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舉文里的嫡長孫

第209章 第 209 章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MM豆 本章︰第209章 第 209 章

    世人皆道“是非功過, 蓋棺定論”,然而,為父母官者, 無需等到蓋棺之時,待其離任時,由百姓之舉便可知其功過之分。

    李同知站于鳳尾峽高岸上,看見萬民相送的場景, 頗受震撼。

    他喃喃感慨道︰“有人離去,被立碑嘲諷萬年,道是‘早去一天天有眼, 遲去此地地無皮’。亦有人離去, 萬民揮淚相送, 學子立江吟唱, 聲聲不舍。”

    “功過是非,盡在百姓眼里。”

    李同知以此自勉。

    ……

    雙安州的萬民書,是經由官道驛站快馬相送的, 故此,比裴少淮他們先一步到了京都城。

    這日散朝以後,余通政使赴乾清宮求見皇上。

    “稟陛下,通政司銀台收到萬民書。”余通政使的聲音昂揚了幾分。

    京外官回朝,帶著萬民傘回來的不少,真真假假不好分辨。而能有萬民書的不多, 此舉完全由百姓們自發, 鄉紳學子們簽字畫押, 是做不得假的。

    非真功績、受百姓愛戴不可得。

    本在批折的皇帝, 陡一下抬起頭來, 問道︰“是哪位愛卿得了如此殊榮?”

    “回陛下, 是朝廷直隸雙安州正官裴少淮。”

    皇帝頓時歡喜,非歡喜此人是伯淵而已,亦歡喜“朕猜中了”,連忙自個收拾了案上奏折,道︰“呈上來給朕一閱。”

    “是。”

    萬民書自不可能真的是萬人上書,省卻那長長一卷的簽字畫押,皇帝直接看了正文,文中用詞樸素雅正,原原本本記述了裴少淮在雙安州所做的功績,道是“鋤除奸臣豪貴,開海賑恆窮困,興利除害,不遺余力……”,又言離任時,“萬民相送,淚注如泉,涌涌不止……”

    最後略表一兩句意思,請朝廷讓裴知州留任雙安州。

    “伯淵干得不錯。”皇帝笑呵呵稱贊道。

    他走到廷下,背著手笑眯眯地踱步,好一會後對余通政使道︰“不過雙安州上書所求,朕不能應允他們。”

    為了大慶順利開海,皇帝已經把裴伯淵放走了三年,好不容易把他揪回京中,豈會輕易放他再南下。

    “朕已經派能官接任伯淵之職,又派南巡水師料理海上寇亂。”皇帝找了個由頭,言道,“至于伯淵,他還有其它重任。”

    不過,百姓的殷殷真情也不好草草駁了,皇帝命道︰“余愛卿,你去找徐閣老,好生商量一番如何回復百姓的請願為好,萬不可傷了他們的心。”

    “臣遵旨。”

    余通政使告退,剛走到門外又被蕭內官叫了回來。

    皇帝補充吩咐道︰“明日早朝時,將此萬民書帶到廷前誦讀。”

    “臣遵旨。”

    前來稟事的臣子都走後,皇帝到書櫃前,開始翻找書籍,不知在找哪一本哪一卷,喃喃自言道︰“是夾在哪一卷書里來著……”

    蕭瑾走過來,問道︰“陛下要找什麼書,不如老奴幫陛下找罷。”

    “三年前,朕曾給伯淵挑了些京中的官職,後頭因他執意要南下開海,便暫且夾在書卷里了……你可記得有這麼一卷書?”

    “老奴不省得。”蕭瑾應道,“不過老奴可以替陛下一卷卷翻找,總歸陛下的書是出不了御書房的。”

    半個時辰後,蕭內官總算把那本書呈到了皇帝案上,道︰“陛下瞧瞧,是不是里頭這張紙。”

    皇帝翻開一看,歡喜道︰“正是這張紙。”上頭寫著戶部郎中、都察院經歷、通政司左參議等七八個官職。

    歡喜不過四五息,皇帝皺起眉頭來,自言道︰“怎都是正五品官職?”才反應過來,三年前寫的,自然只能是正五品官職。

    又道︰“正五品……這個不太行。”

    “對了。”皇帝問蕭瑾,“昨日南鎮撫司說承詔、伯淵他們到哪了?”萬民書都送到了,他倆怎還在路上。

    “說是到應天府金陵城了,要停留幾日再啟程返京。”

    听聞金陵城,皇帝似乎想起了什麼,了然頷首道︰“應當的,應當的。”

    老鄒年紀大了,伯淵確實應當去看看他。

    皇帝臉上頓時添了幾分遺憾之色。

    ……

    千古帝王州,衣冠成古丘。

    金陵城身為六朝古都、十朝都會,秦淮河畔常有文人騷客吟誦感慨古今之變。

    裴少淮所乘的官船,自打進入應天府以後,每隔數里便遇官差查看官文、路引,便是裴少淮有五品知州的身份在,查檢也並未松弛。

    金陵城身為守備留都,坐擁江南物阜民豐之地,是南方的經濟中心,守衛不得不嚴。

    關于此地,兵家常道“守城不如守江,守江不如守淮”,可見守住東西長江、南北淮河最是重要。

    為了守好此地水域,朝廷任有操江都御史、應天巡撫、鳳陽巡撫三位大員鎮守,其險要可見一斑。

    燕承詔一家為了趕路,只略住了一宿,便沿著長江往上游走,去往武昌府。

    大人們作揖道別,小孩子卻哭得“淒慘”,這幾年一起長大,還未離別過。

    裴少淮與燕承詔分頭哄了許久,這才將他們三個分開,各帶上了船。

    ……

    都道金陵城是“龍蟠虎踞”的風水,諸葛亮便曾嘆過︰“鐘山龍盤,石頭虎踞,此帝王之宅。”

