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娛璀璨時代!
在浙江路演的途中,經過群眾們自發的路透宣傳,由點帶面的就引發了不少影迷、觀眾和粉絲們的跟蹤關注。
絕大部分的人都無法抵達烏鎮現場觀影,其中一部分的人也僅是為了追蹤偶像的動向,也有一部分的人純粹就是吃瓜群眾,僅有最後剩下的部分人抱有對電影的極大興趣,追蹤路透消息進行持續關注。
除了明星的路透情況外,有關電影本身的熱度並沒多少。
不過,當第一天第一場的烏鎮路演結束後,在微娛的《天幕兵臨城下》官微的抽取幸運觀眾有獎觀影留言的活動欄目中,更多新鮮消息的出爐,讓有關路演和電影的話題開始熱鬧起來。
“精品巨作,話不多說,準備上映二刷!”
“無與倫比的視覺盛宴,這趟烏鎮之旅沒有白來,辛苦良心劇組的老師們和演員們為我們奉獻了如此精彩絕倫的大作!”
“華國人必看!這部電影看似是爽片,實則內有乾坤,看過之後會讓你對國家、對自己更加自信!”
“……”
以上不是觀眾留言,是公司營銷部的自賣自夸,為的就是給真實觀眾帶一波利好電影的節奏,以讓觀眾們有個潛意識的好評表達,並在如此多的評論中找到一份參與感。
于正常觀眾而言,即便是喜好一部作品,多半就是用“臥槽”、“牛逼”、“太絕了”再加點“超級好看”、“這電影真的好看”之類的話來表達第一份觀後感,少有人會寫一段較長的話來表達類似情緒。
只有水軍或自運營的團隊,才會寫一段較長無尿點且是絕對贊美的語句,來作為營銷某事物的開頭給吸引而來的流量們帶節奏,也是在自說自家產品的好。
這就是現下、也是流量時代來臨之前的市場營銷的通用公式,蓋因大批觀眾們還沒有覺醒,容易輕信網絡話術。
這樣的話術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只表達產品的好,但不告訴你好在哪里。
這樣一來,關注電影的影迷、觀眾和粉絲就會好奇,什麼叫精品巨作?什麼叫無與倫比的視覺盛宴?什麼又叫華國人必看?
“這麼好看的嗎?到底講的什麼啊,透露透露唄。”
“心里癢癢的,快來個人說說是什麼劇情讓我解解饞。”
“對國家對自己更自信?這部科幻是愛國電影嗎?有沒有看過的小伙伴來講講。”
在營銷話術的引導下,好多人都好奇連連。
有人好奇,那當然就有找參與感、存在感的觀眾來秀優越感,從而達成並提高一個話題的自發的活躍度。
“我給你們講,真的真的真的超好看!誰不看誰後悔,那特效那叫一個絕,不輸豪萊塢!”
“劉藝妃太颯了!好多特技動作帥爆了!我徹底愛上她了!”
“同意樓上,我對神仙姐姐改觀了,這哪里是柔柔弱弱的神仙姐姐,簡直就是功夫巨星!”
“我給劉藝妃想了個新稱號,冷凍女俠!”
“簡單點吧,劉藝妃叫冷凍俠,楚軒叫東風俠,這不比鋼鐵俠和蜘蛛俠牛逼?”
“冷凍俠?東風俠?……哈哈哈,笑死我了,你們一個個都是人才!”
只有看過電影的人才知道,冷是林怡的外表,凍是林怡時空凍結的超能力,女俠則是林怡的動作很有武俠風。
至于東風俠?這更好理解了,最後頭魏然引導東風導彈來擊殺巨人那一幕,那絕對是超級無敵的名場面,這東風俠三個字就很適配這個男主。
但到底是只有觀看過電影的人,才知道這些梗是什麼意思,這就讓大批網友感到莫名其妙,可又非常的好奇且又很想參與進來。
這就是優越感的人,在同一個話題上,和有求知欲的人踫撞下的營銷結果。
有優越感的大部分人,是不會在第一時間就給有求知欲的人解密的,一旦解密那優越感就沒了,反而會眼睜睜看著有求知欲的人接二連三的追問,前者會更有優越感。
不僅如此,前者還會跟“同類”抱團,一起討論電影衍生出來的好玩好看的點,可偏偏就是不回答後者的疑問,要麼就是敷衍一句“你自己去看就知道了”等無意義的話。
因此大批網友只能干著急,但在一問三不答的情況下又好奇心爆棚,那就只能不停追問不停瀏覽頁面,也是在不斷的給話題提高熱度指數。
當第二場路演結束後,第二批觀眾的到來,才解答了他們的疑問。
“電影的特效真的給力,很多大場景渲染,視覺沖擊力很爽。”
“冷凍俠?東風俠?哈哈哈,這誰取的名字,人才啊!”
