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真說

第七百五十一章 賜死童貫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苔上老菌 本章︰第七百五十一章 賜死童貫

    張克公的府邸,李綱坐在眾人中間。

    大家原本還沒把這個地位低微的太常寺少卿放在心上,如今一看,這李綱確實有些本事。

    他利用信息差,先是在太子趙桓面前盡力的貶低金國。

    讓趙桓覺得金軍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從而支持他主戰的決心。

    隨後利用趙佶畏戰的心理,在駱駝身上再添一把稻草,將趙佶的心理防線徹底壓垮。

    讓他為了保命而選擇推卸責任,棄城逃跑。

    朝堂上的幾大奸臣,其權勢全部來源于趙佶。

    一但趙佶退位了,他們就失去了靠山。

    朝中忠臣數十年都搬不倒的幾大奸臣,一夜之間就有可能會灰飛煙滅。

    眾人認同了李綱能力,同時也認同了他的地位。

    雖然李綱現在官職較低,但作為從龍之臣,趙桓登基之後,李綱定會一飛沖天。

    金軍逼近,傳位進行的十分倉促。

    當天晚上,趙佶剛剛下旨。

    第二天,還蒙在鼓里的趙桓就被轎子抬進了宮里,經過一系列簡化過的儀式,變成了大宋朝第九位皇帝。

    于此同時,趙佶已經收拾好了東西,正準備帶著他的親信們逃到江南。

    李綱的建議說的不錯,蜀地確實安全,也有偏安一隅的資本。

    但是四川終究不如江南發達。

    趙佶享受慣了,讓他去四川吃苦,他哪能受得了。

    于是他決定不去四川,而去江南。

    江南物產豐富,往日在東京享受的大部分東西都是從江南運來的。

    到了江南,路反而近了。

    再加上有長江天險阻攔,江南也比東京安全的多。

    趙桓剛一上台,確實有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架勢。

    李邦彥等人正準備勸這個新君割地賠款,卻被趙桓痛罵一頓︰“爾等整日只知道賠款,我天朝上國連面子都不要了嗎?”

    張克公等人見趙桓果然支持抗金,于是個個欣喜。

    朝堂上那些想要投靠新皇的騎牆派果然站到了主戰派一方。

    求和派的聲音頓時被壓了下去。

    趙桓道︰“若等金軍渡河包圍開封,一切就都晚了。

    朕決議御敵于黃河以北,眾臣意下如何?”

    眾人見這個新皇帝提出的方案還是具有一定可行性的,越是便紛紛支持。

    求和派現在只能裝死,在朝堂上低頭當鴕鳥。

    得了眾臣的支持,年輕氣盛的趙桓立刻起了念頭︰“此等危難之際,朕決定御駕親征,譴御營步軍指揮使何灌率兵兩萬堅守河津,內侍梁方平為監軍,朕親自到滑州督戰。

    一定要守住河津,將敵人擋在黃河以北。”

    眾臣一片山呼海嘯的支持。

    趙桓想的很簡單,他以為自己這個皇帝親自到前線督戰,軍士們一定會士氣大振,將北方的侵略者趕回去。

    但戰爭沒有他想象的這麼簡單。

    趙桓要離開東京,前往滑州。

    東京不能沒人。

    于是他想到了之前從太原逃回來的童貫。

    趙佶已經赦免了童貫的罪,雖未官復原職,卻也恢復了他的兵權。

    趙桓可悲的地方就在于,他想要革除弊病,最後發現自己手上能用的人都是弊病本身。

    他要上前線督戰,後方有資格,有能力擔當東京留守的,卻只有一個童貫。

    趙桓只能下旨,命童貫為東京留守。

    可是童貫面對這個重歸權力中心的好機會,卻罕見的放棄了。

    他早就見識過了金軍的厲害,所以根本就沒有和金軍對戰的勇氣。

    現在他只想著趕緊逃走。

    趙桓剛剛登基一天,朝會一散,趙佶就找到了兒子趙桓。

    讓他好好守衛東京,當好皇帝。

    而趙佶自己馬上就要逃跑了。

    當時,東京城南門大開。

    護城河上架設了十數座浮橋,供趙佶一行通過。

    趙佶畢竟是太上皇。

    隨行的護衛兵馬,達官貴冑,還有共同逃難的普通百姓,人數高達數萬。

    眾人神色倉皇,腳步混亂,生怕趙佶逃走的時候會把自己丟下。

    浮橋上哭爹喊娘,一片淒慘景象。

    還有不少人直接被擠下了護城河。

    童貫來的晚了一些,就被人給堵在了城里。

    “滾開,還不趕緊把路讓開!”

