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娛璀璨時代

第712章 開拓者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執筆新夢 本章︰第712章 開拓者

    華娛璀璨時代!

    汪元、蔡一農和李國利在感嘆璀璨時代的“奢侈”,杰克和愛蘭德這邊,經過劉藝妃的翻譯後,他們兩人同樣很吃驚。

    每年拿2000萬用來維持文學公司運轉,以達到培養符合工業運作的編劇為目的,且快兩年了都還處在不求回報的實驗階段。

    “這在我們西方幾乎是不可能有的事。”杰克搖了搖頭。

    根據雙方的物價來看,華國這里的2000萬人民幣,他們美利堅那邊估計就是2000萬美元。

    在他們西方資本眼里,拿這2000萬美元去金融市場轉一圈,一年下來運氣好能翻倍。

    去做長期都看不到回報的事?西方資本是斷然不可能去做的。

    就算換作是他,他也更願意拿這2000萬去投部電影。

    一行人跟隨劉義來到第三台機器,第三位編劇能接收到前兩位編劇寫的內容。

    當軟件把兩個內容讀取出來的時候,場景、情節和對話自動拼接在一起,形成一段文學劇本中的完整情節。

    這名編劇看了一眼內容後,寫著——

    吳小寶生了病不能去上學,爸爸每天早出晚歸的要賺錢給我買藥也不多陪陪我,我每天過得好無聊呀。

    還好,有住在我對面的喬克叔叔在,他好厲害呢,能夠把自己變成好玩的小丑,還能拿三個球丟到空中拋來拋去一個不掉呢。

    喬克叔叔也好好,每次我無聊讓他扮小丑,他都會答應我。

    看,我這次又來找他扮小丑,他立馬就答應我了,嘻嘻。

    喬克不知道還有幾年活,反正是過一天就沒一天,我不知道該如何描述這樣的滋味,也不知該如何面對日漸衰敗的身體。

    公寓里的人都知道我的情況,有的人看我的眼神充滿關懷,也有的人帶著嫌棄,我一度不敢出門,我是人,不是異類,不想看到他們不管是善是惡的異樣目光。

    住在我對面的小女孩有白血病,呵,兩個重病患者住在一起了,這算不算是緣分?

    小女孩不知道癌癥晚期是什麼概念,常說很快就會好的,每次看到她天真無邪的樣子都讓我很開心,她也是第一個不把我當病人的人。

    每次扮小丑小女孩都會歡笑,笑得很純淨,或許這是我余生中難得一見的光。

    我每天最期待的就是等她敲門,扮小丑讓她開心仿佛是我活下去的動力。

    听,她來敲門了。

    我搓了搓臉揉了個笑臉,往門口走去。

    內容到此結束,汪元、李國利和蔡一農又有點懵。

    “這是……人物小傳?”汪元將信將疑。

    這明明就是人物小傳,但他不敢確認,實則是不可置信。

    劇本創作過程中,一般情況只需分類出各個人物的情節結構就行了。

    就比如眼前的內容,按照他的編劇理念——

    吳小寶生病不能上學,爸爸要賺錢不能陪她,她很無聊。這是動機。

    吳小寶敲開喬克的門,讓喬克扮演小丑讓她開心。這是過程。

    喬克把吳小寶當成生活里唯一一道光,欣然同意。這是結果。

    這就是情節結構,且是用第三人稱來寫,把人物在劇本中的所有情節結構連起來,就是該人物的人物劇本。

    而第一人稱的人物小傳,這不是演員該干的活嗎?

    為了更好梳理人物心境,為了更好深入解讀人物,優秀的演員拿到人物劇本後,往往都會寫一份人物小傳出來,以作為表演的參考。

    可是,眼前這一幕,相當于是編劇把演員該干的活給干了,這有點打破他的認知。

    劉義雙手環抱,道“會寫人物小傳的演員只在少數,大部分演員沒有寫作經驗,也沒那份寫作思維,讓他們寫人物小傳那是要了他們的命。”

    眾人緩緩點了下頭,這是事實。

    配角還好,人物小傳幾千幾萬字能搞定。

    重要配角和男女主的人物小傳,那就要奔十萬字走了。

    有幾個演員有這份耐心、這份定力、這份閱讀理解能力以及寫作能力,能在演戲前寫出一份第一人稱且要求強情緒的“短篇小說”?

