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北魏末年

第一百五十七章 那年十六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我怎麼可能是曹賊 本章︰第一百五十七章 那年十六

    白苟堆。

    “我今日能坐此位,將軍當居首功。”

    高澄指著鎮將府大堂主座,對堯雄感嘆道。

    堯雄卻推辭道︰

    “若無大將軍運籌,驅使梁軍,何來末將之功。”

    這番話倒是不假,堂下京畿眾將,包括侯淵都是一臉敬服之色。

    “略施小計而已。”

    語氣間略帶幾分得意,高澄不置可否。

    說到底還是自己與陳慶之位置不同。

    他先後調動青州刺史侯淵、梁州刺史斛律光、北豫州刺史段韶、豫州刺史堯雄、廣州刺史高敖曹、南荊州刺史源子恭、東荊州刺史楊陻G 踔劣 輝趺炊願兜木V荽淌泛罹耙慘 餘 稀br />
    這麼多軍事調動,所耗費的錢糧可不是小數目。

    而目的只是為了迷惑梁軍,以為他要攻打江陵,就突出一個財大氣粗的敗家行為。

    當然,高澄也有他的底氣。

    陳慶之到底不是蕭衍的親兒子,不,即使是對待親兒子,也很少有如高歡一樣跟兒子劃河而治的奇葩種。

    高澄肆意調動河南西部各州,縱使無功,徒耗錢糧,事後也不過是被高歡訓斥,頂了天也就是被喚去晉陽,挨一頓打。

    佔據河北、河南這樣的廣袤平原,又經過高澄多年治理,恢復生產,就突顯一個家底殷實。

    沒有人能夠在事情宣告失敗前,干涉高澄的決定。

    而陳慶之不同,他就算猜到高澄心思,對于建康的命令也必須遵從。

    兩人本就處在一個不對等的位置交手。

    更何況,對于大魏小兵仙來說,陳慶之也就那樣。

    倒不是小兵仙自己水平有多高,但架不住他手底下名將雲集,單單挑出一個堯雄就是歷史上兩敗陳慶之,能與之對壘的人物。

    高澄特意為堯雄在豫州大敗陳慶之,以及襲取白苟堆兩戰向高歡請功,也沒忘了再寫一封信交給陳慶之,這一次篇幅就短了,只一句話︰

    澄依言親提十萬兵至白苟堆,欲當面致謝將軍于豫州贈送衣食,將軍何故避而不見?

