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法官

第六百九十六章 听證會(六)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南希北慶 本章︰第六百九十六章 听證會(六)

    北宋大法官正文卷第六百九十六章听證會哦,謝謝?

    就這?

    這一番激昂的表述,換來得卻只是一句“謝謝”。

    尤其是張斐那漫不經心,甚至還夾帶著一絲不耐煩的表情,這讓王安石覺得自己有被冒犯到。

    而張斐隨後的一句話,令王安石徹底怒了。

    “不知王學士還有其它要補充的嗎?”

    言外之意,就是你若沒有補充,那我就得請你下去。

    王安石壓制住心中的憤怒,反問道︰“看來張檢控對于有關東流、北流之爭,已經是了如指掌。”

    張斐忙道︰“哦,我對此並不是太了解。”

    王安石很是疑惑道︰“那你為何不問清楚?”

    張斐報以歉意的微笑︰“還請王學士見諒,首先,我們當然非常感謝,王學士能夠幫助我們,完整的了解整件事的全貌。

    但是,此次听證會,主要涉及到是否起訴程副使和程都監的舉證,而不是專門開來討論東流和北流之爭,這到底不歸我們檢察院管,我們檢察院也無暇去干預這些事。”

    王安石愣了下,突然也反應過來,對呀,這是在審案,但但這也是韓琦先提及的,我只是順著他的話題去說的。

    不過王安石到底也是久經沙場,短暫的愣神後,他便道︰“關于對程都監的很多指控,就是源于此爭,檢察院不打算了解清楚嗎?”

    張斐點點頭道︰“我們當然知道,此案是源于治水,我們當然也會弄清楚相關河道工事,但是但是我們是希望能夠听到更為專業和客觀的建議,而非是主觀的政策。”

    王安石沉眉道︰“難道我的建議,還不夠專業和客觀嗎?”

    “呃王學士談論的是政策抉擇,包括很多因素,還有防御契丹人,但這不在我們的關注範圍內,我們主要是談論河防工事。”

    說著,張斐突然低下頭,快速翻了翻文案,“但是據我們所知,王學士並無太多治水經驗,對于河防工事的技術,也未有發表過什麼反響甚大的文章,甚至都沒有擔任過水利官。”

    未等王安石反駁,張斐又道︰“當然,我知道很多治水的政策,都是王學士起草的,但王學士也並不知道,這河道是應該拓寬一尺,還是拓寬一丈。而這些意見,才與此案有著直接的聯系。因為我們必須得弄清楚,程都監在治水方面,是否有徇私,比如說故意調整河道,讓一部分人得利,這是我們非常關注的。”

    這一番話不禁讓王安石感到懵逼,就連張斐。

    在中午休息時,他們都已經準備好展開一場河道大辯論。

    到底這是北宋傳統的政治節目,如韓琦所言,已經爭吵了幾十年。

    而這個平台是他們所未有嘗試過的,他們也覺得很新鮮,包括司馬光、文彥博,都是躍躍欲試。

    結果這才剛開始,張斐就是一潑涼水從頭淋到腳。

    如果王安石都不配坐在這上面高談闊論,那.那他們也不配,因為他們也不是那種專業人員,技術人員,也沒有發表過治水文章。

    也就是還未開始,就已經結束了。

    而如程頤等一些官員,則是覺得這檢察院這是公正無私,因為他們知道,真正夾帶私貨是韓琦,是王安石,他們想掀起東流、北流之爭,但人家檢察院根本就不買賬,這不就是大公無私嗎?

    這也使得孟乾生、裴文等官員,覺得無比詫異,滿臉問號。

    他們原本以為檢察院是故意要在听證會上面挑起此事,然後引導政策,這也是張斐慣用的手段,可不曾想,檢察院完全沒有這意思。

    王安石頭回被人嫌棄不專業,而且是在這大庭廣眾之下,這胸都快要氣炸了,憤然起身,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氣鼓鼓地等著張斐。

    如果目光能夠殺人的話.!

    張斐對此也只能尷尬一笑,畢竟他都不修邊幅,�S鼓苤竿裁矗  磐豕 愕閫貳br />
    王鞏忐忑不安地站起身來,傳上一個名叫東升的人。

    听到此名,大家都是面面相覷。

    誰呀?

    似乎沒有一個人認識。

    所有的目光都望著證人出席的甬道,他們也想見識一下,能夠將王安石給比下去的人物,又是何方神聖。

    過得一會兒,只見一個四十左右,賊眉鼠眼,四肢粗大,滿面風霜,身著短褐的中年漢子走了上來。

    這真是令人大跌眼鏡啊!

    什麼鬼?

    就是看氣質也不像似什麼隱士高人啊!

    張斐伸手示意,“東二叔請坐。”

    “多多謝。”

    東升哆嗦著嘴唇,含糊回了一聲,那對鼠目又是左右看了看,小聲嘀咕道︰“咋咋這麼多大官人在。”

    張斐又是溫和地笑道︰“請坐。”

    “哦。”

    東升是直挺挺地坐下,仿佛是受到魔法指令,而非是自己的行為。

    張斐安撫道︰“東二叔莫要緊張,我們今日請你過來,主要是想了解一下河北地區的水情。”

    “俺俺知道,那官人與俺說過。”東升直點頭道。

    張斐問道︰“你能否先告訴我,你是哪里人,又是干什麼的?”

    東升哦了一聲︰“俺是澶州人,是轉運司的一名巡河卒。”

    巡河卒?

    王安石差點沒有氣暈過去,你讓我下去坐著,就是要請這巡河卒上來。

    你這擺明就是故意羞辱我啊!

    真是豈有此理!

    司馬光他們也都一頭霧水,什麼情況,直接從宰相降到巡河卒!

    這落差未免也太大了吧。

    不得不承認,這听證會的含金量驟降啊!

    整個听證會的氛圍,確實也因東升的出現,而發生改變。

    張斐卻不管他們,問道︰“你能否具體說說這巡河卒的職責所在?”

    東升道︰“這很簡單,就跟著河水走,有時走堤岸,有時乘舟去,然後回來報告,這水都上哪兒呢,湍急與否,等等。”

    張斐點點頭,“你擔任巡河卒多少年?”

    東升道︰“俺擔任巡河卒就有二十年,但俺從小就跟著俺父親巡河,這算下來,可就有三十年。”

    張斐笑道︰“你父親也是巡河卒嗎?”

    “嗯,俺家已經有三代擔任這巡河卒。”東升略顯驕傲道。

    張斐笑問道︰“听聞你還曾指證轉運司河流圖的不對。”

    東升直點頭

    張斐又問道︰“那你可知道最近幾年,朝廷都在整治河北河道?”

    東升直點頭道︰“俺當然知道,俺這幾年腿快跑斷了。”

    張斐笑著點點頭,道︰“我想朝廷應該為你們配上一匹馬,或者一頭驢。”

    東升咧嘴傻笑起來,撓著頭,“那咋可能。”

    張斐笑道︰“說不定以後是有可能的。”

    東升心中一喜,暗道,莫不是俺說得好,還有獎勵,那可真是極好。

    頓時正襟危坐,也打起精神來。

    張斐又問道︰“你既然有參與這些河防工事,那麼你對此有何看法”

    “哼!”

    “胡鬧!”

    此話一出,兩旁官員頓時極為不滿。

    這麼大的政策,你跑去問一個巡卒,還讓我們這群大員在一旁看著,你這是在羞辱我們嗎?

    東升嚇得一驚,不敢言語。

    張斐眉頭一皺,神情嚴肅道︰“事先我們就是講明過規矩,誰若再干預證人作證,我們將會請他們去廂房里面喝茶,其嚴重者,我們甚至會保留起訴他的權力,我們檢察院從不開玩笑。”

    頓時鴉雀無聲。

    但人人臉上充斥著不滿,行,這是你的地盤,等听證會結束後,我們再找你算賬。

    張斐又向東升道︰“東二叔,你無須害怕,你就如實說就行,無論對錯,都不會有人責怪你的。”

    東升見這年輕人,如此厲害,一番訓話,兩邊大官人當真不敢言語,也就稍稍松了口氣,“俺俺.覺得那二股河開浚工事可是做的很好,沒用幾天,就將決口給堵上了,那大官也定是懂治水之人。”

    程𠠬听得微微一笑,這大叔有點眼力,也難怪檢察院專門請他來。

    哪知東升突然話鋒一轉,“不過俺覺得那大官可能有些著急,也沒有沒有考察清楚當地的河水走勢。”

    張斐問道︰“為何?”

    東升道︰“在開浚二股河後,那就要堵住新河道,但是二股河才引走六分水,大官就要堵新河道,這就得用很多人來堵住,但其實等到引走八分水,再去堵的話,我估算就只需要三成的人力,而且工時就只要一半。”

    司馬光听罷,不禁高看這廝一眼,真是有點能耐。

    張斐又帶著鼓勵的語氣道︰“東二叔,你請繼續說。”

    “是!”

    東升點點頭,心道,難道我說得很好。頓時信心倍增,又道︰“還有就是在那里疏通二股河,就必須將二股河原來那塊巨大的窪池給截斷大部分走,那窪池可是非常重要的,沒了這窪池,一旦洪峰過猛,就會導致二股河與新河道合一,那可就會發大水。”

    張斐問道︰“你所言的新河道可是指北流?”

    “是的。就是官人們常說得北流。”

    東升直點頭,又道︰“還有還有,根據我的觀察,黃河之水是往西擇,但西山有幾條河流又是往東注,二水本就相沖,若是大水一沖,這中間可就成了汪洋大海,至少五州將會被淹沒。”

    此話一出,趙頊神色大變,倏然起身。

    不少官員也是面露駭然之色。

    張斐道︰“東二叔,你這光說,我們也听得不是很明白,你能否畫出來給我們看看。”

    “行。”

    東升自信滿滿道︰“關于這澶州附近的河道,那俺真是閉著眼都能畫出來。”

    張斐很快讓人抬上一塊屏風,上面蓋著一張白布,又備上文房四寶。

    東升拿著筆在上前,就是一頓畫,雖然就是草草幾筆,談不上美觀,但有一種別樣的感覺,就是你不會覺得他是在亂畫,給人一種熟練的感覺。

    一些熟知河北河道的官員,看得是頻頻點頭。

    但也有些文官,將頭偏到一邊去,一群朝廷大員,在這看一個小卒畫畫,可真是丟人現眼啊!

    張斐笑問道︰“看來你是經常畫啊!”

    東升點點頭道︰“俺們巡河卒可就是干這事,一定要清楚這河水會流向哪,不過俺一般都是在沙地上畫,還沒在這麼好的布上畫過。”

    說話時,他又面露惋惜之色,好似破壞了一塊好布。

    張斐偏頭看著畫板,又道︰“東二叔可否再與我們講解一下。”

    “這這行嗎?”

