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舉文里的嫡長孫

第171章 第 171 章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MM豆 本章︰第171章 第 171 章

    朝廷廣招賢能才俊, 卻不能容忍“妖孽”。

    若是一人之力便可敵過萬千之軍,豈能叫高位者不望而生畏?

    也許裴少淮借著新式火器,在海戰中可以減少我方傷亡。可是一旦朝廷心生疑慮, 戰火肆虐之下,只會造成更多的傷亡。

    再者說, 大慶現有的火器也算得上先進, 夠用了。

    楊時月將書案上余留的幾張廢圖紙一並投入火盆中, 寬慰說道︰“瞧著雖是有些可惜,但官人這般做是對的, 總要先保住自己,才能保住更多人。”她听明白了丈夫話中的道理。

    自古以來,太平本是將軍定,不許將軍見太平,這樣的例子太多了。

    楊時月執小棍翻動紙灰,確認全數燃盡才起身, 又把那封家書往裴少淮這邊推了推, 道︰“官人記得看一看二弟寫的信。”

    專程提了裴少津, 意有所指,想來是信中提了要事。

    裴少淮隨即打開信封,找到了少津寫的信,字跡微瘦而顯骨力, 如瀑水直落, 自從少津入朝為官以後,筆鋒愈發外顯了。

    這便也說明, 少津近況是順當的。

    信中用詞平易,宛如兄弟二人當面閑敘一般,先是告訴大哥家中事事順遂, 段夫子身子無恙,讓裴少淮放心,無需掛念。

    又告訴裴少淮一件喜事,陸亦瑤已經帶了身子,小南小風很快就有弟弟或是妹妹了。

    全篇似乎都是家中瑣事,直到文末,才提了一句“……近來王御史又上言,奏請皇上清剿前朝余孽,保大慶太平。無風不起浪,弟不知是否因兄長這陣風吹至閩地,才激起這重浪,望兄長謹慎行事為好”。

    隨後收筆。

    少津知曉兄長的本事,沒有贅言分析,而是簡要言之。

    前朝覆滅之後,大部退居九邊之北,分割成了韃靼各部。王御史所提的“余孽”指的是流竄海外的那一部分人,與賊寇為伍,時常侵擾沿海百姓和過往商船,企圖復闢。

    這也是慶朝太祖下令海禁的緣由之一。

    時過百余年,海外這一部分“余孽”早就不成氣候了,王御史卻這個時候提起“余孽”,究竟是想趁著開海順勢清剿,還是有別的心機,尚不得而知。

    裴少淮讀完,重新折好信紙,放回信封中,取其他人寫的信來讀。

    “官人畢竟身在京外,二弟所言也是有道理的。”楊時月說道。

    裴少淮若是一直在京為官,自然不怕污蔑,但外派數年,誰又能保證君臣之間不會生出嫌隙呢?

    “我省得事情輕重,你放心罷。”裴少淮望向妻子笑道,神色輕松。

    楊時月臉上憂色淡了許多,坐下倚靠在丈夫肩上,說道︰“妾身既歡喜官人是個有本事有大義的,又時常擔憂官人太有本事。”

    “為了你和小南小風,我不會魯莽行事的。”

    初夏月將滿,星比燈更稀,夫妻間書房里說些體己話,夜半才歸。

    ……

    翌日,三位族長一同前來州衙回話,都答應了裴少淮提的要求。

    正如二十七公所言,雙安州里的壯年人們性子不孬,三位族長把話傳回族里後,舉手報名者佔多——明明白白擺在眼前的好處,豈會不動心。

    隨後幾個夜里,一艘艘貨船從雙安灣開往嘉禾嶼,停入了軍港里,等待改造。

    這一回,他們可以大膽地撐起船桅、揚起船帆。

    夜色滄海里,風鳴船帆起,宛若踏歌行。

    本應在家歇息的船員們,也集結成隊,隨船前往嘉禾衛,接受操練。

    ……

    時間過的很快,眼看著七天將至,卻遲遲沒有包老九的音訊,更不見他渡船歸來。

    今晚便是最後一夜。

    連裴少淮都心生懷疑,心想,莫非是自己想錯了,那些佔據海島收取“護船費”、“開路費”的海賊們,根本無心抗倭,更罔論什麼民族大義。

    又一想,不應該啊,自己信中給出的是好處、利益,而不是空口白牙的“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海賊們應道動心才是。

    難不成海賊頭目王矗害怕被坑蒙?

    夜已深,裴少淮和燕承詔坐在野渡口外的石亭里對飲,順便看看能不能等到包老九的歸來。

    往東望去,月色下一片滄海茫茫。

    石亭里,燕承詔倚在石柱上,海風吹得他的披風亂舞,腰間紛繁的繡春刀鞘映著月光生亮。

    “裴知州緣于甚麼,覺得這些海賊願意合作?”

    裴少淮是文人,身穿尋常圓領青衫,在燕承詔的對比下更顯儒雅,他坐在石墩上遠眺海外,還期待著能等到包老九,應道︰“《鬼谷子》有言,‘相益則親,相損則疏’,眼下一起對付倭寇,顯然是相益的。”

    燕承詔斟了一杯酒,端在手里,忽來興致打趣裴少淮,笑言道︰“莫不是裴知州的信件引經據典太多,寫得太過深奧,那海賊頭目看不懂,連帶著他身邊的幕僚也看不懂。”

    刀尖上討生活的人,靠蠻力,未必識字太多。

    裴少淮三指捏著空酒盞打轉,應道︰“我早料到了這個,所以信中寫的‘剿寇功勞歸我,倭寇人頭歸你’,這樣的大白話總該是看得懂的罷?”

