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過去亦將來,將來本過去
王穿經歷一晚上的自醒與禪修似乎整個人都更進一步,早上起床的時候竟然有些迷迷糊糊的。
昨夜睡覺之前他一直試圖把自己的“精”與萬物之精相連,當然睡在臥室之內,自然只能與身邊的枕頭被褥相通了。
他知道既然玄靜傳了他此法門,自然是有道理的,雖然說身邊的一桌一椅,甚至于一個枕頭一條被褥于世人而言似乎覺得只是死物,可萬物皆有靈,不論是人造的桌椅還是天地間自然生長的花草樹木,其實都有精含于其中。
所以明道之理其實非要行天下知天下萬物才行,而是知一物即可,有若關尹子有言,若想知水之性不必去尋千山萬水,其實人身體之內的一滴眼淚,一口唾液就含著水之性在其中,若無視乎身邊之物,徒窮于其它萬物,只會誤入歪道。
王穿起床之後之所以迷糊,是因為自己覺得自己與床鋪無異,與枕頭無異,與自己臥房的桌椅無異。
在洗漱之後王穿才有些清醒過來,見玄靜已然換好衣服走了進來,也是十分興奮的奔了過去,嚇得玄靜反而一個閃身,就怕王穿會做出什麼失態的舉止,繼兒呆呆的看著王穿,臉上泛著桃花卻又疑慮重重。.
王穿一看只是嘿嘿一笑道︰“靜兒,看把你嚇得,我是有好消息要告訴你,所以這才有些失態。”
“寵辱不驚,你這一驚一乍的,難道平時與你說的都忘了嗎,要做到心靜,就得控制心意,若意有興動,必引精神魂魄興動而不寧,心之不寧,縱然是欣喜亦會讓人心潮澎湃,失了靜態,有什麼事就說吧。
昨夜接皇上之召,今日召你進宮面聖,魏虎他們都已經準備好了,有什麼事你坐下來說吧。”
玄靜知道自己剛才其實心里也失了平靜,王穿必然是有所收獲才會如此興奮,就如同她當年第一次感悟到天地大道之時那一種欣喜,而當年她的師傅也是這樣跟她講的,此時不僅是在跟王穿說著寵辱不驚的道理,同時也是提醒自己,不可因為入世之後而犯了世人會犯的錯誤反而失了修行的靜心。
“是是是,心靜如水,若心能水,自可靜無波浪,任風吹雨打,依然平靜如鏡。”
王穿此時也是想表現一番,可玄靜一听卻是搖了搖頭,苦笑道︰“公子聰慧,但不可執迷于自己的小聰明,心靜如水,心靜如花,心靜如世間萬物,其實此靜非你剛才所說的靜。
心靜如水非是水不動,大海依然會有波濤,湖面也會有漣漪,靜非是靜止不動,而是自然之態。
自然之態自然而為,風起波興才是真正的靜,若風起而波不興,就與道相背了,是動而非靜。
譬如花開花落,你說是靜是動,你若心靜如花自可領悟開花開落之理,若心靜若水自可領悟水之變化,若心靜若萬物,自可知萬物之變化。
若天地之間只有靜而無動則萬物不可生,反者道之動,花開花落,花不自知為靜,你若見花開花落自然為動,守靜知動。
日月星辰萬千變化,又何動何靜呢?”
王穿此時有些尷尬,原本以為自己懂得越來越多了,可卻發現自己原來所想其實險些誤入歧途,幸得玄靜及時提醒,此時也是心有余悸。
“靜兒所說十分有理,是本公子自作聰明了,听你一言到是毛遂頓開。
我記得六祖惠能曾說過,風吹旗動,非是風動,亦非是旗動,而是心動。
若心不動,此世間萬物于心皆是靜的,比如說水,心中有江湖河海,只要意不動則縱是波濤洶涌變可知其變化,如同靜止一樣。
春去秋來,花開花落,日行月幻,若心意不動,自是守靜,守靜則可以觀天下自然之道。
所以說心靜非是心中萬物守靜,而是本心不動的守靜。
若依此修行,心靜之下縱然歲月流逝,又能耐我何呢?”
王穿也是一點就通,說得頭頭是道。
玄靜一听,此時也是滿臉的欣慰,王穿最後所言連她都未曾想過。
心若不動,自可永恆,或許這就是明道修仙的最終歸途。
“你說得不錯,我可以為你師,你自然也可以為我師了,難得你與道有緣,悟性極高,仙翁之元靈之所以選擇于你,也必然是有些原因的。”
王穿一听卻不敢驕傲,反而正色道︰“靜兒你可不能夸我,我還沒有你這般靜心,以其說是因為我有悟性仙翁之元靈選上我,不若說是我得仙翁之靈才有此悟性。
昨夜我依你之法進入一種十分稀罕的狀態之中,想著枕頭,想著這些桌椅,想著一棵樹,慢慢的自己似乎也變成了一棵樹,變成了桌椅,變成了一個枕頭。
早上醒來之時我都懵懵懂懂的,還以為自己變成一個枕頭了呢?