    東升一看這兩邊全是大官,心里到底有些忐忑。

    張斐道︰“沒關系,你說就是。”

    “那那好。”

    東升又照著圖紙說了一遍,窪池在哪,疏通點在哪,洪水一來,這水勢又會怎麼走。

    韓琦、司馬光他們也漸漸听得入迷。

    饒是生氣的王安石,不禁也是全神貫注。

    等到東升說完後,張斐又問道︰“東二叔,你既然對水勢走向如此熟悉,那你可有辦法,讓新河道的水回到舊河道。”

    東升直搖頭道︰“這俺可沒有辦法,這就好比你往壇子里面倒水,水滿了就會溢出來。”

    張斐笑道︰“但可以在壇子

    東升直搖頭道︰“這人能挖出多寬的河道,有河水沖得快麼?運河挖了那麼多年,能跟黃河河道比麼。俺爹就跟俺說過,這水要往哪走,自有它的原因,可是改變不了的。”

    張斐道︰“那你可有跟上面說過這些?”

    東升想了想,“好像是說過,但誰听俺這個小巡卒的。”

    張斐點點頭道︰“非常感謝東二叔能夠出席,你先下去歇息一下,若有需要,我再請你上來。”

    “好!那俺就先走了。”

    “慢走。”

    東升走後,檢察院又傳上一個名叫羅堅的人。

    此人打扮跟東升差不多,年紀稍大一些,生得兩撇八字眉,一副苦大仇深的樣子。

    張斐問道︰“羅叔請坐。”

    “多謝。”

    羅堅坐了下去,神情呆滯。

    弄得張斐都覺得多問一句,都是罪孽,略顯尷尬地問道︰“羅叔可否告訴我們,你是哪里人,又是干什麼?”

    羅堅道︰“我曾是館陶縣的一名堤壩巡吏,現在是一名修船工匠。”

    “堤壩巡吏就是負責巡視堤壩?”

    “還有負責修建堤壩。”

    “那你干了多少年?”

    “二十年。”

    “那你對近幾年河北河防工事有何看法?”

    羅堅偏頭,呆呆地看著張斐,“我我只懂得修建堤壩。”

    張斐笑道︰“那咱們就說說河防工事的堤壩。”

    羅堅想了一會兒,“那堤壩修得倒是很堅實,而且技術也很高,就是沒啥用。”

    程𠠬原本听著還挺舒心的,听到後面,當即怒視著羅堅,你丫懂不懂,不懂就別瞎說好麼?

    張斐問道︰“為何?”

    羅堅道︰“因為河道太窄,根本防不住,那漳河剛剛開浚一年,不就又決口了麼。

    其實堤壩也只能防止一些小水患,亦或者延緩水勢,真要來了大水,也是防不了的,這防水也跟防火一樣,修好堤壩,養護河道,做好警示,若水勢上漲,就應該通知百姓趕緊逃跑,等水患過了之後再回來。”

    一些官員听得是連連點頭。

    這人豈可勝天啊!

    張斐看了眼文案,道︰“根據我們檢察院所查,你曾有效的預示過一場水患,並且讓當地的百姓趕緊去往高處避難。”

    羅堅點了下頭

    張斐道︰“但可惜並沒有成功,還是有很多百姓遇難。”

    羅堅又點了下頭。

    張斐道︰“你還因此丟掉堤壩巡吏的職位。”

    羅堅點點頭。

    張斐道︰“為什麼?”

    羅堅道︰“因為大家認為我是在散播謠言。”

    “但事實證明你不是。”

    “可我要不負責,那縣官就得負責。”

    兩邊的官員,略微遮遮臉,畢竟外面還有不少百姓看著的。

    “這倒也是。”

    張斐笑著點點頭,“那你又是如何預測水患的?”

    羅堅道︰“我是經過多年的觀察,發現在一些經常決口處,只要河水漲到一定的位置,就有可能發生水患,因此我就在附近的堤壩,刻上刻度,當河水漲到刻度上,我就跑去告知百姓,得躲避可能到來的水患。”

    張斐點點頭,又道︰“如今朝廷疏通二股河,引水東流,館陶縣可免于水患,並且百姓可獲良田。”

    羅堅直搖頭道︰“我認為這反而更危險。”

    張斐問道︰“這又是為何?”

    羅堅道︰“我家就住在新河道邊上,其實新河道行水數年,都已經趨于穩定,只是朝廷一直都放任河水自行,未有加固新河道的堤壩,這才顯得河道不穩,只要修固新河道的堤壩,之前那幾場水患,都不會傷及太多百姓。

    如今將水截往東去,使得館陶縣的新河道又遭破壞,一旦洪水重返,只怕誰也不能幸免。”

    張斐道︰“所以你認為,回河東流是做不到的?”

    羅堅點點頭,道︰“只要天老爺心情不好,好多下幾場雨,那邊河道承受不住,這水還是會往這邊來的。”

    “多謝羅叔出席。”

    這羅堅下去之後,檢察院又立刻傳上一位名叫李拓的證人。

    張斐是不厭其煩地詢問他是哪里人,又是從事何事。

    “下官乃是滑州人士,在修河司擔任公事。”

    “不知李公事擔任此職位多久,平時又負責什麼?”

    “大概十五年,平時負責清理河道淤沙。”李拓回答道。

    張斐問道︰“那你可有參與近年來的河北河防工事?”

    李拓點點頭,“有的。”

    張斐問道︰“對此你怎麼看?”

    李拓道︰“下官並不看好。”

    “為何?”

    “因為自古以來,故道難復,其因就在于河水若另擇它道,多半就是因為下游淤泥太多,致上流決口。若要解決問題,那也應該去下游清淤,而非上游分流河道,而且這可能會適得其反,根據我多年經驗,這水流緩就淤澱。

    如今北流水勢漸緩,就能看到河道上積澱淤泥,出現壅塞,朝廷應該趕緊清除北流淤泥,否則的話,將覆水難收。”

    “依你多年的經驗來看,這淤泥該如何清理?”張斐問道。

    李拓道︰“最好的辦法,就是持之以恆的維護,不可懈怠,我朝水患之所以恁地頻繁,就是在于唐末亂世,河道疏于治理,同時遭到嚴重的破壞,應該加固兩岸堤壩,栽種樹木,及時清淤,不求消滅水患,但求能夠減輕水患。”

    堂中趙頊听得是頻頻點頭,一個公事的話,都比那些大臣順耳多了,唐末亂世,河道幾乎走遭受破壞,導致水患不斷,我們老趙家是來收拾殘局,可不是老趙家導致的。

    李拓下去之後,張斐又連傳數人出庭作證。

    無一例外,全都是小吏小卒,但都是在河防建設中擔任一些技術官吏,且至少都有十年以上的經驗。

    但跟他們的供詞,就無一人認為回河東流是能夠成功的,全都認為,北流是大勢所趨。

    原因也很簡單,因為他們技術官吏,政治跟技術是兩回事,政治是有目的性的,不單單是治水,但在技術方面,只有做得到和做不到。

    之後,張斐終于將文彥博給請上來。

    眾人不禁又打起精神來,這是有套路的,到底文彥博也是東流派,只不過他跟司馬光一道的,建議緩行,慢慢治理,不能急于一時。

    前面那些小兵小卒,都認為東流行不通,這時候請文彥博上來,自然是給他們一個反駁的機會。

    張斐問道︰“文公乃是三朝元老,應該是熟知此事的因由,不知文公對此有何看法?”

    文彥博沉默良久,深吸一口氣,淡淡道︰“老夫對此並無太多看法。”

    不少官員是大吃一驚。

    文彥博久經官場,口才非凡,怎會怎會沒有看法?

    呂惠卿就震驚道︰“怎麼會這樣?”

    王安石咬牙切齒道︰“我們都被那小子給戲弄了。”

    “呵呵!”韓琦低著頭,用寬袖遮住臉,隱隱見到他雙肩正在急速抖動著。

    身旁的富弼,听到他那得意的小聲,也是頗為無奈地搖搖頭,心想,這小子總是能夠出奇制勝啊!

    張斐故作詫異道︰“一點看法都沒有嗎?”

    文彥博雙目一瞪,“沒有。”同時眼神警告張斐,你小子適可而止。

    張斐心領神會,“那那有勞文公了。”

    文彥博當即起身回到座位上。

    張斐目光又往司馬光等人看去,而後者紛紛將臉撇到一邊。

    無奈的張斐又瞧了天色,見已經是夕陽西下,于是帶著一絲疲態道︰“今日听證會就到此為止,我們檢察院會根據今日的問供,來判定是否能夠對程都監和程副使提起訴訟,如若我們覺得證據不夠,同時又有人可以提供新得證據,我們將會再舉辦一場听證會。”

    王鞏站起身來,表達對各位的答謝,然後正式宣布,听證會到此結束。

    一些熟知河北河道的官員,看得是頻頻點頭。

    但也有些文官,將頭偏到一邊去,一群朝廷大員,在這看一個小卒畫畫,可真是丟人現眼啊!

    張斐笑問道︰“看來你是經常畫啊!”

    東升點點頭道︰“俺們巡河卒可就是干這事,一定要清楚這河水會流向哪,不過俺一般都是在沙地上畫,還沒在這麼好的布上畫過。”

    說話時,他又面露惋惜之色,好似破壞了一塊好布。

    張斐偏頭看著畫板,又道︰“東二叔可否再與我們講解一下。”

    “這這行嗎?”

    東升一看這兩邊全是大官,心里到底有些忐忑。

    張斐道︰“沒關系,你說就是。”

    “那那好。”

    東升又照著圖紙說了一遍,窪池在哪,疏通點在哪,洪水一來,這水勢又會怎麼走。

    韓琦、司馬光他們也漸漸听得入迷。

    饒是生氣的王安石,不禁也是全神貫注。

    等到東升說完後,張斐又問道︰“東二叔,你既然對水勢走向如此熟悉,那你可有辦法,讓新河道的水回到舊河道。”

    東升直搖頭道︰“這俺可沒有辦法,這就好比你往壇子里面倒水,水滿了就會溢出來。”

    張斐笑道︰“但可以在壇子

    東升直搖頭道︰“這人能挖出多寬的河道,有河水沖得快麼?運河挖了那麼多年,能跟黃河河道比麼。俺爹就跟俺說過,這水要往哪走,自有它的原因,可是改變不了的。”

    張斐道︰“那你可有跟上面說過這些?”

