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娛︰高衙內他想當影帝

第332章︰“風格”與“細節”【5K大章】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貧道非常帥 本章︰第332章︰“風格”與“細節”【5K大章】

    說起《繡春刀》的武術指導,其實還是高飛的老朋友董葦。

    先前在拍攝《怪俠一枝梅》的時候,兩人沒事兒的時候就已經在為《繡春刀》設計套招了。

    因此在《怪俠一枝梅》拍攝後期,其實胡戈與王千原就已經在烏耳善的安排下練習套招了。

    畢竟如果演員動作基礎好的話,一個鏡頭打十招、二十招都可以。並且因為是演員親自上陣,無論是中近景為主的短鏡頭,還是無縫餃接的遠鏡頭都可以自由使用。

    但當演員不具備條件的時候,就只能用短促的鏡頭來彌補,一個鏡頭也就打四五招。

    鏡頭大部分也都是中近景為主的短鏡頭,並且無縫餃接什麼的,大概率的不能用了,因為武替會很容易露餡。

    這也是為什麼武俠片、動作片拍來拍去就只是那幾個動作明星,其實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因為這個緣故。

    不過話又說回來,好的動作基礎也確實能讓武指在動作設計上面更自由,更大膽。

    要知道很多時候,不是年輕一輩的武指設計不出好的動作,而是現在的年輕小生們打不出來罷了。

    即便威亞技術越來越先進,但是用了威亞之後,展現出的效果終究還是會和演員自己做出的有很大不同。

    至少在沖擊力和力量感方面,威亞的參與只會起到負面作用。

    不過如今的高飛算是一個例外。

    雖然他學的是花架子,但是內地年輕一代演員之中,應該就要數他最能打了。

    這也是為什麼董葦越來越喜歡和高飛合作的原因。

    不說別的,《繡春刀》一開場他設計的那一套動作,年輕一輩的男星之中,估計也只有高飛能做到了。

    這個動作有多夸張呢?

    呵呵,一開始董葦將示意圖畫給烏耳善看的時候,烏耳善硬是沒敢往長鏡頭那方面想。

    畢竟只要是混電影圈的,誰不知道長鏡頭、手持攝影、以及快速運動鏡頭是最麻煩的。

    可是誰成想董葦和高飛兩人竟然把這三個大麻煩都融合到一起了!

    這讓烏耳善听完他們的設計之後,硬是沒舍得把這個想法斃掉。因為他心中清楚,越是劇組拍起來艱難的鏡頭,有時候就是觀眾看得最舒服的鏡頭。

    而董葦設計的這個開場鏡頭,他听完之後只是想想就覺得過癮。

    ……

    話說《繡春刀》這個本子,本來只是高飛寫的劇本的後半段,只是後面高飛做了一個切分。

    而在這後半段故事的開頭,則是以錦衣衛抓捕閹黨開場的。

    前面幾家倒還好,因為被抓的大多是文官,沒有什麼反抗之力,故此錦衣衛輕輕松松就搞定了。

    但是在沉煉三兄弟抓捕前任錦衣衛都指揮僉事許顯純的時候卻出了岔子。

    這位錦衣衛高官雖早已沒有在一線廝殺,但是對錦衣衛是手段卻是再清楚不過。

    故此當錦衣衛悄然上樓準備抓捕的時候,他則已然在護衛的幫助下逃之夭夭。

    可問題的難點就在這里!

    因為在董葦的設計中,當高飛察覺到不對勁, 然踹開門之後,立刻就發現許顯純跳窗離開了。

    故此他必須也毫不猶豫的快速從二樓一躍而下,緊追不舍,最後在追進一處死胡同,翻過高牆之後,才抓住了這群人的尾巴。

    在董葦的設想中,從高飛踹門而入的那一瞬間,這個長鏡頭就應該開始了。

    如此一來,這個鏡頭的難度就簡直是指數級增長了。

    因為考驗的不僅是演員,同樣也在考驗導演和攝影師。

    至少他們必須面對一個問題,那就是如果高飛把這個動作真得完成了,那麼他們應該怎麼捕捉到呢?