    演員的基本文化素養擺在市面上,這注定是少數人才能做到的事。

    劉義又說道“演員的狀態也不是說有就有,狀態找到了也不一定是導演需要的。”

    演員自認為很好的表演,在很多時候都不被導演認可,因為不符合導演對整部劇作的理念。

    把人物小傳放在劇本創作中一並搞定,那人物小傳肯定也是導演、制片人和導演組一致定調的結果。

    這份人物小傳事先得到了導演的認可,那麼演員按照這份人物小傳的解讀方向,琢磨如何表演好就行了。

    劉義接著道“我們在改革創作方式的過程中,就想著一步到位,幫演員把人物小傳寫出來,如果到時候演員對人物小傳某段情節的人物剖析有異議,可以跟導演商量和探討,起碼能節省很多溝通成本。”

    人物小傳的好處是個演員都懂,能很大程度幫助演員節省理解人物以及理解戲的時間。

    但演員寫人物小傳是按照自己的理念,整個劇本的創作思路是導演和制片人的理念。

    兩者間的理念肯定不可能完全一致,演員看起來很好的表演接二連三的被喊“ ”也是正常的情況,因為理念不合。

    這也是市面上常有的事態。

    從沒有哪個劇組規定,演員必須要寫人物小傳,這完全靠演員自覺。

    為了讓不會寫人物小傳的演員,有一個強有力的符合導演標準的表演方向。

    為了讓會寫人物小傳的演員,進組就有東西參考從而節省溝通時間效率拍戲。

    為了節省導演導戲和表演指導講戲的沉沒成本,創作劇本的過程中給每個角色寫好人物小傳,看似加重了編劇的工作量,但解決了大批演員和導演組老師們的工作量。

    這一來一去的,增加了劇本創作上的些許經費,但提高的拍攝效率則能減少更多劇組經費。

    “這不得了。”李國利頗為感慨。

    他不知道這套創作模式什麼時候開創的,如果早就有了的話,那她只想說怪不得璀璨時代的劇質量高,幾乎所有演員的表演都跟整體劇作框架很契合,從頭看到尾的觀感就讓人很舒服,難以找到出戲的點。

    如果幾十個有完整情節戲份的演員,人手一本自己的人物小傳,且還是導演組和編劇組統一定調的東西,但凡有表演基礎的演員,不說能夠演得多好,但表演的方向也不會脫離劇作的整體框架的風格。

    這就會造成一個結果,所有演員的鏡頭在後期不論怎麼剪輯,拼湊在一起的畫風都是高度統一契合的。

    碎片式片段的畫風高度契合,這就是影視人最講究的質感。

    質感,直接影響觀眾的看片體驗。

    “這有點絕了。”蔡一農嘆道。

    讓演員自己來理解人物理解戲?這是0到1的過程。

    現在導演組和編劇組給演員強力的參考文本,這就是1到n的質變。

    人手一本人物小傳,在她看來這是這個編劇工業化體系中,硬生生在為演員提高段位,不入流的演員也能入三流,三流入二流,二流入一流。

    最終的結果就是,全員演技在線。

    這個“演技”不一定是演員優秀,而是有契合劇作大方向風格的人物小傳在,大大提高了演員對表演對戲的理解能力和表演狀態,表演狀態也會和整體畫風高度契合。

    畫風的高度契合,觀眾就會看得很舒服。

    觀眾看舒服了,下意識就會認為演員演技好。

    但這又有個弊端,這樣的創作模式只有璀璨時代有,一個演員能夠在璀璨時代的劇中表現出高水準表演,如果這個演員功底不行,那到了其余劇組就會露底、會被曝光出不足。

    可再怎麼說,于璀璨時代這個大集團而言,提高了作品的質量總歸是利大于弊的。

    再者,演員提高了拍攝效率,從而節省了拍攝資金,這更是利好的。

    這璀璨時代的編劇工業僅看了三環,帶給她的震撼一環比一環大,真是長見識了。

    “牛逼。”汪元如是感嘆。

    他現在什麼也不想說,什麼也不想去想,五人一組的創作模式顯然還沒觀摩完,怕後頭還有更震撼的東西,當下只能用一句“牛逼”以贊之。

    大家跟隨劉義的腳步來到第四台機器,第四位編劇接收前三位編劇的創作內容。

    這名編劇看了看內容,旋即在軟件的一張表格中寫著——

    鏡頭1方位衣櫃旁;景別全景;運動從左至右搖鏡;角度斜視平拍;內容喬克開門見吳小寶;場景聲煮中藥的聲響。

    鏡頭2方位小桌旁;景別全景至近景;運動朝喬克推鏡;角度平拍;其余同上。

    鏡頭3方位吳小寶身後;景別近景;運動固定;角度平拍;其余同上。

    內容到此結束,汪元目瞪口呆地抱頭“臥槽!鏡頭的定位都能寫出來?!”

    他看到了什麼?三台攝像機的位置都有標注!

    這是分鏡頭劇本?還是剛才那個想法,這是在為運鏡構圖吧!