這是不是你昨夜所言的精與精通,自得神通。”
王穿說完玄靜再次驚異的看著王穿,也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精與精通,其實所通的是萬物之間共通的道。
只有自己進入一個全新的境界,忘乎自己所有有異于常的表相,回歸內心的平靜,才有可能回到自己身體之中的道中,若依佛家來說,就是可以明心見性,見到每個人心里的佛。
而依道家所言,萬物共通的就是道,去除萬物所有的表相,所能看見的,明白的就是道。
而修行明道之所以叫“明”,其實已經很淺顯了,日月為明,古人造字選日月組合為明,就是代表著天地之間的道,心中有日月,自當為明,明的不是其它而就是一個道。
“是,就是這個道理,若有一天,你身于天地之間,與天地之間萬物無異之時,那你就已然明道了,只是要運用道法,又得反過來,先精與萬物精相通,再感悟萬物變化,感悟萬物變化自可以像你最初問過的馭劍,馭空,馭鳥馭萬物而行。
下面本姑娘再傳你一段道義,你可要記清楚了,所有道法運用法門皆在此中︰
道本至無,以事歸道者,得之一息;事本至無,以道運事者,周之百為。
得道之尊者可以輔世,得道之獨者,可以立我。
知道非時之所以能拘者,能與一日為百年,能以百年為一日;知道非方之所能礙者,能以一里為百里,能以百里為一里;知道無氣能運有氣者,可以召風雨;知道無形能變有形者,可以易鳥獸。
得道之清者,物莫能累,身輕矣,可以騎鳳鶴;得道之渾者,物莫能溺,身冥矣,可以席蛟鯨。
有即無,無即有。知此道者可以制鬼神;實即虛,虛即實,知此道者可以入金石。
上即下,下即上,知此道者可以侍星辰;古即今,今即古,知此道者可以卜龜筮。
人即我,我即人,知此道者可以窺他人之肺肝,物即我,我即物,知此道者,可以成腹中之龍虎。
知象由心變,以此觀心,可以成女嬰;知碗由心生,以此吸神,可以成爐冶。
以此勝物,虎豹可伏;以此同物,水火可入。
惟有道之士能為之,亦能能之而不為之。
以上皆是道法之用,將來你能運用多少,自也看你的造化了。”
王穿一听,臉上也是滿帶笑意,此時已然有些心馳神往了。
這一段話讓他深深的感悟到,其實修道明道才是人之所以為萬物之靈的天命,若人只顧及皮囊之快活,那麼就會讓自己迷失在物欲之中。
“謝靜兒師傅傳教,小子日後定當牢記。”
王穿此時也是起身給玄靜行了一個大禮,而玄靜則似乎知道王穿還是這般迂腐,在王穿想跪的同時扶住了他。
“你可不能跪我,若是你跪下了,那本姑娘不是也要向你跪下嗎?
過去是無,將來亦是無,你亦是我師,我亦是你師,其實我們都是以聖人為師,以道為師。”
“是是是,人即我,我即人,知此道者可以窺他人之肺肝心腹,怪不得你總是知道我想什麼,原來是你心靜,而我只要一有意動,自然逃不過靜兒的法眼了。”
王穿此時也已融會貫通,說的話也禪意十足了。
只是其實他剛才並非這樣想的,他想到若是靜兒也與他同跪,那麼就變成古人成親,夫妻對拜了。
當然他一說完,臉上也是紅透了,明明知道剛才的心意動玄靜就能體察出來,可還是不免會有此一想。
“我可沒有心思去探察你想什麼,除非你不老實的擾亂我的心神,以後你懂得這些道理,自然可以自己去捉摸,但有一點,不可窺人私隱,此非是君子所為。
另外我還想問你一個問題,你現在還想不想過去,你的過去呢?”
玄靜還是有意插開了話題,也怕自己會因此亂了心神。
王穿一听,也明白玄靜之意,每當談及此時之時,玄靜都會有意避開,他不知玄靜為何會怕,可卻也只得順著玄靜,不會強求于人。
“是呀,以前我不知道什麼是過去是無,將來是無,自我穿越而來的這段時間,身處于大明天啟王朝,我算是明白了,我的過去,其實就是我的將來,都是無。
也可以說我既無過去,也無將來,回不去,也——”
王穿說到這里是真的迷糊了。
說回不去,是因為若依世人的理念,他從四百年後而來,那麼要回也是回他所處的年代四百年後,那麼四百年後王穿的世界是真是假,是將來還是過去呢?
那麼現在的世界又是什麼,只是一個虛幻的世界,其實它並不真實嗎?
古即今,今即古。
(這一章傳一些道法,也是近期本人所悟,但依然和男主一樣雖有悟解,卻又會陷入迷惑之中,要解開此章之問,還要回到前面幾章所留的一問,我是誰。
而且用穿越的方式來解決過去與未來的關系,想必大家會有所覺悟了,過去即將來,將來即過去,正是關尹子所言古即今,今即古。
如果讀過鬼谷神謀的就應該更加能明白此理了,王禪是從二千多年後來到了春秋時期,而化蝶是從二千多年前來到春秋時期,其實他們都是一樣,不能用世人所言的時間去理解。
當有一天有讀者悟透之後,說不定也可以超越時空了。這也是本人為聖人繼絕學的目的所在,縱然本人一輩子也明不得道,可卻希望于此世有人能悟解大道,成為聖賢之人,以應前人“黃河清聖人出”之說。
至于如何心靜,以後章節再慢慢結轉述。
希望此書終不負讀者,不負古人,上面所述其實是關尹子所留,非是本人的。
同時也希望讀者們能支持,畢竟在沒有悟解之前,本人還得保持著一身皮囊不死。)
“你迷惑什麼,悟道之旅就是由此或先迷而後得,或得之而迷,當你下一次悟解之時,你會發現你所悟之理已然比現在之理更寬廣了。
此時該是出行了時候了,你的迷惑也該停停了。”
王穿一听,嘿嘿一笑道︰“不錯,想不通的就不想,今日皇上應該會有所安排,我們還是盡快走吧。”
王穿說完還是不自覺的挽著玄靜兩人一起走出王穿的臥室。
這就是為什麼要寫穿越的原因,就是要說明這個道理,或許其它作者會有更合理的解釋,但我這個解釋其實只是道家的解釋而已,能看懂的自然懂,看不懂的說再多也沒有用。(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