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真說

第五百三十章 蔡京罷相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苔上老菌 本章︰第五百三十章 蔡京罷相

    現在天下各處都有烽煙。

    齊魯有陸陽,河東有田虎,荊湖有王慶,江南有方臘。

    西北還有老對手西夏。

    戰爭發生之處,必會使當地民不聊生,十室九空。

    大宋兵馬就算能重振雄風,一口氣把五路敵手全部剿滅。

    國力也會受到重創。

    他趙佶的身後名,就算沒有靖康之恥,也已經爛了。

    此等大劫,不亞于李唐安史之亂。

    而現在離東京最近的陸陽便是趙佶的頭號眼中釘。

    西夏雖強,不過其遠在河套,離東京千里之遙,中間有許多堅城險關可以據守。

    西軍最近征伐西夏也是連戰連捷。

    陸陽卻不一樣。

    他所在的山東與中原緊緊相連。

    更別說現在應天府已經落到了齊國手中,六萬兵馬駐扎應天府,只要急行軍,三天之內就能開到東京城下。

    中間沒有任何險關阻隔,開封附近更是一馬平川。

    正適合梁山大批馬軍行動。

    可以說東京已經被齊國拿刀架到脖子上了。

    總得有些反應了。

    可是現在大宋最麻煩的地方就是戰線開的太多,同時跟五個對手打,手中的精銳兵馬嚴重不足。

    尤其是東京河北兩地的禁軍在和梁山的交手之中損失慘重。

    現在很難再抽出兵力,大規模的征伐山東。

    除非調集西軍。

    朝堂上,眾臣清一色的裝死。

    趙佶怒道︰“應天府都失陷了,眾卿就一點辦法都沒有嗎?”

    宿元景看朝中大臣都不願意出來,于是便嘆了口氣。

    “陛下,臣到是有個主意,只是不知能不能行。”

    趙佶一看,這種緊要關頭,還是得看宿元景這些真正有本事的大臣。

    “宿愛卿快快講來。”

    宿元景道︰“陛下,常言道︰‘攘外必先安內!’要想對付外敵,還是得先解決我們內部的問題。

    以臣之見,不如與西夏修書議和,暫且罷兵。

    調動西軍精銳,四處平叛。

    待到內亂夷平,再處理西夏也不遲。

    西賊最近幾年與西軍交戰,類遭敗績。

    也需要一段時間休養生息,應該不會拒絕。”

    趙佶思慮了一番,這好像是唯一的辦法了。

    “好,準奏。只是調動哪路兵馬,選何人為將,愛卿可有腹策?”

    宿元景道︰“回稟陛下,熙河路經略劉法,帶兵有方,謀略高深。開疆擴土,屢建奇功。

    可以其為帥,領熙河路兵馬三萬。

    再有環慶路兵馬副總管姚古,名將之後,武藝高強。

    可領環慶路兵馬兩萬為副帥。”

    趙佶問道︰“只憑這五萬人,如何討伐梁山。”

    先前童貫和高俅各自帶領十余萬人征討,都弄得灰頭土臉,大敗而歸。

    如今只命劉法帶領五萬人出戰,趙佶覺得有些少了。

    宿元景道︰“陛下,這五萬人並不是攻打梁山的。”

    趙佶卻有些疑惑,我讓你出主意怎麼對付梁山,你給我拐彎抹角的干什麼。

    宿元經沒有讓趙佶等候太久。

    “所謂征戰,其本質是兩國國力的比拼。

    比的是兵馬,人口,錢糧,後勤。

    我大宋富庶,首屈一指。

    不管是梁山還是西賊,只要我大宋能夠正常收到賦稅。

    要滅他們只是時間問題。

    陸陽佔據山東,虎視中原。

    固然該滅。

    但梁山現在鋒芒正銳,強行挫其銳氣,只怕會損傷過重,得不償失。

    以臣之見,當先誅王慶,收復荊湖。

    再滅方臘,暢通漕運。

    兩面夾擊,困死田虎。

    最後再以舉國之力,泰山壓頂之勢,絞殺陸陽。

    方為上策。”