“逗死我了,這兩個名字真的可以,冷是指女主林怡的冷酷性格,凍是指林怡的超能力,至于東風俠嘛,男主魏然在天上帶著東風導彈趕路,你們可以自己想象一下這個畫面。露齒笑jg。”
第一批觀眾炫了番優越感,第二批觀眾看到之後也需要優越感,那最好的辦法就是把第一批觀眾引發的疑問給解答了,讓大批網友聚焦到他們的評論身上來,從而來達成這樣一個自我優越性。
喜歡評論的人,往往都很在意自己評論的點贊數,雖然沒什麼卵用,但這玩意就是有不少人追求。
看著好些新評論的點贊數起來了,一些沒趕上的也是尋求優越感的觀眾,那就會引發新的話題點。
“啦啦啦!運氣太好啦!看我的大熊貓,可愛叭!”
附有一張圖片,是電影手辦大熊貓的拍照。
“我去,還有手辦嗎?制片公司牛逼啊,這是國產電影發展史上第一個有手辦的電影吧?”
“這熊貓有點凶的樣子,在電影里是什麼樣的存在?”
“這就好奇了,科幻電影里出現一只渾身盔甲的大熊貓,這是怎麼個組合?”
“這手辦我喜歡,賣嗎?”
找存在感也好,秀優越感也好,正常的抒發情緒也罷,由兩批觀眾帶來的諸多話題元素,吸引了關注電影的一批又一批的網友們。
由網友們的熱度指數,收集並傳輸到微娛後台並達到一個又一個標準後,就會引發微娛設置的一輪又一輪往上擴大的流量池。
在系統的推薦算法下,就會把這個話題在規定的流量池中推送給一定數量的人,從而讓這個話題的熱度有所起勢。
當第一天晚上第三批觀眾到來的時候,這個留言抽獎的新話題的評論總數已經多達五六千,明顯感覺到了話題的火熱,以及過一會兒評論區就自動刷新一批新評論的熱鬧情況。
這第三批觀眾也有抒發優越感的心理,可見該說的話題元素基本都有了,什麼特效、場景、劇情、人物還有手辦大熊貓該說的已經有人說了,那就只剩下上視頻了。
“視頻就別拿出來了吧,泄露電影劇情可是違規的。”
“這不是違規不違規的事,是特麼拿出來我也看不清楚啊。”
“哈哈哈,真相了,這什麼鬼,模糊的跟打了馬賽克一樣。”
“戴上耳機听听聲音總可以吧。”
看電影不能帶攝影設備,但手機是可以帶入場的,這是規定不了也制止不了的。
雖明文規定不準拍照和錄像,但有些觀眾習慣性也好,故意的也罷,總是會偷摸的錄點影像。
但在如今的09年,尷尬就尷尬于市面上的手機像素拉垮,且少有手機自帶閃光燈的,那偷拍出來的電影影像就跟馬賽克差不多,壓根拍不清楚,更遑論上傳網站時又要經過一輪視頻壓縮,那就更看不清了。
也就是基于這樣的原因,現階段的電影行業對觀眾在放映廳錄像也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反正你只要不拿專業設備那就拍不清楚,那隨便你拍,也懶得管了。
不過,正如有的觀眾所言,听听聲音也是不錯的。
那導彈發射的聲音、那槍支彈藥的聲音、那群山屋戰士齊聲吼叫的聲音,光這些聲音帶來的震撼感同樣是能吸引住很多觀眾的,也是能引發觀眾們對電影的進一步好奇的。
觀眾們的評論留言沒法轉發,也沒誰會去想蹭一條評論的熱度,但電影錄像的出現,那就給了蹭熱度蹭流量的媒體們寫稿寫文案的機會。
幾個模糊不清的視頻,不至于讓大媒體拿去誆人,但對于小媒體及博流量的自媒體來說,那就不管這些了。
一張圖一幅畫都能編個驚天動地的故事出來,更何況是有聲音的一段視頻?