    東升想了想,“好像是說過,但誰听俺這個小巡卒的。”

    張斐點點頭道︰“非常感謝東二叔能夠出席,你先下去歇息一下,若有需要,我再請你上來。”

    “好!那俺就先走了。”

    “慢走。”

    東升走後,檢察院又傳上一個名叫羅堅的人。

    此人打扮跟東升差不多,年紀稍大一些,生得兩撇八字眉,一副苦大仇深的樣子。

    張斐問道︰“羅叔請坐。”

    “多謝。”

    羅堅坐了下去,神情呆滯。

    弄得張斐都覺得多問一句,都是罪孽,略顯尷尬地問道︰“羅叔可否告訴我們,你是哪里人,又是干什麼?”

    羅堅道︰“我曾是館陶縣的一名堤壩巡吏,現在是一名修船工匠。”

    “堤壩巡吏就是負責巡視堤壩?”

    “還有負責修建堤壩。”

    “那你干了多少年?”

    “二十年。”

    “那你對近幾年河北河防工事有何看法?”

    羅堅偏頭,呆呆地看著張斐,“我我只懂得修建堤壩。”

    張斐笑道︰“那咱們就說說河防工事的堤壩。”

    羅堅想了一會兒,“那堤壩修得倒是很堅實,而且技術也很高,就是沒啥用。”

    程𠠬原本听著還挺舒心的,听到後面,當即怒視著羅堅,你丫懂不懂,不懂就別瞎說好麼?

    張斐問道︰“為何?”

    羅堅道︰“因為河道太窄,根本防不住,那漳河剛剛開浚一年,不就又決口了麼。

    其實堤壩也只能防止一些小水患,亦或者延緩水勢,真要來了大水,也是防不了的,這防水也跟防火一樣,修好堤壩,養護河道,做好警示,若水勢上漲,就應該通知百姓趕緊逃跑,等水患過了之後再回來。”

    一些官員听得是連連點頭。

    這人豈可勝天啊!

    張斐看了眼文案,道︰“根據我們檢察院所查,你曾有效的預示過一場水患,並且讓當地的百姓趕緊去往高處避難。”

    羅堅點了下頭

    張斐道︰“但可惜並沒有成功,還是有很多百姓遇難。”

    羅堅又點了下頭。

    張斐道︰“你還因此丟掉堤壩巡吏的職位。”

    羅堅點點頭。

    張斐道︰“為什麼?”

    羅堅道︰“因為大家認為我是在散播謠言。”

    “但事實證明你不是。”

    “可我要不負責,那縣官就得負責。”

    兩邊的官員,略微遮遮臉,畢竟外面還有不少百姓看著的。

    “這倒也是。”

    張斐笑著點點頭,“那你又是如何預測水患的?”

    羅堅道︰“我是經過多年的觀察,發現在一些經常決口處,只要河水漲到一定的位置,就有可能發生水患,因此我就在附近的堤壩,刻上刻度,當河水漲到刻度上,我就跑去告知百姓,得躲避可能到來的水患。”

    張斐點點頭,又道︰“如今朝廷疏通二股河,引水東流,館陶縣可免于水患,並且百姓可獲良田。”

    羅堅直搖頭道︰“我認為這反而更危險。”

    張斐問道︰“這又是為何?”

    羅堅道︰“我家就住在新河道邊上,其實新河道行水數年,都已經趨于穩定,只是朝廷一直都放任河水自行,未有加固新河道的堤壩,這才顯得河道不穩,只要修固新河道的堤壩,之前那幾場水患,都不會傷及太多百姓。

    如今將水截往東去,使得館陶縣的新河道又遭破壞,一旦洪水重返,只怕誰也不能幸免。”

    張斐道︰“所以你認為,回河東流是做不到的?”

    羅堅點點頭,道︰“只要天老爺心情不好,好多下幾場雨,那邊河道承受不住,這水還是會往這邊來的。”

    “多謝羅叔出席。”

    這羅堅下去之後,檢察院又立刻傳上一位名叫李拓的證人。

    張斐是不厭其煩地詢問他是哪里人,又是從事何事。

    “下官乃是滑州人士,在修河司擔任公事。”

    “不知李公事擔任此職位多久,平時又負責什麼?”

    “大概十五年,平時負責清理河道淤沙。”李拓回答道。

    張斐問道︰“那你可有參與近年來的河北河防工事?”

    李拓點點頭,“有的。”

    張斐問道︰“對此你怎麼看?”

    李拓道︰“下官並不看好。”

    “為何?”

    “因為自古以來,故道難復,其因就在于河水若另擇它道,多半就是因為下游淤泥太多,致上流決口。若要解決問題,那也應該去下游清淤,而非上游分流河道,而且這可能會適得其反,根據我多年經驗,這水流緩就淤澱。

    如今北流水勢漸緩,就能看到河道上積澱淤泥,出現壅塞,朝廷應該趕緊清除北流淤泥,否則的話,將覆水難收。”

    “依你多年的經驗來看,這淤泥該如何清理?”張斐問道。

    李拓道︰“最好的辦法,就是持之以恆的維護,不可懈怠,我朝水患之所以恁地頻繁,就是在于唐末亂世,河道疏于治理,同時遭到嚴重的破壞,應該加固兩岸堤壩,栽種樹木,及時清淤,不求消滅水患,但求能夠減輕水患。”

    堂中趙頊听得是頻頻點頭,一個公事的話,都比那些大臣順耳多了,唐末亂世,河道幾乎走遭受破壞,導致水患不斷,我們老趙家是來收拾殘局,可不是老趙家導致的。

    李拓下去之後,張斐又連傳數人出庭作證。

    無一例外,全都是小吏小卒,但都是在河防建設中擔任一些技術官吏,且至少都有十年以上的經驗。

    但跟他們的供詞,就無一人認為回河東流是能夠成功的,全都認為,北流是大勢所趨。

    原因也很簡單,因為他們技術官吏,政治跟技術是兩回事,政治是有目的性的,不單單是治水,但在技術方面,只有做得到和做不到。

    之後,張斐終于將文彥博給請上來。

    眾人不禁又打起精神來,這是有套路的,到底文彥博也是東流派,只不過他跟司馬光一道的,建議緩行,慢慢治理,不能急于一時。

    前面那些小兵小卒,都認為東流行不通,這時候請文彥博上來,自然是給他們一個反駁的機會。

    張斐問道︰“文公乃是三朝元老,應該是熟知此事的因由,不知文公對此有何看法?”

    文彥博沉默良久,深吸一口氣,淡淡道︰“老夫對此並無太多看法。”

    不少官員是大吃一驚。

    文彥博久經官場,口才非凡,怎會怎會沒有看法?

    呂惠卿就震驚道︰“怎麼會這樣?”

    王安石咬牙切齒道︰“我們都被那小子給戲弄了。”

    “呵呵!”韓琦低著頭,用寬袖遮住臉,隱隱見到他雙肩正在急速抖動著。

    身旁的富弼,听到他那得意的小聲,也是頗為無奈地搖搖頭,心想,這小子總是能夠出奇制勝啊!

    張斐故作詫異道︰“一點看法都沒有嗎?”

    文彥博雙目一瞪,“沒有。”同時眼神警告張斐,你小子適可而止。

    張斐心領神會,“那那有勞文公了。”

    文彥博當即起身回到座位上。

    張斐目光又往司馬光等人看去,而後者紛紛將臉撇到一邊。

    無奈的張斐又瞧了天色,見已經是夕陽西下,于是帶著一絲疲態道︰“今日听證會就到此為止,我們檢察院會根據今日的問供,來判定是否能夠對程都監和程副使提起訴訟,如若我們覺得證據不夠,同時又有人可以提供新得證據,我們將會再舉辦一場听證會。”

    王鞏站起身來,表達對各位的答謝,然後正式宣布,听證會到此結束。

    一些熟知河北河道的官員,看得是頻頻點頭。

    但也有些文官,將頭偏到一邊去,一群朝廷大員,在這看一個小卒畫畫,可真是丟人現眼啊!

    張斐笑問道︰“看來你是經常畫啊!”

    東升點點頭道︰“俺們巡河卒可就是干這事,一定要清楚這河水會流向哪,不過俺一般都是在沙地上畫,還沒在這麼好的布上畫過。”

    說話時,他又面露惋惜之色,好似破壞了一塊好布。

    張斐偏頭看著畫板,又道︰“東二叔可否再與我們講解一下。”

    “這這行嗎?”

    東升一看這兩邊全是大官,心里到底有些忐忑。

    張斐道︰“沒關系,你說就是。”

    “那那好。”

    東升又照著圖紙說了一遍,窪池在哪,疏通點在哪,洪水一來,這水勢又會怎麼走。

    韓琦、司馬光他們也漸漸听得入迷。

    饒是生氣的王安石,不禁也是全神貫注。

    等到東升說完後,張斐又問道︰“東二叔,你既然對水勢走向如此熟悉,那你可有辦法,讓新河道的水回到舊河道。”

    東升直搖頭道︰“這俺可沒有辦法,這就好比你往壇子里面倒水,水滿了就會溢出來。”

    張斐笑道︰“但可以在壇子

    東升直搖頭道︰“這人能挖出多寬的河道,有河水沖得快麼?運河挖了那麼多年,能跟黃河河道比麼。俺爹就跟俺說過,這水要往哪走,自有它的原因,可是改變不了的。”

    張斐道︰“那你可有跟上面說過這些?”

    東升想了想,“好像是說過,但誰听俺這個小巡卒的。”

    張斐點點頭道︰“非常感謝東二叔能夠出席,你先下去歇息一下,若有需要,我再請你上來。”

    “好!那俺就先走了。”

    “慢走。”

    東升走後,檢察院又傳上一個名叫羅堅的人。

    此人打扮跟東升差不多,年紀稍大一些,生得兩撇八字眉,一副苦大仇深的樣子。

    張斐問道︰“羅叔請坐。”

    “多謝。”

    羅堅坐了下去,神情呆滯。

    弄得張斐都覺得多問一句,都是罪孽,略顯尷尬地問道︰“羅叔可否告訴我們,你是哪里人,又是干什麼?”

    羅堅道︰“我曾是館陶縣的一名堤壩巡吏,現在是一名修船工匠。”

    “堤壩巡吏就是負責巡視堤壩?”

    “還有負責修建堤壩。”

    “那你干了多少年?”

    “二十年。”

    “那你對近幾年河北河防工事有何看法?”

    羅堅偏頭,呆呆地看著張斐,“我我只懂得修建堤壩。”

    張斐笑道︰“那咱們就說說河防工事的堤壩。”

    羅堅想了一會兒,“那堤壩修得倒是很堅實,而且技術也很高,就是沒啥用。”

    程𠠬原本听著還挺舒心的,听到後面,當即怒視著羅堅,你丫懂不懂,不懂就別瞎說好麼?

    張斐問道︰“為何?”

