山下的洪水泛濫時,也免于被淹。四周的大山也減少了陽光的照射時間。優越的地理位置是懸空寺能完好保存的重要原因之一。全寺共有殿閣40間,表面看上去支撐它們的是十幾根碗口粗的木柱,其實有的木柱根本不受力。而真正的重心撐在堅硬岩石里,利用力學原理半插飛梁為基。懸空寺建寺時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峭壁的自然狀態布置和建造寺廟各部分建築,將一般寺廟平面建築的布局、形制等建造在立體的空間中,山門、鐘鼓樓、大殿、配殿等都有,設計非常精巧。寺內有佛像八十多尊。

    傳說唐開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覽懸空寺後,在石崖上書寫了“壯觀”二字,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稱懸空寺為“天下巨觀”。

    恆山十八景,磁峽煙雨︰即金龍峽,位于天峰嶺與翠屏峰之間,其間石壁萬仞,青天一線,在細雨蒙蒙時晴嵐縹緲,煙霧紛飛,妙趣橫生,澗底流水,奪口而瀉,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稱嘆“伊闕雙峙,武夷九曲,俱不足比擬也。”龍泉甘苦︰即苦甜井,位于白雲堂東側,有一玄武亭,亭內並列雙井,名玄武井。兩井只相隔一米,水質卻截然不同。一井水如甘露,清涼爽口;一井水味苦澀,人不能飲,人稱苦甜井。唐明皇親手賜匾“龍泉觀”,歷代游客爭先品嘗龍泉聖水、恆山奇茶、求取吉利。

    雲閣虹橋︰即古棧道,位于金龍峽最窄處,南北交通要道。古人沿峽東崖絕壁間,鑿崖插木,飛架棧道,同時建有一座連接東西的高空飛橋,合稱雲閣虹橋,民間傳說是魯班的妹妹一夜所建。峽壁2017年還殘留著修棧道時的行行方窟。

    虎口懸松︰即虎風口與懸根松,在步雲路的石階風口上,人到此處,清風颼颼,松濤陣陣,猶如虎嘯龍吟,臨風屹立著一株參天古松即懸根松,根睫盤露,緊抱岩石,遮日留陰。相傳松根外懸是張果老拴在樹上的神驢受驚而拔起的。

    果老仙跡︰即果老嶺,位于懸根松北的登山途中,石徑上陷有行行小圓坑,形似驢蹄印,據說是張果老在恆山修仙時倒跨驢留下的蹄印。

    雲路春曉︰即步雲路,從岳門灣至恆宗殿,稱十里步雲路。舊時一里一亭,一步一松,亭亭不同,步步入雲。沿路有大字灣、四大夫松等景觀。

    斷崖啼鳥︰即姑嫂崖,又稱舍身崖,位于夕陽嶺中段極陡峭的一段山崖,傳說因姑嫂投崖而得名,姑嫂投崖後,小姑化作百靈鳥,嫂子化作找姑鳥,在舍身崖上綿綿雙飛。

    危岩夕照︰即夕陽嶺,位于果老嶺東側,是一段插入雲天的萬仞絕壁,面西峭立,每當夕陽西下,“余暉反照千山色,滿峪參差入畫中”,奇光異景,令人神往。

    金雞報曉︰即金雞石,位于朝殿西古樓外,有一狀如古磬的青石,以石相擊,聲振幽谷,如金雞鳴叫,情趣絕妙。傳說是黃山雞吃了三茅真人失落的金丹而變。

    茅窟煙火︰即三茅窟,位于白虛觀紫微閣旁斷崖上,是三茅真人修仙得道處。傳說三窟有怪異現象,一窟點火,另兩窟冒煙,兩窟點火,另一窟冒煙,三窟同時點火,即三窟都不往外冒煙了,成了自然之謎。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百骨刀之九州旗》,方便以後閱讀百骨刀之九州旗第六百七十九章 北岳山五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百骨刀之九州旗第六百七十九章 北岳山五並對百骨刀之九州旗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