即便看不清內容不能看圖說話,那就听聲音編故事嘛,小事一樁。
就如此,一個個自媒體和小公司媒體根據聲音寫文案,根據聲音來推測電影內容,一個個的說的那是有條有理、繪聲繪色,就連楚軒的東風俠和劉藝妃的冰凍俠也被推導出了n個版本。
什麼楚軒坐在東風導彈上,什麼楚軒帶著導彈和太陽肩並肩,什麼劉藝妃的超能力是結冰,什麼劉藝妃能把人凍住然後冰破碎後人也成了渣渣……
層出不窮,實在是腦洞大開。
除非有自有流量,也就是自己營銷號的真實關注數量多,不然蹭流量的最佳方式就是話題源頭。
這些自媒體和小媒體話題源頭後,不少觀眾就從電影官微被吸引過去了,有的不明所以的觀眾信了編造的故事劇情,而那些看過電影的則哭笑不得的反駁博主瞎說。
蹭流量的博主哪管瞎不瞎說,他們本身就很清楚自己就是瞎說,為的就是讓這些看過電影的人來反駁,有人反駁了,關注更多了,那熱度不就來了麼?
多個自媒體博主和小媒體都炒起了一定熱度,引發的流量一旦有好奇心,就會通過話題源頭的超鏈接去點開電影官微看頭部消息,那官微上這個話題的熱度不就更多了麼?
這就是公司營銷部需要的效果,不花一分錢,就以話術在話題評論區開頭帶波起始節奏的方式,僅一天的時間就讓真實評論量達到了七八千,且每隔些時間還在以幾十幾十的評論數上漲,大有沖上熱搜之勢。
到了路演的第二天,話題的流量又是一個循環,流量被更多蹭熱度的博主分流,又由諸多博主引導的話題區流量通過超鏈接而來。
匯流大于分流,那頭部話題的熱度指數就會持續上漲。
到了晚上的時候,這個電影話題成功擠上了熱搜,雖然在熱搜榜排名不高,但這樣的白嫖式營銷手段也證明了公司營銷部相當有水平,應該加雞腿。
然而,話題只是個留言抽獎的話題,它沒有一個有關電影的核心點,或者說是爆點。
由觀影的觀眾自發引發的話題眾多,特效、場景、設定、人物乃至手辦等禮品等多達幾十個話題元素,若沒有一個統籌的觀點輸出,那這樣的熱度很快就會散。
就在話題沖上熱搜之際,配合宣傳的影評人們出手了,發表一個個觀點輸出和電影價值觀取向。
大家好,我是電影老魏。
我的老粉都很清楚,國內每一場電影路演只要有我,我觀影後的第一時間都會把我的感受分享給大家。
個人認為好的電影就會推薦,個人認為不好的電影就會斟酌推薦,老粉們應該都知道我這個習慣。
這次很榮幸受《天幕兵臨城下》劇組所邀,來參加了該部電影的第一場路演。
而之所以隔了一天後才寫出這篇影評,是因為這部電影很不一般,讓我在觀影後回味無窮,反復回想了下各種細節和值得我深思的點,最後在今天才琢磨出這麼一篇電影觀後感。
老粉都知道我還有一個習慣,在評一部電影前,我都會先說結論再分析。
觀影後思索良久,再次回想電影精彩部分仍有驚艷和震撼,想到稍有不足的地方也有遺憾和可惜。
總的來說我的結論就是它是引領電影藝術新領域的存在!
做影評人十年之久,我從未對任何電影做出過如此高度的評價,苛刻也好,嚴謹也罷,被大咖說不懂藝術也好,被資本請水軍罵我也罷,我都是有一說一,對與錯見仁見智。
在《天幕兵臨城下》這部電影上,在我的心里,它就值得且很明確的,就是這一個評價才能概括我的感受。
行業達者為“引”,優異突顯者為“領”,是為“引領”。
什麼叫行業達者?
在我這里是指認真制作電影為前提,並制作出優秀電影的人或團體。
首先,12億是這部電影的特效花費,是劇組的人公開說的,我不知真假,但我相信它是真的。
為什麼呢?
往年就有某些動不動就3、4個億投資的帶特效的電影,以當時的國內市場造價來看,我不知道一部電影為什麼要那麼多投資,錢都花到哪些方面?我不清楚。
但我現在清楚,12億制作出來的特效是如何模樣。
什麼模樣呢?不輸豪萊塢!而在一些場景渲染方面給人的感觀比豪萊塢更甚一籌!