    怪不得第一名編劇把場景寫的那麼詳盡,各種道具及其所在方位一看就很有畫面感,原來是在為分鏡頭劇本鏡頭的排布空間。

    如果說,剛剛的場景描寫讓他有光影空間感,這個分鏡頭劇本的描寫直接就把他帶到了拍攝現場。

    1號鏡頭在西南角的衣櫃旁,與東北角的門口形成小廣角,男主的背影會看起來很孤獨,而後朝右邊搖鏡,廣角鏡頭慢慢恢復直線角度,讓男主背影呈現的效果正常化。

    2號鏡頭承接1號鏡頭,直線向前推鏡,慢慢看到男主的笑容和小女孩的純真,打破屋內陰暗低沉的氛圍。

    3號鏡頭在小女孩背後,給男主陽光微笑的正臉,代表情緒的徹底轉換。

    作為編劇,汪元能夠想象到這些東西。

    但是,給鏡頭定位這應該是導演干的事啊!

    編劇把導演的事給干了,這……

    “這樣的編劇你們有多少?”汪元問。

    先不提編劇和導演的事,就說給鏡頭定位的事,編劇要有導演思維才能夠有效給鏡頭定位。

    眼前的這名編劇肯定擁有導演思維,不然三個鏡頭不可能安排得這麼好,每一個鏡頭都有起承轉合的遞進效果。

    編劇擁有導演思維,就要跟組積累觀摩導演拍戲的閱歷。

    這種跟組閱歷深厚的編劇,每一位都是行業里的優秀者,能夠很效率的幫助導演解決一些創作上的事。

    所以他很好奇,一個小組就有一位這樣優秀的編劇,那整個文學公司得有多少這樣優秀的人才?

    劉義放眼望了望辦公區域幾十人“目之所及,都能做到。”

    汪元驚愕“我靠!你們怎麼做到的?!”

    這幾十個編劇都擁有導演思維,不去當總編劇在這當普通編劇,這就是璀璨時代文學公司的底蘊嗎?這下真把他給震驚住了。

    他緩了緩情緒後也回了神,按照剛才所見的創作模式,每個編劇應該只研究最擅長的一部分能力,並不是總編劇所需要的那樣全能。

    可即便如此,這一切帶給他內心的震動也是無以復加的。

    不是他自卑,是他真有一種感覺,這里頭的人隨便挑一個在創作能力上都比他強。

    “你們太牛了。”汪元很是感慨地贊道。

    各個男男女女的編劇們,看到幾個大佬般的客人們驚呆了,他們也很有榮光。

    去年三月份公司才開始搞工業化,起初各個環節可沒現在這麼細致,是劉義老大帶領他們一次次革新、進組鍛煉、精益求精,才有了現在這樣的高精度的創作模式。

    幫演員們寫人物小傳,給演員們表演上的參考。

    幫導演初步定位每場戲的鏡頭,也給了導演最直觀的參考模板。

    這會讓劇組在拍攝環節中,極大加快拍攝效率。

    至于他們,該拿獎金拿獎金,這樣的創作也給了他們更大的想象空間和創作空間。

    每個人也只負責一個小模塊,一個人每天的精力有限,這樣也不會讓他們的精力枯竭,能夠保持住長久的創作鮮活力。

    雖然每個環節都有標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們的思維廣度,但這樣的工作還是讓他們很滿意的。

    “有這樣的劇本在,一能讓演員有表演參考,二能讓導演有鏡頭模板構思,我覺得我也能做導演了。”蔡一農也徹底服了。

    這編劇工業體系,提高了演員的段位也就算了,還能提高導演的段位?

    這是讓她萬萬沒有想到的。

    人物小傳,有點寫作能力的多少能寫出點東西。

    但寫作能力再強,怎麼能抬高導演的運鏡水準?

    在這之前,這完全是兩件互相不搭嘎的事。

    然而,給分鏡頭劇本添了個元素,給每個鏡頭準確定位,這省了導演多少事?從側面上就抬高了導演的臨場水平。

    但有個前提,鏡頭定位不是亂來,也不是想當然,要完好體現出一場戲該有的情緒效果。

    璀璨時代的編劇證明了,他沒有亂來,他在這方面也是專業的。

    而這樣擁有導演思維的優秀編劇不止一個,璀璨時代培養了一群!

    “這一年2000萬值。”李國利肯定道。

    站在他這個導演的角度,璀璨時代這個編劇工業化體系,現階段來看投入好像沒有回報,但從長遠來看,如果把攤子徹底鋪開,那價值就太大了。

    它能加快影視劇制作的時間,作用在一部影視劇身上或許不明顯,若是兩部三部四部呢?