    裴少淮不懂風水,只在讀周易時略懂些皮毛,當他真正踏入金陵城,身臨其境時,頓時懂得“龍蟠虎踞”所言非虛。

    循負陰抱陽、背山面水,確實是我大慶的好地方。

    城外仰望,城牆巍峨高聳,堅不可摧。這里頭的每一塊城磚,皆是大慶太祖在位時,舉國之力,一塊一塊精細燒制而成,磚上刻有官吏、窯匠之名,以保磚石質量。

    城內閑逛,裘馬豪車絡繹不絕,閣樓高門林立蔽日,公侯子弟游蕩于秦淮兩岸。

    其繁華富貴程度,比天子坐守的京都城,更甚幾分。

    無怪大慶移京百余年了,仍不時有官員上折,請求皇帝再度移都,重回金陵城。

    南居先生的府邸落在江南貢院明遠樓附近,似乎是專程選了這麼個地方,以貢院文氣潤養,求周遭一方閑靜。

    裴少淮在客棧稍事休整,換了一身衣物,鄒府接應的車馬便到了。

    來者是個青年人,略比裴少淮小幾歲,是鄒學士的季子,名為鄒寧遠,他道︰“父親今日有公務在,不能抽身,特囑咐我過來迎接裴大人。”雖無功名在身,卻也是個知書知禮的年輕人。

    “有勞鄒公子了。”

    “莫不敢應這聲‘公子’,裴大人把我當晚輩,喚一聲‘世佷’便好。”鄒寧遠道,他把裴少淮對等于祖父的門生。

    寒暄幾句後,裴少淮帶著妻兒登上馬車,去往鄒府。

    府邸不大,但整修得十分雅氣,山石花木皆有講究。裴少淮听鄒寧遠說,這府邸是南居先生的門生事先購置、修繕的,可見其用心、精心。

    正堂里迎接裴少淮的,非南居先生,而是鄒老夫人。只見她銀發秋霜,較十年前老了許多,然一身風華猶存。

    裴少淮快步走過去行禮。

    “一如當年春柳樹下、荷池亭旁,數年不見,北客小公子成了大才,依舊是踏風而來。”鄒老夫人回憶感慨道,又言,“老頭子這幾日鬧小孩子脾氣,正在後院里欣賞他那幾分畦田,說什麼也不肯出來。”

    一句“鬧小孩子脾氣”說明鄒閣老近來正在犯病。

    得了此病,時而清醒,時而糊涂,是預料不準的。

    “我領你們去見他。”鄒老夫人道。

    後院里,原先的一方淺池被理成了幾分田畝,種上了稻子。時值秋日,稻子已掛穗,甸甸彎腰,只待谷粒黃熟。

    “老頭子,你快來看看是誰來了。”

    “田”邊的鶴發老者聞聲,端端轉過身來,便是他年老糊涂了,可那傲視滄浪、于世獨立的書生氣,又豈會褪去。

    他道了一聲︰“北客。”

    而後幾步走到眾人跟前,身子骨倒還硬朗、利索。

    正當裴少淮一番悲喜交加的心緒涌上心頭,雙手已經搭在身前,準備作揖行禮之時,只見南居先生蹲了下來,把手搭在小南肩上,滿臉慈笑說道︰“小北客,咱們好久沒見了……你怎麼愈長愈小了?”

    小南見了這個陌生而慈祥的老爺爺,倒也不怕,稚聲道︰“爺爺,我是小南,不是小北,你興許弄錯了。”

    “我讀書很厲害的,怎會弄錯?瞧你這眉眼印堂,才氣橫溢,分明就是小北客。”南居先生堅持道。

    孫子鄒寧遠趕緊跟裴少淮解釋道︰“祖父犯糊涂的時候,常常記混了年份,各時的往事揉在一起,便分不清楚人了。”

    正說著,南居先生抬頭對孫兒道︰“如安,還不快叫人給小北客看茶。”問小南道,“我叫他們給你在茶里加糖,可好?”

    “如安”並非鄒寧遠的表字,而是鄒學士鄒羨靜的表字。

    南居先生把孫兒認作兒子了。

    小南不再辯駁“小南小北”之別,看了父親一眼,而後點點頭,道︰“好的,爺爺。”

    一旁的小風也“自我介紹”道︰“爺爺,你認識我嗎?我是雲辭,乳名小風。”

    南居先生上下打量了一番小風,喜道︰“你這女娃子也了不得,了不得。”但他疑惑望向鄒老夫人,問道,“老婆子,咱們可曾認識過名為‘小風’的女娃子?”

    鄒老夫人帶著些哄的語氣,應道︰“從前沒有,眼下不就認識了嗎?”

    “也是也是。”南居先生喃喃道。

    小風指著稻田,道︰“爺爺,我也愛種花種草,就是沒曾種過稻子。”

    話正說著,前院里傳來一道爽朗的笑聲。

    笑聲漸漸近了,又聞︰“師母、如安兄,瞧我今日給老師帶什麼好東西來了。”人未至,聲先至,是個不拘小節的人。

    “是黃叔來了。”鄒寧遠同裴少淮說道,“他是祖父的門生。”

    裴少淮了然,南居先生移居金陵,這座宅子、各處打點,想來就是這位黃姓門生出的力了。

    燕承詔一家為了趕路,只略住了一宿,便沿著長江往上游走,去往武昌府。

    大人們作揖道別,小孩子卻哭得“淒慘”,這幾年一起長大,還未離別過。

    裴少淮與燕承詔分頭哄了許久,這才將他們三個分開,各帶上了船。

    ……

    都道金陵城是“龍蟠虎踞”的風水,諸葛亮便曾嘆過︰“鐘山龍盤,石頭虎踞,此帝王之宅。”

    裴少淮不懂風水,只在讀周易時略懂些皮毛,當他真正踏入金陵城,身臨其境時,頓時懂得“龍蟠虎踞”所言非虛。

    循負陰抱陽、背山面水,確實是我大慶的好地方。

    城外仰望,城牆巍峨高聳,堅不可摧。這里頭的每一塊城磚,皆是大慶太祖在位時,舉國之力,一塊一塊精細燒制而成,磚上刻有官吏、窯匠之名,以保磚石質量。

    城內閑逛,裘馬豪車絡繹不絕,閣樓高門林立蔽日,公侯子弟游蕩于秦淮兩岸。

    其繁華富貴程度,比天子坐守的京都城,更甚幾分。

    無怪大慶移京百余年了,仍不時有官員上折,請求皇帝再度移都,重回金陵城。

    南居先生的府邸落在江南貢院明遠樓附近,似乎是專程選了這麼個地方,以貢院文氣潤養,求周遭一方閑靜。

    裴少淮在客棧稍事休整,換了一身衣物,鄒府接應的車馬便到了。

    來者是個青年人,略比裴少淮小幾歲,是鄒學士的季子,名為鄒寧遠,他道︰“父親今日有公務在,不能抽身,特囑咐我過來迎接裴大人。”雖無功名在身,卻也是個知書知禮的年輕人。