    有了倭寇人頭,就可以向朝廷領賞,若是剿滅三四條船的倭寇,這份賞銀可不少。

    他還是想不明白疏漏出在何處。

    夜深風急,估摸著等不到包老九了,裴少淮讓包班頭把馬車牽來,準備回去。正此時,借著海上月光,只見海上露出幾桿風帆、船桅,不多時便露出全貌——是一艘五百料的中型船只。

    船只隨風由北往南開駛,路過渡口開外時,拋下一片扁舟,很快又隨風而去,消失在海面上。

    扁舟上的人奮力劃著船櫓,往岸邊游,登岸後一看,正是離開多日的包老九。

    不知是夜色太暗,還是目光有異,裴少淮總覺得包老九看起來肥碩了些許,滿臉的油光。海賊頭目既然厚待了包老九,為何卻等到最後一夜才讓包老九傳信回來?

    包老九氣喘吁吁來到裴少淮跟前復命,遞上王矗的回信。

    裴少淮展開書信,與燕承詔同閱,只見上頭寫著︰“十五月圓之夜月升之時,㪽j渮 カ!br />
    是一手娟秀的小楷字。

    包老九說道︰“老大還說了,大人若是擔憂安危,可以帶一名隨從上島。”

    㪽j渮歉黽 〉牡河歟 荷隙烙幸恍  槳 煥牢抻啵 治 郎槳Э轄ㄓ幸皇 ゃbr />
    倒是引得許多文人雅士前赴後繼登島,觀海望月作詩詞。

    王矗約在此處相見,對雙方都好。

    “本官省得了。”裴少淮應道,“回去告訴你的頭,本官會按時赴約。”

    ……

    畢竟不知曉王矗的為人、性情,與其相見還是要謹慎為好,以免出現什麼意外。

    離十五月圓不剩幾日了,要及早作準備。

    歸去途中,馬車上,裴少淮問燕承詔︰“不知道燕指揮營中,是否有那種英武神勇、武功了得,能夠以一敵百、一招制勝,善于眼觀八方、耳听四方、護人周全,又懂顧全大局、伺機而動、靈活處事的將領?可否委屈其扮我隨從,與我一同上島赴約?”

    裴少淮望著燕承詔,風輕雲淡說出這麼一大串奉承的話。

    很是流暢。

    不知道是不是私下練過。

    燕承詔原在車內閉目養神,他睜眼,往裴少淮一瞥,鄙夷說道︰“裴知州直接報燕某的名字就好,何須費這麼多口舌?”

    又言︰“陛下臨行前吩咐過,無論如何都要護裴大人的周全,這可是聖旨。”

    “燕指揮身上可不止這麼多優點,只可惜裴某才疏學淺,辭不達意,難以形容全。”裴少淮笑說道,又馬上接著道,“那就辛苦燕指揮了。”不給燕承詔反悔的機會。

    “好說。”燕承詔繼續閉目養神,言道,“此事一了,裴知州不要忘了相看府邸的事。”

    “好說好說。”

    有燕承詔來安排“安保”,裴少淮沒什麼可擔憂的了,可以輕裝上陣。

    ……

    ……

    十五月夜。

    孤島東望水在天,月輝揉碎滿船載。

    滄茫海中,㪽j渮 ゅ 碌埔壞閿胊掄浴br />
    裴少淮先一步登上海島,望著玉輪從海上緩緩升起,感慨此處果真是觀海望月的好地方,說道︰“明月出雲海,蒼茫渺人間,燕指揮覺得此番景觀如何?”

    燕承詔此時換上了捕快的衣服,難掩其氣度,他應道︰“裴大人,燕某現在是你的隨從。”提醒裴少淮該進入角色了。

    裴少淮“哦”了一聲,改言道︰“小燕,你覺得眼前景觀如何?”

    燕承詔沉默了半晌,無奈應道︰“很圓,很亮。”

    不多時,北邊駛來幾架船只,停靠在㪽j罕呱稀  醮R駁攪恕br />
    裴少淮端了端身子,神色嚴正了許多,掇拾好心態,心想著怎麼與王矗談合作的事,怕就怕言語不通。

    石階上兩道身影,王矗也帶了一名隨從上來。

    隨著身影漸漸靠近,裴少淮略有些驚訝,走在前頭的這位中年男子,略顯瘦削,身著書生藍袍,冠發蓄胡,體態端正,舉止款款。

    這若是走在大街上,便是尋常的中年書生的打扮。

    王矗身穿藍袍,似乎也正是為了彰顯他是個讀書人。

    又見王矗身後隨從左手提著一壇花雕酒,右手拎著八寶食盒,依稀可以聞到醉鵝的香味。江南的文人雅士相聚時,最喜喝酒品醉鵝。

    這位海賊頭目,大概是位出身江南的讀書人。

    裴少淮一開始就想錯了,這位海賊頭目不是個粗人。

    王矗見到裴少淮也略顯驚訝,不知驚訝的是裴少淮年紀還是甚麼。

    裴少淮起身,雙方略作揖,又相對坐下。

    王矗先言道︰“王某實在不敢相信,大人這樣的氣度,寫出來的信件卻是滿篇的大白文。”

    裴少淮一愣。

    身後的燕承詔臉上微微抽動,似乎是憋不住,在暗自偷笑。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穿成科舉文里的嫡長孫》,方便以後閱讀穿成科舉文里的嫡長孫第171章 第 171 章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穿成科舉文里的嫡長孫第171章 第 171 章並對穿成科舉文里的嫡長孫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