    羅堅道︰“因為河道太窄,根本防不住,那漳河剛剛開浚一年,不就又決口了麼。

    其實堤壩也只能防止一些小水患,亦或者延緩水勢,真要來了大水,也是防不了的,這防水也跟防火一樣,修好堤壩,養護河道,做好警示,若水勢上漲,就應該通知百姓趕緊逃跑,等水患過了之後再回來。”

    一些官員听得是連連點頭。

    這人豈可勝天啊!

    張斐看了眼文案,道︰“根據我們檢察院所查,你曾有效的預示過一場水患,並且讓當地的百姓趕緊去往高處避難。”

    羅堅點了下頭

    張斐道︰“但可惜並沒有成功,還是有很多百姓遇難。”

    羅堅又點了下頭。

    張斐道︰“你還因此丟掉堤壩巡吏的職位。”

    羅堅點點頭。

    張斐道︰“為什麼?”

    羅堅道︰“因為大家認為我是在散播謠言。”

    “但事實證明你不是。”

    “可我要不負責,那縣官就得負責。”

    兩邊的官員,略微遮遮臉,畢竟外面還有不少百姓看著的。

    “這倒也是。”

    張斐笑著點點頭,“那你又是如何預測水患的?”

    羅堅道︰“我是經過多年的觀察,發現在一些經常決口處,只要河水漲到一定的位置,就有可能發生水患,因此我就在附近的堤壩,刻上刻度,當河水漲到刻度上,我就跑去告知百姓,得躲避可能到來的水患。”

    張斐點點頭,又道︰“如今朝廷疏通二股河,引水東流,館陶縣可免于水患,並且百姓可獲良田。”

    羅堅直搖頭道︰“我認為這反而更危險。”

    張斐問道︰“這又是為何?”

    羅堅道︰“我家就住在新河道邊上,其實新河道行水數年,都已經趨于穩定,只是朝廷一直都放任河水自行,未有加固新河道的堤壩,這才顯得河道不穩,只要修固新河道的堤壩,之前那幾場水患,都不會傷及太多百姓。

    如今將水截往東去,使得館陶縣的新河道又遭破壞,一旦洪水重返,只怕誰也不能幸免。”

    張斐道︰“所以你認為,回河東流是做不到的?”

    羅堅點點頭,道︰“只要天老爺心情不好,好多下幾場雨,那邊河道承受不住,這水還是會往這邊來的。”

    “多謝羅叔出席。”

    這羅堅下去之後,檢察院又立刻傳上一位名叫李拓的證人。

    張斐是不厭其煩地詢問他是哪里人,又是從事何事。

    “下官乃是滑州人士,在修河司擔任公事。”

    “不知李公事擔任此職位多久,平時又負責什麼?”

    “大概十五年,平時負責清理河道淤沙。”李拓回答道。

    張斐問道︰“那你可有參與近年來的河北河防工事?”

    李拓點點頭,“有的。”

    張斐問道︰“對此你怎麼看?”

    李拓道︰“下官並不看好。”

    “為何?”

    “因為自古以來,故道難復,其因就在于河水若另擇它道,多半就是因為下游淤泥太多,致上流決口。若要解決問題,那也應該去下游清淤,而非上游分流河道,而且這可能會適得其反,根據我多年經驗,這水流緩就淤澱。

    如今北流水勢漸緩,就能看到河道上積澱淤泥,出現壅塞,朝廷應該趕緊清除北流淤泥,否則的話,將覆水難收。”

    “依你多年的經驗來看,這淤泥該如何清理?”張斐問道。

    李拓道︰“最好的辦法,就是持之以恆的維護,不可懈怠,我朝水患之所以恁地頻繁,就是在于唐末亂世,河道疏于治理,同時遭到嚴重的破壞,應該加固兩岸堤壩,栽種樹木,及時清淤,不求消滅水患,但求能夠減輕水患。”

    堂中趙頊听得是頻頻點頭,一個公事的話,都比那些大臣順耳多了,唐末亂世,河道幾乎走遭受破壞,導致水患不斷,我們老趙家是來收拾殘局,可不是老趙家導致的。

    李拓下去之後,張斐又連傳數人出庭作證。

    無一例外,全都是小吏小卒,但都是在河防建設中擔任一些技術官吏,且至少都有十年以上的經驗。

    但跟他們的供詞,就無一人認為回河東流是能夠成功的,全都認為,北流是大勢所趨。

    原因也很簡單,因為他們技術官吏,政治跟技術是兩回事,政治是有目的性的,不單單是治水,但在技術方面,只有做得到和做不到。

    之後,張斐終于將文彥博給請上來。

    眾人不禁又打起精神來,這是有套路的,到底文彥博也是東流派,只不過他跟司馬光一道的,建議緩行,慢慢治理,不能急于一時。

    前面那些小兵小卒,都認為東流行不通,這時候請文彥博上來,自然是給他們一個反駁的機會。

    張斐問道︰“文公乃是三朝元老,應該是熟知此事的因由,不知文公對此有何看法?”

    文彥博沉默良久,深吸一口氣,淡淡道︰“老夫對此並無太多看法。”

    不少官員是大吃一驚。

    文彥博久經官場,口才非凡,怎會怎會沒有看法?

    呂惠卿就震驚道︰“怎麼會這樣?”

    王安石咬牙切齒道︰“我們都被那小子給戲弄了。”

    “呵呵!”韓琦低著頭,用寬袖遮住臉,隱隱見到他雙肩正在急速抖動著。

    身旁的富弼,听到他那得意的小聲,也是頗為無奈地搖搖頭,心想,這小子總是能夠出奇制勝啊!

    張斐故作詫異道︰“一點看法都沒有嗎?”

    文彥博雙目一瞪,“沒有。”同時眼神警告張斐,你小子適可而止。

    張斐心領神會,“那那有勞文公了。”

    文彥博當即起身回到座位上。

    張斐目光又往司馬光等人看去,而後者紛紛將臉撇到一邊。

    無奈的張斐又瞧了天色,見已經是夕陽西下,于是帶著一絲疲態道︰“今日听證會就到此為止,我們檢察院會根據今日的問供,來判定是否能夠對程都監和程副使提起訴訟,如若我們覺得證據不夠,同時又有人可以提供新得證據,我們將會再舉辦一場听證會。”

    王鞏站起身來,表達對各位的答謝,然後正式宣布,听證會到此結束。

    一些熟知河北河道的官員,看得是頻頻點頭。

    但也有些文官,將頭偏到一邊去,一群朝廷大員,在這看一個小卒畫畫,可真是丟人現眼啊!

    張斐笑問道︰“看來你是經常畫啊!”

    東升點點頭道︰“俺們巡河卒可就是干這事,一定要清楚這河水會流向哪,不過俺一般都是在沙地上畫,還沒在這麼好的布上畫過。”

    說話時,他又面露惋惜之色,好似破壞了一塊好布。

    張斐偏頭看著畫板,又道︰“東二叔可否再與我們講解一下。”

    “這這行嗎?”

    東升一看這兩邊全是大官,心里到底有些忐忑。

    張斐道︰“沒關系,你說就是。”

    “那那好。”

    東升又照著圖紙說了一遍,窪池在哪,疏通點在哪,洪水一來,這水勢又會怎麼走。

    韓琦、司馬光他們也漸漸听得入迷。

    饒是生氣的王安石,不禁也是全神貫注。

    等到東升說完後,張斐又問道︰“東二叔,你既然對水勢走向如此熟悉,那你可有辦法,讓新河道的水回到舊河道。”

    東升直搖頭道︰“這俺可沒有辦法,這就好比你往壇子里面倒水,水滿了就會溢出來。”

    張斐笑道︰“但可以在壇子

    東升直搖頭道︰“這人能挖出多寬的河道,有河水沖得快麼?運河挖了那麼多年,能跟黃河河道比麼。俺爹就跟俺說過,這水要往哪走,自有它的原因,可是改變不了的。”

    張斐道︰“那你可有跟上面說過這些?”

    東升想了想,“好像是說過,但誰听俺這個小巡卒的。”

    張斐點點頭道︰“非常感謝東二叔能夠出席,你先下去歇息一下,若有需要,我再請你上來。”

    “好!那俺就先走了。”

    “慢走。”

    東升走後,檢察院又傳上一個名叫羅堅的人。

    此人打扮跟東升差不多,年紀稍大一些,生得兩撇八字眉,一副苦大仇深的樣子。

    張斐問道︰“羅叔請坐。”

    “多謝。”

    羅堅坐了下去,神情呆滯。

    弄得張斐都覺得多問一句,都是罪孽,略顯尷尬地問道︰“羅叔可否告訴我們,你是哪里人,又是干什麼?”

    羅堅道︰“我曾是館陶縣的一名堤壩巡吏,現在是一名修船工匠。”

    “堤壩巡吏就是負責巡視堤壩?”

    “還有負責修建堤壩。”

    “那你干了多少年?”

    “二十年。”

    “那你對近幾年河北河防工事有何看法?”

    羅堅偏頭,呆呆地看著張斐,“我我只懂得修建堤壩。”

    張斐笑道︰“那咱們就說說河防工事的堤壩。”

    羅堅想了一會兒,“那堤壩修得倒是很堅實,而且技術也很高,就是沒啥用。”

    程𠠬原本听著還挺舒心的,听到後面,當即怒視著羅堅,你丫懂不懂,不懂就別瞎說好麼?

    張斐問道︰“為何?”

    羅堅道︰“因為河道太窄,根本防不住,那漳河剛剛開浚一年,不就又決口了麼。

    其實堤壩也只能防止一些小水患,亦或者延緩水勢,真要來了大水,也是防不了的,這防水也跟防火一樣,修好堤壩,養護河道,做好警示,若水勢上漲,就應該通知百姓趕緊逃跑,等水患過了之後再回來。”

    一些官員听得是連連點頭。

    這人豈可勝天啊!

    張斐看了眼文案,道︰“根據我們檢察院所查,你曾有效的預示過一場水患,並且讓當地的百姓趕緊去往高處避難。”

    羅堅點了下頭

    張斐道︰“但可惜並沒有成功,還是有很多百姓遇難。”

    羅堅又點了下頭。

    張斐道︰“你還因此丟掉堤壩巡吏的職位。”

    羅堅點點頭。

    張斐道︰“為什麼?”

    羅堅道︰“因為大家認為我是在散播謠言。”

    “但事實證明你不是。”

    “可我要不負責,那縣官就得負責。”

    兩邊的官員,略微遮遮臉,畢竟外面還有不少百姓看著的。

    “這倒也是。”

    張斐笑著點點頭,“那你又是如何預測水患的?”