    “有勞鄒公子了。”

    “莫不敢應這聲‘公子’,裴大人把我當晚輩,喚一聲‘世佷’便好。”鄒寧遠道,他把裴少淮對等于祖父的門生。

    寒暄幾句後,裴少淮帶著妻兒登上馬車,去往鄒府。

    府邸不大,但整修得十分雅氣,山石花木皆有講究。裴少淮听鄒寧遠說,這府邸是南居先生的門生事先購置、修繕的,可見其用心、精心。

    正堂里迎接裴少淮的,非南居先生,而是鄒老夫人。只見她銀發秋霜,較十年前老了許多,然一身風華猶存。

    裴少淮快步走過去行禮。

    “一如當年春柳樹下、荷池亭旁,數年不見,北客小公子成了大才,依舊是踏風而來。”鄒老夫人回憶感慨道,又言,“老頭子這幾日鬧小孩子脾氣,正在後院里欣賞他那幾分畦田,說什麼也不肯出來。”

    一句“鬧小孩子脾氣”說明鄒閣老近來正在犯病。

    得了此病,時而清醒,時而糊涂,是預料不準的。

    “我領你們去見他。”鄒老夫人道。

    後院里,原先的一方淺池被理成了幾分田畝,種上了稻子。時值秋日,稻子已掛穗,甸甸彎腰,只待谷粒黃熟。

    “老頭子,你快來看看是誰來了。”

    “田”邊的鶴發老者聞聲,端端轉過身來,便是他年老糊涂了,可那傲視滄浪、于世獨立的書生氣,又豈會褪去。

    他道了一聲︰“北客。”

    而後幾步走到眾人跟前,身子骨倒還硬朗、利索。

    正當裴少淮一番悲喜交加的心緒涌上心頭,雙手已經搭在身前,準備作揖行禮之時,只見南居先生蹲了下來,把手搭在小南肩上,滿臉慈笑說道︰“小北客,咱們好久沒見了……你怎麼愈長愈小了?”

    小南見了這個陌生而慈祥的老爺爺,倒也不怕,稚聲道︰“爺爺,我是小南,不是小北,你興許弄錯了。”

    “我讀書很厲害的,怎會弄錯?瞧你這眉眼印堂,才氣橫溢,分明就是小北客。”南居先生堅持道。

    孫子鄒寧遠趕緊跟裴少淮解釋道︰“祖父犯糊涂的時候,常常記混了年份,各時的往事揉在一起,便分不清楚人了。”

    正說著,南居先生抬頭對孫兒道︰“如安,還不快叫人給小北客看茶。”問小南道,“我叫他們給你在茶里加糖,可好?”

    “如安”並非鄒寧遠的表字,而是鄒學士鄒羨靜的表字。

    南居先生把孫兒認作兒子了。

    小南不再辯駁“小南小北”之別,看了父親一眼,而後點點頭,道︰“好的,爺爺。”

    一旁的小風也“自我介紹”道︰“爺爺,你認識我嗎?我是雲辭,乳名小風。”

    南居先生上下打量了一番小風,喜道︰“你這女娃子也了不得,了不得。”但他疑惑望向鄒老夫人,問道,“老婆子,咱們可曾認識過名為‘小風’的女娃子?”

    鄒老夫人帶著些哄的語氣,應道︰“從前沒有,眼下不就認識了嗎?”

    “也是也是。”南居先生喃喃道。

    小風指著稻田,道︰“爺爺,我也愛種花種草,就是沒曾種過稻子。”

    話正說著,前院里傳來一道爽朗的笑聲。

    笑聲漸漸近了,又聞︰“師母、如安兄,瞧我今日給老師帶什麼好東西來了。”人未至,聲先至,是個不拘小節的人。

    “是黃叔來了。”鄒寧遠同裴少淮說道,“他是祖父的門生。”

    裴少淮了然,南居先生移居金陵,這座宅子、各處打點,想來就是這位黃姓門生出的力了。

    燕承詔一家為了趕路,只略住了一宿,便沿著長江往上游走,去往武昌府。

    大人們作揖道別,小孩子卻哭得“淒慘”,這幾年一起長大,還未離別過。

    裴少淮與燕承詔分頭哄了許久,這才將他們三個分開,各帶上了船。

    ……

    都道金陵城是“龍蟠虎踞”的風水,諸葛亮便曾嘆過︰“鐘山龍盤,石頭虎踞,此帝王之宅。”

    裴少淮不懂風水,只在讀周易時略懂些皮毛,當他真正踏入金陵城,身臨其境時,頓時懂得“龍蟠虎踞”所言非虛。

    循負陰抱陽、背山面水,確實是我大慶的好地方。

    城外仰望,城牆巍峨高聳,堅不可摧。這里頭的每一塊城磚,皆是大慶太祖在位時,舉國之力,一塊一塊精細燒制而成,磚上刻有官吏、窯匠之名,以保磚石質量。

    城內閑逛,裘馬豪車絡繹不絕,閣樓高門林立蔽日,公侯子弟游蕩于秦淮兩岸。

    其繁華富貴程度,比天子坐守的京都城,更甚幾分。

    無怪大慶移京百余年了,仍不時有官員上折,請求皇帝再度移都,重回金陵城。

    南居先生的府邸落在江南貢院明遠樓附近,似乎是專程選了這麼個地方,以貢院文氣潤養,求周遭一方閑靜。

    裴少淮在客棧稍事休整,換了一身衣物,鄒府接應的車馬便到了。

    來者是個青年人,略比裴少淮小幾歲,是鄒學士的季子,名為鄒寧遠,他道︰“父親今日有公務在,不能抽身,特囑咐我過來迎接裴大人。”雖無功名在身,卻也是個知書知禮的年輕人。

    “有勞鄒公子了。”

    “莫不敢應這聲‘公子’,裴大人把我當晚輩,喚一聲‘世佷’便好。”鄒寧遠道,他把裴少淮對等于祖父的門生。

    寒暄幾句後,裴少淮帶著妻兒登上馬車,去往鄒府。

    府邸不大,但整修得十分雅氣,山石花木皆有講究。裴少淮听鄒寧遠說,這府邸是南居先生的門生事先購置、修繕的,可見其用心、精心。

    正堂里迎接裴少淮的,非南居先生,而是鄒老夫人。只見她銀發秋霜,較十年前老了許多,然一身風華猶存。

    裴少淮快步走過去行禮。

    “一如當年春柳樹下、荷池亭旁,數年不見,北客小公子成了大才,依舊是踏風而來。”鄒老夫人回憶感慨道,又言,“老頭子這幾日鬧小孩子脾氣,正在後院里欣賞他那幾分畦田,說什麼也不肯出來。”