    這一次高澄就沒讓自己人送信了,誰知道陳慶之會不會惱羞成怒。

    從俘虜中隨意挑了一人,將他送往襄陽,由侯景的人把俘虜送去江陵。

    至于擔心陳慶之暴怒,還有高澄命人在南方傳唱童謠的緣故︰

    高郎提兵白苟堆,白袍避退江陵城。問君為何不相見,韋虎辭世無豪杰。

    若說之前種種,還有素未蒙面的至親兄弟蕭綸為高澄辯解,能讓一些蠢物相信高澄只是有能人輔佐。

    經此一戰,這麼多的軍隊、錢糧調動,就算蠢物也不會相信有高家父子之外的人擁有這麼大的權力。

    藏拙是藏不住了,就干脆換一種方法,激將,把自己視江南豪杰于無物的姿態擺出來,說不準往後在戰場踫面,就有蠢物上頭。

    歷史上因蠢物壞事的例子可太多了。

    高敖曹、高季式兩兄弟是沒化,人家盲不代表就蠢。

    至于所謂藏拙,真不重要了。

    當初高歡執意要與南梁和談,將事情交給高澄處理。

    哪怕高澄不看好魏梁之間能結成牢不可破的同盟,還是盡心為高歡辦事,以促成這次結盟。

    考慮到父子兩代雄主會影響到梁人的看法,高澄才讓溫子翝發揮他采被梁人所重的優勢,四處貶低自己的才能,起到輿論導向作用。

    雖然順利完成與梁人同盟,但蕭衍的背盟行為也讓賀六渾的謀劃竹籃打水一場空。

    當然,高澄擺出了一副瞧不起梁人的態度,但他可沒敢玩什麼乘勝追擊。

    在為堯雄、侯淵、段韶、斛律光、高季式等將士向晉陽請功的同時,高澄也向高歡建議,將豫州治所移至白苟堆,由豫州刺史堯雄親自鎮守。

    關于兩千俘虜,高澄也有了處置方案,一如之前南兗州之戰,士卒被送往河北分散安置。

    而此戰被俘的苟元廣等將校,高澄覺得相較于讓他們種地所得的收益,無論如何也比不上換取贖金,更何況自己家里也不需要俘虜的將官來當膳奴。

    按照利益最大化的導向,高澄決定將他們留在白苟堆,等著家人支付贖金。

    若真捉了厲害人物,那就不是錢糧能衡量了,能用就用,用不了就殺,無論多少贖金都不可能把人放回去。

    處理完善後事務,在確定陳慶之回師江陵之後,高澄終于班師,沿途被召集來的各路刺史逐個回歸屬地。

    回師途中,高澄也得知了不少從南方傳來的消息。

    好兄弟蕭綸因為當初宣揚抹黑自己,被蕭衍訓斥了一頓,也不知建康城里那個老頭要享受帝王待遇,或者誰家逝者又多一名哭喪的孝子。

    而陳慶之受到高澄的信件,連看都沒看直接就燒了。

    經過上次拆了信封,不得不把書信交給部將傳閱一事,陳慶之又怎麼可能再拆。

    高澄這個人他算是完全了解了,一肚子壞水,這時候來信還能听到什麼好話。

    與其和他來回書信以爭口舌,還不如致力于撫恤百姓,操演士卒,將來在戰場上把場子找回來。

    讓高澄知道江南到底還有沒有豪杰。

    沒錯,小高王瞎編的童謠已經傳唱開了,這無疑引起許多人的怒火。

    這年頭哪還少得了血氣方剛的少年將軍,腦子不怎麼靈光的都憋著一股勁要給高澄好看。

    不過黑粉也是粉,如今高澄的名聲算是響徹南北,真有哪天高氏敗亡,逃去南梁,想必自己混得不會比蕭寶寅在北魏差。

    蕭寶寅是南齊明帝第六子,蕭衍篡齊後,十六歲的蕭寶寅投奔北魏,混得風生水起,代理過大將軍,當過尚書令,最終在關中復齊稱帝,當然,也沒蹦太久就被捉了送往洛陽。

    同樣自稱天子,與他一道被押往洛陽的萬俟丑奴被當街處斬,而蕭寶寅卻因為在洛陽的好人緣,給留了體面,只是被賜死于駝牛署。

    不過蕭寶寅確實干了一件缺德事,暗中指派部將把酈道元給殺了。

    就是寫水經注那個酈道元。

    沒了酈道元,小高王雖然惋惜,但也沒太多遺憾,那時候的高家還上不得台面,小高王自己還窩在懷朔鎮吹風,哪管得了關中的事。

    他更在乎的是另位一人,青州益都人賈思勰。

    這人也沒干什麼了不起的大事,也就寫了一本農書而已。

    那本書叫齊民要術,被譽為中國古代農業百科全書。

    而著書時間大概就在533年至544年。

    很不湊巧,現在正是535年末尾。

    賈思勰大概率正在寫齊民要術。

    高澄從沒想過在賈思勰著書期間,將他征召做官。

    耽誤了齊民要術的問世,那可真是千古罪人。

    在成書前,讓賈思勰安心按照他自己的人生規劃去寫書,寫完就可以賦予重用。

    要完成這樣一部著作,不可能窩在家里閉門造車,肯定要四處調研才有發言權。

    為了避免這位大賢因自己的出現改變歷史,而在外地發生意外,高澄早早就安排了人在暗地里守衛。

    齊民要術里有個齊,自己也是注定要當齊國皇帝,一看就知道跟自己有緣。

    別說高澄瞎扯,張師齊,為什麼能受重用,還不是名字里有個齊麼。

    師齊,師齊,不得了,這家伙難道還能當國師?高澄下定決心,死前遺詔就是讓張師齊給自己殉葬。

    至于賈思勰的齊民要術,有緣人小高王辛苦派人保護,將來要個署名不過分吧,當不了一作,二作還不行嗎?

    或者加一句魏大將軍澄為成書予以諸多助力,那也是可以的。

    回師途中,與高澄道別的還有崔季舒。

    崔季舒已經被正式授予了兗州刺史一職。

    臨別時,高澄拉著崔季舒的手久久不語。

    雖然小高王喜歡用演戲來拉攏人心,但與崔季舒朝夕相處四五年,總處出了真感情。

    一朝驟然分離,料想就要與楊𨫥噪傮Yキ媚岩韻嗉恕br />
    又怎能不會為之傷感。

    楊𢙺~雲蕉ㄈR院螅  撓謚衛恚 彩歉叱瘟煬鴯Л 輳 揪抖 V薟諾靡韻嗉br />
    崔季舒也沉默了,兩人站了好一會,高澄擔心小崔路上口渴,想讓他留在原地不要走動,自己去弄點橘子。

    可如今正直年末,冰天雪地的,哪來的橘子讓小高王相贈。

    許久,高澄才開口道︰

    “叔正保重。”

    只四個字卻寄托了無限情誼。

    崔季舒卻戲言道︰

    “季舒必為大將軍在兗州尋訪美姬。”

    高澄惱了,揮手驅趕道︰

    “快走、快走,短期內莫要讓我再見了你。”

    崔季舒長身朝高澄一拜,終是在與侯淵同行,順道往兗州而去。

    侯淵要回青州,走的是途經兗州的路線,正好護送崔季舒赴任。

    高澄痴痴望著頻頻回首的小崔,直至再也看不見蹤影,才重新啟程。

    隨著最後一名外放的將領段韶在北豫州虎牢關止步,高澄也終于回到司州境內,洛陽在望。

    而此時,高澄也早在回師途中辭去了太昌四年,時間邁入太昌五年536年。

    “十六歲了呀!”

    高澄望著不遠處的洛陽建春門,悠然長嘆,其中辛酸旁人又怎會知曉。

    ------題外話------

    還有一個四千字的章節,會很晚,大家不要等。

    感謝書友dy291270460的打賞。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重生北魏末年》,方便以後閱讀重生北魏末年第一百五十七章 那年十六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重生北魏末年第一百五十七章 那年十六並對重生北魏末年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