    羅堅道︰“我是經過多年的觀察,發現在一些經常決口處,只要河水漲到一定的位置,就有可能發生水患,因此我就在附近的堤壩,刻上刻度,當河水漲到刻度上,我就跑去告知百姓,得躲避可能到來的水患。”

    張斐點點頭,又道︰“如今朝廷疏通二股河,引水東流,館陶縣可免于水患,並且百姓可獲良田。”

    羅堅直搖頭道︰“我認為這反而更危險。”

    張斐問道︰“這又是為何?”

    羅堅道︰“我家就住在新河道邊上,其實新河道行水數年,都已經趨于穩定,只是朝廷一直都放任河水自行,未有加固新河道的堤壩,這才顯得河道不穩,只要修固新河道的堤壩,之前那幾場水患,都不會傷及太多百姓。

    如今將水截往東去,使得館陶縣的新河道又遭破壞,一旦洪水重返,只怕誰也不能幸免。”

    張斐道︰“所以你認為,回河東流是做不到的?”

    羅堅點點頭,道︰“只要天老爺心情不好,好多下幾場雨,那邊河道承受不住,這水還是會往這邊來的。”

    “多謝羅叔出席。”

    這羅堅下去之後,檢察院又立刻傳上一位名叫李拓的證人。

    張斐是不厭其煩地詢問他是哪里人,又是從事何事。

    “下官乃是滑州人士,在修河司擔任公事。”

    “不知李公事擔任此職位多久,平時又負責什麼?”

    “大概十五年,平時負責清理河道淤沙。”李拓回答道。

    張斐問道︰“那你可有參與近年來的河北河防工事?”

    李拓點點頭,“有的。”

    張斐問道︰“對此你怎麼看?”

    李拓道︰“下官並不看好。”

    “為何?”

    “因為自古以來,故道難復,其因就在于河水若另擇它道,多半就是因為下游淤泥太多,致上流決口。若要解決問題,那也應該去下游清淤,而非上游分流河道,而且這可能會適得其反,根據我多年經驗,這水流緩就淤澱。

    如今北流水勢漸緩,就能看到河道上積澱淤泥,出現壅塞,朝廷應該趕緊清除北流淤泥,否則的話,將覆水難收。”

    “依你多年的經驗來看,這淤泥該如何清理?”張斐問道。

    李拓道︰“最好的辦法,就是持之以恆的維護,不可懈怠,我朝水患之所以恁地頻繁,就是在于唐末亂世,河道疏于治理,同時遭到嚴重的破壞,應該加固兩岸堤壩,栽種樹木,及時清淤,不求消滅水患,但求能夠減輕水患。”

    堂中趙頊听得是頻頻點頭,一個公事的話,都比那些大臣順耳多了,唐末亂世,河道幾乎走遭受破壞,導致水患不斷,我們老趙家是來收拾殘局,可不是老趙家導致的。

    李拓下去之後,張斐又連傳數人出庭作證。

    無一例外,全都是小吏小卒,但都是在河防建設中擔任一些技術官吏,且至少都有十年以上的經驗。

    但跟他們的供詞,就無一人認為回河東流是能夠成功的,全都認為,北流是大勢所趨。

    原因也很簡單,因為他們技術官吏,政治跟技術是兩回事,政治是有目的性的,不單單是治水,但在技術方面,只有做得到和做不到。

    之後,張斐終于將文彥博給請上來。

    眾人不禁又打起精神來,這是有套路的,到底文彥博也是東流派,只不過他跟司馬光一道的,建議緩行,慢慢治理,不能急于一時。

    前面那些小兵小卒,都認為東流行不通,這時候請文彥博上來,自然是給他們一個反駁的機會。

    張斐問道︰“文公乃是三朝元老,應該是熟知此事的因由,不知文公對此有何看法?”

    文彥博沉默良久,深吸一口氣,淡淡道︰“老夫對此並無太多看法。”

    不少官員是大吃一驚。

    文彥博久經官場,口才非凡,怎會怎會沒有看法?

    呂惠卿就震驚道︰“怎麼會這樣?”

    王安石咬牙切齒道︰“我們都被那小子給戲弄了。”

    “呵呵!”韓琦低著頭,用寬袖遮住臉,隱隱見到他雙肩正在急速抖動著。

    身旁的富弼,听到他那得意的小聲,也是頗為無奈地搖搖頭,心想,這小子總是能夠出奇制勝啊!

    張斐故作詫異道︰“一點看法都沒有嗎?”

    文彥博雙目一瞪,“沒有。”同時眼神警告張斐,你小子適可而止。

    張斐心領神會,“那那有勞文公了。”

    文彥博當即起身回到座位上。

    張斐目光又往司馬光等人看去,而後者紛紛將臉撇到一邊。

    無奈的張斐又瞧了天色,見已經是夕陽西下,于是帶著一絲疲態道︰“今日听證會就到此為止,我們檢察院會根據今日的問供,來判定是否能夠對程都監和程副使提起訴訟,如若我們覺得證據不夠,同時又有人可以提供新得證據,我們將會再舉辦一場听證會。”

    王鞏站起身來,表達對各位的答謝,然後正式宣布,听證會到此結束。

    一些熟知河北河道的官員,看得是頻頻點頭。

    但也有些文官,將頭偏到一邊去,一群朝廷大員,在這看一個小卒畫畫,可真是丟人現眼啊!

    張斐笑問道︰“看來你是經常畫啊!”

    東升點點頭道︰“俺們巡河卒可就是干這事,一定要清楚這河水會流向哪,不過俺一般都是在沙地上畫,還沒在這麼好的布上畫過。”

    說話時,他又面露惋惜之色,好似破壞了一塊好布。

    張斐偏頭看著畫板,又道︰“東二叔可否再與我們講解一下。”

    “這這行嗎?”

    東升一看這兩邊全是大官,心里到底有些忐忑。

    張斐道︰“沒關系,你說就是。”

    “那那好。”

    東升又照著圖紙說了一遍,窪池在哪,疏通點在哪,洪水一來,這水勢又會怎麼走。

    韓琦、司馬光他們也漸漸听得入迷。

    饒是生氣的王安石,不禁也是全神貫注。

    等到東升說完後,張斐又問道︰“東二叔,你既然對水勢走向如此熟悉,那你可有辦法,讓新河道的水回到舊河道。”

    東升直搖頭道︰“這俺可沒有辦法,這就好比你往壇子里面倒水,水滿了就會溢出來。”

    張斐笑道︰“但可以在壇子

    東升直搖頭道︰“這人能挖出多寬的河道,有河水沖得快麼?運河挖了那麼多年,能跟黃河河道比麼。俺爹就跟俺說過,這水要往哪走,自有它的原因,可是改變不了的。”

    張斐道︰“那你可有跟上面說過這些?”

    東升想了想,“好像是說過,但誰听俺這個小巡卒的。”

    張斐點點頭道︰“非常感謝東二叔能夠出席,你先下去歇息一下,若有需要,我再請你上來。”

    “好!那俺就先走了。”

    “慢走。”

    東升走後,檢察院又傳上一個名叫羅堅的人。

    此人打扮跟東升差不多,年紀稍大一些,生得兩撇八字眉,一副苦大仇深的樣子。

    張斐問道︰“羅叔請坐。”

    “多謝。”

    羅堅坐了下去,神情呆滯。

    弄得張斐都覺得多問一句,都是罪孽,略顯尷尬地問道︰“羅叔可否告訴我們,你是哪里人,又是干什麼?”

    羅堅道︰“我曾是館陶縣的一名堤壩巡吏,現在是一名修船工匠。”

    “堤壩巡吏就是負責巡視堤壩?”

    “還有負責修建堤壩。”

    “那你干了多少年?”

    “二十年。”

    “那你對近幾年河北河防工事有何看法?”

    羅堅偏頭,呆呆地看著張斐,“我我只懂得修建堤壩。”

    張斐笑道︰“那咱們就說說河防工事的堤壩。”

    羅堅想了一會兒,“那堤壩修得倒是很堅實,而且技術也很高,就是沒啥用。”

    程𠠬原本听著還挺舒心的,听到後面,當即怒視著羅堅,你丫懂不懂,不懂就別瞎說好麼?

    張斐問道︰“為何?”

    羅堅道︰“因為河道太窄,根本防不住,那漳河剛剛開浚一年,不就又決口了麼。

    其實堤壩也只能防止一些小水患,亦或者延緩水勢,真要來了大水,也是防不了的,這防水也跟防火一樣,修好堤壩,養護河道,做好警示,若水勢上漲,就應該通知百姓趕緊逃跑,等水患過了之後再回來。”

    一些官員听得是連連點頭。

    這人豈可勝天啊!

    張斐看了眼文案,道︰“根據我們檢察院所查,你曾有效的預示過一場水患,並且讓當地的百姓趕緊去往高處避難。”

    羅堅點了下頭

    張斐道︰“但可惜並沒有成功,還是有很多百姓遇難。”

    羅堅又點了下頭。

    張斐道︰“你還因此丟掉堤壩巡吏的職位。”

    羅堅點點頭。

    張斐道︰“為什麼?”

    羅堅道︰“因為大家認為我是在散播謠言。”

    “但事實證明你不是。”

    “可我要不負責,那縣官就得負責。”

    兩邊的官員,略微遮遮臉,畢竟外面還有不少百姓看著的。

    “這倒也是。”

    張斐笑著點點頭,“那你又是如何預測水患的?”

    羅堅道︰“我是經過多年的觀察,發現在一些經常決口處,只要河水漲到一定的位置,就有可能發生水患,因此我就在附近的堤壩,刻上刻度,當河水漲到刻度上,我就跑去告知百姓,得躲避可能到來的水患。”

    張斐點點頭,又道︰“如今朝廷疏通二股河,引水東流,館陶縣可免于水患,並且百姓可獲良田。”

    羅堅直搖頭道︰“我認為這反而更危險。”

    張斐問道︰“這又是為何?”

    羅堅道︰“我家就住在新河道邊上,其實新河道行水數年,都已經趨于穩定,只是朝廷一直都放任河水自行,未有加固新河道的堤壩,這才顯得河道不穩,只要修固新河道的堤壩,之前那幾場水患,都不會傷及太多百姓。

    如今將水截往東去,使得館陶縣的新河道又遭破壞,一旦洪水重返,只怕誰也不能幸免。”

    張斐道︰“所以你認為,回河東流是做不到的?”

    羅堅點點頭,道︰“只要天老爺心情不好,好多下幾場雨,那邊河道承受不住,這水還是會往這邊來的。”

    “多謝羅叔出席。”

    這羅堅下去之後,檢察院又立刻傳上一位名叫李拓的證人。

    張斐是不厭其煩地詢問他是哪里人,又是從事何事。

    “下官乃是滑州人士,在修河司擔任公事。”

    “不知李公事擔任此職位多久,平時又負責什麼?”

