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手︰從坐堂中醫開始

第176章︰陽黃黃疸的經方治療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田夢頑 本章︰第176章︰陽黃黃疸的經方治療

    “除了肝呢?”楊主任又問。

    “呃……應該還有膽,因為肝膽相表里,肝膽通常都是同時為病的。”甦敏娟連忙補充了一句。

    “嗯,小甦,那現在你再用中醫的理論,解釋一下為何肝膽為病會導致黃疸出現的呢?”楊主任點了點頭,緊接著又問。

    甦敏娟心中暗暗叫苦不迭,原本把事情想得很簡單。

    就是想請張景分享一下這個病案的治療思路,自己可以好好學習一下。

    結果,沒有想到,張景和楊主任輪番著來考自己。

    偏偏自己入職中醫院輪完科後,就一直在兒科病區上班,中醫相關理論知識,壓根兒就用不上一丟丟。

    幸好,畢竟在中醫藥大學里曾經學過多年,殘存的記憶多少還是有一點兒的。

    中醫有點兒特殊,只要懂點相關基礎知識,加上一副好口才,往往也能說得頭頭是道。

    就好比明德堂中醫診所的黃彪,單單只用五行相生相克那一套,繞來繞去,面對來診患者,那叫一唬一個準。

    其實,這都還不算什麼。

    放眼各大保健養生場所,巧舌如簧的技師們,那天花亂墜的一套一套說辭,也是足以把外行人忽悠得團團轉,被人奉若中醫大師的。

    然而,甦敏娟畢竟是個實誠人。

    略一思忖,還是如實相告,自己其實已經遺忘得差不多了,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來試著分析。

    楊主任又點了點頭,不僅沒有責怪,反而用鼓勵的眼神看著她。

    他原本就不是為了要故意刁難她,或者是讓她出糗。而是認為,學習中醫的過程,只有親身參與,並且用心思考了,才能讓學到的知識在腦海中加深印象。

    同時,楊主任也是希望當著兒科其他醫生的面,通過自己的循循善誘,能夠讓大家對于中醫治病產生興趣。

    當然了,這些還不是最重要的。

    楊主任還想著以此來給張景立立威,以便為他今後能在中醫院大展身手打好群眾基礎。

    甦敏娟受到鼓勵後,不由得精神為之一振。

    略一沉思後,開始組織語言,開始分析。

    “我覺得應該是濕熱內郁,影響了肝膽的疏泄所致。因為肝膽本身就是主管疏通全身氣機的,現在有形的濕熱之邪內郁,影響到了肝膽的疏泄。”

    “導致肝膽疏泄不順暢,使得膽汁不遵循常道。甚至于逆流入血,從而泛溢肌膚,因此才出現了身目黃染的情況。”

    听完後,楊主任贊許地點了點頭,顯然對這個答案比較滿意。

    然後微笑著說道︰“甦醫生分析得很好嘛,這也算是大部分人公認的‘膽黃說’。不過,關于濕熱發黃的解釋,其實還有一種‘脾黃說’。因為在五色中,黃色是對應脾的。”

    “我們也經常可以看到,營養不良的小孩子,都是面黃肌瘦,而且頭發也是枯黃的。這是因為脾胃虛弱,脾之本色外露所致。”

    “同理,黃疸之癥也一樣,由于熱不得外越,濕不得下泄。濕熱郁積在體內,便迫使脾之本色外露而身發黃染。”

    說到這里,突然又話鋒一轉︰“當然了,我覺得這種脾黃說解釋得比較牽強。張醫生,你認為呢?”

    張景略一沉思,卻緩緩說道︰“我倒是不這麼認為。”

    “哦?”

    這顯然出乎了楊主任的意料,一臉詫異地看著他,等待下文。

    張景繼續說道︰“《傷寒論》里講濕熱發黃,一個是在陽明病篇有,一個是在太陰病篇有。也就是說,始終沒有離開脾胃,始終沒有離開中土。”

    “陽黃即濕熱發黃,外在癥狀表現一般來說有6點。關于出現這些癥狀的病機,我個人的理解如下。”

    “第一個是小便不利,我認為是因為濕熱互結,濕邪受熱邪牽制不得下泄所致。”

    “第二個是但頭汗出,是因為濕熱互結,熱邪受濕邪牽制而不得發越,而頭為諸陽之會而濕邪牽制不住,故汗出齊頸而還,從而表現為但頭汗出。”

    “第三個是身黃如橘子色,我認為是由于濕熱郁蒸體內。因為熱為陽邪,所以發黃顏色鮮亮如橘子色,與寒濕發黃,也就是陰黃的色澤晦暗正好相對應。”

    “第四個是腹滿,我的理解是,濕熱阻滯氣機,所以會導致腹滿,通常會食欲不佳,嚴重的會有便秘。”

    “第五,渴飲水漿。我認為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濕熱互結,津液不化,其二則為熱盛傷津所致,其中又為第一個原因為主。”

    “最後一個是心中懊惱,我認為是因為濕熱互結,郁熱擾心所致。”

    听到這里,楊主任突然腦子里靈光一閃,緊接著若有所思道︰“所以,張醫生,你是抓住了心中懊惱這個主證,才使用的梔子豉湯?”

    話音剛落,又搖了搖頭,自我否定道︰“不對,不對。小孩子還太小,自己也描述不出這種感覺呀,而且,我記得你好像也沒有問。”

    張景微微一笑︰“沒錯,我確實沒詢問。楊主任,請先別著急,听我慢慢來分析吧。”

    張景喝了口水,繼續說道︰“《傷寒論》中,陽黃,也就是濕熱發黃的治法為清熱利濕退黃,包含有茵陳蒿湯、梔子柏皮湯、麻黃連軺赤小豆湯三個方證。”

    “其中茵陳蒿湯由茵陳蒿、梔子和大黃三位藥組成,歷來被醫家公認為治療黃疸的第一方。當然了,我是不贊成這種極易先入為主的提法的。”

    張景稍頓了頓,繼續說道︰“分析其組成方藥,功效以清熱和利濕並重,故用于濕熱俱盛之黃疸。”

    “而梔子柏皮湯以梔子伍黃柏,外加一味炙甘草,以清熱為主,兼有退濕之功。故適用于濕熱黃疸屬熱重于濕者。”

    “最後一個麻黃連軺赤小豆湯,《傷寒論》第二百六十二章︰傷寒瘀熱在里,身必黃,麻黃連軺赤小豆湯主之。”

    “該方原本專為陽黃兼表證而設。只不過,如今也多用于蕁麻疹、濕疹,及各種瘙癢性皮膚病等。這是題外話,我們暫且不談。”

    “現在就來說說,我為何認為梔子豉湯可以治療616床患兒的黃疸之證。”

    重點終于來了,眾人立馬豎起了耳朵。

    “首先,我來說說,通過望聞問切得到的四診結果。”“患兒鞏膜黃染,身黃如橘子色,口不欲飲,納差,大便正常,小便黃,舌質紅,苔薄膩微黃,脈浮滑,左關略數。”

    “按照傳統的髒腑辨證方法,這個病案首先可以診為肝膽病之陽黃證,初看黃染程度,如果把脈象誤診為滑數脈,就很容易想到治療濕熱並重的茵陳蒿湯。”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國手︰從坐堂中醫開始》,方便以後閱讀國手︰從坐堂中醫開始第176章︰陽黃黃疸的經方治療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國手︰從坐堂中醫開始第176章︰陽黃黃疸的經方治療並對國手︰從坐堂中醫開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