    人們只是回頭看了看,接著就繼續往前擠。

    他眼見著前面如山如海的人群,不管怎麼呼喊都沒有用。

    人們根本不會听他的。

    童貫越想越氣,他現在只想趕緊逃出東京,誰敢攔他,就是跟他過不去。

    “來人,給我放箭!”

    他們眼前的都是東京城內的百姓,都是自己的鄉親父老。

    一般的京城禁軍都不會執行這種命令。

    但是童貫的手下不一樣。

    童貫的親軍勝捷軍是從西軍之中精挑細選的一群精銳,規模近萬。

    其中三千留在了太原,跟隨王稟守城。

    剩下的全部在東京,依舊負責保護童貫的安全。

    他們已經近乎于童貫的私兵。

    不管童貫下達如何反人類的命令他們都會執行。

    一群勝捷軍听到童貫的命令,立刻拉弓放箭。

    箭矢如雨,傾盆而下。

    還在渡浮橋的百姓們根本想不到官軍會朝他們放箭,一時間鮮血噴涌,百姓們哭爹喊娘,景象無比淒慘。

    勝捷軍一輪箭矢射過去,至少射死了上百人,還有數百人身上受了不同程度的箭傷。

    百姓們驚慌失措,連忙跳下浮橋逃跑。

    童貫便趁機度過浮橋,追上了趙佶的車駕。

    城門處,站著數不盡的御史言官。

    他們看到童貫此等畜生行徑之後,一個個義憤填膺。

    數不清的彈劾奏章頃刻間擺滿了趙桓的書桌。

    趙桓找來了李綱,李綱是他登基的大功臣,只是現在還沒有找到合適的理由給他升官,只能暫且當作趙桓的幕僚。

    他問道︰“李少卿,童貫之事,你覺得應當如何處理。”

    李綱道︰“百姓苦童貫久矣,如今大宋天下大亂,所謂亂世需用重典。

    陛下可趁此機會,為百姓除掉童貫。

    一來聚攏民心,二來震懾奸邪。”

    趙桓點了點頭,當時便要下旨賜死童貫。

    李綱卻連忙阻攔于他︰“陛下,為政處事,切不可焦躁。

    童貫畢竟是太上皇寵臣,輕易賜其一死,固然容易,但卻會讓天下人說陛下不孝。

    依臣之見,可先削其官,再奪其權,最後由百姓請命,誅殺童貫。

    陛下再下旨,便可盡收民心。”

    趙桓點頭道︰“李少卿說的甚是。朕就按你說的辦。”

    童貫剛剛出城沒走半日,欽差便從京城追來。

    “太師童貫,囂張跋扈,縱兵作亂,殺死百姓數百人,有失察之過。

    責令貶為左衛上將軍。”

    童貫只能領旨,還好兵權沒有被奪。

    第二天,朝中又來了一個欽差。

    這次趙桓便奪了他的兵權,再降其為昭化軍節度副使。

    發配英州。

    童貫明顯察覺到了趙桓對他動有殺心。

    于是他連忙去找趙佶哭訴,希望趙佶能出面救他一命。

    趙佶心軟,于是給趙桓去了一封信。

    希望趙桓無論如何處罰童貫都不是問題,只是不要取他性命。

    趙桓卻道︰“兒臣初為皇帝,不除童貫,不足以正臣心,不足以平民憤。”

    最終趙佶還是在童貫和親生兒子之間做出了選擇。

    太學生帶頭盡數童貫罪狀,百姓們紛紛上街,到衙門請皇上為民做主。

    趙桓秉承民意,派監察御史張澄,帶領御營兵馬一路追去。

    童貫剛剛到達陳留,便被張澄堵在了役館之中。

    他手下的勝捷軍在他生命的最後關頭卻沒有站出來保護他。

    因為勝捷軍依舊是忠于皇帝的軍隊。

    張澄看著跪在地上,短短幾天就變得滿頭白發的童貫,心中感慨不已。

    這個創下多想歷史之最,權勢滔天的大宦官,竟然要死在自己手下。

    他展開聖旨,高聲念道︰“罪臣童貫,其罪有十。

    其一,棄守太原,置江山社稷于不顧。

    其二,屠殺百姓,置萬民性命于不顧。

    其三,收受賄賂,置朝堂法度于不顧。

    ••••••

    其十,結黨營私,置忠君大義于不顧。

    此十罪者,罪大惡極。

    不斬不足以平民憤,不殺不足以謝天下。

    然,念其早年功勛。

    許其自盡。

    賜毒酒一杯,白綾一匹,匕首一把。

    望好自為之。”

    童貫頭埋得很低,听聞張澄宣旨之時,卻渾身顫抖。

    “臣謝陛下隆恩。”(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水滸真說》,方便以後閱讀水滸真說第七百五十一章 賜死童貫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水滸真說第七百五十一章 賜死童貫並對水滸真說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