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法官

第五百八十五章 禁令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南希北慶 本章︰第五百八十五章 禁令

    雖然這拗相公絕非是浪得虛名。

    但是王安石拗的是自己主張,也就是他的理財政策。

    他認為唯有理財,才可挽救現在大宋,因為範仲淹已經嘗試過節流。

    但不是說他就認為自己的新法條例是完美無缺,要知道他在制置二府條例司設相度利害官,就是專門負責監察新法在各地執行情況。

    而在歷史上,他也在根據具體情況,不斷地調整新法條例。

    若是讓他撤回青苗法,那是絕無可能的,但是做出相應調整,只要你說得有道理,他也不會固執己見的。

    而如今河中府的現狀,令他覺得,張斐的計劃無疑是最妥當的。

    皇宮。

    “陛下,就在今兒早上,王學士派出一匹快馬,看路線,應該去河中府的。”

    內侍田貴來到書房,向趙頊稟報道。

    趙頊稍稍點頭,“先生這麼快就派人回信,應該也是采納了張三的建議。”

    說罷,他卻是長長嘆了口氣。

    內侍田貴不禁道︰“陛下一夜未眠,不就是在等王學士的回應麼,如今王學士已經派人送信去河中府,陛下何故還嘆氣?”

    趙頊瞧他一眼,問道︰“田貴,你何時入得宮?”

    田貴忙道︰“回稟陛下,奴婢十歲入得宮。”

    趙頊又問道︰“也是因家境貧寒嗎?”

    田貴木訥地點點頭︰“是的。”

    趙頊繼續問道︰“若當時有人借錢給你家,就只收一分利息,你家可度過難關?”

    田貴思索片刻,“估計也是不能,這無風無雨,咱家都過不下去,哪還得上利息。”

    “是啊!”

    趙頊點點頭︰“如此簡單的道理,朕竟然沒有想到。唉這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想要幫助百姓的同時,又從百姓身上賺得錢物,改善國家財政,這幾乎是不可能的。難怪之前張三對新法總是避而不談,其實他早已看出新法之弊。”

    張斐寫給王安石和趙頊的信,當然是不一樣的,他跟王安石談得主要是應對政策,對于青苗法弊端,並未多談。

    但是在給趙頊的信中,不但交代應對之策,同時還將青苗法的弊端如數告知。

    這令趙頊一宿未眠。

    就這一道非常簡單的數學題,令他無可回避。

    田貴道︰“那也不是,百姓得到幫助,生活過得好,不就可以幫助國家改善財政。”

    趙頊笑道︰“那朕方才問你,你又說不行。”

    田貴道︰“咱家不一樣,借錢給咱家,也只能度過一時難關,來年還是還不上前。”

    趙頊嘆道︰“可天下百姓,十有,皆如你家。”

    田貴也糊涂了,不禁道︰“那那可如何是好?”

    趙頊沉吟良久,嘴里緩緩說出四個字,“潛龍勿用。”

    而目前河中府的局勢,變得是異常詭異,明明就是暗流洶涌,且人人自危,仿佛已經到了暴風雨的前夜,但表面上又都還是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尤其是在裁軍方面,那邊斗得是不可開交,但是裁軍還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並未受到太多干擾,也沒有造成什麼混亂。

    其實有很多人對此不滿,但是介于目前的復雜局勢,大家也都不敢輕舉妄動,生怕自己去引爆了火藥桶,那不得粉身碎骨。

    似乎這回輪到王韶和郭逵悶聲發大財,二人也異常低調,成天裝出一副很忙的樣子,對于外面爭斗,是不聞不問。

    “今兒天氣不錯,我們要不先走走。”

    從軍營出來的王韶瞧了眼天,又向郭逵道。

    郭逵道︰“請。”

    二人沿著小道往城內的方向行去。

    “想不到此番裁軍會如此順利。”郭逵輕松地笑道。

    王韶卻道︰“暫不可大意啊!”

    忽聞一陣銅鈴聲從遠處傳來。

    二人舉目看去,但見遠處的山道上,行來一支糧隊。

    王韶瞧著押糧的人是身著制服的衙差,不禁道︰“這些應該都是那些大地主交上來的稅糧。”

    郭逵呵呵笑道︰“看來今年的稅錢比之去年,是只多不少啊!”

    以前哪里看得到這場面。

    王韶嘆道︰“要是那些大地主年年如此,又何愁財政不善。”

    郭逵道︰“但是明年河中府肯定要輕松許多,如果裁軍能夠達到預期,能夠裁去近一半,再加上稅糧充足,這一進一出,日子可是要好過的很啊!”

    王韶愁容滿面道︰“你別看目前一切都非常順利,但其實是危機四伏,你想想看,如今河中府得有多少事,這轉運司與大地主之爭,宗法與律法之爭,警署與官衙之爭,這稍不留神,咱們今日所做一切,可能都會付諸東流啊!”