    “大概十五年,平時負責清理河道淤沙。”李拓回答道。

    張斐問道︰“那你可有參與近年來的河北河防工事?”

    李拓點點頭,“有的。”

    張斐問道︰“對此你怎麼看?”

    李拓道︰“下官並不看好。”

    “為何?”

    “因為自古以來,故道難復,其因就在于河水若另擇它道,多半就是因為下游淤泥太多,致上流決口。若要解決問題,那也應該去下游清淤,而非上游分流河道,而且這可能會適得其反,根據我多年經驗,這水流緩就淤澱。

    如今北流水勢漸緩,就能看到河道上積澱淤泥,出現壅塞,朝廷應該趕緊清除北流淤泥,否則的話,將覆水難收。”

    “依你多年的經驗來看,這淤泥該如何清理?”張斐問道。

    李拓道︰“最好的辦法,就是持之以恆的維護,不可懈怠,我朝水患之所以恁地頻繁,就是在于唐末亂世,河道疏于治理,同時遭到嚴重的破壞,應該加固兩岸堤壩,栽種樹木,及時清淤,不求消滅水患,但求能夠減輕水患。”

    堂中趙頊听得是頻頻點頭,一個公事的話,都比那些大臣順耳多了,唐末亂世,河道幾乎走遭受破壞,導致水患不斷,我們老趙家是來收拾殘局,可不是老趙家導致的。

    李拓下去之後,張斐又連傳數人出庭作證。

    無一例外,全都是小吏小卒,但都是在河防建設中擔任一些技術官吏,且至少都有十年以上的經驗。

    但跟他們的供詞,就無一人認為回河東流是能夠成功的,全都認為,北流是大勢所趨。

    原因也很簡單,因為他們技術官吏,政治跟技術是兩回事,政治是有目的性的,不單單是治水,但在技術方面,只有做得到和做不到。

    之後,張斐終于將文彥博給請上來。

    眾人不禁又打起精神來,這是有套路的,到底文彥博也是東流派,只不過他跟司馬光一道的,建議緩行,慢慢治理,不能急于一時。

    前面那些小兵小卒,都認為東流行不通,這時候請文彥博上來,自然是給他們一個反駁的機會。

    張斐問道︰“文公乃是三朝元老,應該是熟知此事的因由,不知文公對此有何看法?”

    文彥博沉默良久,深吸一口氣,淡淡道︰“老夫對此並無太多看法。”

    不少官員是大吃一驚。

    文彥博久經官場,口才非凡,怎會怎會沒有看法?

    呂惠卿就震驚道︰“怎麼會這樣?”

    王安石咬牙切齒道︰“我們都被那小子給戲弄了。”

    “呵呵!”韓琦低著頭,用寬袖遮住臉,隱隱見到他雙肩正在急速抖動著。

    身旁的富弼,听到他那得意的小聲,也是頗為無奈地搖搖頭,心想,這小子總是能夠出奇制勝啊!

    張斐故作詫異道︰“一點看法都沒有嗎?”

    文彥博雙目一瞪,“沒有。”同時眼神警告張斐,你小子適可而止。

    張斐心領神會,“那那有勞文公了。”

    文彥博當即起身回到座位上。

    張斐目光又往司馬光等人看去,而後者紛紛將臉撇到一邊。

    無奈的張斐又瞧了天色,見已經是夕陽西下,于是帶著一絲疲態道︰“今日听證會就到此為止,我們檢察院會根據今日的問供,來判定是否能夠對程都監和程副使提起訴訟,如若我們覺得證據不夠,同時又有人可以提供新得證據,我們將會再舉辦一場听證會。”

    王鞏站起身來,表達對各位的答謝,然後正式宣布,听證會到此結束。

    一些熟知河北河道的官員,看得是頻頻點頭。

    但也有些文官,將頭偏到一邊去,一群朝廷大員,在這看一個小卒畫畫,可真是丟人現眼啊!

    張斐笑問道︰“看來你是經常畫啊!”

    東升點點頭道︰“俺們巡河卒可就是干這事,一定要清楚這河水會流向哪,不過俺一般都是在沙地上畫,還沒在這麼好的布上畫過。”

    說話時,他又面露惋惜之色,好似破壞了一塊好布。

    張斐偏頭看著畫板,又道︰“東二叔可否再與我們講解一下。”

    “這這行嗎?”

    東升一看這兩邊全是大官,心里到底有些忐忑。

    張斐道︰“沒關系,你說就是。”

    “那那好。”

    東升又照著圖紙說了一遍,窪池在哪,疏通點在哪,洪水一來,這水勢又會怎麼走。

    韓琦、司馬光他們也漸漸听得入迷。

    饒是生氣的王安石,不禁也是全神貫注。

    等到東升說完後,張斐又問道︰“東二叔,你既然對水勢走向如此熟悉,那你可有辦法,讓新河道的水回到舊河道。”

    東升直搖頭道︰“這俺可沒有辦法,這就好比你往壇子里面倒水,水滿了就會溢出來。”

    張斐笑道︰“但可以在壇子

    東升直搖頭道︰“這人能挖出多寬的河道,有河水沖得快麼?運河挖了那麼多年,能跟黃河河道比麼。俺爹就跟俺說過,這水要往哪走,自有它的原因,可是改變不了的。”

    張斐道︰“那你可有跟上面說過這些?”

    東升想了想,“好像是說過,但誰听俺這個小巡卒的。”

    張斐點點頭道︰“非常感謝東二叔能夠出席,你先下去歇息一下,若有需要,我再請你上來。”

    “好!那俺就先走了。”

    “慢走。”

    東升走後,檢察院又傳上一個名叫羅堅的人。

    此人打扮跟東升差不多,年紀稍大一些,生得兩撇八字眉,一副苦大仇深的樣子。

    張斐問道︰“羅叔請坐。”

    “多謝。”

    羅堅坐了下去,神情呆滯。

    弄得張斐都覺得多問一句,都是罪孽,略顯尷尬地問道︰“羅叔可否告訴我們,你是哪里人,又是干什麼?”

    羅堅道︰“我曾是館陶縣的一名堤壩巡吏,現在是一名修船工匠。”

    “堤壩巡吏就是負責巡視堤壩?”

    “還有負責修建堤壩。”

    “那你干了多少年?”

    “二十年。”

    “那你對近幾年河北河防工事有何看法?”

    羅堅偏頭,呆呆地看著張斐,“我我只懂得修建堤壩。”

    張斐笑道︰“那咱們就說說河防工事的堤壩。”

    羅堅想了一會兒,“那堤壩修得倒是很堅實,而且技術也很高,就是沒啥用。”

    程𠠬原本听著還挺舒心的,听到後面,當即怒視著羅堅,你丫懂不懂,不懂就別瞎說好麼?

    張斐問道︰“為何?”

    羅堅道︰“因為河道太窄,根本防不住,那漳河剛剛開浚一年,不就又決口了麼。

    其實堤壩也只能防止一些小水患,亦或者延緩水勢,真要來了大水,也是防不了的,這防水也跟防火一樣,修好堤壩,養護河道,做好警示,若水勢上漲,就應該通知百姓趕緊逃跑,等水患過了之後再回來。”

    一些官員听得是連連點頭。

    這人豈可勝天啊!

    張斐看了眼文案,道︰“根據我們檢察院所查,你曾有效的預示過一場水患,並且讓當地的百姓趕緊去往高處避難。”

    羅堅點了下頭

    張斐道︰“但可惜並沒有成功,還是有很多百姓遇難。”

    羅堅又點了下頭。

    張斐道︰“你還因此丟掉堤壩巡吏的職位。”

    羅堅點點頭。

    張斐道︰“為什麼?”

    羅堅道︰“因為大家認為我是在散播謠言。”

    “但事實證明你不是。”

    “可我要不負責,那縣官就得負責。”

    兩邊的官員,略微遮遮臉,畢竟外面還有不少百姓看著的。

    “這倒也是。”

    張斐笑著點點頭,“那你又是如何預測水患的?”

    羅堅道︰“我是經過多年的觀察,發現在一些經常決口處,只要河水漲到一定的位置,就有可能發生水患,因此我就在附近的堤壩,刻上刻度,當河水漲到刻度上,我就跑去告知百姓,得躲避可能到來的水患。”

    張斐點點頭,又道︰“如今朝廷疏通二股河,引水東流,館陶縣可免于水患,並且百姓可獲良田。”

    羅堅直搖頭道︰“我認為這反而更危險。”

    張斐問道︰“這又是為何?”

    羅堅道︰“我家就住在新河道邊上,其實新河道行水數年,都已經趨于穩定,只是朝廷一直都放任河水自行,未有加固新河道的堤壩,這才顯得河道不穩,只要修固新河道的堤壩,之前那幾場水患,都不會傷及太多百姓。

    如今將水截往東去,使得館陶縣的新河道又遭破壞,一旦洪水重返,只怕誰也不能幸免。”

    張斐道︰“所以你認為,回河東流是做不到的?”

    羅堅點點頭,道︰“只要天老爺心情不好,好多下幾場雨,那邊河道承受不住,這水還是會往這邊來的。”

    “多謝羅叔出席。”

    這羅堅下去之後,檢察院又立刻傳上一位名叫李拓的證人。

    張斐是不厭其煩地詢問他是哪里人,又是從事何事。

    “下官乃是滑州人士,在修河司擔任公事。”

    “不知李公事擔任此職位多久,平時又負責什麼?”

    “大概十五年,平時負責清理河道淤沙。”李拓回答道。

    張斐問道︰“那你可有參與近年來的河北河防工事?”

    李拓點點頭,“有的。”

    張斐問道︰“對此你怎麼看?”

    李拓道︰“下官並不看好。”

    “為何?”

