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舉文里的嫡長孫

第104章 第 104 章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MM豆 本章︰第104章 第 104 章

    裴秉元既已從太倉州出發, 月余便能回到京都,伯爵府這邊選定吉日, 也開始忙碌起來了。

    納采、問名、納吉皆已辦妥, 只差納征,便可定下婚期矣。

    納征,即下聘禮。

    林氏暫緩納征, 同裴少淮賣關子道︰“你父親很快就能回到京都了,待他回家後,再下聘禮也不遲。”

    聘禮是早早備好了的, 足有一百八十八抬,林氏近日來來回回查點了好幾遍, 還叫人逐一抬起在院子里走了一圈,看夠不夠壓擔,只怕禮輕了。

    有金銀珠翠首飾, 也有綾羅綢緞, 近半是去歲特地從太倉州帶回來的。聘禮抬數是定下的,不能逾矩, 只好在品類上下功夫,每一樣都精挑細選。

    林氏對兒子道︰“不能因你得了狀元, 壯了名聲, 就薄了聘禮。”想到楊夫人早時那樣看重裴家, 林氏如今也要敬重回去。

    “孩兒省得。”

    等到裴秉元歸來,裴少淮才知曉母親緣何暫緩納征——她特意讓裴秉元隨船帶了幾株紅珊瑚樹回來。

    林氏挑了兩株勻稱光潤的, 叫人安上玉質底盆,心滿意足裝入了第一抬聘禮盒中。

    裴秉元一路風塵僕僕, 歸府後首先入祠堂看那塊“三元及第”匾, 久久仰望著, 沒有激動輕狂,也沒有老淚橫生,而是多了一份釋然。

    他十六歲中秀才,往後蹉跎二十余年,望眼欲穿的功名和榮耀,他的長子在十八歲的時候奪了回來。

    他慶幸自己沒有蹉跎下去。

    幾日後,伯爵府全副執事,一路鑼鼓喧天,抬著沉甸甸的一百八十八抬禮盒前往楊家下聘,添上舉燈籠、舉牌子的隊伍和幾班樂細,整五六條街都沒能擺下。

    識貨的勛貴們心里一盤算,這樣抬抬壓擔的聘禮,就是公府侯府也未必有這般闊氣,才後知後覺——裴家早不是二十年前那個勉強維持體面的伯爵府了。

    納征歸來後,林氏將兩個孩子的八字送去佔卜,定下了婚期。

    ……

    京都渡口外,朝陽隨潮起,蒹葭叢生難掩千料大船。

    只見大船長有十五六丈,寬七八丈,底尖上闊,首昂艉高,巍然如水上高樓。彼時天蒙蒙亮,船上閣樓燈火通明,與朝霞相映成暉色。

    任憑渡口風來波起,大船紋絲不動。

    重兵把守。

    兵部、工部官員齊站在渡口碼頭上,等候天子駕臨。裴少淮隨父親過來,也在隊列中。

    皇帝到來後,見到新造的千料大船喜形于色,眾臣子行禮後,未待張尚書介紹完,皇帝便擺擺手讓張尚書暫停誦稿,而是沿廊橋直接上了大船。

    群臣跟隨。

    皇帝不是沒見過千料大船,大慶最大的戰船有近三千料,他欣喜是因為江南又多了一個可造千料大船的新船廠。

    沒有船廠何來的大船,沒有大船又談何開海?

    皇帝上上下下看了船只的每一處,看了帆,看了桅,看了預留的炮台口,甚至上手試著轉了轉船舵,問︰“工部點驗大船質量如何?”

    工部尚書上前,心中不喜卻也不敢在天子面前造次,如實應道︰“稟聖上,龍骨端正沉穩,造船手藝上乘,此船可以出海御敵。”

    “嗯。”

    皇帝猶覺得不盡興,忽來興致,說要到船艙里看一看船只的結構。

    臣子們攔不住。

    船艙劃分水密隔艙後,過道狹隘,不可群臣都跟下去,皇帝發現了裴少淮的身影,欽點他一起下去,言道︰“朕聞張尚書說,你曾在太倉船廠見識了造船全程,今日由你同朕講講船只的構造。”

    “臣遵命。”

    幸好裴少淮實打實見過造船,否則就辜負了張尚書私下的美言。

    狹隘的過道里,裴少淮長得太高,需要微彎著腰,他緊緊跟在皇帝身後,還要護著皇帝以防撞到頭。

    “你不必如此拘謹。”皇帝回頭寬慰裴少淮道,“你只堪將你知曉的說出來,朕都听著。”還輕輕拍了拍裴少淮的肩膀。

    君臣相處,皇帝在慢慢熟悉裴少淮,裴少淮亦是如此。

    裴少淮心里輕松了不少,他由大到細,由主到次,詳細介紹了船只的主龍骨、水密隔艙,說了船體破損時當如何處置,艙滿幾成行船最快……介紹到最後,甚至說了隔板間是如何捻縫防水的。

    不知是裴少淮身上哪一點吸引到皇帝了,皇帝邊听邊望向裴少淮,漸露贊許之色。

    “你說得很好,朕今日長見識了。”皇帝道,又感慨道,“像愛卿這樣主動躬身實踐歷事的年輕人,不多見。”

    “聖上過譽。”裴少淮應道,“臣以為,天下技藝代代傳承,不只是手上功夫,亦是一門……”

    裴少淮微頓了一下,換了個詞,道“亦是一門智慧。”

    結果皇帝笑笑,主動挑破道“愛卿是想說亦是一門學問罷?”

    將匠人技藝和聖人學問相提並論,是大不敬,此話便是皇帝講,也要防著被老學究們听見,不然又是一堆奏折。

    “你不必應答,朕明白你的意思。”

    言罷,皇帝先一步登上梯子,回到大船甲板上。

    大船既成,當論功行賞,兵部和裴秉元的一份大功自然是少不了,皇帝說也要給裴少淮一份賞賜,問“朕賜你什麼為好?”