    郭逵卻是大咧咧道︰“想這麼多又有甚麼用,咱們做好分內的事就行。是成是敗,也非你我可掌控的。”

    別看他是武將出身,但心里清楚的很,說到底這還是新舊之爭,他們難以左右這場爭斗的走向。

    王韶瞧他一眼,沉吟少許,點頭笑道︰“你說得很對,這多想無益,咱們應該集中精力,穩住軍中,無論如何,不能讓他們的爭斗,影響到裁軍。”

    三冗之害,才是問題根本所在。

    而裁軍就是對癥下藥,就事論事,這比新政要更為重要,更能夠立刻改善國家財政。

    今日皇庭的發展,也與河中府的詭異局勢,是極為相似,這表面上欣欣向榮,隨著四小金剛漸漸站穩腳跟,民事皇庭幾乎是天天開審,成為一個日常機構,也成為賣菜大媽大叔的日常休閑娛樂。

    外面也是一棟棟建築物得以完工,那大狗的酒館終于從大棚搬到屋內。

    法援署,各書鋪,以及法學院也都建設起來,在寒冬到來之前,應該都可以交付。

    但實則也是危機四伏。

    其中就包括一直在建設的法學院,之前張斐一番威風過後,不少年輕書生滿懷憧憬地報名法學院。

    但跟前方訴訟浪潮一樣,這來得快,去得也快。

    “走了多少人?”

    張斐面色郁悶地向蔡京問道。

    蔡京卻道︰“就只剩下八人。”

    張斐皺眉道︰“他們就有這麼大的影響力嗎?”

    蔡京道︰“學生以為這與他們的影響力倒是沒有太多關系,只是這人人都盼望著將來可以落葉歸根。故此他們借宗祠暗中威脅,那些書生自然不敢來法學院報名。這僅剩的八人,全都是商人之子,而且沒有一個是河中府本土人士。”

    這北宋可是以孝為先,誰敢冒著被去除宗籍的風險去讀書。

    可見那些鄉紳雖然表面上是在于青苗法斗爭,暗地里還是在全方面圍剿這公檢法,而且他們的影響力是無處不在。

    這倒是令張斐有些頭疼,畢竟他不可能在河中府一直待下去,而且公檢法也得向著整個陝西路擴張,這法學院直接關乎公檢法現在的擴張,以及將來能否在河中府持續發展。

    但他對此也沒有辦法,道︰“既然只剩下八人,那你們四個就先各自挑選兩個做自己的助手,讓他們先熟悉皇庭的公務,等法學院建成再說吧。”

    “學生知道了。”

    蔡京點點頭,又道︰“對了,學生听警署那邊說,警署在鄉村門前的分署,近日來,也受到鄉里一些潑皮的騷擾,好似希望能夠挑起與警署的事端。”

    張斐眼中閃過一抹怒火,“看來他們都已經是窮圖匕見,都用上了這種下三濫的手段。不過暫時還得忍一忍,不能與他們發生爭執,他們這種團結是不可長久的。你去警署跑一趟,告訴符主簿,要是實在不行,就先調回來休整一段時日,萬不可與他們發生矛盾。”

    蔡京沉吟道︰“既然要撤,那我們不妨將計就計。”

    張斐瞧他一眼,“怎麼說?”

    蔡京猶豫了片刻,道︰“根據我對鄉里那些差役了解,他們多半都是在混日子,並非是在盡力維護鄉里的治安,如果皇家警察撤離後,這鄉里賊盜等事件越來越多,那鄉民必然會倒戈。”

    張斐道︰“我們是司法官員。”

    蔡京愣了下,忙道︰“是,學生知道錯了。”

    “這也不怪你。”

    張斐語氣輕松道︰“是他們咄咄逼人。不過你得明白一點,這是他們的地盤,玩這種招數,咱們不見得能夠玩得過他們。”

    蔡京見張斐也沒有怪他,稍稍松得一口氣,“老師的教誨,學生定當銘記于心。”

    張斐笑著點點頭。

    他並不會介意,蔡京玩些歪門邪道,因為他讓蔡京主管外事,就是要發揮他這方面的才能。

    韋府!

    “何鹽監,你最近一直都跟在元學士身邊,他到底是怎麼打算的,怎麼一點動靜都沒有。”

    韋應方略顯焦急地向何春林問道。

    元絳得狠話早就放了出去,而對方也是毫不留情面的拒絕,結果過去數日,元絳都不做聲了。

    這。

    何春林嘆道︰“我問了,元學士是說,得想一個名正言順的理由,否則的話,不能讓人信服。”

    韋應方激動道︰“他們擺明就是針對青苗法,這個理由還不夠正當麼。”

    何春林不太確定道︰“或許是因為對方也沒有明說吧。”

    就在這時,一個刀筆吏來到屋內,在韋應方耳邊嘀咕了幾句。

    “當真?”

    韋應方喜道。

    那刀筆吏點點頭。

    曹奕急忙問道︰“韋通判,什麼事?”

    韋應方呵呵道︰“這大魚可算是上鉤了,方才元學士去找過蔡知府,決定以宗法無權規定利息為由,禁止他們低息放貸。”

    曹奕激動地問道︰“確定了嗎?”

    韋應方點點頭道︰“蔡知府已經答應了,並且派人在擬定相關政令,相信過得一會兒,就會找我過去商量。”

    何春林長長松得一口氣,哆嗦著嘴唇,“打起來了!可算是打起來了!”

    本章完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北宋大法官》,方便以後閱讀北宋大法官第五百八十五章 禁令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北宋大法官第五百八十五章 禁令並對北宋大法官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