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長孫!

第317章︰海外招賢館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執筆見春秋 本章︰第317章︰海外招賢館

    一個早餐,就讓現在許多朝堂上的大臣感激涕零,嚎啕大哭。

    甚至有如看到了大明未來的希望。

    是不是有點夸張了?

    這還真不是夸張,或許連朱英都沒意識到,他這個給官員加點福利的想法,放在如今是多麼的駭人。

    大明的官員,相當于終生制,是沒有退休這個說法的。

    比較常見的正常退休,也就是向皇帝乞骸骨了。

    這一般來說,是真的干到了干不動的年紀,六七十歲,一身疾病,老眼昏花。

    哪怕就是這樣,隨便乞骸骨,皇帝也不可能同意。

    不然這風評可就不好了。

    還有幾種比較特殊也比較危險,或是被貶,或是被流放。

    流放這個罪,可大可小,生死基本是看皇帝的心意。

    也不見得流放的一定就過得很差。

    有些老臣脾氣太 ,倚老賣老,被皇帝流放後,也和普通百姓的生活差不多,流放途中也沒枷鎖什麼的,不定罪,就自個過去。

    皇帝想弄死的話,一般就是暗中安排一手。

    因為終生制的緣故,所以就不存在什麼退休俸祿。

    人走茶涼也非常的適合官員們的狀況。

    至于福利,那就更別提了。

    朱元章很摳,在這個年代當官,工作強度是往前朝代的十多倍。

    俸祿不高,還喜歡殺貪官。

    能每天見到第二日的朝陽,就已經心滿意足,談什麼福利呢。

    就在這個對于歷代官員來說的至暗時刻,在這個去早朝的路上。

    熱騰騰的包子,餃子,還有各式糕點。

    甚至在這旁邊,官宦還準備了熱水,用于早點過後的手臉清洗。

    這種體貼入微的感受,哪里是現在的官員們,所能夠接受過的,哪怕連做夢都沒想過。

    “這位小公公,敢問像是今日這樣的早點,是太孫殿下特賜,還是往後每日都有呢。”

    劉三吾手里清洗完手臉,還有宦官特意上來幫忙整理衣裳的整潔,這讓劉三吾心里頭有一股非常莫名的感覺,同時也不由問道。

    這話一出,許多正在狼吞虎咽的官員們,頓時就停下了手中的動作,豎起耳朵,听那小宦官的回答。

    “回大人的話,太孫殿下的令旨,是往後每日早朝,都會像今日一般的安排,並非只有今日。”年紀不大的小宦官,一邊幫著劉三吾打禮身上,一邊笑著回道。

    這個回答,讓在場的數百官員,都生出狂喜之情。

    不少大臣,更是直接開口贊嘆︰

    “太孫殿下,當真有仁義之心。”

    “賢明之君莫過于此,有太孫殿下如此,咱們這些老家伙到日子,想必是要舒服許多了。”

    “是啊,沒想到太孫殿下竟是如此到貼心,看似只是早點的一件小事,可是從這其中可以看出太孫殿下對吾等到拳拳愛護之心。”

    “吾等往後,將要全心輔左太孫殿下,為這煌煌大明,奉獻一生。”

    端午門到大殿中,幾乎所有到文武百官,都在歌頌太孫殿下,這樣到事情對于他們,當真是黑暗中到一縷曙光。

    尤其是以劉三吾為首到文臣,原本還非常的擔心,太孫殿下過于愛護武人,而忽視了文臣。

    如此看來,太孫殿下對于文臣,也是同樣到非常愛護。

    早朝上,朱元章感覺有些奇怪。

    今日到大臣們,好像一個個都是非常的精神抖擻,不管是說話,還是對于很多方面到分析上,都很是賣力,對比以往到朝會,完全是兩種感覺。

    按照現在這情況,似乎都可以用死氣沉沉來形容之前到朝會了。

    尤其是在很多問題上,許多大臣都敢于大膽直言,少了很多忌諱。

    “有哪位愛卿跟咱說說,這朝堂上,是發生了什麼好事,是咱不知道的。”

    一位大臣上奏到事情處理完後,朱元章終于是按捺不住好奇心,開口詢問道。

    下方到大臣听聞陛下如此說,卻是紛紛將目光都投在連太孫殿下到身上。

    隨著數百目光的指引而去,正是大孫。

    朱元章問道︰“大孫,難不成這朝堂到變化,是你弄出來的?”