說明一點,我指的是感觀,不是說特效技術就比豪萊塢好了,免得某些崇洋媚外的人又來莫名其妙的噴我,我也是怕了你們,但凡說點國內好的東西總被你們噴,這也可見我們被文化滲透的程度有多麼嚴重。
言歸正傳,12億的特效花費,以及電影呈現的視覺效果,制作團隊對待電影的認真程度是毋庸置疑的,且從電影整體效果來看也實屬優秀,在我這里可稱一句行業達者。
那什麼又是優異突顯者呢?
簡而言之,那就是電影的亮點有多麼的突出,突出到讓人仿佛打開一道新世界的大門,讓觀眾足以對電影藝術產生新的認知。
很明確且百分百肯定的說,這部電影它就做到了這一點。
我無法保證看電影路演的觀眾,之前是否想象到了這部電影的畫面,想象到了“科幻”兩個字到底體現在哪里。
但我敢說,任何一個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就像我剛才說的那句話,都會有打開一道新世界大門的感覺。
有的人肯定認為太過夸張,但我想說的是,如果你去看了沒這種感覺,你直接來罵我。
我敢這麼說,是因為它不是豪萊塢科幻,它是華國科幻,它不是豪萊塢式的個人英雄主義,它是華國團結式的成功和勝利,它雖擁有類豪萊塢方式的戰斗場景,但它的整體場面卻充滿了華夏風。
在如今豪萊塢科幻稱霸全球的當下,華夏風的科幻是什麼?我想這個疑問很難想象出具體的畫面。
因為聯想到我們的華夏元素就會下意識想到古代和神話,可古代和神話跟科幻是不契合的,所以導致華夏風和科幻也是不契合的,但這些疑問在《天幕兵臨城下》中會告訴你答案。
當你得知了答案,就會明白我為什麼好似有失嚴謹的說出以上的那些話了,因為這部電影顛覆了我的想象,我認為也會顛覆你們的想象。
所以又回到開頭的結論,我認為它是足以引領電影藝術新領域,也是科幻題材領域的存在!
就像上世紀六十年代的《太空2001》引領整個豪萊塢科幻一樣,《天幕兵臨城下》也有引領華國科幻的資格!
……
文章後續還有很多話,也有對電影的解讀,但很多網友和媒體看到這里就驚了。
如果說前面的引領所謂新領域只是一句空話,讓人不知具體意義,這一下拿《太空2001》對標豪萊塢科幻來看待《天幕兵臨城下》,這就讓人有了一個對比的點。
《太空2001》是什麼電影?被外媒評作創世紀電影,之所以這麼評價,是因為這一部電影打開了豪萊塢在科幻領域的幻想,給了豪萊塢科幻稱霸全球電影市場的基礎。
《天幕兵臨城下》作為國產第一部科幻電影,現在就有了這麼一個堪稱無敵的評價,這如何不讓網友們感到震驚?
“臥槽!這麼牛逼的嗎!什麼時候上映,我一定要去看看!”
“電影劇組還有沒有路演啊?成功激起了我的好奇心,超想看!”
“什麼時候上映啊,說的這麼牛逼,這必須要去看看。”
“……”
觀眾們對電影有了滿滿的好奇和觀影的期待,而自媒體和媒體們也興奮了,除了對電影的好奇外,更多的是這番評價能夠造成的影響。
不怕你把電影捧上天,你就算說秒殺全國電影都行,越是這樣那就越能引發輿論。
眼看一個影評人大v把媒體才會炒作的事給干了,且背後還有浙江電影家協會這等半官方組織背書,很多媒體抓住了這波熱風和噱頭,剩下的就是順水推舟的事。
這部電影不是被你說得很牛逼嗎,那就讓它上天吧,即便是吸引了整個行業的仇恨,那也不關他們媒體什麼事,這話又不是他們說的。
這一下搞的,貌似就偏離了公司的規劃。
公司不需要一場路演就有很高的熱度,免得到時候上映前的熱度爆發不出來。
但公司營銷部也沒想到,讓影評人配合宣傳下,可沒讓影評人把電影捧上天啊。
接住了,那叫潑天富貴。
接不住,那就妥妥要被捧殺至死。
“你到底是來幫我們的,還是來制造麻煩的?”公司營銷部的人苦笑不已,接下來就要加班加點盯著了。
而當天色泛白之際,楚軒、劉藝妃跟隨路演團隊出發下一站,從烏鎮抵達杭州,順利啟航前往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