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龍湯由于能夠溫化寒冰,乘風破浪直奔蒼海,可為無往不利。而水寒射肺之寒喘證在臨床上尤為多見。故小青龍湯被眾多醫家推之為治喘神方。”
“只不過,神方也並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還是那句話,中醫治病一定要辨證準確,才能療效確切。”
“在臨床之中,有時患者寒水積聚過多,喘重不得臥,單用小青龍湯仍恐不能速效。這時候,就可以合用另一瀉胸水之峻劑,只有兩味藥,甦醫生,請問你知道是什麼方子嗎?”
甦敏娟略一思忖,有點不是很確定地回了問︰“是……葶藶子大棗湯嗎?”
張景微微頷首︰“沒錯,全稱叫葶藶大棗瀉肺湯,出自《金匱要略》,主治肺癰,也就是西醫所說的肺膿腫。不過,上面還有一條,支飲不得息,葶藶大棗瀉肺湯主之。”
“什麼是支飲,其實就是指痰飲、水氣停留于胸膈,上迫于肺,肺失肅降的胸膈不利病癥。相當于西醫所說的滲出性心包炎。突出的表現就是氣急而喘。”
說到這里,甦敏娟又有疑問了︰“張醫生,葶藶大棗湯既然都能治肺膿腫,那麼力量肯定很凶猛彪悍,如果是體弱喘證患者,是不是就要慎重使用了?”
張景搖了搖頭︰“清代醫者張德裕《本草正義》書中有記載,丹溪確有‘葶藶性急,病涉虛者殺人甚捷’之說。于是令大家不辯是否,畏如蛇蠍。其實葶藶體質本輕,故能上行入肺,而味又甚淡,怎麼可能過于猛烈呢?”
“此藥之用,很多人都誤以為其性猛急殺人而不敢用,或用也只不過一二分而已。其實這味藥,我的老師大多用在老人和小孩子身上,即便用到十克至十五克,患者也並未出現明顯不適,反而病去正扶,健旺勝過往日。”
“所以張錫純曾經大發感慨,自古本草之多之雜誠有不可信者,每每以身試藥,以正其性。”
“說完了治療寒喘的小青龍湯證,接下來,就來說一說治療熱喘的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也就是麻杏石甘湯了。”
“《傷寒論》中涉及兩個條文,結合起來看就是,傷寒,發汗或下之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麻杏石甘湯主之。”
“此方被張錫純先生稱之為治溫病第一方,同時也稱石膏為治寒溫第一要藥。”
“汗下之後而其病不愈,是因為此病是溫病,患者素來陽氣較旺,汗下之後,外邪乘虛內陷入里,從陽化熱,其里熱反勝,汗出蒸蒸,喘促而急。所以使用麻黃宣肺合石膏之辛涼透出毛竅,使熱從外而消散于無形則愈。”
“後人運用此方,一是治里熱盛,如肺家諸炎癥、哮喘入里化熱等等。二是治療外寒內熱之證。此為素有內熱,外感為寒所束縛,也就是俗稱的‘寒包火’之證。”
“在臨床上,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的應用甚為廣泛,絕不僅僅只應用于熱喘之證。”
“在使用的時候,可以視麻黃和石膏用量作多種調節,即可輕靈活潑,也可持重老成,臨床發現,愈疾速度之快遠非桑菊銀花之流可以相提並論。如見麻杏石甘湯證者,見心衰癥狀或其下虛者應該加入適量附子,則其愈甚快。”
說到這時,張景又喝了幾口溫水,然後繼續娓娓說道︰“關于‘雲龍三現’對應的三個經方,最後,再來說一說治療濕喘的麻杏苡甘湯。”
“這個方子出自《金匱要略》,原本是張仲景用來治療風濕病的。原文為︰病者一身盡疼,發熱,日晡所劇者,名風濕。此病傷于汗出當風,或久傷取冷所致也。可與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病人自覺全身上下都疼痛,發熱以下午三點到五點為主,這種病名為‘風濕’。這個病起病因為出汗後沒有及時擦干直接當風而吹,或者長期呆在溫度低或者寒冷的地方而不注意保暖所導致的。”