    一句“鬧小孩子脾氣”說明鄒閣老近來正在犯病。

    得了此病,時而清醒,時而糊涂,是預料不準的。

    “我領你們去見他。”鄒老夫人道。

    後院里,原先的一方淺池被理成了幾分田畝,種上了稻子。時值秋日,稻子已掛穗,甸甸彎腰,只待谷粒黃熟。

    “老頭子,你快來看看是誰來了。”

    “田”邊的鶴發老者聞聲,端端轉過身來,便是他年老糊涂了,可那傲視滄浪、于世獨立的書生氣,又豈會褪去。

    他道了一聲︰“北客。”

    而後幾步走到眾人跟前,身子骨倒還硬朗、利索。

    正當裴少淮一番悲喜交加的心緒涌上心頭,雙手已經搭在身前,準備作揖行禮之時,只見南居先生蹲了下來,把手搭在小南肩上,滿臉慈笑說道︰“小北客,咱們好久沒見了……你怎麼愈長愈小了?”

    小南見了這個陌生而慈祥的老爺爺,倒也不怕,稚聲道︰“爺爺,我是小南,不是小北,你興許弄錯了。”

    “我讀書很厲害的,怎會弄錯?瞧你這眉眼印堂,才氣橫溢,分明就是小北客。”南居先生堅持道。

    孫子鄒寧遠趕緊跟裴少淮解釋道︰“祖父犯糊涂的時候,常常記混了年份,各時的往事揉在一起,便分不清楚人了。”

    正說著,南居先生抬頭對孫兒道︰“如安,還不快叫人給小北客看茶。”問小南道,“我叫他們給你在茶里加糖,可好?”

    “如安”並非鄒寧遠的表字,而是鄒學士鄒羨靜的表字。

    南居先生把孫兒認作兒子了。

    小南不再辯駁“小南小北”之別,看了父親一眼,而後點點頭,道︰“好的,爺爺。”

    一旁的小風也“自我介紹”道︰“爺爺,你認識我嗎?我是雲辭,乳名小風。”

    南居先生上下打量了一番小風,喜道︰“你這女娃子也了不得,了不得。”但他疑惑望向鄒老夫人,問道,“老婆子,咱們可曾認識過名為‘小風’的女娃子?”

    鄒老夫人帶著些哄的語氣,應道︰“從前沒有,眼下不就認識了嗎?”

    “也是也是。”南居先生喃喃道。

    小風指著稻田,道︰“爺爺,我也愛種花種草,就是沒曾種過稻子。”

    話正說著,前院里傳來一道爽朗的笑聲。

    笑聲漸漸近了,又聞︰“師母、如安兄,瞧我今日給老師帶什麼好東西來了。”人未至,聲先至,是個不拘小節的人。

    “是黃叔來了。”鄒寧遠同裴少淮說道,“他是祖父的門生。”

    裴少淮了然,南居先生移居金陵,這座宅子、各處打點,想來就是這位黃姓門生出的力了。

    燕承詔一家為了趕路,只略住了一宿,便沿著長江往上游走,去往武昌府。

    大人們作揖道別,小孩子卻哭得“淒慘”,這幾年一起長大,還未離別過。

    裴少淮與燕承詔分頭哄了許久,這才將他們三個分開,各帶上了船。

    ……

    都道金陵城是“龍蟠虎踞”的風水,諸葛亮便曾嘆過︰“鐘山龍盤,石頭虎踞,此帝王之宅。”

    裴少淮不懂風水,只在讀周易時略懂些皮毛,當他真正踏入金陵城,身臨其境時,頓時懂得“龍蟠虎踞”所言非虛。

    循負陰抱陽、背山面水,確實是我大慶的好地方。

    城外仰望,城牆巍峨高聳,堅不可摧。這里頭的每一塊城磚,皆是大慶太祖在位時,舉國之力,一塊一塊精細燒制而成,磚上刻有官吏、窯匠之名,以保磚石質量。

    城內閑逛,裘馬豪車絡繹不絕,閣樓高門林立蔽日,公侯子弟游蕩于秦淮兩岸。

    其繁華富貴程度,比天子坐守的京都城,更甚幾分。

    無怪大慶移京百余年了,仍不時有官員上折,請求皇帝再度移都,重回金陵城。

    南居先生的府邸落在江南貢院明遠樓附近,似乎是專程選了這麼個地方,以貢院文氣潤養,求周遭一方閑靜。

    裴少淮在客棧稍事休整,換了一身衣物,鄒府接應的車馬便到了。

    來者是個青年人,略比裴少淮小幾歲,是鄒學士的季子,名為鄒寧遠,他道︰“父親今日有公務在,不能抽身,特囑咐我過來迎接裴大人。”雖無功名在身,卻也是個知書知禮的年輕人。

    “有勞鄒公子了。”

    “莫不敢應這聲‘公子’,裴大人把我當晚輩,喚一聲‘世佷’便好。”鄒寧遠道,他把裴少淮對等于祖父的門生。

    寒暄幾句後,裴少淮帶著妻兒登上馬車,去往鄒府。

    府邸不大,但整修得十分雅氣,山石花木皆有講究。裴少淮听鄒寧遠說,這府邸是南居先生的門生事先購置、修繕的,可見其用心、精心。

    正堂里迎接裴少淮的,非南居先生,而是鄒老夫人。只見她銀發秋霜,較十年前老了許多,然一身風華猶存。

    裴少淮快步走過去行禮。

    “一如當年春柳樹下、荷池亭旁,數年不見,北客小公子成了大才,依舊是踏風而來。”鄒老夫人回憶感慨道,又言,“老頭子這幾日鬧小孩子脾氣,正在後院里欣賞他那幾分畦田,說什麼也不肯出來。”

    一句“鬧小孩子脾氣”說明鄒閣老近來正在犯病。

    得了此病,時而清醒,時而糊涂,是預料不準的。

    “我領你們去見他。”鄒老夫人道。

    後院里,原先的一方淺池被理成了幾分田畝,種上了稻子。時值秋日,稻子已掛穗,甸甸彎腰,只待谷粒黃熟。

    “老頭子,你快來看看是誰來了。”

    “田”邊的鶴發老者聞聲,端端轉過身來,便是他年老糊涂了,可那傲視滄浪、于世獨立的書生氣,又豈會褪去。

    他道了一聲︰“北客。”

    而後幾步走到眾人跟前,身子骨倒還硬朗、利索。

    正當裴少淮一番悲喜交加的心緒涌上心頭,雙手已經搭在身前,準備作揖行禮之時,只見南居先生蹲了下來,把手搭在小南肩上,滿臉慈笑說道︰“小北客,咱們好久沒見了……你怎麼愈長愈小了?”

