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昏時分,街面上的小子就來到掛了紅綢在醫堂外大聲說著“新郎君來嘍,新郎君來嘍。”
原來是入鄉隨俗穿著一身大紅衣裳的圖瓦和幾個一看眉眼就是西域人的朋友騎著高頭大馬,旁邊跟著裝扮了紅綢的馬車,一起進了李家所在的街面了。
要知道騎馬和馬車可不是一般的普通百姓就能有資格用的,尤其是長安城內有嚴格規定,不許急速奔馬,達官貴人的馬車也不能快速馳行。
唯一的例外就是軍情急報,可直接奔馳在長安城內的朱雀大街。
但是律法之外又有人情,若是婚喪嫁娶這等人生大事,平民百姓也是可以在當天乘坐馬車或是騎乘馬匹的。
只不過,照樣不允許疾馳,以防奔馳傷著百姓。
這一看,就知道圖瓦他們必是在來路上撒了銅錢,不然這小子可不會好心跑到李家門口送消息。
李父指揮著李大兄點燃了一長串兒炮仗, 里啪啦的聲音響了起來,街面上也聚集了不少人,人聲鼎沸。
皆因此時辦喜事,講究富裕的人家必是會在路邊撒些銅錢糖果子的,除了能甜甜嘴兒,也是沾喜氣的意思。
所以,在李家門口此時就聚集了不少人,認識的不認識的,都笑呵呵的看著這一幕。
“喲,這是西域良駒啊,這個子可真夠高的。”
“喏,不僅僅是這高頭大馬,你沒看出來新郎君那滿頭小辮子,腰間還掛著刀,高鼻深目,是西域人沒跑了。”
“哎喲,這李家還有小娘子要出嫁啊?”
“不是,是李家救過的一個女娘,听說可是二嫁咧。”
李大嫂端著一盤子巧果子給周圍圍著的人散,剛才還在說閑話溝通消息的幾人話也不說,趕忙上前想要搶上一塊吃。
等圖瓦他們來到李家門前,下了馬也比周圍人高的圖瓦笑的眼楮都要看不見了。
圖瓦旁邊一位一看就是漢人模樣的朋友給了這看起來傻笑模樣一手肘,圖瓦才醒過神來,對著李家門口大聲喊道︰“新婦,我來了!”
提前雇來的樂人,趕緊 里啪啦的吹打上了。
這時李大兄站出來,一臉威嚴中帶著喜意對這圖瓦說︰“想要迎娶我家女娘,可不是嗓門大就行的。”
李大兄一個眼神,李大郎兩手抱著一個有五十斤重的石鎖走了出來,後面李二郎和李三郎兩人抬著另一個石鎖跟著。
李大郎他們剛把石鎖放下,李大兄上前毫不費力的一手拿一個五十斤的石鎖,這還不算完,他還舉了起來。
“你也是個近七尺的西域好男兒,來,練練,合格了才能進我家大門。”
隨著這句話說完,李大兄輕描淡寫的把石鎖放下,眼帶挑釁的看著圖瓦。
圖瓦還未動作,他身後一個身高近八尺的滿臉絡腮胡子的男子卻是狀如小聲實際聲如洪鐘沖身旁的一不高的漢子說︰“嘿,漢人的花樣就是多。要是擱咱們那兒,直接搶了女娘就跑得了。”
圖瓦近處,剛才給了他一手肘的漢人模樣的男子轉過頭呵斥了絡腮胡︰“可松,不得無禮!”
絡腮胡男子,也就是可松听了這聲呵斥,趕緊縮了縮身子,企圖讓身旁的比自己矮小許多的男子擋住這呵斥聲方向的目光。
周圍湊熱鬧的人群卻是沒把這八尺大漢的話听到心里去,要知道此時大唐疆域之遼闊,身處大唐經濟文化中心的長安人,那可是自豪的很。
就算他身高八尺,長得膀大腰圓孔武有力又怎麼樣?
不還是照樣得來長安?
這些西域胡人看見身著黑色錦衣的金吾衛不照樣話都不敢說一句?