    宿元景的計策老成持重。

    首先考慮的不是怎麼贏,而是如何保證後路。

    讓自己就算敗了也不至于一敗到底。

    王慶佔據的房州等地就像是一把刀子,死死的堵住了大宋朝廷的退路。

    淮西軍現在已經佔據了房州、均州、襄陽府、光化軍、鄧州、歸州和夔州。

    再進一步便要攻打西京洛陽。

    宿元景考慮過梁山的戰力,他已經提前做好了朝廷打不贏梁山而被迫遷都的打算。

    畢竟東京城周圍一馬平川,交通便利,不管是陸路還是水路,都無甚險阻。

    太平時節是貨物的最佳集散地,經濟極其繁華。

    一到戰亂的時候,敵人的大軍來去也十分方便。

    在戰爭時期,東京是不適合作為都城的。

    因為它的地理位置不好,十分的危險。

    若要選擇一個比較好的臨事行在。

    首選必然是西京洛陽。

    洛陽作為大宋陪都之一,經濟繁華,人口稠密。

    城牆堅固,守軍頗多。

    東京城四周都是平地。

    而洛陽城不同。

    三面環山,一面臨水。

    東有虎牢關、汜水關。

    西有函谷關。

    北面是王屋太行兩座大山,南面有洛河也不會缺水。

    易守難攻,遠勝東京。

    就算西京也守不住,還可以退往江陵。

    江陵府地處中心,抱山環水。

    也是個極佳的遷都之地。

    實在不行也可以學唐明皇幸蜀。

    有蜀地之險,不愁沒機會東山再起。

    但這一切行動的前提,都得先剿滅王慶。

    畢竟王慶現在就對西京虎視眈眈,還堵住了朝廷往西南去的道路。

    再就是討平方臘,大宋朝的糧餉大部分都從江南來。

    江南一日不平,大宋就只會越來越窮,直到最後打不起仗。

    至于田虎,已經被夾在了群山之間,早晚是冢中枯骨。

    不必理會。

    最後再用全力剿滅齊國。

    此計雖然老成,卻不和趙佶的心意。

    “嗯,此事便容後再談。”

    宿元景一看趙佶的臉色,便立刻緘口不言。

    既然皇帝不願意采用自己的方案,他再說下去也就是浪費口舌。

    蔡京悄悄看了一眼自己身邊楊戩梁師誠和王黻幾人的臉色,見他們幾個都是面無表情,呆若木雞。

    經過了這幾場大戰,他們心中都明白現在不是和梁山死拼的時候,雙方保持默契,不戰不和,慢慢收拾掉梁山的盟友們才是上策。

    他們幾個也支持宿元景的辦法。

    只是因為此事不和皇帝的心意,幾人就閉口不言。

    讓他們拿出更好的辦法,他們也辦不到。

    蔡京卻不能沉默,因為皇帝正在氣頭上,蔡攸丟了應天府,不讓皇帝把這口氣除了,蔡攸的仕途就完蛋了。

    朝會不歡而散。

    蔡京下朝以後,卻沒有直接回家,而是單獨去宮中拜見趙佶。

    兩人宮中談了許久。

    不知道說了些什麼。

    蔡京出宮門的時候,臉上卻帶著許多釋懷和輕松。

    幾天過去,皇宮中突然傳出一道聖旨。

    痛斥奸臣蔡京禍國殃民,結黨營私,欺上瞞下,貪婪無度,以致天下大亂。

    剝奪蔡京一切官職,貶為平民。

    百姓們听聞此事,頓時覺得皇帝還是有些眼光的,能處理這個大奸臣,大宋朝廷還有救。

    在黨爭中被蔡京壓迫的官員們紛紛慶賀這件大喜事。

    蔡攸也在第一時間趕回了太師府。

    此時的蔡京依舊坐在書房的大案後面。

    只是臉上已經沒有了往日凌厲的氣勢。

    蔡攸喊道︰“父親。”

    蔡京睜開了眼楮。

    看著跪在地上的兒子。

    “來了,那就吃過飯再走吧。”

    說著他便要站起來。

    蔡攸連忙上去攙扶。

    眼中的淚水止不住的留下來。

    “是孩兒沒用,連累了,父親。”

    蔡京笑道︰“我已年過古稀,沒幾年好活了。不趁著晚年安享快樂,死把著朝中大權有什麼好的。

    只是你以後得千萬小心。”

    “是,孩兒明白。”

    蔡攸丟了應天府的事情,惹得趙佶憤怒異常。

    往常,天下大亂或者有大規模天災導致民不聊生之時。

    皇帝都會下罪己詔,或者在朝中找一個人神共憤的大奸臣背鍋。

    蔡京便是主動找皇帝承擔下來了這個責任。

    將天下大亂的一切原因都背在自己一個人身上。

    一來是蔡京對官場之事卻是厭倦,快八十歲的老人,實在是干不動了。

    二來也希望趙佶看在自己忠心的份上照顧照顧蔡攸。

    果然蔡京罷相之後,蔡攸失陷應天府的事情就不了了之了。

    蔡京在朝中的政敵們不是沒有上折子攻擊蔡攸,只是這些折子趙佶連看都不看。

    最後朝廷對梁山也沒有商量出個所以然來。

    還是按照宿元景的計策,先修書與西夏停戰。

    再調集大軍剿滅王慶。

    王慶那邊已經發展了好幾年,一直沒有朝廷大將率軍征討。

    發展勢頭極其迅猛。

    再不動手,等淮西軍拿下西京,東進鄭州,就要和梁山軍左右兩翼夾擊東京了。

    <a id="">slkslk.com</a>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水滸真說》,方便以後閱讀水滸真說第五百三十章 蔡京罷相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水滸真說第五百三十章 蔡京罷相並對水滸真說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