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北魏末年

第一百一十章 父子相見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我怎麼可能是曹賊 本章︰第一百一十章 父子相見

    深受徐州百姓愛戴,得到京畿將士擁護的渤海王世子高澄病倒了。

    當宇文泰在關西另立中央的消息傳至彭城,高澄正巡視各軍,聞听消息,當場昏厥,從馬上摔落。

    所幸段韶、斛律光兩位將軍將他接住。

    說起這件事,當天在場的京畿將士們還是一臉慶幸,要不是機緣巧合之下,段韶、斛律光沒有騎馬,而是站立侍奉。

    並且,得天之幸,高澄又是倒向他們所在的一側,這才沒有因落馬受傷。

    但小高王終究是病倒了。

    眾將把昏厥的高澄送往帥帳。

    根據守衛帥帳的將士說法,以及在場將領的佐證,高澄醒來後,大罵宇文泰狼子野心,妄圖分裂大魏,他嚎啕痛哭,自言他與父親愧對大魏列祖列宗,期間又數次因悲傷過度而昏厥。

    新到任的徐州刺史抵達彭城,又听說了最新消息,渤海王世子高澄對國家在他們父子手上陷入分裂,深以為恥,他痛徹心扉,日夜嘔血。

    消息依舊是守衛帥帳的京畿兵將士傳出來的,他們很多人看見斛律光端進帳的一盆清水,端出來時卻染了紅。

    也不斷有沾血的白布,被帥帳里的親信處理。

    徐州刺史听聞後,當即往京畿大營拜會高澄,親眼所見高澄神色萎靡,咳嗽時又不經意讓他看見了捂嘴的白布上腥紅點點。

    想起同樣在晉陽嘔血不止,甚至拖著病體往洛陽向天子請罪的渤海王高歡。

    徐州刺史不由感慨道︰

    “高王父子,兩代忠良,天子之幸,大魏之福呀!”

    高澄也從徐州刺史口中得知高歡如今正在洛陽養病。

    听聞父親抱恙,他執意帶病上路,要回洛陽探望父親。

    徐州官吏無不為高歡、高澄的父子情深而動容。

    京畿軍從徐州,直奔洛陽,一路急行軍,士卒們並沒有叫苦叫累。

    大都督對眾人的愛護,大家都記在心里,如今抱病在身的高澄心憂父親,匆忙回師,他們也願意忍受奔波之苦。

    坐在驢車上的高澄確實心急如焚,以高歡的品行,應該不會出事。

    但人的名,樹的影,就高歡那臭名聲,洛陽城里指不定會有什麼閑言碎語,高澄哪能不急。

    這人怎麼一點自知之明都沒有,自己什麼名聲,自己不知道?

    你高歡住進洛陽渤海王府,那像話嗎?

    直到途中得知婁昭君也隨高歡南下,照料病情,高澄才放下心來,放慢了行軍速度,將士們也能夠喘口氣。

    太昌三年534年)正月初七,高澄抵達洛陽,回到渤海王府,他徑直走向高歡的院子,去探望養病的父親。

    一路暢通無阻,院子外的侍衛婢女不敢阻攔。

    院子里空無一人,走到門口,卻听見屋里傳來高歡與婁昭君的嬉笑聲。

    高澄撓撓腦袋,難怪婢女奴僕都被趕走了。

    擔心被人闖進來,好兒子高澄沒有選擇離開。

    ‘呸!真不知羞,老夫老妻了還白日宣淫。’

    耳朵都快貼在門上的高澄腹誹道。

    當屋內的聲響漸漸平息,高澄這才清咳一聲。

    “是何人在外?”

    婁昭君問道。

    “母妃,是孩兒回來了。”

    高澄回答道。

    屋里一陣慌忙動靜,聲響。

    片刻後,婁昭君說道︰

    “是阿惠啊,快進來吧。”

    高澄推門而入,屋里的婁昭君正襟危坐,兩頰卻帶著一抹潮紅,而高歡則半臥在榻上,腦袋上纏著布條,精神頭略有萎靡,但不是因病所致。

    “孩兒拜見父王、母妃。”

    向父母行禮,婁昭君好一番念叨後,才住了嘴,讓兩父子敘話。

    “若無阿惠,徐州難平呀!”

    高歡滿意地審視著高澄,夸贊道。

    這話倒有兩個意思,一個是高澄確實做得好,另一個就是為自己開脫,只有高澄才能平定徐州,所以他才不顧高澄反對,執意將兒子派去徐州。

    高澄也知道高歡不可能認錯。

    輕易除去人生大敵賀拔岳,高歡又手握二十萬鮮卑大軍,正是驕狂的時候。

    宇文泰!他有幾個師?

    “孩兒恭賀父王除去心腹大患,一雪昔日之恨。”

    高澄乖巧道。

    “舉手之勞而已,何足道哉。”

    高歡擺擺手,嘴角卻揚了起來。

    又想到自己來洛陽的目的,高歡征詢道︰

    “阿惠,你以為遷都鄴城如何?”

    在初入晉陽,河北士人倡議遷都被高歡拒絕後,高氏內部已經沒了遷都的議論。

    而關西另立中央,徹底與關東決裂後,高歡自己反倒思量起了遷都鄴城。

    雖瞧不起關西勢力,但關中四塞為國的地利卻不容忽視,短期內難以攻取,而關東是高氏的核心之地,鄴城的區位優勢明顯優于洛陽。

    讓高澄在鄴城為自己治理國家,而他則在晉陽專心領兵攻伐關中,簡直完美。

    沒想到高澄卻反應激烈,他正色道︰

    “誰為父王獻此謀,兒請殺之!”

