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回,話說楚國軍隊慢慢撤退,路上給隨國設個埋伏,可左等右等,隨國的軍隊不來,一打听,才知道隨國大夫季梁看透了楚國的伎倆,勸阻了隨侯出兵,沒上當。
熊通有點失望,楚國大夫熊率比也趁機奚落斗伯比說“還計謀呢,失敗了吧,我看呀隨國有季梁在,令尹大人是一點辦法也沒有。”
斗伯比卻一點也不氣餒,說“這有什麼,好事多磨嘛,我還有妙計。”
于是斗伯比又向熊通說“主公,咱們楚國這些年,日益強大,是時候邀請周圍的諸侯國開個峰會了,會上,自然要選個盟主,到時候,隨國若是來參加峰會,自然要服從咱們,他要是不來,咱不是就有借口打他了嗎。”
于是楚國就發通知邀請周邊的諸侯國來楚國的沈鹿開峰會,這些諸侯國其實都是以前周朝中央政府為了防備楚國而冊封的小國,數量很多,主要集中在漢水流域,統稱漢東諸國,其實隨國就是漢東諸國中最大的一個,是姬姓國家,所以一直將自己視為正統。
現在周朝中央政府越來越弱,楚國越來越強大,又離自己近,楚國的邀請,哪敢不參加。于是什麼巴國、庸國、濮國、鄧國、絞國、羅國、軫國、申國、江國等眾多小國都屁顛屁顛地按時來了。
峰會的主辦國楚國一點名,就只有黃國和隨國沒來。
熊通就派大夫章去黃國,屈瑕去隨國,責問這兩國為什麼沒來,屈瑕也是楚國的公室大夫,羋姓屈氏,後世楚國名人屈原的先祖。
章到了黃國,黃國一下子就軟了,趕忙告罪,對不起說了一籮筐,同時派使節去沈鹿參加楚國組織的峰會。
而隨國,還覺得楚國是他的小弟呢,什麼小弟也學著耍大牌,牽頭組織峰會,你們玩吧,大哥我沒興趣。
這就不好了,楚國正愁沒借口呢,漢東諸國都臣服了,剩下隨國可就孤立無援了,不打你打誰。
于是熊通又一次親自率軍陳兵漢水淮水之間,又到隨國家門口了。
楚國大軍兵臨城下,隨侯又慌了,趕緊的,又召開軍事會議吧。
季梁率先發言“主公,楚國成功組織召開了漢東諸國峰會,風頭正勁,銳不可當,咱們要避其鋒芒呀,如今楚國兵臨城下,楚強我弱,依微臣之見,咱們還是不要和楚國正面交戰,先合談,要對話不要對抗嘛,合談總有個過程,時間拖一拖,楚國士兵就會疲憊,而咱們的士兵是保家衛國,不會松懈的,等到楚國疲憊了,那時若是合談還沒有結果,再開仗,咱們就可以和楚國勢均力敵,或許還能打勝。”
听著季梁這一通彎彎繞,旁邊的少師早就不耐煩了,還想著上次他去楚營看到的樣子,又打斷季梁說“楚國遠道而來,一定是疲憊之師,他們來送死,咱們就該迎頭痛擊,還膩膩歪歪地怕他們不成,不速戰速決,難道又像上次那樣讓他們逃跑不成。”
隨侯也不知道上次是听了季梁的,免了慘敗之禍,還以為上次听了季梁的,也不過爾爾,這次就听少師的吧。
季梁還想再說,可隨侯已經決定要和楚國戰場相見,也只得服從命令。
于是隨國就由少師率領右軍先鋒部隊,隨侯自己親自統帥主力,出城來在青林山下擺開陣法,季梁呢,季梁這次持不同意見,沒被重用,給隨侯駕車,當司機呢。
到了青林山下,季梁先登上山頂,遠望楚軍陣型,那時候沒有望遠鏡,要有,估計季梁肯定會用望遠鏡,觀察敵軍,看,這才是知己知彼的將軍。
季梁觀察完敵軍陣營回來,向隨侯稟報說“楚軍分為左右兩軍,按照楚國的慣例,他們以左為尊,所以楚侯熊通肯定在左軍,所以楚國的精銳都在左軍,而右軍就相對薄弱,主公請讓我率領一支奇兵,偷襲楚軍右軍軍營,右軍一亂,左軍士氣也會受挫,到時就不攻自破了。”
听了季梁的分析,少師嗤之以鼻“既然知道楚國國君在左軍,還放著主帥不打,跑去打什麼右軍,不是讓人笑掉大牙嗎,真是膽小鬼。”
于是就攛掇著隨侯攻打楚國左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