    小南見了這個陌生而慈祥的老爺爺,倒也不怕,稚聲道︰“爺爺,我是小南,不是小北,你興許弄錯了。”

    “我讀書很厲害的,怎會弄錯?瞧你這眉眼印堂,才氣橫溢,分明就是小北客。”南居先生堅持道。

    孫子鄒寧遠趕緊跟裴少淮解釋道︰“祖父犯糊涂的時候,常常記混了年份,各時的往事揉在一起,便分不清楚人了。”

    正說著,南居先生抬頭對孫兒道︰“如安,還不快叫人給小北客看茶。”問小南道,“我叫他們給你在茶里加糖,可好?”

    “如安”並非鄒寧遠的表字,而是鄒學士鄒羨靜的表字。

    南居先生把孫兒認作兒子了。

    小南不再辯駁“小南小北”之別,看了父親一眼,而後點點頭,道︰“好的,爺爺。”

    一旁的小風也“自我介紹”道︰“爺爺,你認識我嗎?我是雲辭,乳名小風。”

    南居先生上下打量了一番小風,喜道︰“你這女娃子也了不得,了不得。”但他疑惑望向鄒老夫人,問道,“老婆子,咱們可曾認識過名為‘小風’的女娃子?”

    鄒老夫人帶著些哄的語氣,應道︰“從前沒有,眼下不就認識了嗎?”

    “也是也是。”南居先生喃喃道。

    小風指著稻田,道︰“爺爺,我也愛種花種草,就是沒曾種過稻子。”

    話正說著,前院里傳來一道爽朗的笑聲。

    笑聲漸漸近了,又聞︰“師母、如安兄,瞧我今日給老師帶什麼好東西來了。”人未至,聲先至,是個不拘小節的人。

    “是黃叔來了。”鄒寧遠同裴少淮說道,“他是祖父的門生。”

    裴少淮了然,南居先生移居金陵,這座宅子、各處打點,想來就是這位黃姓門生出的力了。

    燕承詔一家為了趕路,只略住了一宿,便沿著長江往上游走,去往武昌府。

    大人們作揖道別,小孩子卻哭得“淒慘”,這幾年一起長大,還未離別過。

    裴少淮與燕承詔分頭哄了許久,這才將他們三個分開,各帶上了船。

    ……

    都道金陵城是“龍蟠虎踞”的風水,諸葛亮便曾嘆過︰“鐘山龍盤,石頭虎踞,此帝王之宅。”

    裴少淮不懂風水,只在讀周易時略懂些皮毛,當他真正踏入金陵城,身臨其境時,頓時懂得“龍蟠虎踞”所言非虛。

    循負陰抱陽、背山面水,確實是我大慶的好地方。

    城外仰望,城牆巍峨高聳,堅不可摧。這里頭的每一塊城磚,皆是大慶太祖在位時,舉國之力,一塊一塊精細燒制而成,磚上刻有官吏、窯匠之名,以保磚石質量。

    城內閑逛,裘馬豪車絡繹不絕,閣樓高門林立蔽日,公侯子弟游蕩于秦淮兩岸。

    其繁華富貴程度,比天子坐守的京都城,更甚幾分。

    無怪大慶移京百余年了,仍不時有官員上折,請求皇帝再度移都,重回金陵城。

    南居先生的府邸落在江南貢院明遠樓附近,似乎是專程選了這麼個地方,以貢院文氣潤養,求周遭一方閑靜。

    裴少淮在客棧稍事休整,換了一身衣物,鄒府接應的車馬便到了。

    來者是個青年人,略比裴少淮小幾歲,是鄒學士的季子,名為鄒寧遠,他道︰“父親今日有公務在,不能抽身,特囑咐我過來迎接裴大人。”雖無功名在身,卻也是個知書知禮的年輕人。

    “有勞鄒公子了。”

    “莫不敢應這聲‘公子’,裴大人把我當晚輩,喚一聲‘世佷’便好。”鄒寧遠道,他把裴少淮對等于祖父的門生。

    寒暄幾句後,裴少淮帶著妻兒登上馬車,去往鄒府。

    府邸不大,但整修得十分雅氣,山石花木皆有講究。裴少淮听鄒寧遠說,這府邸是南居先生的門生事先購置、修繕的,可見其用心、精心。

    正堂里迎接裴少淮的,非南居先生,而是鄒老夫人。只見她銀發秋霜,較十年前老了許多,然一身風華猶存。

    裴少淮快步走過去行禮。

    “一如當年春柳樹下、荷池亭旁,數年不見,北客小公子成了大才,依舊是踏風而來。”鄒老夫人回憶感慨道,又言,“老頭子這幾日鬧小孩子脾氣,正在後院里欣賞他那幾分畦田,說什麼也不肯出來。”

    一句“鬧小孩子脾氣”說明鄒閣老近來正在犯病。

    得了此病,時而清醒,時而糊涂,是預料不準的。

    “我領你們去見他。”鄒老夫人道。

    後院里,原先的一方淺池被理成了幾分田畝,種上了稻子。時值秋日,稻子已掛穗,甸甸彎腰,只待谷粒黃熟。

    “老頭子,你快來看看是誰來了。”

    “田”邊的鶴發老者聞聲,端端轉過身來,便是他年老糊涂了,可那傲視滄浪、于世獨立的書生氣,又豈會褪去。

    他道了一聲︰“北客。”

    而後幾步走到眾人跟前,身子骨倒還硬朗、利索。

    正當裴少淮一番悲喜交加的心緒涌上心頭,雙手已經搭在身前,準備作揖行禮之時,只見南居先生蹲了下來,把手搭在小南肩上,滿臉慈笑說道︰“小北客,咱們好久沒見了……你怎麼愈長愈小了?”

