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法官

第774章 激活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南希北慶 本章︰第774章 激活

    <td><tab" align="left"><tr><td>

    <td><tab" align="left"><tr><td>

    這木槌一落。

    大多數人猶如從催眠中被驚醒一般,方才好像是全都听明白了,但此時此刻,又有一種霧里看花的感覺。

    恍惚間,大家下意識地相互詢問。

    頓時是輿論大噪!

    “這稅幣到底是好還是不好?能不能相信?”

    “誰知道呢?”

    “咦?他們這是急著去上哪?”

    “是呀!發生了什麼事?”

    “不好!我們也得趕緊回去。”

    “回去干嘛?”

    “你傻呀!當然是停止賣貨,到時朝廷發稅幣,咱不能賣得這麼低了。”

    “哎呦!快快快,快回去。”

    台上伸著懶腰的曹棟棟也發現不少人急匆匆地往外面走去,趕忙湊到張斐身旁,“張三,你快看,他們怎麼都往外面走,這是急著上哪?”

    慢悠悠收拾文案的張斐,抬頭看去,但見往外趕的人,全都是一些商賈,就如退洪一般,非常壯觀,當即笑道︰“我想他們是趕回去調價格的。”

    “啥意思?”

    曹棟棟撓撓頭道。

    張斐只是笑道︰“待會回去問你家賣菜的下人就知道了。”

    “到底是老了啊!”

    趙𦰡將手中的毛筆放下,不免感慨一聲。

    許遵問道︰“趙相公何出此言?”

    趙𦰡自嘲地笑道︰“方才問得許多問題,趙某現在都未有想明白,更別說對此進行詢問。”

    沒有張斐可怎麼辦啊!

    “原來如此。”許遵呵呵道︰“一樣一樣,其實我也不明白。”

    曹棟棟趕忙湊熱鬧,“是的是的,晚輩也听不明白。”

    趙𦰡一瞧曹棟棟,心中頓時涌起一陣悲涼,老夫何時淪落到與他一樣了。

    張斐突然也道︰“其實我也不太懂。”

    三人同時看向張斐。

    眼神中,只有兩個字。

    虛偽。

    張斐點點頭道︰“真的。我問的這些問題,其實也就是根據大家在報紙上討論的,然後再結合我們公檢法的職責,是沒有什麼新意。”

    趙𦰡想了想,好像也是如此。

    張斐道︰“其實真正令大家迷惑的是,三司使的回答,誰也不敢肯定這是對,還是錯。”

    趙𦰡點點頭,問道︰“如果我們都不太懂這稅幣的真正用法,又如何能夠有效地監督?”

    張斐稍一沉吟,道︰“我以為我們考慮的不應該是這個計算法,而是先考慮他們這麼做,是否違法,如果不違反《臨時法》,那自然是不可禁止,接下來我們就應該考慮,該如何確保國家、君主、百姓的利益不被傷害。”

    趙𦰡是若有所思。

    “這薛向還是有些本事的。”

    富弼在老僕地攙扶下,艱難地站起身來。

    司馬光問道︰“那我們又該如何應對?”

    富弼道︰“既然他打算將稅幣作為一向長久政策,那就必須要對此立法,至于到底該如何限制,咱們還得回去討論討論。”

    甦軾笑道︰“這或許正是薛向所期待的,我們越是立法進行限制,百姓就會越相信這稅幣。”

    富弼笑問道︰“不知子瞻如何看待薛向對你文章的回應。”

    甦軾微微皺眉道︰“我也承認,我對這稅幣未有理解透徹,我確實沒有想到,這稅幣與交子不一樣,但我想這紙幣是萬變不離其宗,縱使他說得天花亂墜,也大有可能出現濫發的行為。

    以往多少暴君奸臣,為求豐功偉績,名留青史,不惜窮兵黷武,視百姓如草芥,試問這些暴君,還會在乎多發一些稅幣麼?”

    範純仁點點頭道︰“子瞻所言,甚是有理。”

    富弼卻是淡淡道︰“爾等身為司法官員,應該相信法律,否則的話,為人臣的意義何在?”