    裴少淮豈能給自己邀功,幸好有張尚書站出來解圍,他笑著同皇帝道“稟聖上,咱們小裴大人馬上就要成親了,不若賜他錦服一身,以作嘉賀。”

    裴少淮年紀輕輕已身兼兩職,朝中頗有微言,此時確不能再大賞了,賜一身衣服正正好。

    “善。”皇帝不假思索道,“傳朕口諭,賜緋色麒麟袍一身,禮部監辦。”

    “微臣謝聖上賞賜。”

    ……

    兩個月後,初秋時候,迎娶婚期在即,朝廷終于送來了趕制好的紅地金繡麒麟紋過肩單袍。

    配套還有單頂烏紗帽和纏金革帶。

    大婚當日,裴少淮將穿這身衣服前往楊府迎娶楊家小姐。

    “快上身試試。”林氏歡喜催道。

    因是成婚所用,衣制做的是大紅齊肩圓領,大襟一對闊袖,內襯素色白里,底下繡著五彩的海水石崖。

    上衣與尋常的官服補子不同,用金線繡著一頭龍首鹿身金鱗片的麒麟祥瑞,踏雲自身後過肩,前後而繞,麒麟首位于身前,繡紋層層相疊而不亂,紅袍金繡喜氣而不失莊重。

    麒麟袍是朝廷第四等賜服,它的前面還有斗牛袍、飛魚袍和蟒袍,蟒袍只在龍袍之下,是最高級別的紋樣。

    裴少淮本是謙謙讀書人,今日穿上麒麟錦服,竟添了幾分英氣——平日里穿青袍衫,皎如玉樹臨風,今日緋色錦服襯他下頜稜角、筆挺身姿,平增冷峻。

    他一笑時,爽朗清舉。

    “母親,如何?”裴少淮問道。

    “好,很好……”看著跟前的俊朗青年,錦衣加身,成熟了許多,林氏不由想起兒子過往的幕幕,淚水跟著就涌了出來,“娘親是歡喜哭了……”

    林氏擦擦淚水,笑道“娘親想到,明明十數年間養兒不易,偏偏回想起來又仿佛只是一瞬,心里一感慨淚珠子就掉下來了。”明明是一點一點看著他長大的,今日卻覺得日子虛晃,兒子突然間就長大要娶妻了。

    又道︰“娘親只是感慨一句,快將衣服換下來,我替你再密一密針腳。”

    “讓母親操心了。”

    ……

    另一邊楊府中,楊時月知曉裴少淮得了御賜麒麟服,便在自己的紅袍對襟上、袖口處加繡了些雲紋,與之相映。

    依照禮規,楊時月的婚服是真紅對襟大袖衫和大紅褶裙,用的是織金喜字並蒂蓮妝花緞。非命婦不得穿蟒,只得在衣襟、袖口、雙肩各處繡些喜瑞的花枝瓜藤。

    霞帔是青羅金繡,上面是雲霞練鵲紋,兩端掛著銀花金帔墜。

    縴手捻針,仔細將最後一針繡好,楊時月打了個暗結,將絲線剪斷。

    丫鬟進來稟道︰“小姐,大少爺過來了。”

    楊時月邊將繡好的婚服放置好,邊應道︰“叫他在外堂稍候,我一會便來。”

    楊時月與楊向泉是同日雙生,感情自然極好,楊時月剛出外堂,楊向泉便迫不及待招呼她道︰“小妹你快坐下來,看看為兄準備的這些攔親題目可好。”

    將幾張紙遞予楊時月。

    楊向泉繼續道︰“我與幾位族叔、族兄商量了好些時候,才得了這些題目。”眼神中頗有些得意。

    為的就是迎親那日“為難為難”他這個妹夫。

    楊時月讀完,將紙張還與兄長,笑笑沒說話。

    “小妹覺得這些題目不夠難?”

    “不是題目不夠難。”楊時月應道,“而是他本已是三元及第,何須還拿這樣的題目考他?……換言之,豈不是正中他懷?”

    楊向泉拍拍大腿,大悟道︰“是呀,我怎沒想到這層,這些題目確實難不倒他。”

    “攔親圖個喜慶而已,哥哥可莫真當成考試了。”

    “嗯嗯,我省得了。”

    ……

    恰逢秋色作喜事,風和日麗添紅妝。

    迎親的前一日,楊家浩浩蕩蕩的妝奩送回到伯爵府,一抬抬奩盒朱漆髹金,流光溢彩。“良田千畝,十里紅妝”用于形容此情景亦不為過。

    大小箱籠器具,起居床鋪所用,無所不含于妝奩之中。

    路過正大街時,隊伍慢行,頻頻听聞有人高呼“某某老爺添箱六抬”,抬數不等,皆是楊府的親友、門生所贈。

    執事們抬著添箱加入到隊伍中。

    一如裴家下聘當日那般氣派,楊府送來妝奩擺滿伯爵府前街,引得眾人圍觀贊嘆。

    楊家一位兒女雙全的中年婦人,一臉喜氣又十分干練,身後跟著婆子丫鬟,她們手里捧著床鋪用具,又有桂圓、紅棗、蓮子等干果。

    裴家趕緊將人引入婚房里。

    婦人笑盈盈道︰“鴛鴦枕頭床上放,夫妻恩愛萬年長,鋪床撒帳——”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穿成科舉文里的嫡長孫》,方便以後閱讀穿成科舉文里的嫡長孫第104章 第 104 章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穿成科舉文里的嫡長孫第104章 第 104 章並對穿成科舉文里的嫡長孫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