    “因為自古以來,故道難復,其因就在于河水若另擇它道,多半就是因為下游淤泥太多,致上流決口。若要解決問題,那也應該去下游清淤,而非上游分流河道,而且這可能會適得其反,根據我多年經驗,這水流緩就淤澱。

    如今北流水勢漸緩,就能看到河道上積澱淤泥,出現壅塞,朝廷應該趕緊清除北流淤泥,否則的話,將覆水難收。”

    “依你多年的經驗來看,這淤泥該如何清理?”張斐問道。

    李拓道︰“最好的辦法,就是持之以恆的維護,不可懈怠,我朝水患之所以恁地頻繁,就是在于唐末亂世,河道疏于治理,同時遭到嚴重的破壞,應該加固兩岸堤壩,栽種樹木,及時清淤,不求消滅水患,但求能夠減輕水患。”

    堂中趙頊听得是頻頻點頭,一個公事的話,都比那些大臣順耳多了,唐末亂世,河道幾乎走遭受破壞,導致水患不斷,我們老趙家是來收拾殘局,可不是老趙家導致的。

    李拓下去之後,張斐又連傳數人出庭作證。

    無一例外,全都是小吏小卒,但都是在河防建設中擔任一些技術官吏,且至少都有十年以上的經驗。

    但跟他們的供詞,就無一人認為回河東流是能夠成功的,全都認為,北流是大勢所趨。

    原因也很簡單,因為他們技術官吏,政治跟技術是兩回事,政治是有目的性的,不單單是治水,但在技術方面,只有做得到和做不到。

    之後,張斐終于將文彥博給請上來。

    眾人不禁又打起精神來,這是有套路的,到底文彥博也是東流派,只不過他跟司馬光一道的,建議緩行,慢慢治理,不能急于一時。

    前面那些小兵小卒,都認為東流行不通,這時候請文彥博上來,自然是給他們一個反駁的機會。

    張斐問道︰“文公乃是三朝元老,應該是熟知此事的因由,不知文公對此有何看法?”

    文彥博沉默良久,深吸一口氣,淡淡道︰“老夫對此並無太多看法。”

    不少官員是大吃一驚。

    文彥博久經官場,口才非凡,怎會怎會沒有看法?

    呂惠卿就震驚道︰“怎麼會這樣?”

    王安石咬牙切齒道︰“我們都被那小子給戲弄了。”

    “呵呵!”韓琦低著頭,用寬袖遮住臉,隱隱見到他雙肩正在急速抖動著。

    身旁的富弼,听到他那得意的小聲,也是頗為無奈地搖搖頭,心想,這小子總是能夠出奇制勝啊!

    張斐故作詫異道︰“一點看法都沒有嗎?”

    文彥博雙目一瞪,“沒有。”同時眼神警告張斐,你小子適可而止。

    張斐心領神會,“那那有勞文公了。”

    文彥博當即起身回到座位上。

    張斐目光又往司馬光等人看去,而後者紛紛將臉撇到一邊。

    無奈的張斐又瞧了天色,見已經是夕陽西下,于是帶著一絲疲態道︰“今日听證會就到此為止,我們檢察院會根據今日的問供,來判定是否能夠對程都監和程副使提起訴訟,如若我們覺得證據不夠,同時又有人可以提供新得證據,我們將會再舉辦一場听證會。”

    王鞏站起身來,表達對各位的答謝,然後正式宣布,听證會到此結束。

    一些熟知河北河道的官員,看得是頻頻點頭。

    但也有些文官,將頭偏到一邊去,一群朝廷大員,在這看一個小卒畫畫,可真是丟人現眼啊!

    張斐笑問道︰“看來你是經常畫啊!”

    東升點點頭道︰“俺們巡河卒可就是干這事,一定要清楚這河水會流向哪,不過俺一般都是在沙地上畫,還沒在這麼好的布上畫過。”

    說話時,他又面露惋惜之色,好似破壞了一塊好布。

    張斐偏頭看著畫板,又道︰“東二叔可否再與我們講解一下。”

    “這這行嗎?”

    東升一看這兩邊全是大官,心里到底有些忐忑。

    張斐道︰“沒關系,你說就是。”

    “那那好。”

    東升又照著圖紙說了一遍,窪池在哪,疏通點在哪,洪水一來,這水勢又會怎麼走。

    韓琦、司馬光他們也漸漸听得入迷。

    饒是生氣的王安石,不禁也是全神貫注。

    等到東升說完後,張斐又問道︰“東二叔,你既然對水勢走向如此熟悉,那你可有辦法,讓新河道的水回到舊河道。”

    東升直搖頭道︰“這俺可沒有辦法,這就好比你往壇子里面倒水,水滿了就會溢出來。”

    張斐笑道︰“但可以在壇子

    東升直搖頭道︰“這人能挖出多寬的河道,有河水沖得快麼?運河挖了那麼多年,能跟黃河河道比麼。俺爹就跟俺說過,這水要往哪走,自有它的原因,可是改變不了的。”

    張斐道︰“那你可有跟上面說過這些?”

    東升想了想,“好像是說過,但誰听俺這個小巡卒的。”

    張斐點點頭道︰“非常感謝東二叔能夠出席,你先下去歇息一下,若有需要,我再請你上來。”

    “好!那俺就先走了。”

    “慢走。”

    東升走後,檢察院又傳上一個名叫羅堅的人。

    此人打扮跟東升差不多,年紀稍大一些,生得兩撇八字眉,一副苦大仇深的樣子。

    張斐問道︰“羅叔請坐。”

    “多謝。”

    羅堅坐了下去,神情呆滯。

    弄得張斐都覺得多問一句,都是罪孽,略顯尷尬地問道︰“羅叔可否告訴我們,你是哪里人,又是干什麼?”

    羅堅道︰“我曾是館陶縣的一名堤壩巡吏,現在是一名修船工匠。”

    “堤壩巡吏就是負責巡視堤壩?”

    “還有負責修建堤壩。”

    “那你干了多少年?”

    “二十年。”

    “那你對近幾年河北河防工事有何看法?”

    羅堅偏頭,呆呆地看著張斐,“我我只懂得修建堤壩。”

    張斐笑道︰“那咱們就說說河防工事的堤壩。”

    羅堅想了一會兒,“那堤壩修得倒是很堅實,而且技術也很高,就是沒啥用。”

    程𠠬原本听著還挺舒心的,听到後面,當即怒視著羅堅,你丫懂不懂,不懂就別瞎說好麼?

    張斐問道︰“為何?”

    羅堅道︰“因為河道太窄,根本防不住,那漳河剛剛開浚一年,不就又決口了麼。

    其實堤壩也只能防止一些小水患,亦或者延緩水勢,真要來了大水,也是防不了的,這防水也跟防火一樣,修好堤壩,養護河道,做好警示,若水勢上漲,就應該通知百姓趕緊逃跑,等水患過了之後再回來。”

    一些官員听得是連連點頭。

    這人豈可勝天啊!

    張斐看了眼文案,道︰“根據我們檢察院所查,你曾有效的預示過一場水患,並且讓當地的百姓趕緊去往高處避難。”

    羅堅點了下頭

    張斐道︰“但可惜並沒有成功,還是有很多百姓遇難。”

    羅堅又點了下頭。

    張斐道︰“你還因此丟掉堤壩巡吏的職位。”

    羅堅點點頭。

    張斐道︰“為什麼?”

    羅堅道︰“因為大家認為我是在散播謠言。”

    “但事實證明你不是。”

    “可我要不負責,那縣官就得負責。”

    兩邊的官員,略微遮遮臉,畢竟外面還有不少百姓看著的。

    “這倒也是。”

    張斐笑著點點頭,“那你又是如何預測水患的?”

    羅堅道︰“我是經過多年的觀察,發現在一些經常決口處,只要河水漲到一定的位置,就有可能發生水患,因此我就在附近的堤壩,刻上刻度,當河水漲到刻度上,我就跑去告知百姓,得躲避可能到來的水患。”

    張斐點點頭,又道︰“如今朝廷疏通二股河,引水東流,館陶縣可免于水患,並且百姓可獲良田。”

    羅堅直搖頭道︰“我認為這反而更危險。”

    張斐問道︰“這又是為何?”

    羅堅道︰“我家就住在新河道邊上,其實新河道行水數年,都已經趨于穩定,只是朝廷一直都放任河水自行,未有加固新河道的堤壩,這才顯得河道不穩,只要修固新河道的堤壩,之前那幾場水患,都不會傷及太多百姓。

    如今將水截往東去,使得館陶縣的新河道又遭破壞,一旦洪水重返,只怕誰也不能幸免。”

    張斐道︰“所以你認為,回河東流是做不到的?”

    羅堅點點頭,道︰“只要天老爺心情不好,好多下幾場雨,那邊河道承受不住,這水還是會往這邊來的。”

    “多謝羅叔出席。”

    這羅堅下去之後,檢察院又立刻傳上一位名叫李拓的證人。

    張斐是不厭其煩地詢問他是哪里人,又是從事何事。

    “下官乃是滑州人士,在修河司擔任公事。”

    “不知李公事擔任此職位多久,平時又負責什麼?”

    “大概十五年,平時負責清理河道淤沙。”李拓回答道。

    張斐問道︰“那你可有參與近年來的河北河防工事?”

    李拓點點頭,“有的。”

    張斐問道︰“對此你怎麼看?”

    李拓道︰“下官並不看好。”

    “為何?”

    “因為自古以來,故道難復,其因就在于河水若另擇它道,多半就是因為下游淤泥太多,致上流決口。若要解決問題,那也應該去下游清淤,而非上游分流河道,而且這可能會適得其反,根據我多年經驗,這水流緩就淤澱。

    如今北流水勢漸緩,就能看到河道上積澱淤泥,出現壅塞,朝廷應該趕緊清除北流淤泥,否則的話,將覆水難收。”

    “依你多年的經驗來看,這淤泥該如何清理?”張斐問道。

    李拓道︰“最好的辦法,就是持之以恆的維護,不可懈怠,我朝水患之所以恁地頻繁,就是在于唐末亂世,河道疏于治理,同時遭到嚴重的破壞,應該加固兩岸堤壩,栽種樹木,及時清淤,不求消滅水患,但求能夠減輕水患。”

    堂中趙頊听得是頻頻點頭,一個公事的話,都比那些大臣順耳多了,唐末亂世,河道幾乎走遭受破壞,導致水患不斷,我們老趙家是來收拾殘局,可不是老趙家導致的。

    李拓下去之後,張斐又連傳數人出庭作證。

    無一例外,全都是小吏小卒,但都是在河防建設中擔任一些技術官吏,且至少都有十年以上的經驗。

    但跟他們的供詞,就無一人認為回河東流是能夠成功的,全都認為,北流是大勢所趨。

    原因也很簡單,因為他們技術官吏,政治跟技術是兩回事,政治是有目的性的,不單單是治水,但在技術方面,只有做得到和做不到。

    之後,張斐終于將文彥博給請上來。

    眾人不禁又打起精神來,這是有套路的,到底文彥博也是東流派,只不過他跟司馬光一道的,建議緩行,慢慢治理,不能急于一時。

    前面那些小兵小卒,都認為東流行不通,這時候請文彥博上來,自然是給他們一個反駁的機會。

    張斐問道︰“文公乃是三朝元老,應該是熟知此事的因由,不知文公對此有何看法?”

    文彥博沉默良久,深吸一口氣,淡淡道︰“老夫對此並無太多看法。”

    不少官員是大吃一驚。

    文彥博久經官場,口才非凡,怎會怎會沒有看法?

    呂惠卿就震驚道︰“怎麼會這樣?”