    這個問題曾經讓劇組的烏耳善很是頭疼。

    甚至他一度考慮要不要將高飛從二樓跳下和後面窮追不舍分成兩個鏡頭來拍。

    畢竟這一連串的動作如果不想著一鏡到底,那麼難度確實會減少很多。

    當然,這樣鏡頭的沖擊力也就難免會減少很多!

    而正是因為這一點,才讓烏耳善一直糾結不已。

    最後還是劇組的攝影指導韓其名想出了一個辦法,那就是給攝影師上威亞!

    于是在拍攝這段戲份的時候,便出現了一個十分搞笑的畫面。

    身為演員的高飛從兩米多高的閣樓上跳下來時沒有絲毫保護,反而是其身後的工作人員的身上系了一個安全繩充當簡單的減速裝置,以保證鏡頭的可控。

    不過這樣一來,雖然抓住了最有沖擊力的鏡頭,但是在餃接的時候卻又出現了問題。

    因為工作人員幫攝影師解開安全繩的功夫,高飛總不能呆立不動啊,可一旦按照高飛運動起來,那麼攝影師又跟不上了。

    一番忙活之後,還是董葦認為高飛跳下來之後可以稍微擺一個poe,一來畫面可以好看一點,二來也能順便給攝影師解扣的時間。

    烏耳善听完之後也覺得這個辦法不錯。

    于是高飛不得不再跳一次,在不留痕跡的擺了一個酷酷的姿勢之後,方才朝著前方追去。

    而解開安全扣的攝影師這才肩扛攝影機緊跟其後。

    並且為了營造出一種“偽紀錄片式”的真實感,在這個過程之中,攝影師有意的讓鏡頭保持一種輕微且有節奏的搖晃,好似人在緊張時呼吸的節奏一樣。

    如此一來,既避免了給觀眾帶來生理上的不適感,還能讓觀眾的情緒更加投入進去。

    其實這也正是手持攝影這種拍攝手法的魅力所在。

    機械固然帶來了穩定,但同時它提供的也是一種“非人的”視角。因為人類在日常生活中,觀察事物的方式就是不穩定的。

    走動時候有顛簸,開車的時候有顛簸,甚至哪怕坐著不動,也會因為呼吸而使得眼前的畫面輕微抖動。

    所以一定程度上的輕微搖晃,其實能使得畫面更真實。

    ……

    于是就這樣,在一群人的磕磕絆絆嘗試下,《繡春刀》劇組終于完成了這個折磨的眾人欲仙欲死的運動長鏡頭。

    最後,當這個鏡頭完成時,幾乎所有人都忍不住松了口氣,包括王千原和胡戈。

    因為這部電影里最難的動作幾乎都壓在高飛身上,現在高飛完成了任務,他們也能輕松不少。

    只是唯獨高飛有些遭罪了!

