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回,齊桓公南征楚國,楚國大夫屈完說你們在北海,我們在南海,風馬牛不相及,你們跑我們楚國干嘛來了?
這偷襲都被人家發現了,可管仲卻說,因為你們不給周王室進貢包茅,王室都沒法而過濾酒了,還有當年周昭王南巡,在你們楚國的地界沒了,我們來調查這事兒。
這包茅呀,是楚國特產的一種茅草,又叫菁茅。周朝初期,楚國很窮,沒有什麼好東西可以當貢品進貢給周天子,周天子為了照顧楚國人,就讓楚國人用這種包茅作為貢品。
而這種包茅的作用,就是可以用來過濾酒,尤其是祭祀用的酒。據說,用包茅過濾的就清澈甘醇,酒香四溢,被稱為神酒。
這種用包茅過濾酒的習俗,在現在的湖北有些地方和韓國都還可以看到。
而大家知道,在當時祭祀祖先和神靈,可是相當重要的事情。
《左傳》上都說“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國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祭祀和戰爭。
現在因為楚國不進貢包茅,都影響了大周王室的祭祀,這是多大的責任呀。
見管仲用楚國不進貢包茅的事來說事,屈完就說“這些年大周王室也是亂糟糟的,不按時進貢的事也不僅僅我們一家。不過既然您這次特意提到這件事。
我們楚國沒有按時納貢,這可能是楚王公事繁忙,一時失察,以後我們保證按時進貢齊便是。”
這不,關于進貢包茅的事,楚國人痛痛快快地答應了,不就是些茅草嗎,我們楚國多的是,以後每年給周王送些去就是。
關于管仲說的另一件事,周昭王南巡楚國,後來就沒在回去的事,屈完可不能接招,而是說“當年周昭王是坐船南巡的,至于為什麼沒回去,您還是去問問河水,這事我們楚國可不知道。”
周昭王是周朝的第四位天子,周昭王南巡的事,距離這次齊國南征三百多年,據說那次是周昭王戰勝了南方的少數民族,繳獲了大量的青銅器,因為船只攜帶這些戰利品渡江,導致了沉船。
三百多年過去了,管仲用這件事情來責問楚國,確實是沒有道理,所以屈完說,關于這件事,你去問問河水吧。這回答不卑不亢,相當外交,不愧是有名的外交家。
這番說辭竟讓管仲也無言以對。
屈完離開後,管仲對齊桓公說“楚國人倔強,光靠耍嘴皮子是不能讓他們屈服的,咱們的大軍還得繼續先前,在逼迫他們一下。”
于是,齊桓公帶領的南征的八國聯軍又繼續前進,來到楚國的陘(xing)山,這里已是深入楚國境內,離漢江不遠了。
管仲下令“就在這里駐扎。”
其他幾家諸侯國主說“既然咱們都已經深入楚國了,為什麼不干脆渡過漢水,和楚國人決一死戰呢,為什麼要在這里駐扎?”
管仲說“人家楚國都派了使臣來過了,那肯定是有所準備,咱們冒冒失失渡江,和楚國開戰,勝負難料。而咱們大軍駐扎此地,楚國人也吃不準咱們,肯定害怕咱們的大軍,所以他們也不敢輕舉妄動,就還會派使臣前來談判,打仗這事,不一定非要真刀真槍,你死我活,有時候,談判也是個好辦法。”
見管仲這麼說,各位諸侯也是將信將疑,大家雖然議論紛紛,但盟主是齊桓公,所以大家也只得听從。
而楚國那邊,楚成王熊惲早已將北伐鄭國的軍隊調回,又拜令尹斗子文為三軍統帥,將楚國精銳之師,布防在漢水南岸,只要中原諸侯國敢渡漢水,就會迎頭痛擊。
看看,南北雙方劍拔弩張,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南北戰爭,仿佛一觸即發。
然而,探馬來報“北方的八國聯軍,屯兵陘(xing)山,不往前走了。”
接到探報,斗子文也是輕輕松了一口氣,說“管仲果然是深諳兵法,不到萬全之際,不會發兵。可是這八國聯軍,這麼多人,在陘(xing)山逗留不前,這到底是有什麼陰謀呢?
畢竟這齊國現在可是超級大國,諸侯盟主,咱們也沒有必勝的把握,不到萬不得已,還是引而不發未上。
大王,咱們還是再派個使節,去探探對方的虛實,觀察觀察他們的動向,再做打算。”
看看,這就是你有彈,我有彈,輕易不放彈。
楚成王見斗子文這樣說,就問“那這次又派誰去做使臣呢?”
斗子文說“屈完大夫既然和管仲正面接觸過了,就還是勞煩屈大夫辛苦一趟了。”
屈完說“咱們楚國要向大周王室繼續進貢包茅的事,上次我都答應了管仲和齊侯的。還有,大王若是心里想著要與齊侯講和,那我去是可以的,我會極力斡旋,緩和當下緊張的氣氛;但,大王若是心里想著要開戰的話,那最好還是另外選派能人前去,我怕是不能勝任。”
楚成王說“是戰是和,愛卿看了北方聯軍的情況可以自行決斷,寡人既然派你去做使臣,這權利就交給你,絕不會限制你。”
看看,這就是楚成王的氣魄,完全信任和支持屈完,所以歷史上的明君賢臣都是相互的。
屈完見楚成王這樣信任自己,當然也非常感動,對楚成王行了大禮說到“大王放心,臣定以咱們楚國的利益為重,不辱使命。”
接到通報,楚國使臣屈完又來了,管仲對齊桓公說“君上,楚國使臣這次過來,是和咱們講和的。”
楚國大夫屈完進到齊軍大營,向齊桓公行禮拜見,齊桓公還禮,並問屈完這次的來意。
屈完說“我家主公因為沒有按時向大周王室上交貢品,以致勞煩您前來責問,為此,咱們深感歉意。煩請貴君先後退一舍,我們這就把該上交的貢品送來。”
齊桓公說“屈大夫能夠讓你家主公重新履行以前的職責,這樣寡人也可以在大周天子面前交差了,這是皆大歡喜的事情。”
當下傳令八國聯軍立刻後退三十里,在召陵駐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