    小南見了這個陌生而慈祥的老爺爺,倒也不怕,稚聲道︰“爺爺,我是小南,不是小北,你興許弄錯了。”

    “我讀書很厲害的,怎會弄錯?瞧你這眉眼印堂,才氣橫溢,分明就是小北客。”南居先生堅持道。

    孫子鄒寧遠趕緊跟裴少淮解釋道︰“祖父犯糊涂的時候,常常記混了年份,各時的往事揉在一起,便分不清楚人了。”

    正說著,南居先生抬頭對孫兒道︰“如安,還不快叫人給小北客看茶。”問小南道,“我叫他們給你在茶里加糖,可好?”

    “如安”並非鄒寧遠的表字,而是鄒學士鄒羨靜的表字。

    南居先生把孫兒認作兒子了。

    小南不再辯駁“小南小北”之別,看了父親一眼,而後點點頭,道︰“好的,爺爺。”

    一旁的小風也“自我介紹”道︰“爺爺,你認識我嗎?我是雲辭,乳名小風。”

    南居先生上下打量了一番小風,喜道︰“你這女娃子也了不得,了不得。”但他疑惑望向鄒老夫人,問道,“老婆子,咱們可曾認識過名為‘小風’的女娃子?”

    鄒老夫人帶著些哄的語氣,應道︰“從前沒有,眼下不就認識了嗎?”

    “也是也是。”南居先生喃喃道。

    小風指著稻田,道︰“爺爺,我也愛種花種草,就是沒曾種過稻子。”

    話正說著,前院里傳來一道爽朗的笑聲。

    笑聲漸漸近了,又聞︰“師母、如安兄,瞧我今日給老師帶什麼好東西來了。”人未至,聲先至,是個不拘小節的人。

    “是黃叔來了。”鄒寧遠同裴少淮說道,“他是祖父的門生。”

    裴少淮了然,南居先生移居金陵,這座宅子、各處打點,想來就是這位黃姓門生出的力了。

    燕承詔一家為了趕路,只略住了一宿,便沿著長江往上游走,去往武昌府。

    大人們作揖道別,小孩子卻哭得“淒慘”,這幾年一起長大,還未離別過。

    裴少淮與燕承詔分頭哄了許久,這才將他們三個分開,各帶上了船。

    ……

    都道金陵城是“龍蟠虎踞”的風水,諸葛亮便曾嘆過︰“鐘山龍盤,石頭虎踞,此帝王之宅。”

    裴少淮不懂風水,只在讀周易時略懂些皮毛,當他真正踏入金陵城,身臨其境時,頓時懂得“龍蟠虎踞”所言非虛。

    循負陰抱陽、背山面水,確實是我大慶的好地方。

    城外仰望,城牆巍峨高聳,堅不可摧。這里頭的每一塊城磚,皆是大慶太祖在位時,舉國之力,一塊一塊精細燒制而成,磚上刻有官吏、窯匠之名,以保磚石質量。

    城內閑逛,裘馬豪車絡繹不絕,閣樓高門林立蔽日,公侯子弟游蕩于秦淮兩岸。

    其繁華富貴程度,比天子坐守的京都城,更甚幾分。

    無怪大慶移京百余年了,仍不時有官員上折,請求皇帝再度移都,重回金陵城。

    南居先生的府邸落在江南貢院明遠樓附近,似乎是專程選了這麼個地方,以貢院文氣潤養,求周遭一方閑靜。

    裴少淮在客棧稍事休整,換了一身衣物,鄒府接應的車馬便到了。

    來者是個青年人,略比裴少淮小幾歲,是鄒學士的季子,名為鄒寧遠,他道︰“父親今日有公務在,不能抽身,特囑咐我過來迎接裴大人。”雖無功名在身,卻也是個知書知禮的年輕人。

    “有勞鄒公子了。”

    “莫不敢應這聲‘公子’,裴大人把我當晚輩,喚一聲‘世佷’便好。”鄒寧遠道,他把裴少淮對等于祖父的門生。

    寒暄幾句後,裴少淮帶著妻兒登上馬車,去往鄒府。

    府邸不大,但整修得十分雅氣,山石花木皆有講究。裴少淮听鄒寧遠說,這府邸是南居先生的門生事先購置、修繕的,可見其用心、精心。

    正堂里迎接裴少淮的,非南居先生,而是鄒老夫人。只見她銀發秋霜,較十年前老了許多,然一身風華猶存。

    裴少淮快步走過去行禮。

    “一如當年春柳樹下、荷池亭旁,數年不見,北客小公子成了大才,依舊是踏風而來。”鄒老夫人回憶感慨道,又言,“老頭子這幾日鬧小孩子脾氣,正在後院里欣賞他那幾分畦田,說什麼也不肯出來。”

    一句“鬧小孩子脾氣”說明鄒閣老近來正在犯病。

    得了此病,時而清醒,時而糊涂,是預料不準的。

    “我領你們去見他。”鄒老夫人道。

    後院里,原先的一方淺池被理成了幾分田畝,種上了稻子。時值秋日,稻子已掛穗,甸甸彎腰,只待谷粒黃熟。

    “老頭子,你快來看看是誰來了。”

    “田”邊的鶴發老者聞聲,端端轉過身來,便是他年老糊涂了,可那傲視滄浪、于世獨立的書生氣,又豈會褪去。

    他道了一聲︰“北客。”

    而後幾步走到眾人跟前,身子骨倒還硬朗、利索。

    正當裴少淮一番悲喜交加的心緒涌上心頭,雙手已經搭在身前,準備作揖行禮之時,只見南居先生蹲了下來,把手搭在小南肩上,滿臉慈笑說道︰“小北客,咱們好久沒見了……你怎麼愈長愈小了?”

    小南見了這個陌生而慈祥的老爺爺,倒也不怕,稚聲道︰“爺爺,我是小南,不是小北,你興許弄錯了。”

    “我讀書很厲害的,怎會弄錯?瞧你這眉眼印堂,才氣橫溢,分明就是小北客。”南居先生堅持道。

    孫子鄒寧遠趕緊跟裴少淮解釋道︰“祖父犯糊涂的時候,常常記混了年份,各時的往事揉在一起,便分不清楚人了。”

    正說著,南居先生抬頭對孫兒道︰“如安,還不快叫人給小北客看茶。”問小南道,“我叫他們給你在茶里加糖,可好?”