    雖然他在和董葦設計動作的時候興致勃勃,但當他自己實際做的時候可就不那麼美妙了。

    不錯,區區二樓的高度,他確實可以輕松跳下,並且還能保持一定的風度。

    可是傳統武術中的提縱術,到底不是武俠里的輕功。

    他只是會一些爬高竄低的小技巧而已,實際操作起來,真正能靠的還是他自身的身體素質。

    故此他跳第一遍的時候雖然挺輕松的,第二遍的時候也還行,可跳第三遍的時候小腿就有些發抖了。

    考慮到後面還有一些爬高竄低的動作,故此他每次ng之後,都必須休息一會兒,放松肌肉,恢復體力。

    于是就為了這個不足一分鐘的長鏡頭,《繡春刀》劇組整整忙活了一天。

    而劇組其他的演員,就坐在場邊硬是看著高飛跳了十幾次樓,方才完成了這個鏡頭。

    等到高飛最後完成了這個鏡頭時,所有人看他的眼神幾乎都和粉絲差不多了。

    即便是見多識廣的金世杰老爺子,也只能連連搖頭,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

    這樣的情況以前倒是有,比如早期的香江電影就很拼命。

    可是自從千禧年之後,他就很少在娛樂圈听說這樣的事情了。

    至于像高飛這樣級別的一線明星,還願意一天跳十幾回樓的,金世杰還真沒听說過。

    不過這番努力下來高飛也不是沒有收獲。

    如果先前劇組眾人是因為資本和名氣才尊重他的話,那麼自這場戲之後,他就是以實力贏得了眾人的尊重。

    他雖然只認為自己最多算是敬業,但是看在這些電影工作者的眼中,那就是對電影的虔誠了。

    因為不論大家口頭上怎麼開玩笑,但實際上對于這種人,圈內還是很佩服的。因為正是因為他們自己做不到,才會越發尊敬能做到的人。

    當然,如果說有什麼實質上的好處,那估計應該是劇組上下自從這場戲後氣氛頓時一邊,大家的態度都認真了不少。

    畢竟高飛這位大金主兼男一號都這麼拼命了,他們自然也不太好意思再偷奸耍滑了。

    于是有了高飛的以身作則,倒是令烏耳善的工作順利不少,也算是變相的起到了“殺雞儆猴”的作用。

    ……

    次日,上午。

    在拍攝了一會兒打戲之後,烏耳善便忍不住頻頻喊卡了。

    沒別的,因為在昨晚在回看了幾十遍高飛昨天那段行雲流水的運動長鏡頭之後,烏耳善現在越看他們就越覺得別扭。

    只是在嘆了一會兒氣之後,他也不知道昨天那種鏡頭只能偶爾玩一玩。

    如果真要全程用這種拍攝方式,且不說演員受不受的了,估計周易影視就要第一個受不了了。

    畢竟那麼拍的話,檔期和預算什麼的指定要嚴重超支了。

    故此在強自按捺住心中的遺憾之後,他便對旁邊的武指董葦說了幾句,然後讓他去糾正演員的動作,以達到他想要的效果。

    董葦聞言之後,當即便了然的走了過去。

    不過他連看都懶得看高飛一眼,就幫胡戈和王千原指導起剛才的動作來。

    偏偏對于他這樣“目中無人”的舉動高飛不僅不能生氣,反而還得幫著指導其他人。

    嘖嘖~男主角混到他這麼慘的程度也是沒誰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在《繡春刀》劇組打戲最難的,其實並不是高飛、王千原、胡戈三人。

    無論是沉煉使用的繡春刀,還是盧劍星使用雙手雁翅刀,亦或是靳一川慣用的鴛鴦短刀,其實都沒有丁修使用的苗刀麻煩。

    畢竟刀劍這種武器並不是越長越好。

    比如盧劍星使用那把雙手雁翅刀,就是遠距離 砍用的,中距離的靠得就是高飛的繡春刀。

    至于胡戈雙手拿的鴛鴦短刀,則是用來近戰格斗的。

    這種武器配置也是高飛和董葦兩人借鑒了古代戰陣之後,才設計的一個小的作戰體系。

    畢竟錦衣衛乃是天子鷹犬,自然要爪牙尖利,否則怎麼抓人、殺人?

    而丁修的那把由大唐御林軍刀演化而來的苗刀,則顯然要比高飛三人使用的武器都長不少,故此在舞動的時候,周一唯也不得不花更多精力來駕馭它。

    于是在文戲上收放自如的周一唯,在拍打戲的時候可就吃足苦頭了。

    即便提前在武術指導的訓練下練習了好一陣子,但實際拍攝的時候他還是出各種岔子。

    拍起戲來,常常不是打到別人,就是被別人打。

    倘若不是劇組治療跌打損傷的師傅手藝高超,他第二天能不能爬起來幾乎都是一個問題。

    當然,人其實就是這樣,到最後打著打著周一唯也就習慣了。

    對了,高飛也是在拍這部戲的時候才知道,原來繡春刀並不是指某種具體造型的刀,而只是一個概念而已。

    為什麼說繡春刀是錦衣衛、御林軍佩帶的概念性質的制式兵器呢?