    甦軾、範純仁皆是虛心地點點頭。

    其實也就是這麼回事,他們的一切質疑,其實都是從側面說明對于公檢法的不信任,他們身為司法官員,都不相信公檢法,別人如何會相信。

    關鍵你要不相信公檢法,你就更沒法去阻止。

    而那邊張斐剛剛收拾完,就被趙頊派人來叫了過去。

    “在听證會前,朕以為朕對這稅幣是了解的非常清楚,可是這听證會過後,反而是充滿著困惑,所以叫你過來,幫朕解惑。”

    “其實這稅幣與交子就是一回事,沒有太多區別,只不過是交子背後是本錢,而稅幣的背後是稅,這都是一種債務。

    只不過稅幣里面還包含著百姓交稅義務,情況較為特殊,但本質是一樣的,只是信用要比交子略高一些,因為稅幣最終還是會通過交稅,自然回到朝廷手里,如果濫發的話,朝廷也將會受到很大的損失。”

    張斐解釋道。

    趙頊問道︰“那又該如何避免濫發,方才三司使說可以通過計算得出一個結論,這是可以做到嗎?”

    他完全是沒有頭緒的。

    張斐道︰“這听著是可行的,但我也不大清楚。”

    趙頊道︰“那你認為公檢法又該采取何種防範措施?”

    張斐沉吟少許,不答反問道︰“陛下,誰人最知那河流的深淺?”

    趙頊稍加思索,不太確定道︰“漁夫?”

    張斐點點頭,又問道︰“誰人最知那大山的高低?”

    趙頊立刻道︰“獵戶。”

    張斐問道︰“誰人最知這錢幣的價值?”

    趙頊微微皺眉,又不太確定道︰“商人?”

    “正是。”

    張斐點點頭道︰“司法官員不太懂這些,但是沒有關系,可以找那些經常與錢幣打交道的商人來參與決策,稅幣是多是少,他們可是最敏感的。”

    趙頊震驚道︰“你是說讓商人來參與朝廷發行稅幣的決策。”

    張斐道︰“是立法會請他們過來協助,而不是直接參與。”

    趙頊不禁皺了下眉頭。

    張斐道︰“陛下,方才三司使已經將稅幣的優點,說得非常清楚,只要用好稅幣,那對于國家的好處都是無法估量的,而且我認為這會立竿見影,但是用不好,對國家傷害也是無法估量的。

    有道是,風險與收益是並存的,陛下想要國力在短時日內成倍增長,就必須使用稅幣。所以陛下應該竭盡全力防止稅幣帶來的危害。

    那就不能讓稅幣的生死掌握在,一群不懂財政的司法官員手中,讓商人參與進來,其實主要是限制立法會。

    要是沒有商人,司馬學士他們可以找出一萬個理由來阻止三司,就是再少,他們也會覺得多的,而他們說得也肯定有道理,是很難爭出一個對錯來。

    商人若是參與進來,就不是對錯,而是雙方利益之爭,這反而能夠找出一個讓雙方都得利的結果來。

    而且,來商人參與進來,也能夠讓稅幣得到更多人的信任,只要商人認,其他人都會認的。”

    趙頊稍稍點了下頭。

    廂房內。

    “抱歉,下官來晚了。”

    入得房內,薛向向王安石拱手道。

    王安石問道︰“你干什麼去了?”

    薛向道︰“方才相國寺的方丈找突然下官商談解庫鋪的事。”

    王安石道︰“解庫鋪?”

    薛向點點頭道︰“相國寺認為錢幣一事,事關重大,若是朝廷只與馬家合作,將來可能會受制于馬家,相國寺希望能夠直接與朝廷合作。”

    說到這里,他又補充道︰“隨著稅務司和新稅法的出現,這寺廟的日子都不好過,他們難以再幫助那些權貴隱匿田地,現在都在尋找新的出路。

    而相國寺在熙州,就與王韶、買家合作的非常順利,並且也累積了大量的財富,這讓他們嘗到甜頭,所以相國寺此番應該是下定決心要跟朝廷做這紙幣的買賣。”

    王安石不屑一笑︰“他們下定決心有什麼用?”

