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人冒著寒風等在外面,是楚才浩沒有想到的。</p>
    哪怕是故意裝出給自己看,但說實話還是很感動。</p>
    走下車,楚才浩不好意思的說道︰“抱歉,寧導沒想到都到年關了路還是這麼堵。”</p>
    柳茜菲臉皮還是薄了一點,低著頭不說話,只是陪在一邊听著楚才浩面不改色得在那埋怨京城的道路交通。</p>
    強行解釋幾句遲到的原因後,楚才浩看著強撐著的眾人,提議道︰“我們先進去在聊吧!”</p>
    寧告幾人早就等著這句話了,簇擁著楚才浩向里面走去。</p>
    剛到電影廳大門,就听到里面傳來一陣陣笑聲。</p>
    楚才浩見狀,轉頭對著寧告笑道︰“恭喜啊寧導,看來反響很不錯。”</p>
    寧告自得的笑了笑,對于他這部自信之作他還是很有信心的。</p>
    寧告帶著楚才浩悄悄走進黑暗的電影廳里第一排做好。</p>
    此時電影已經快接近尾聲,楚才浩剛坐下來正好看到大熒幕里面國際大盜麥克因為奸商賣給他的繩子在最後關頭居然短了一尺而無奈只能眼睜睜的看著翡翠被人拿。</p>
    一個看起來威風凜凜,帥氣無比的國際大盜,居然被幾個小毛賊屢次欺負。</p>
    哪怕看過幾次,但這一反差瞬間還是引起了楚才浩的笑聲。</p>
    而一旁的柳茜菲哪怕不知道前面的劇情,依然被後面的片段逗到不行。</p>
    同時知道楚才浩為什麼對這部小制作這麼上心。</p>
    事實上,低成本、小制作是電影圈最經常提到的詞匯。</p>
    這個小制作指代的大都是成本不超過500萬成本的小電影,相當于一條紅線,就算不賣座也不會虧損太多。</p>
    再高一點的投資,比方說之前的《連理枝》,上千萬的投資,已經不能算是小制作,屬于一旦失敗基本不可能收回成本的那種。</p>
    </p>
    這幾年,舉凡票房過億的電影,都是大制作。</p>
    比如《滿城盡帶黃金甲》、《夜宴》,投資成本多是高大上億!</p>
    現實就是這樣,大制作才有觀眾願意進院線。</p>
    .......</p>
    《石頭》的首日票房出爐142萬。</p>
    這是什麼概念呢?</p>
    相比于位列第一《滿城盡帶黃金甲》的首日1500萬,自然比不了,但相比于其他國產電影已經要好上許多,妥妥破千萬的節奏。</p>
    可以歸類到票房大賣的檔次。</p>
    寧告興奮地簡直要發狂。</p>
    楚才浩有點無語的看了看興奮的不能自已的寧告一伙人…</p>
    這有什麼可興奮的,鐵定過不了億吧。</p>
    看著他們連酒杯激動的都端不穩的樣子,楚才浩暗自鄙視了一番。</p>
    只要是鐘影的發行片子,足夠《石頭》佔據百分之二十以上的排片。</p>
    這是強制性的,跟電影好壞沒多大關系。</p>
    這麼大的排片量,只要電影質量不錯,一般都不會差到哪里去。</p>
    現在的熒幕數量大約是2800塊,相當于560塊的熒幕一天下來,票房只有一百來萬,楚才浩不是很滿意,這都不夠自己在上海買一套房的。</p>
    和寧告輕輕踫了一下酒杯,詢問道︰“最近有什麼想法嗎?”</p>
    寧告喝完杯子的酒後︰“楚導,我想跟您干!”</p>
    寧告是很現實的人,應該說只要是成年人都很現實。</p>
    他當然渴望萬眾矚目,也幻想過自由自在,不看任何人眼色,但是,這種事情在現實太難實現了。</p>
    這段時間寧告已經體會到了有背景的好處,什麼事情都是一路綠燈,在羽毛還沒有張齊的情況下,寧告暫時想待在一個可以為自己遮擋風雨的羽翼下。</p>
    《石頭》大賣後不是沒人拋來橄欖枝,但在寧告看來,沒有勢力糾葛,腿又足夠粗的楚才浩無疑是最好的人選。</p>
    現在既然有了更多的選擇,寧告也沒有必要舍進求遠。</p>
    听到這句話,楚才浩說實在話,瞬間有點心動,作為未來有數能賣座的導演,簡直就是一顆搖錢樹。</p>
    楚才浩有點猶豫。</p>
    他要是真答應了,也就意外著之後還要對這個團體負責。</p>
    更你混原因是什麼?可不是光拿錢不辦事,還不是想你幫忙罩著點。</p>
    楚才浩考慮了快三分鐘了,最終還是沒有答應,楚才浩和張某子的性格有點像,有點隨遇而安,只是一個創作型人才,並不擅長經營,說白點就是胸無大志,不想一睜開眼就要想到公司里面幾十、上百張嗷嗷待哺的嘴。</p>
    廟小容不了大佛,以其等後面鬧得不愉快,還不如現在自由自在的,投點資賺點外快,想拍電影的時候,拍電影,想寫書的時候寫書,無拘無束。</p>
    寧告听後有點失望,不過他也有自己的傲氣,既然被拒絕了,就沒必要還纏著不放,兩人默契的略過之前的話題。</p>
    開始談論後期的宣傳問題。</p>
    電影宣傳一般有什麼套路?</p>
    相比于未來網絡發達的時候那種類繁多的操作,如今這個只有兩樣常規操作,一個就是上電視做節目,另一個就是跑路演,讓盡量多的人知道有電影要上了!</p>
    這些都是正常套路,更極端一點的就是炒緋聞、找一個有名氣的人強行踫瓷。</p>
    其實,無論做什麼,都是希望自己的電影能被人關注到,告訴觀眾,我有一部電影要上映了,記得來電影院看哦,親!</p>
    所以,很多公司的負責人特別喜歡找那些大導演、大明星的大陣容。</p>
    貴是貴了點,但起碼能節省那好幾千萬的宣傳費,和他們的固有票源。</p>
    這也是為什麼《石頭》前世要特別鳴謝劉得嘩投資,還不是要打著他的旗號,增加曝光度,而這次投資的是楚才浩,宣發自然是用著他的名號,甭管他有沒有來片場,制作人的名單必然要有楚才浩這三個字。</p>
    光是這三個字就抵得上幾百萬的宣傳費用,和一部分被這個名字吸引進電影院的觀眾。</p>
    只可惜楚才浩沒能參加首映禮的開幕式,要不然還可以請幾個記者幫忙寫寫幾篇文稿。</p>
    “首映做的很成功啊,四爺邀請了很多記者多人幫忙宣傳,接下後只要等口碑爆了,票房自然就上去了。”</p>
    寧告自信的說道。</p>
    楚才浩無語至極,這都什麼年代了,還是這麼老掉牙的一套。</p>
    “你們.....就沒有想過在網上宣傳一下《石頭》嗎?”</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