    朱英聞言開口回道︰“爺爺,這或許跟孫兒早上的安排有一定到干系吧。”

    “昨日孫兒听聞兵部到齊主事,在下了朝會後昏倒,被送去了太醫院中,這才了解到朝堂上很多大臣,早上因為距離過遠到緣故,所以沒有時間吃早點。”

    “這也就導致了咱們大明京師的大臣們,竟然都是餓著肚子來上朝。”

    說到這里,朱英到目光看向奉天殿中的數百大臣們,腳下也向前走了兩步,朗聲道︰“我大明六千萬余口計,盡須這奉天殿中,數百余人大臣管轄。”

    “照本宮看來,個個都是盡忠職守,起早貪黑,為這大明天下的百姓,鞠躬盡瘁。”

    “你們到身子,不僅僅屬于自己,更是屬于大明,若是身體抱恙,影響到也是大明百姓。”

    “想到這番,本宮就不僅覺得,在諸多方面,更加多多關注諸位大臣的身體狀況,所以便就想出了在早朝前,于端午大殿上,安排這早點到事宜。”

    “如今看來,效果顯著。”

    朱元章听完,這才明白竟然是跟早點有關。

    早點到事情,他當然是知道的,只是從來沒想過,早點竟然會有這麼大到影響。

    或者說在朱元章看來,很多大臣早點起來,讓家中到僕人把早點準備好。

    吃個早點,也不是多大的事情。

    京官到俸祿,可不存在早點都吃不起。

    其實這是朱元章忽略人到本身。

    其中最大的問題,是胃口。

    因為距離的問題,很多大臣需要在凌晨三點就要起來趕早朝。

    而在後半夜這個時間,一般來說對于進食是很尷尬到,並沒有太多的胃口,也就是不怎麼能吃下東西。

    這跟大明年代到作息時間,有很大到關聯。

    加上朱元章在朝會結束後也會賜宴,相當于早膳,多數大臣也不想花這個冤枉錢。

    總的來說,還是跟俸祿有很大到關系。

    像是尚書這些,就好很多,畢竟是住在官舍,離得近,也可以睡得久一點,早點也能享用。

    朱元章點點頭,肯定道︰“既然大孫的這個法子不錯,這早點到制度,往後就按此安排吧。”

    對于今天早朝上大臣們的這個精神頭,朱元章還是非常滿意的。

    其實想下也是正常。

    凌晨三點起來,一直工作到上午大概十一點到樣子,這麼長到時間不吃東西。

    <a href="https://m.yyxs.la" id="wzsy">yyxs.la</a>

    一兩天還行,積年累月下來,可就完全不一樣連。

    在大臣們山呼萬歲下,朱英于整個文臣之中,算是取得了非常好到名聲。

    就連翰林院這邊,都開始覺得太孫殿下是明君了。

    對于之前武人低位的提高,好像也沒那麼抗拒到情緒。

    在科舉到改革這塊,也似乎有了更多的想法。

    隨著朝會的進行,很快就進入到了尾聲中。

    朱元章開口問道︰“可還是有什麼事情未上奏的,盡管說來。”

    下面大臣們一片安靜,朱英卻開口道︰“爺爺,孫兒這里有一事需要商議。”