    一部劇節省一兩個月制作時間,四部劇節省七八個月制作時間,那這七八個月就是時間成本。

    利用這七八個月的時間再打造一部劇,就能把投入的一年2000萬給賺回來。

    如果把攤子鋪開,作用在璀璨時代的電影身上,那起到的效益只會更大。

    他這一刻算是明白了璀璨時代集團的架構運轉模式了,這家文學公司絕對是整個集團核心中的核心,它的回報不在于自身盈利,而是作用在電視公司和電影公司的作品制作上,這才是璀璨時代成立這家公司的目的,也是編劇工業化的最終目的。

    所以他才說,從長遠的目標來看,這每年2000萬養這批人絕對是值得的。

    至于養了一批白眼狼怎麼辦?這在他看來這個問題不大可能出現。

    這樣的創作模式獨屬于璀璨時代,離開了璀璨時代的話,這批人壓根就沒法就業,哪個公司或劇組會要只寫一部分劇本的編劇?這批人只適合璀璨時代,也只適合在璀璨時代開創的編劇工業體系下生存。

    “歐買噶的!”杰克驚呼一聲。

    經由劉藝妃娓娓道來的翻譯,杰克和愛蘭德後知後覺。

    給演員寫人物小傳?在分鏡頭劇本里定位鏡頭?

    這是編劇做的事嗎?

    不,應該說這是編劇該有的水準嗎?

    如果劉藝妃的翻譯無誤的話,讓豪來塢那些編劇和自詡豪來塢工業化完善完美的資本們來看看,保證會驚掉這群傲慢的人的下巴。

    經過劉藝妃的翻譯,兩口子的腦海中已經有非常詳盡的拍攝畫面了。

    一個鏡頭在衣櫃旁,衣櫃在哪里?在30平單人公寓的西南角;

    一個鏡頭在小桌旁,小桌在哪里?在公寓東南角;小桌上有什麼?煮著中藥的水壺。

    一個鏡頭在小女孩背後,小女孩背後是什麼地方?是公寓與公寓間的走廊,兩個人物有身高差,所以這個鏡頭能拍主角正面,並能拍到主角公寓內部,按照描述的角度或許還能看到東南角的煮著中藥的水壺。

    這滿滿的畫面空間感……

    “我的天!”杰克攤開雙手,佩服道“你們真的太厲害了,做到了豪來塢都沒有做到甚至沒有想過的事,我也從沒體驗過,就一段情節創作就讓我有一種臨場拍戲的感覺,還是很明確的多視角空間,你們正在做一件史無前例的壯舉。”

    愛蘭德連連點頭“豪來塢很多人對華國影視工業有誤解,真應該讓這些人來看看你們的這份工業,簡直不可思議。”

    楚軒、劉藝妃和劉義微微一笑,這些人都不是一般人,能收獲他們的贊美,是一件十分愉快的事。

    劉義走到第五台機器的位置,道“這第五人是小組統籌人員,也是一審人員,將前四人寫的內容進行審核,從整體的角度觀察有無錯漏,有錯漏就打回去讓對應編劇重寫,沒錯漏就整體提交給後台,由我們導演組進行二審。”

    汪元問道“如果導演組不滿意再打回?”

    “對。”楚軒道。

    眾人點了點頭,編劇組內先內部一審,導演組在進行二審,那編劇組負責內部統籌的編劇無疑是全能型編劇,也應是該組組長。

    如此一看,璀璨時代文學公司在劇本創作上的運轉模式,以及組內的人員架構已然清晰明了。

    十五個人五人一組分三組,一組寫男主,一組寫女主,一組寫配角。

    如果寫出來的東西的質量,和他們剛看到這段內容的質量相當,那這創作能力實在是恐怖,也說明璀璨時代的編劇工業化開始展現它的威力。

    但一年2000萬吶,還是長線投資,有幾個人承受得住,又有幾個承受得住的資本願意這麼做?業內也就璀璨時代這麼一家了。

    可其余公司不轉變轉變發展思路,等璀璨時代編劇工業化的攤子鋪開,那業內其余公司連璀璨時代的灰都吃不上。

    在蔡一農和李國利看來,觀摩了這份工業化的創作模式,璀璨時代好像有點勢不可擋的樣子,對于王金花提出要控股唐仁的合作籌碼,之前不同意的他們現在有了新的審視。

    在汪元眼里,這里仿佛是編劇的新天地,區別于全球的創作劇本的方式,讓他第一次對楚軒、劉藝妃和劉義這幾個人生出些敬仰之情,行業里那些叫嚷著創新創新再創新的編劇都是些什麼玩意?這特麼才叫開創!

    杰克和愛蘭德則認為,璀璨時代就是東方的迪士尼,迪士尼能夠跳出娛圈的限制成為如今的巨無霸,他們在璀璨時代的身上也發現了這個特質。

    而楚軒、劉藝妃、劉義,在他們的心里已然成為東方大國影視行業里的極具創造力的開拓者。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華娛璀璨時代》,方便以後閱讀華娛璀璨時代第712章 開拓者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華娛璀璨時代第712章 開拓者並對華娛璀璨時代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