    可說著,他見薛向沉默不語,“怎麼?你認為該與他們合作嗎?”

    薛向點點頭道︰“我們不能只與馬家合作,倒不是說忌憚他們馬家,而是與越多的權貴、財主合作,這稅幣才能夠長久下去,相國寺實力雄厚,不但有足夠銅幣,而且與朝中諸多權貴都有密切地往來,如果能夠將他們都給拉進來,他們自然也會相信稅幣,那麼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使用稅幣。

    再來就是,我研究過河中府的馬家解庫鋪,基于相公的青苗法,百姓可以將鹽鈔存入他們解庫鋪,他們拿著錢又借給別人,收取利息。

    在最初的時候,其實馬家解庫鋪並沒有多少本錢,存入的錢幣,只是存在他們的賬目上,而不是金庫里面,換而言之,就是一張稅幣,可以具有兩份價值。

    我們也應該效仿河中府,成立多個解庫鋪,然後與相公新政全部聯系在一起。”

    王安石點點頭,“關于河中府的成功,我也一直在研究,這的確可行,但是能不能撇開商人,朝廷自己來干。”

    “我認為不能。”

    薛向搖搖頭。

    王安石道︰“為什麼?”

    薛向道︰“因為商人是接觸錢幣最多的人群,他們要不參與,他們就不會信任,他們不信任,百姓就更不會信任。”

    王安石稍稍點頭,“但是與他們合作,可也得萬分小心,這些蟲豸可是不會害怕朝廷的。”

    相國寺那群人,可不是陳懋遷那種普通富商,也是屬于統治階級。

    薛向道︰“但是他們現在害怕公檢法。”

    屬實閉環了!

    這場听證會下來,商人們是立刻采取行動,調高商品價格,有些極端的直接關門歇業,等到結果出來後再說,這壓力就來到了立法會。

    之前百姓確實渴望朝廷發行稅幣,但是看完听證會後,他們又希望立法會先出台法案,捍衛他們的權益,然後再發行稅幣。

    而三司方面,也需要籌備,發行稅幣可不是說站在城牆上,將稅幣往坊間撒,就算是完成任務。

    要知道三司已經沒了財政大權,薛向一定要強化貨幣權,否則的話,這三司就真的成為一個看倉庫的了。

    他也在積極與相國寺、馬家、慈善基金會這幾個大金庫商量,各方該如何合作。

    好在有河中府這個樣本在。

    合作起來也不是很麻煩。

    而且這里面的合作不但涉及到稅幣,還包括新政內的一些金融政策。

    在他們如火如荼的進行時,立法會也都在積極討論,範純仁、甦軾至今未有回京東東路,其實也是在等這個結果。

    可是經過數日的討論,至今仍然沒有一個結果。

    因為這確實不是他們擅長的。

    平時口若懸河的司馬光、甦軾,這回也是徹底焉了,這論來論去,自己都不知道在論什麼。

    哪怕是他們是在公檢法的基礎上討論,也就是說他們相信公檢法可以去制止,但問題是怎麼去設計這個規則。

    因為根據薛向說法,發行稅幣的多少是波動的,怎麼設計這條底線。

    富弼也是將京城一些司法官員都請來想辦法,其中也包括許遵和張斐這對翁婿。

    一番激烈的辯論之後,眾人是口干舌燥。

    司馬光突然看向一旁的張斐,“張三。”

    張斐下意識直起腰板道︰“什麼事?”

    司馬光問道︰“你這回似乎沒有多少見解?”

    他這一問,大家都目光都看過來。

    張斐愣了下,又故作一番猶豫後,才道︰“我倒是有一個想法,但可能有些大膽。”

    富弼立刻道︰“你先說來听听。”

    張斐道︰“稅幣是多是少,其實我們這些人是很難感覺得到,真正影響到的是那些商人,商人在這方面比我們都敏感。這術有專攻,那為什麼我們不求助商人。”

    甦軾好奇道︰“如何求助?”