    “如安”並非鄒寧遠的表字,而是鄒學士鄒羨靜的表字。

    南居先生把孫兒認作兒子了。

    小南不再辯駁“小南小北”之別,看了父親一眼,而後點點頭,道︰“好的,爺爺。”

    一旁的小風也“自我介紹”道︰“爺爺,你認識我嗎?我是雲辭,乳名小風。”

    南居先生上下打量了一番小風,喜道︰“你這女娃子也了不得,了不得。”但他疑惑望向鄒老夫人,問道,“老婆子,咱們可曾認識過名為‘小風’的女娃子?”

    鄒老夫人帶著些哄的語氣,應道︰“從前沒有,眼下不就認識了嗎?”

    “也是也是。”南居先生喃喃道。

    小風指著稻田,道︰“爺爺,我也愛種花種草,就是沒曾種過稻子。”

    話正說著,前院里傳來一道爽朗的笑聲。

    笑聲漸漸近了,又聞︰“師母、如安兄,瞧我今日給老師帶什麼好東西來了。”人未至,聲先至,是個不拘小節的人。

    “是黃叔來了。”鄒寧遠同裴少淮說道,“他是祖父的門生。”

    裴少淮了然,南居先生移居金陵,這座宅子、各處打點,想來就是這位黃姓門生出的力了。

    燕承詔一家為了趕路,只略住了一宿,便沿著長江往上游走,去往武昌府。

    大人們作揖道別,小孩子卻哭得“淒慘”,這幾年一起長大,還未離別過。

    裴少淮與燕承詔分頭哄了許久,這才將他們三個分開,各帶上了船。

    ……

    都道金陵城是“龍蟠虎踞”的風水,諸葛亮便曾嘆過︰“鐘山龍盤,石頭虎踞,此帝王之宅。”

    裴少淮不懂風水,只在讀周易時略懂些皮毛,當他真正踏入金陵城,身臨其境時,頓時懂得“龍蟠虎踞”所言非虛。

    循負陰抱陽、背山面水,確實是我大慶的好地方。

    城外仰望,城牆巍峨高聳,堅不可摧。這里頭的每一塊城磚,皆是大慶太祖在位時,舉國之力,一塊一塊精細燒制而成,磚上刻有官吏、窯匠之名,以保磚石質量。

    城內閑逛,裘馬豪車絡繹不絕,閣樓高門林立蔽日,公侯子弟游蕩于秦淮兩岸。

    其繁華富貴程度,比天子坐守的京都城,更甚幾分。

    無怪大慶移京百余年了,仍不時有官員上折,請求皇帝再度移都,重回金陵城。

    南居先生的府邸落在江南貢院明遠樓附近,似乎是專程選了這麼個地方,以貢院文氣潤養,求周遭一方閑靜。

    裴少淮在客棧稍事休整,換了一身衣物,鄒府接應的車馬便到了。

    來者是個青年人,略比裴少淮小幾歲,是鄒學士的季子,名為鄒寧遠,他道︰“父親今日有公務在,不能抽身,特囑咐我過來迎接裴大人。”雖無功名在身,卻也是個知書知禮的年輕人。

    “有勞鄒公子了。”

    “莫不敢應這聲‘公子’,裴大人把我當晚輩,喚一聲‘世佷’便好。”鄒寧遠道,他把裴少淮對等于祖父的門生。

    寒暄幾句後,裴少淮帶著妻兒登上馬車,去往鄒府。

    府邸不大,但整修得十分雅氣,山石花木皆有講究。裴少淮听鄒寧遠說,這府邸是南居先生的門生事先購置、修繕的,可見其用心、精心。

    正堂里迎接裴少淮的,非南居先生,而是鄒老夫人。只見她銀發秋霜,較十年前老了許多,然一身風華猶存。

    裴少淮快步走過去行禮。

    “一如當年春柳樹下、荷池亭旁,數年不見,北客小公子成了大才,依舊是踏風而來。”鄒老夫人回憶感慨道,又言,“老頭子這幾日鬧小孩子脾氣,正在後院里欣賞他那幾分畦田,說什麼也不肯出來。”

    一句“鬧小孩子脾氣”說明鄒閣老近來正在犯病。

    得了此病,時而清醒,時而糊涂,是預料不準的。

    “我領你們去見他。”鄒老夫人道。

    後院里,原先的一方淺池被理成了幾分田畝,種上了稻子。時值秋日,稻子已掛穗,甸甸彎腰,只待谷粒黃熟。

    “老頭子,你快來看看是誰來了。”

    “田”邊的鶴發老者聞聲,端端轉過身來,便是他年老糊涂了,可那傲視滄浪、于世獨立的書生氣,又豈會褪去。

    他道了一聲︰“北客。”

    而後幾步走到眾人跟前,身子骨倒還硬朗、利索。

    正當裴少淮一番悲喜交加的心緒涌上心頭,雙手已經搭在身前,準備作揖行禮之時,只見南居先生蹲了下來,把手搭在小南肩上,滿臉慈笑說道︰“小北客,咱們好久沒見了……你怎麼愈長愈小了?”

    小南見了這個陌生而慈祥的老爺爺,倒也不怕,稚聲道︰“爺爺,我是小南,不是小北,你興許弄錯了。”

    “我讀書很厲害的,怎會弄錯?瞧你這眉眼印堂,才氣橫溢,分明就是小北客。”南居先生堅持道。

    孫子鄒寧遠趕緊跟裴少淮解釋道︰“祖父犯糊涂的時候,常常記混了年份,各時的往事揉在一起,便分不清楚人了。”

    正說著,南居先生抬頭對孫兒道︰“如安,還不快叫人給小北客看茶。”問小南道,“我叫他們給你在茶里加糖,可好?”

    “如安”並非鄒寧遠的表字,而是鄒學士鄒羨靜的表字。

    南居先生把孫兒認作兒子了。

    小南不再辯駁“小南小北”之別,看了父親一眼,而後點點頭,道︰“好的,爺爺。”

    一旁的小風也“自我介紹”道︰“爺爺,你認識我嗎?我是雲辭,乳名小風。”

    南居先生上下打量了一番小風,喜道︰“你這女娃子也了不得,了不得。”但他疑惑望向鄒老夫人,問道,“老婆子,咱們可曾認識過名為‘小風’的女娃子?”

    鄒老夫人帶著些哄的語氣,應道︰“從前沒有,眼下不就認識了嗎?”