    高歡一張臉瞬間黑了下來。

    有心想把這個要弒父的不孝子拖出去打一頓,可不知者不罪,只能耐心跟高澄解釋起遷都鄴城的利處。

    高澄當然明白,但憑你賀六渾的本事,怎麼可能入得了關。

    總不能等自己繼位,打下關中,再把高歡從玉璧城下刨出來,帶著尸首搞關西大巡游,讓老父親一睹心心念念的關隴之地吧。

    那可真成了千古孝話。

    “如今關西反叛,而父王遷都,世人會誤以為父王畏懼宇文泰,人心指向,不能不察。”

    一句話把高歡遷都的心思給熄滅了。

    如今東頭一個魏,西頭一個魏,洛陽望長安,誰慫誰孫崽。

    真要讓人覺得遷都鄴城是躲避關西鋒芒,是在露怯,難免有人生出別的想法。

    高歡思忖再三,對高澄說道︰

    “既然如此,你我父子當常往鄴城居住,安撫河北人心。”

    高澄也覺得兩父子輪流蒞臨他們忠誠的鄴城,是一個好辦法,當即附和道︰

    “父王所言甚是。”

    高歡又與高澄商議起對付盤踞河東山區的劉蠡升。

    才熱情迎接了劉蠡升的使者不久,約定兩家交好,轉眼就跟兒子商量怎麼在背後給劉蠡升來一刀,標準的賀六渾行為。

    我賀六渾一個鮮卑蠻夷,你跟我講什麼信義。

    高澄也沒心理負擔,政治信譽差的是賀六渾,又不是他小高王。

    他姓賀,我姓高,真不熟。

    “父王不妨與劉蠡升約為兒女姻親,以安其人,如今侯尼于年歲漸長,也該為他尋一門親事。”

    時間進入太昌三年,十四歲的高澄有心為九歲的弟弟高洋張羅婚事。

    劉蠡升割據一方,治下漢胡不下五萬戶,雖是草頭天子,但也有自己的體面。

    要安撫劉蠡升,與他結親,不能讓他女兒給高澄做妾,那自然是要給九歲的嫡次子高洋為妻。

    哪怕以後劉蠡升被親家所滅,高氏最重信義,高澄也不會放任高洋休妻再娶。

    至于李祖娥,給高洋做妾當然是委屈了,但給渤海王世子做妾......

    高澄又想到曾在李魚川見過的可愛女孩,心里一陣火熱。

    “阿惠所言甚是,不止要為侯尼于娶妻,更要嫁女,如此才能使劉蠡升徹底放下防備。”

    高歡興奮道︰

    “趁著兩家結親交往的機會,接觸劉蠡升的部將,拉攏他們為孤所用,再與其交兵,破之易也!”

    紇豆陵伊利已然臣服,等去掉盤踞山區的劉蠡升,高歡由晉陽走蒲津入關,再無糧道受襲之憂。

    高澄主動請纓道︰

    “還請父王將聯絡劉蠡升部將一事交由听望司處理。”

    經過這些年的權力燻陶,高澄已經不會再向以前一樣,舍不得拿妹妹的婚姻當籌碼,況且嫁娶又不是一朝一夕,成婚之前誅滅劉蠡升就行,又不是真的要嫁妹。

    當然,高洋娶妻是娶定了。

    崇尚信義的高氏,有著靈活的道德標準。

    高歡自無不許,听望司的辦事能力他很滿意,而且劉蠡升之所以棘手,不過是身處山區,易守難攻,又與晉陽為鄰。

    不過他還是提醒高澄道︰

    “劉蠡升的部眾一旦叛主來降,阿惠不可信用。”

    高澄連忙應下,他手頭不缺將領,當然不是要趁機擴充勢力。

    他攬下這件事,只有一個目的,確保劉蠡升被自己的部將所殺。

    劉蠡升大小也算一方勢力,高澄可沒這麼好心思給高洋尋找妻族依靠,等劉蠡升被眾將所殺,這些人自然不會因為高洋是劉蠡升的女婿,而成為高洋黨羽。

    有這麼一個時刻為自己著想的親哥哥,高洋也算三生有幸了。

    又與高澄商量了一些朝政之事,高歡決定自己領軍往鄴城暫住一些時日。

    離開河北已經兩年,該讓他們見識下如今高氏鼎盛軍容。

    高澄自然受命為他籌備糧草,兩人詳談許久,倒把婁昭君當了空氣,就連高洋、二姐兒的婚事她也只是旁觀不語。

    眼前兩個陰謀家肆無忌憚的算計旁人,又將國事當做家事處理,但看著父子兩時而會心一笑的模樣,婁昭君心里跟抹了蜜似的。

    天色漸黑,高澄這才告辭離開。

    回到自己院中,不急著與妾婦柔情蜜意,高澄秘密將安插在爾朱英娥、小爾朱、元明月三人身邊的婢女招了過來。

    詳細詢問她們這段時間的舉動後,高澄長長出了一口氣。

    這是他每次回師洛陽,都要做的一件事。

    高歡就是兩次出征在外,才被弟弟、兒子偷了家,小高王又怎麼會不防一手。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重生北魏末年》,方便以後閱讀重生北魏末年第一百一十章 父子相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重生北魏末年第一百一十章 父子相見並對重生北魏末年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