    張斐道︰“很簡單,如果朝廷要發行稅幣的話,由立法會來主持,然後將各行各會大富商都請來,他們都答應,那就給過,要不答應的話就不給過,反正使用稅幣最多的也是他們,我們立法會沒有必要當惡人,也沒有必要承擔這責任。”

    司馬光嚇得一驚,道︰“這國家大事,讓商人來決定?”

    張斐道︰“這是國家大事,但商人要是不收這稅幣,稅幣發得也沒有意義,反而會壞事,為什麼不先大家商量好。

    況且,是立法會召集商人來探討,是否允許的權力,是在于立法會,而不是在商人手里,只不過是立法會規定讓商人來參與決定。”

    甦軾眼中一亮,“這主意還真是不錯。”

    富弼點點頭,又道︰“主意是不錯,但是施行起來,可能會很麻煩,如果是一個州縣,那倒是可以這麼做,但是三司使的意思,遲早是要全國發行稅幣,難不成每一回發行稅幣,都將全國的商人都給請來?還有,這人多嘴雜,各自利益又不相同,這何時才能夠探討出一個結果來。”

    張斐聳聳肩,雲淡風輕道︰“這很簡單,規定三年發一次稅幣,同時規定多少人贊成,就給通過。”

    富弼不禁微微皺眉。

    許遵見罷,立刻沉眉訓道︰“張三,富公問你話,你就不能嚴肅一點嗎?肩膀抖來抖去,是給誰看的?”

    張斐被罵得一愣,訕訕道︰“岳父大人教訓的是,小婿這是惡習難怪,但是其實小婿是非常認真的回答,行情是波動的,要準確在一個數目上立法,那是非常困難的。

    而且國家、百姓、君主在稅幣這件事上,又是存在矛盾的,但如果惡性發展,三者都會損失巨大。

    不如交給他們自己去解決,三司提出發行多少稅幣,為得是國家和君主的利益,如果商人能夠接受,那就皆大歡喜,如果不能,那他們自己商量,我們就當一個組織者和裁決者。

    就好像如今的庭審,庭長也是听證人的口供,看證據,然後依法判決,而不是自己去跟嫌疑犯斗智斗勇。”

    趙𦰡听得一法倒是新穎。”

    “仲途勿惱。”

    富弼笑道︰“我方才也不是怪他無禮,其實張三說得很有道理。”

    甦軾也道︰“我也這麼認為,其實交子問題,就是在于百姓的權益得不到保障,這麼做的話,看似讓他們自己商量,但其實是立法會給予商人保障,讓他們可以跟官府討價還價,如此一來,是能夠很好的阻止稅幣濫發。”

    富弼點點頭,又向趙𦰡、司馬光、範純仁他們問道,“你們怎麼看?”

    三人也都點點頭。

    立法會商定過之後,于是請來王安石、薛向商議。

    王安石一听,人都傻了,“富公,讓商人來決定國家大事?”

    富弼呵呵笑了幾聲,突然指著一旁的司馬光,“難得介甫與君實的看法一樣啊!”

    王安石下意識看了眼司馬光,二人對視一眼,同時偏頭輕哼一聲。

    王安石突然靈機一動,又道︰“看來富公也知道我與君實的理念存有諸多矛盾,既然我們對此事看法都一樣,可見這是不行的。”

    富弼笑道︰“介甫有所誤會,不是讓商人來決定國家大事,而我們立法會邀請商人來幫助我們立法會下決斷。

    因為我們幾個老頭,也不太懂這些,要是耽誤了三司的大計,我們也是不想的。而且,商人接受稅幣也是稅幣成功的關鍵所在,何不讓他們參與進來。”

    王安石微微皺眉,又看向薛向。

    薛向稍稍點了下頭。

    富弼又道︰“但目前三司方面也沒有確定一個計算法,而且三司使也說了,暫時只是試探,所以在這期間,立法會會暫時出台一個法案,保證民間存有的稅幣,是不能超過國庫存有的銅絹。”

    王安石道︰“富公,此事事關重大,我們應該慎重一點。”

    富弼道︰“我們已經商討了很多天,這就是唯一的辦法,唯有如此,我們立法會才能夠捍衛國家、君主、百姓的正當權益。”

    從立法會出來,王安石第一句話,“你信不信,這主意定是那張珥筆出得。”

    薛向問道︰“相公為何如此肯定?”