    因為根據國內學者從明代的《出警入蹕圖》中考證可知,當明朝皇帝出京謁陵時,護衛在皇帝周圍的明朝軍士和錦衣衛,他們佩戴的繡春刀均不同。

    故此後來有也有一種說法,認為繡春刀和雁翎刀本質上是同一種武器,不過繡春刀的皮膚更加高檔罷了。

    只是因為後世的誤解,才讓後人認為繡春刀是一種獨立的武器刀具。

    當然,被誤解也不只是繡春刀。

    比如如今一提起繡春刀,大家都會想起飛魚服,想到錦衣衛一樣。

    但實際上在明朝,並不是所有錦衣衛都有資格穿飛魚服的。

    即便飛魚服是錦衣衛最鮮明的特點,但真正夠資格穿它的,也就只有錦衣衛中正三品的堂上官而已,基層錦衣衛一般只有看的份。

    也就是說,整個錦衣衛體系之中,也就只有正三品的錦衣衛指揮使一人,才有資格無需皇帝賜服,就能拿這飛魚服當制服。

    而這身飛魚服之所以那麼珍貴,全都是因為它的獨特的花紋式樣造成的。

    別看“飛魚服”這名字里面有魚,但實際上它壓根和魚紋沒有半點關系。

    因為在明朝官方口中的“飛魚”,乃是龍首、蟒形、四足四爪、魚尾的樣子。

    也就是說,飛魚服實際上和龍袍是頗為相似的。

    至于親王所穿的蟒袍,那乍一看基本上就和飛魚服沒有什麼不同了。

    唯一的區別就在于飛魚服的龍身下方,有翅膀或短短的腹鰭,除此之外幾乎完全一致。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導致嘉靖帝都曾經將二者混淆,將兵部尚書張贊身上穿得飛魚服差點當做了蟒袍,險些鬧出了笑話。

    不過也正是因為飛魚服的珍貴,所以往日皇帝為有功者賜服的時候,大多都只會賜穿麒麟服亦或是斗牛服。

    因為這二者和龍形相差較遠。

    除了錦衣衛和大內太監之外,也只有立下大功者,才會被皇帝破格賞賜飛魚服。

    這方面倒是有點類似于清朝的黃馬褂。

    不過有一說一,明朝飛魚服的顏值確實要比黃馬褂好看萬倍不止。

    只是高飛、胡戈以及王千原身上的飛魚服,也不是因為好看所以亂穿的。

    關于服飾造型這一塊,劇組的美術指導其實下了大功夫的。

    因為飛魚服雖然在明朝是一種十分難得的賞賜,但是到了明朝後期,朝廷再也無力管理,于是官員們奢靡成風,官服上的紋飾開始不斷向蟒紋靠攏。

    甚至就連大富人家的僕婦或者教坊司的女子,出門都頭戴珠翠、身穿文繡錦衣,而錦衣上面的花樣,則是大多都是白澤、麒麟、飛魚、坐蟒等等,幾乎無所不有。

    所以王朝末年常常會被人稱之為禮樂崩壞,便是因為這個原因,因為那是整個社會各個方面秩序都在坍塌。

    因此倘若《繡春刀》拍的是明朝其他時期的事情,可能還真不好隨便用飛魚服。

    但如果拍攝的明末的故事,那麼反而穿上這飛魚服,才算是符合當時的社會風氣。

    ……

    當然,商業電影畢竟不是紀錄片。

    所以在拍攝的時候,其實也不一定非要照著寫實來。

    但是奈何烏耳善和高飛早就達成共識。

    《繡春刀》是用歷史的角度拍武俠片,而不是像香江電影那樣僅僅是將歷史當一個故事背景而已。

    既然站在歷史的角度,那自然就要盡量的去還原歷史的質感,雖然不至于1︰1的還原歷史,但高飛還是希望能盡量體現出那種歷史質感來。

    因此之故,不管是兵器、服裝還是動作,這些總體上還是以寫實、歷史作為基調的。

    故此香江電影中那些稀奇古怪的兵器,基本上是不可能出現在這部電影里了。

    除非哪天考古隊真得挖出來實物,否則高飛是打死也不會讓錦衣衛戴飛碟帽的!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華娛︰高衙內他想當影帝》,方便以後閱讀華娛︰高衙內他想當影帝第332章︰“風格”與“細節”【5K大章】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華娛︰高衙內他想當影帝第332章︰“風格”與“細節”【5K大章】並對華娛︰高衙內他想當影帝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