    王安石咬牙切齒道︰“我們都被那小子給戲弄了。”

    “呵呵!”韓琦低著頭,用寬袖遮住臉,隱隱見到他雙肩正在急速抖動著。

    身旁的富弼,听到他那得意的小聲,也是頗為無奈地搖搖頭,心想,這小子總是能夠出奇制勝啊!

    張斐故作詫異道︰“一點看法都沒有嗎?”

    文彥博雙目一瞪,“沒有。”同時眼神警告張斐,你小子適可而止。

    張斐心領神會,“那那有勞文公了。”

    文彥博當即起身回到座位上。

    張斐目光又往司馬光等人看去,而後者紛紛將臉撇到一邊。

    無奈的張斐又瞧了天色,見已經是夕陽西下,于是帶著一絲疲態道︰“今日听證會就到此為止,我們檢察院會根據今日的問供,來判定是否能夠對程都監和程副使提起訴訟,如若我們覺得證據不夠,同時又有人可以提供新得證據,我們將會再舉辦一場听證會。”

    王鞏站起身來,表達對各位的答謝,然後正式宣布,听證會到此結束。

    一些熟知河北河道的官員,看得是頻頻點頭。

    但也有些文官,將頭偏到一邊去,一群朝廷大員,在這看一個小卒畫畫,可真是丟人現眼啊!

    張斐笑問道︰“看來你是經常畫啊!”

    東升點點頭道︰“俺們巡河卒可就是干這事,一定要清楚這河水會流向哪,不過俺一般都是在沙地上畫,還沒在這麼好的布上畫過。”

    說話時,他又面露惋惜之色,好似破壞了一塊好布。

    張斐偏頭看著畫板,又道︰“東二叔可否再與我們講解一下。”

    “這這行嗎?”

    東升一看這兩邊全是大官,心里到底有些忐忑。

    張斐道︰“沒關系,你說就是。”

    “那那好。”

    東升又照著圖紙說了一遍,窪池在哪,疏通點在哪,洪水一來,這水勢又會怎麼走。

    韓琦、司馬光他們也漸漸听得入迷。

    饒是生氣的王安石,不禁也是全神貫注。

    等到東升說完後,張斐又問道︰“東二叔,你既然對水勢走向如此熟悉,那你可有辦法,讓新河道的水回到舊河道。”

    東升直搖頭道︰“這俺可沒有辦法,這就好比你往壇子里面倒水,水滿了就會溢出來。”

    張斐笑道︰“但可以在壇子

    東升直搖頭道︰“這人能挖出多寬的河道,有河水沖得快麼?運河挖了那麼多年,能跟黃河河道比麼。俺爹就跟俺說過,這水要往哪走,自有它的原因,可是改變不了的。”

    張斐道︰“那你可有跟上面說過這些?”

    東升想了想,“好像是說過,但誰听俺這個小巡卒的。”

    張斐點點頭道︰“非常感謝東二叔能夠出席,你先下去歇息一下,若有需要,我再請你上來。”

    “好!那俺就先走了。”

    “慢走。”

    東升走後,檢察院又傳上一個名叫羅堅的人。

    此人打扮跟東升差不多,年紀稍大一些,生得兩撇八字眉,一副苦大仇深的樣子。

    張斐問道︰“羅叔請坐。”

    “多謝。”

    羅堅坐了下去,神情呆滯。

    弄得張斐都覺得多問一句,都是罪孽,略顯尷尬地問道︰“羅叔可否告訴我們,你是哪里人,又是干什麼?”

    羅堅道︰“我曾是館陶縣的一名堤壩巡吏,現在是一名修船工匠。”

    “堤壩巡吏就是負責巡視堤壩?”

    “還有負責修建堤壩。”

    “那你干了多少年?”

    “二十年。”

    “那你對近幾年河北河防工事有何看法?”

    羅堅偏頭,呆呆地看著張斐,“我我只懂得修建堤壩。”

    張斐笑道︰“那咱們就說說河防工事的堤壩。”

    羅堅想了一會兒,“那堤壩修得倒是很堅實,而且技術也很高,就是沒啥用。”

    程𠠬原本听著還挺舒心的,听到後面,當即怒視著羅堅,你丫懂不懂,不懂就別瞎說好麼?

    張斐問道︰“為何?”

    羅堅道︰“因為河道太窄,根本防不住,那漳河剛剛開浚一年,不就又決口了麼。

    其實堤壩也只能防止一些小水患,亦或者延緩水勢,真要來了大水,也是防不了的,這防水也跟防火一樣,修好堤壩,養護河道,做好警示,若水勢上漲,就應該通知百姓趕緊逃跑,等水患過了之後再回來。”

    一些官員听得是連連點頭。

    這人豈可勝天啊!

    張斐看了眼文案,道︰“根據我們檢察院所查,你曾有效的預示過一場水患,並且讓當地的百姓趕緊去往高處避難。”

    羅堅點了下頭

    張斐道︰“但可惜並沒有成功,還是有很多百姓遇難。”

    羅堅又點了下頭。

    張斐道︰“你還因此丟掉堤壩巡吏的職位。”

    羅堅點點頭。

    張斐道︰“為什麼?”

    羅堅道︰“因為大家認為我是在散播謠言。”

    “但事實證明你不是。”

    “可我要不負責,那縣官就得負責。”

    兩邊的官員,略微遮遮臉,畢竟外面還有不少百姓看著的。

    “這倒也是。”

    張斐笑著點點頭,“那你又是如何預測水患的?”

    羅堅道︰“我是經過多年的觀察,發現在一些經常決口處,只要河水漲到一定的位置,就有可能發生水患,因此我就在附近的堤壩,刻上刻度,當河水漲到刻度上,我就跑去告知百姓,得躲避可能到來的水患。”

    張斐點點頭,又道︰“如今朝廷疏通二股河,引水東流,館陶縣可免于水患,並且百姓可獲良田。”

    羅堅直搖頭道︰“我認為這反而更危險。”

    張斐問道︰“這又是為何?”

    羅堅道︰“我家就住在新河道邊上,其實新河道行水數年,都已經趨于穩定,只是朝廷一直都放任河水自行,未有加固新河道的堤壩,這才顯得河道不穩,只要修固新河道的堤壩,之前那幾場水患,都不會傷及太多百姓。

    如今將水截往東去,使得館陶縣的新河道又遭破壞,一旦洪水重返,只怕誰也不能幸免。”

    張斐道︰“所以你認為,回河東流是做不到的?”

    羅堅點點頭,道︰“只要天老爺心情不好,好多下幾場雨,那邊河道承受不住,這水還是會往這邊來的。”

    “多謝羅叔出席。”

    這羅堅下去之後,檢察院又立刻傳上一位名叫李拓的證人。

    張斐是不厭其煩地詢問他是哪里人,又是從事何事。

    “下官乃是滑州人士,在修河司擔任公事。”

    “不知李公事擔任此職位多久,平時又負責什麼?”

    “大概十五年,平時負責清理河道淤沙。”李拓回答道。

    張斐問道︰“那你可有參與近年來的河北河防工事?”

    李拓點點頭,“有的。”

    張斐問道︰“對此你怎麼看?”

    李拓道︰“下官並不看好。”

    “為何?”

    “因為自古以來,故道難復,其因就在于河水若另擇它道,多半就是因為下游淤泥太多,致上流決口。若要解決問題,那也應該去下游清淤,而非上游分流河道,而且這可能會適得其反,根據我多年經驗,這水流緩就淤澱。

    如今北流水勢漸緩,就能看到河道上積澱淤泥,出現壅塞,朝廷應該趕緊清除北流淤泥,否則的話,將覆水難收。”

    “依你多年的經驗來看,這淤泥該如何清理?”張斐問道。

    李拓道︰“最好的辦法,就是持之以恆的維護,不可懈怠,我朝水患之所以恁地頻繁,就是在于唐末亂世,河道疏于治理,同時遭到嚴重的破壞,應該加固兩岸堤壩,栽種樹木,及時清淤,不求消滅水患,但求能夠減輕水患。”

    堂中趙頊听得是頻頻點頭,一個公事的話,都比那些大臣順耳多了,唐末亂世,河道幾乎走遭受破壞,導致水患不斷,我們老趙家是來收拾殘局,可不是老趙家導致的。

    李拓下去之後,張斐又連傳數人出庭作證。

    無一例外,全都是小吏小卒,但都是在河防建設中擔任一些技術官吏,且至少都有十年以上的經驗。

    但跟他們的供詞,就無一人認為回河東流是能夠成功的,全都認為,北流是大勢所趨。

    原因也很簡單,因為他們技術官吏,政治跟技術是兩回事,政治是有目的性的,不單單是治水,但在技術方面,只有做得到和做不到。

    之後,張斐終于將文彥博給請上來。

    眾人不禁又打起精神來,這是有套路的,到底文彥博也是東流派,只不過他跟司馬光一道的,建議緩行,慢慢治理,不能急于一時。

    前面那些小兵小卒,都認為東流行不通,這時候請文彥博上來,自然是給他們一個反駁的機會。

    張斐問道︰“文公乃是三朝元老,應該是熟知此事的因由,不知文公對此有何看法?”

    文彥博沉默良久,深吸一口氣,淡淡道︰“老夫對此並無太多看法。”

    不少官員是大吃一驚。

    文彥博久經官場,口才非凡,怎會怎會沒有看法?

    呂惠卿就震驚道︰“怎麼會這樣?”

    王安石咬牙切齒道︰“我們都被那小子給戲弄了。”

    “呵呵!”韓琦低著頭,用寬袖遮住臉,隱隱見到他雙肩正在急速抖動著。

    身旁的富弼,听到他那得意的小聲,也是頗為無奈地搖搖頭,心想,這小子總是能夠出奇制勝啊!

    張斐故作詫異道︰“一點看法都沒有嗎?”

    文彥博雙目一瞪,“沒有。”同時眼神警告張斐,你小子適可而止。

    張斐心領神會,“那那有勞文公了。”

    文彥博當即起身回到座位上。

    張斐目光又往司馬光等人看去,而後者紛紛將臉撇到一邊。

    無奈的張斐又瞧了天色,見已經是夕陽西下,于是帶著一絲疲態道︰“今日听證會就到此為止,我們檢察院會根據今日的問供,來判定是否能夠對程都監和程副使提起訴訟,如若我們覺得證據不夠,同時又有人可以提供新得證據,我們將會再舉辦一場听證會。”

    王鞏站起身來,表達對各位的答謝,然後正式宣布,听證會到此結束。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北宋大法官》,方便以後閱讀北宋大法官第六百九十六章 听證會(六)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北宋大法官第六百九十六章 听證會(六)並對北宋大法官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