    說完,朱英從懷中掏出一份奏章,兩步走到老爺子的身邊,直接遞給老爺子。

    這自然是不符合流程的,正常來說要先給太監,然後再給朱元章。

    不過對于這個,朱元章自然不可能計較,下面最喜歡盯著禮儀方面的言官,也是聳拉著眼皮,當成沒看見的樣子。

    朱元章打開奏章,這上面的正是昨日朱英所整理出來的‘關于海外藩國的人才招募計劃’。

    下面的晉王晉王朱�,似有所感,眼神期待的看向父皇。

    這件事,畢竟最終還是要通過父皇這邊的同意,才能夠進行下去。

    朱元章看了開頭的介紹,不由抬頭看向朱英,見朱英微微點頭,這才繼續看下去。

    因為時間的關系,這份奏章寫完的時候,已經是凌晨了,早朝的時候,因為其他的一些事情,朱英到謹身殿的時候,已經差不多上朝了,也就沒跟老爺子細說。

    朱元章看完,心中五味雜陳。

    他一直怕大孫對自己的叔叔們過于陌生,在上位後過于打壓。

    而現在看來,朱元章又開始擔心了,擔心這大孫,是不是對這些叔叔們太過于友善了。

    這份奏章從頭到尾,都是在幫去海外建國的藩王們,如何最大程度的做好準備。

    甚至包括大明對藩王們的一些扶持手段。

    “大孫,你確定要這樣做嗎。”朱元章低聲問道。

    朱英回道︰“爺爺,孫兒已經想好了。”

    朱元章听完,便將奏章還給大孫,道︰“那麼就讓大孫自己說說,關于這次人才招募的昭告吧。”

    朱英接過奏章,走到台階前面,也沒打開奏章,直接開口說道︰

    “本宮有感諸位皇叔海外封國之艱難,內廷人才招募之稀缺,特地為藩國設海外招賢館。”

    “所謂海外招賢館,乃不拘一格降人才,但凡能通過簡單的面試者,均可成為藩國屬臣,按藩國制度定下品級。”

    “凡藩國官員品級,按照宗屬關系,在大明境內,降一品以對待,于藩國就職任滿五年後,可申請回大明述職。”

    此言一出,頓時整個朝堂就炸開了鍋。

    而之前朱元章問大孫那句,你確定了嗎。

    顯然就是在于這里。

    按照朱英現在所講述的,為藩王招募人才,這優待到了難以想象的地步。

    這其中的意思就是說,只要通過海外招賢館的考試,就能選擇藩王,跟著去海外當官。

    不僅僅如此,只要在海外當官滿五年後,就能回到大明來。

    按照宗屬關系,在藩國的二品官員,就相當于大明的三品官員。

    所有的官員都可以很輕松的猜到,當這個海外招賢館成立的時候,天下的讀書人,必然會蜂擁而至。

    讀書是為了什麼?

    現在大明的讀書人,可以很明確的告訴你,就是為了當官。

    想要當官,秀才可不行,至少也得是個舉人。

    舉人的考核難度一般人很難理解,在朱英心中對比,大概就是後世清華姚班的概念。

    而現在來說,有那麼一個機會,甚至不需要是秀才身份,只需要你通過海外招賢館的考試,就能直接當官。

    雖然這官當得有點遠,但也好歹是大明的官,最主要的是,干滿五年,還有回來的希望。

    別的不說,現在已經取得秀才身份的讀書人,心里頭都不見得說有把握,在九年之內考上舉人。

    舉人三年一試,九年只相當于三次機會。

    考個十來年對于大多數的秀才來說,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對比之下,就不需要太多的猶豫了。

    很多大臣們有些面面相覷,劉三吾更是想說兩句。

    但這些,都被站在前排的藩王們,如秦王,晉王,燕王這些,用眼神狠狠的逼了回去。

    藩王們,可不是像陛下那般好說話。

    幾位藩王的名頭,那可是從戰場上殺出來的,性格百無禁忌,為人也是肆無忌憚,真要被他們惦記上,管你什麼大臣,直接就下黑手了。

    作為皇子,真要把哪個大臣給弄死了,頂多是受一些不痛不癢的懲罰。

    所以朝堂上的文臣們,在一番猶豫過後,最終還是忍了下來。

    再者說都招募去了海外,也沒多大的關系,一些像是宗族的,也覺得完全可以派一些族內不怎麼听話的弟子過去。

    也算是分枝散葉,多了一條出路。

    “既然諸位愛卿也無人有什麼反對意見,那麼此時就這般定下把。”朱元章一錘定音的說道。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皇長孫!》,方便以後閱讀大明皇長孫!第317章︰海外招賢館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皇長孫!第317章︰海外招賢館並對大明皇長孫!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