“既然是治療風濕病的,怎麼又用到了治療濕喘呢?其實葉天士在《臨證指南醫案喘門》有一案即是用麻杏苡甘湯加茯苓進行治療的,劉老或許是受此啟發,根據自己的臨床經驗,進行了大大的發揮,推為治肺位喘證的三主方之一。”
“說完了肺位,接著再說心位。”
“劉老曾在著作中有這樣的論述︰心者,為陽中之太陽,通于夏氣,其上居于胸,秉火陽之權威,震懾下焦水寒之邪不敢越雷池一步。今心陽虛于上,水寒之氣動于中,是以有‘水心病’之生成。”
“劉老在‘水心病’諸癥中,其實並不曾言及‘喘’,但是在臨床的過程中就會發現︰一些肺心病或心源性哮喘病人的癥狀,是符合苓桂術甘湯的辨證治療的,而且運用此方加味治療後,效果也非常滿意。”
“關于茯苓桂枝白𩓚甘草湯方證,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一看這條原文,《傷寒論》第六十七條︰傷寒若吐若下後,心下逆滿,氣上沖胸,起則頭眩,脈沉緊、發汗則動經,身為振振搖者,茯苓桂枝白𩓚甘草湯主之。”
“因此,在心位的喘證,首推茯苓桂枝白𩓚甘草湯。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湯也是苓桂劑群的代表,最善治水氣上沖,又治痰飲內留等證。分析方藥組成,方中苓術健脾利水,桂枝甘草補心陽之虛,且桂枝又善降沖逆之氣。”
“和小青龍湯治肺位寒喘之重癥一樣,對于肺心病、心衰、早搏及其它心律不齊等,無論其有無喘促,我的老師也常常以苓桂術甘湯與葶藶大棗湯合方,其中,會重用茯苓三十克到六十克。另外,還可隨證加入附子、人參、薤白、全蔞、三七等藥。”
“並且,最後附上一句,其實現代之研究表明,葶藶一味是有強心作用的。所以,也從另一個側面印證了,它可以作為滌蕩胸中水飲痰癰的動力藥。”
“好了,接下來,來講腎位之喘。”
“腎屬水,用到的方子,也就是之前提到的坐鎮北方的玄武之神,對應的真武湯。”
“北方者,水也,所以真武一湯並非溫陽回逆之方,而是鎮治寒水之方。”
“關于真武湯的運用,主要抓住一個關鍵點,那就是陽虛水泛。而治水之將,自然首推真武之神。”
“不過,在治療腎位之喘時,單用真武湯的機會並不多,而是需要配合溫腎納氣及鎮潛法。因為呼吸之道,其呼之阻,責之于肺,其吸之不深,責之于腎。”
“關于溫腎納氣之法常用的藥味包括︰胡桃仁、仙靈脾、補骨脂、熟地、芋肉、懷牛膝、肉桂、附子、韭子、五味子。而鎮潛諸藥主要有︰紫石英、龍牡、磁石、蛤殼、沉香、別甲、龜板、青鉛等。”
“脾位的喘不多,臨床用方上主要以六君子湯和補中益氣湯為主,前者著眼點在于中虛痰飲不化,後面則抓住中氣虛弱,土不能生金的病機。”
“最後一個肝位,肝木橫逆,擊肺金而鳴,單致喘者其實很少,致咳兼喘者相對較多。診其脈多弦勁滑數,或兼口苦、咽干、頭痛、頭暈、易怒等等癥狀。”
“病人常感氣從左升而咳喘,咳嗽多為痙咳,或有痰或無痰,氣順則其咳喘自止。治用瀉肝膽其升太過法︰龍膽草、平地木、青黛、白芍、石決明、代赭石、蟬衣、僵蠶等藥。”
“臨床中還會發現肝氣郁結,生發不能,也可以引起肺家氣分郁閉、宣發肅降失職而致咳喘。治用養肝解郁宣肺法︰柴胡、白芍、白術、當歸、郁金、枳殼、青皮、麻黃(用量宜輕)、杏仁。”
張景將哮喘相關內容一一分享完畢。
再環視在坐各位,除了楊主任外,幾乎清一色的迷茫表情,不禁感到有點無奈。
很顯然,她們都沒怎麼听懂。
其實略一想想,這也很正常,她們中的有些人雖然也算中醫科班出身。
但是自從學校畢業後,幾乎就沒正式接觸過中醫臨床,想要短時間內全部理解這麼多的內容,根本不現實。
更何況,她們也僅僅就是听听而已,應該沒什麼人願意放棄現在的工作,“轉行”做真正的中醫,所以,又能有多“用心”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