再說了,長安人民的見識還真不低,就說離長壽坊最近的西市,那真是什麼種族的胡人都有,雖然身高八尺的胡人不常見,但不代表沒見過。
別說身高八尺了,就是白皮子黃頭發的,黑皮子卷頭發應有盡有,長安人民早就見怪不怪了。
人群里有人出聲“新郎君快舉起來,給你大舅哥看看,你可是有勁來,必不讓你家新婦夜里空床咧。”
這話一出,圍觀者眾哄然大笑,也就是市井之中,要是高門大戶可不會有這等玩笑話。
圖瓦哪里還敢傻站著,直接上前,一個沉身提力,就一左一右拿起了兩個石鎖。
還是剛才那道聲音“好咧,新郎君有勁兒來,必讓新婦夜夜歡喜咧。”
這帶顏色的話兒一出,人群又是發出哄笑聲,圖瓦都差點泄了力氣,被取笑的滿臉通紅。
圖瓦正使著勁兒舉著石鎖呢,就听一道帶著笑意的女聲說︰“哎喲,新郎君這身子可以啊,女娘就喜愛這樣的漢子咧。”
又是一陣哄笑,躲在門內湊熱鬧的李三娘十分驚訝,此時民風竟然彪悍至此麼?
“大嫂,這話也能說?”
“哈哈,不過是市井戲言,取個樂子。”
李二嫂雖然紅著臉,但還是出聲道︰“俺們村里要是辦喜事兒,那些話兒更過分,少時俺阿娘都不讓去前頭听那些大嫂子小媳婦說話咧。”
李大兄看著圖瓦舉了二十多下,就開口讓他放下石鎖,贊他健碩是個好男兒。
李大兄又說了幾句場面話,感謝來湊熱鬧的人,這時李三娘也跟著李大嫂出來,每個人都端著盤子,里面是烤的喜果兒,是提前訂好的,早上剛送來今兒剛烤出來現在還有油香氣在的一種面食。
三人在人群中來回走動,把這喜果子散給捧場湊人氣的人兒。
這時那個漢人模樣和圖瓦一起來的男子領著剩下的幾個西域胡人長相的男子拿出準備好的銅錢和包好的糖果往人群里撒,又引起人們瘋搶。
待得圖瓦他們進了院子,李父李母兩人早就做好在正堂上首等著了。
胡人的婚禮沒有對著阿耶阿娘磕頭的習俗,但是圖瓦在漢人男子的提醒下卻是跪了李父李母。
李父李母說了幾句好好對待沈秋娘,雖然沈秋娘沒了血脈親人,但李家以後就是她的娘家,圖瓦若是對沈秋娘不好,李家自會為她做主撐腰。
本該由李大兄背著沈秋娘走出李家門的,但沈秋娘和圖瓦想要攜手一起走出,又因著是二嫁,也就從了他們打的意。
本來是接了親,只有送親的人男子可以同去,女娘是不能跟著去的。
但考慮到圖瓦和沈秋娘都無女性長輩,既然打破了一條規矩,那就再打破一條又怎麼樣?
所以,最後,李父李母留在家中,李大兄李二兄和四小只一同跟著送親,馬車里除了沈秋娘,李大嫂李二嫂和李三娘就都跟著去了。
露珠兒也想要去,李三娘怕人多照顧不到她,就不想帶她去,可家里四小只都去了,只留她一個小兒,委屈的不行,大眼楮紅紅的,要哭不哭的惹人疼。
最後,還是沈秋娘開了口,讓李三娘帶著露珠兒同去,只一定要專心牽著她,別的事兒就放一邊的好。
吹吹打打,慢慢悠悠的走了許久,天快擦黑的時候才到了圖瓦他們在外三道買的房子中。
帶了露珠兒來倒是也有用處,李三娘給她一個裝著稻谷的小布袋,讓她跟在圖瓦和沈秋娘身後撒谷子,寓意一切準備就緒良辰已到。
圖瓦那些朋友,點了火盆,圖瓦帶著沈秋娘跨過火盆,意為趨吉闢邪,日子紅紅火火。
然後就是沈秋娘跨過米袋,寓意糧食富足,生活美滿。
待得到了屋子的正堂,兩人三叩九拜,一拜天地,二拜高堂,是對著空置的椅子拜的,三是夫妻對拜,最後又對著到場的包括李家眾人和圖瓦的朋友們拜謝一禮。
李三娘抱著露珠兒又在掛滿了紅綢的新房里,看著圖瓦和沈秋娘喝了交杯酒,吃了生餃子,待得沈秋娘嬌羞的說出“生”後,這場婚禮才算禮成。
因為李三娘帶了露珠兒來,所以,李三娘和露珠兒也就留在了新房內陪著沈秋娘閑話吃飯。
李家其他人和圖瓦的朋友,以及這房舍的左鄰右里就在院子和過道里吃席喝酒了。
當日,待李三娘他們回到李家,正正好趕著宵禁的前一刻進門。
李父李母坐在正堂,听著李大兄他們說到了圖瓦家後的事兒,最後李母總結道︰“只願秋娘這回能得憐惜,生個一兒半女的,與圖瓦好好過日子,白頭偕老的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