    “也是也是。”南居先生喃喃道。

    小風指著稻田,道︰“爺爺,我也愛種花種草,就是沒曾種過稻子。”

    話正說著,前院里傳來一道爽朗的笑聲。

    笑聲漸漸近了,又聞︰“師母、如安兄,瞧我今日給老師帶什麼好東西來了。”人未至,聲先至,是個不拘小節的人。

    “是黃叔來了。”鄒寧遠同裴少淮說道,“他是祖父的門生。”

    裴少淮了然,南居先生移居金陵,這座宅子、各處打點,想來就是這位黃姓門生出的力了。

    燕承詔一家為了趕路,只略住了一宿,便沿著長江往上游走,去往武昌府。

    大人們作揖道別,小孩子卻哭得“淒慘”,這幾年一起長大,還未離別過。

    裴少淮與燕承詔分頭哄了許久,這才將他們三個分開,各帶上了船。

    ……

    都道金陵城是“龍蟠虎踞”的風水,諸葛亮便曾嘆過︰“鐘山龍盤,石頭虎踞,此帝王之宅。”

    裴少淮不懂風水,只在讀周易時略懂些皮毛,當他真正踏入金陵城,身臨其境時,頓時懂得“龍蟠虎踞”所言非虛。

    循負陰抱陽、背山面水,確實是我大慶的好地方。

    城外仰望,城牆巍峨高聳,堅不可摧。這里頭的每一塊城磚,皆是大慶太祖在位時,舉國之力,一塊一塊精細燒制而成,磚上刻有官吏、窯匠之名,以保磚石質量。

    城內閑逛,裘馬豪車絡繹不絕,閣樓高門林立蔽日,公侯子弟游蕩于秦淮兩岸。

    其繁華富貴程度,比天子坐守的京都城,更甚幾分。

    無怪大慶移京百余年了,仍不時有官員上折,請求皇帝再度移都,重回金陵城。

    南居先生的府邸落在江南貢院明遠樓附近,似乎是專程選了這麼個地方,以貢院文氣潤養,求周遭一方閑靜。

    裴少淮在客棧稍事休整,換了一身衣物,鄒府接應的車馬便到了。

    來者是個青年人,略比裴少淮小幾歲,是鄒學士的季子,名為鄒寧遠,他道︰“父親今日有公務在,不能抽身,特囑咐我過來迎接裴大人。”雖無功名在身,卻也是個知書知禮的年輕人。

    “有勞鄒公子了。”

    “莫不敢應這聲‘公子’,裴大人把我當晚輩,喚一聲‘世佷’便好。”鄒寧遠道,他把裴少淮對等于祖父的門生。

    寒暄幾句後,裴少淮帶著妻兒登上馬車,去往鄒府。

    府邸不大,但整修得十分雅氣,山石花木皆有講究。裴少淮听鄒寧遠說,這府邸是南居先生的門生事先購置、修繕的,可見其用心、精心。

    正堂里迎接裴少淮的,非南居先生,而是鄒老夫人。只見她銀發秋霜,較十年前老了許多,然一身風華猶存。

    裴少淮快步走過去行禮。

    “一如當年春柳樹下、荷池亭旁,數年不見,北客小公子成了大才,依舊是踏風而來。”鄒老夫人回憶感慨道,又言,“老頭子這幾日鬧小孩子脾氣,正在後院里欣賞他那幾分畦田,說什麼也不肯出來。”

    一句“鬧小孩子脾氣”說明鄒閣老近來正在犯病。

    得了此病,時而清醒,時而糊涂,是預料不準的。

    “我領你們去見他。”鄒老夫人道。

    後院里,原先的一方淺池被理成了幾分田畝,種上了稻子。時值秋日,稻子已掛穗,甸甸彎腰,只待谷粒黃熟。

    “老頭子,你快來看看是誰來了。”

    “田”邊的鶴發老者聞聲,端端轉過身來,便是他年老糊涂了,可那傲視滄浪、于世獨立的書生氣,又豈會褪去。

    他道了一聲︰“北客。”

    而後幾步走到眾人跟前,身子骨倒還硬朗、利索。

    正當裴少淮一番悲喜交加的心緒涌上心頭,雙手已經搭在身前,準備作揖行禮之時,只見南居先生蹲了下來,把手搭在小南肩上,滿臉慈笑說道︰“小北客,咱們好久沒見了……你怎麼愈長愈小了?”

    小南見了這個陌生而慈祥的老爺爺,倒也不怕,稚聲道︰“爺爺,我是小南,不是小北,你興許弄錯了。”

    “我讀書很厲害的,怎會弄錯?瞧你這眉眼印堂,才氣橫溢,分明就是小北客。”南居先生堅持道。

    孫子鄒寧遠趕緊跟裴少淮解釋道︰“祖父犯糊涂的時候,常常記混了年份,各時的往事揉在一起,便分不清楚人了。”

    正說著,南居先生抬頭對孫兒道︰“如安,還不快叫人給小北客看茶。”問小南道,“我叫他們給你在茶里加糖,可好?”

    “如安”並非鄒寧遠的表字,而是鄒學士鄒羨靜的表字。

    南居先生把孫兒認作兒子了。

    小南不再辯駁“小南小北”之別,看了父親一眼,而後點點頭,道︰“好的,爺爺。”

    一旁的小風也“自我介紹”道︰“爺爺,你認識我嗎?我是雲辭,乳名小風。”

    南居先生上下打量了一番小風,喜道︰“你這女娃子也了不得,了不得。”但他疑惑望向鄒老夫人,問道,“老婆子,咱們可曾認識過名為‘小風’的女娃子?”

    鄒老夫人帶著些哄的語氣,應道︰“從前沒有,眼下不就認識了嗎?”

    “也是也是。”南居先生喃喃道。

    小風指著稻田,道︰“爺爺,我也愛種花種草,就是沒曾種過稻子。”

    話正說著,前院里傳來一道爽朗的笑聲。

    笑聲漸漸近了,又聞︰“師母、如安兄,瞧我今日給老師帶什麼好東西來了。”人未至,聲先至,是個不拘小節的人。

    “是黃叔來了。”鄒寧遠同裴少淮說道,“他是祖父的門生。”

    裴少淮了然,南居先生移居金陵,這座宅子、各處打點,想來就是這位黃姓門生出的力了。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穿成科舉文里的嫡長孫》,方便以後閱讀穿成科舉文里的嫡長孫第209章 第 209 章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穿成科舉文里的嫡長孫第209章 第 209 章並對穿成科舉文里的嫡長孫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