    王安石哼道︰“富公也不見得比司馬君實開明,司馬君實都跟我想的一樣,富公能想到這種辦法嗎?倒是那張珥筆,當初就是他撮合官府與馬家合作,理由也都差不多。”

    薛向道︰“但是下官認為這個辦法倒是不錯,若想長久使用稅幣,先跟商人溝通好,可確保萬無一失。

    只要大家都認稅幣,朝廷可以在一些事務使用稅幣,本就能夠節省不少損失。”

    王安石想了想,“既然你認為行,那就試試看,反正我們改變不了立法會的決定。”

    當然,能不能這麼干,還得皇帝首肯,不過張斐已經說服皇帝。

    此外,朝中所有大臣,幾乎都支持這麼干,因為很多官員其實都做買賣,而且買賣還都不小,再加上這與他們的俸祿相關,他們是既得防著三司,又得防著立法會,讓商人直接參與,其實他們也是可以間接參與的,在經過一番討論之後,最終還是順利听過。

    而這消息剛剛傳出去。

    商人們都覺得不可思議,這個結果,對于他們而言,可真是一個巨大的驚喜。

    效果也是立竿見影。

    所有物價立刻是漲到錢荒之前的價格,甚至于糧價、絹布等一些大宗商品價格還上漲了一些。

    同時,三司宣布與馬家、相國寺、慈善基金會合作。

    其實相國寺、慈善基金會之前都有與馬家合作,但如今他們自己也會增開解庫鋪,這動輒數百萬貫的盤,別說馬家一家,就是他們三家吃下來都有一些困難。

    當然,他們也沒有放棄與馬家合作,因為三家一直都有著密切的合作,尤其是相國寺,它其實就是馬家和慈善基金會背後最大的東主。

    而相國寺又與許多權貴有著非常緊密的關系。

    三家馬上對外宣布,百姓可以拿稅幣來解庫鋪兌換銅錢,反之,也可以拿銅錢兌換稅幣。

    薛向在听證會上說得是非常明確,三司從未保證過,稅幣是能夠換錢幣,三司只承認,稅幣能夠按面值交稅,但薛向也提到過,民間要對黃,三司也不反對。

    而這三家之所以這麼干,其實就是在引流,先利用這種交換業務,將客戶給吸引過來,同時也借此增加存錢業務。

    其實存錢業務和紙幣錢幣兌換業務,宋朝都早就有了,也沒有什麼稀奇的。

    而三司為了支持他們三家,也是將公檢法底層官員的俸祿全部交給他們,往後皇家警察直接可以上他們三家領取俸祿。

    至于士兵的話,薛向不太敢動,那里面的水太深,平時發點什麼,長官怎麼也得撈一點,如果都放到解庫鋪,那些長官的利益怎麼辦,而且三家現在應付不過來。

    但是薛向相信,士兵們遲早會要求跟皇家警察一樣。

    雖然目前還都在籌備當中,尚未正式發行稅幣,但京畿地這一潭死水,已經徹底被激活,既然稅幣都可以直接上解庫鋪兌換錢幣,那還捂著干嘛。

    不管是百姓,還是商人都趕緊拿出錢幣出來消費。

    然而,這個市場規模,可以說比之前是擴大一倍,因為現在官員、士兵、皇家警察他們都需要拿錢去市場購買自己所需。

    這生產力立刻就有些相形見拙。

    新城區計劃也是刻不容緩。

    而戶部和公布也適時公布新城區計劃,將會京城東、西兩側建造兩個新鎮,這兩塊地方其實進入京城的必經之路。

    這是王安石規劃的,他希望將兩個新鎮打造出防御工事,主要就是阻礙騎兵,以及增加弓箭手。所以還規定其中一些作坊,是必須要磚瓦,而不能用木材。

    太冷了,手指僵硬,碼字效率大大降低,就別提空調,對于碼字而言,是真心沒卵用。

    (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北宋大法官》,方便以後閱讀北宋大法官第774章 激活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北宋大法官第774章 激活並對北宋大法官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