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了大學以後,韓春明也沒有去浪費時間,而是很努力的去學習。
    他每天除了按時的上課,就是去圖書館里面看書,好豐富自己的知識面。
    並且,得益于上個世界結束時,他獲得的“專注”技能。
    他也並不決得, 這樣做會很辛苦,而是樂在其中,讀書也給了他一種莫名的充實感。
    他真的很喜歡這樣的生活,也覺得自己現在真的是“學有所獲”啊!
    ……
    就這樣,過了好長的一段時間,韓春明才從這種狀態中脫離出來。
    他也覺得, 自己不應該再這樣下去了。雖然熱愛讀書那是好事情, 但也不能成為一個“書呆子”啊!
    韓春明也應該,去做一點其他的事情了, 好來調節一下他現在的生活,而不是就這樣千篇一律的過下去。
    但是,他具體要去做什麼事情,那就要來好好的考慮一下了,可不能隨意行事。
    不然的話,就會給自己惹來不必要的麻煩,那樣就得不嘗失了。
    ……
    就這樣,在經過韓春明的,一番深思熟慮以後,他也找到了自己要做的事情。
    那就是去“寫作”,因為也只有這個事情,最符合他現在的身份了。
    至于什麼“經商賺錢”的話,那就根本不用再去提及了。
    更何況,韓春明現在也不怎麼缺錢花啊!不需要他去冒那個“風險”。
    要知道,在前些年的時候,韓春明早就已經通過“雞蛋生意”,賺到了好幾千塊的錢。
    這些錢的話, 憑借現在的這個物價水平, 早就已經夠他自己,花上好些年了。
    ……
    並且,在去年的時候,關于“寫作”的稿酬問題,就已經得到了解決。
    【具體的通知,規定實行低稿酬制度,並根據作品的質量和字數,來一次性付給稿酬。
    著作稿︰為每千字二至七元,翻譯稿︰為每千字一至五元。】
    雖然,現在還是只有基礎稿酬,沒有“印數稿酬”,更別說是“稿稅”了。
    但是,就憑現在這個“價格”,那韓春明每個月,也能夠有一個幾十元的收入了。
    這要比很多人,每個月的工資都高上很多,他也是該知足了。
    再說了,韓春明選擇“寫作”,那也不是為了賺錢。
    他是為了獲得“名聲”,“地位”,還有就是“影響力”這些東西。
    他只要隨便,有那麼一部作品發表出來,韓春明也就能夠,混一個“文化人”、“作家”的標簽傍身。
    這下子,在其他人的眼中,他也就要比一般的人,要突出、顯眼很多。
    ……
    至于韓春明,他到底要寫什麼樣的作品,那也要去好好的思索一番,這也是一個相當嚴肅的問題。
    反正,他是不會隨便胡來的,省得造成一個不好的後果。
    讓韓春明,把自己想要出的“名”沒出成,卻把原有的“名”給敗壞了。
    雖然在這個時候,對于思想文化上的禁錮,也已經在被逐漸的放開。
    就連在作品的審核上,那也要比以前放松了很多。
    很多不能寫、不能踫的題材,現在都可以去寫、去踫了。
    但韓春明,他還是選擇了要保守一點,委婉一點,甚至是悠著一點,千萬不要去做的太過“放肆”了。
    ……
    最後,在經過韓春明的,一番深思熟慮以後,他終于是篩選出了,符合自己要求的第一部作品。
    那是一個中篇類型的小說,名字就叫做《我們的田野》。
    它主要講的,就是在“那些年”,一批年輕人來到“北大荒”插隊,在險惡的自然環境中,經受洗禮,獲得成長的故事。
    雖然它,也是在寫“那些年”的故事,但要是與這一時期,其他的作品相比,那就根本不算什麼問題了。
    因為這部小說,它是秉持著“客觀、公正”的態度,來描寫主人公們經歷的。
    它既沒有去刻意美化,也沒有去刻意批判、抹黑那些事情。
    完全不像是這一時期的其他作品,都把“那些年”的事情,看作是一場不堪回首的惡夢。
    全部都是,持以一種整體、全盤的否定態度,來描寫那些年的事情。
    總而言之,關于“那些年”的故事,那是一個相當復雜而獨特的社會現象。
    在創作相關的作品時,不能簡單地去斷定,某些做法是錯誤的。
    而是要用“現實主義”的手法,來表現那段歷史的真實性。
    不回避某些尖銳矛盾,也不能做“非好即壞”的簡單化處理,而應該去深入的剖析,一代青年的心路歷程。
    ……
    在韓春明,把《我們的田野》全文“寫完”以後,他就直接的寄給了《人民文學》。
    然後韓春明,就又開始去看書、學習了。他也想有一天,能夠創作出一本,完全屬于自己的作品。
    <a id=".01xs.com/xiaoshuo/120924/">《控衛在此》</a>
    而不是像現在這種,百分之八、九十,甚至是百分之百的,都是屬于別人的作品。
    就這樣,又過去好幾天的時間,韓春明也終于是收到了回信。
    他打開一看,就發現是《人民文學》給韓春明的通知︰《我們的田野》順利的通過了對方的“審查”。
    即將被《人民文學》,刊登于它們下一期的刊物上,韓春明也真的很高興。
    因為,在從此以後,他也可以說自己是一個“文化人”,一個“作家”了。
    並且,隨著回信而來的,還有一張“匯款單”,是這部作品的全部稿酬。
    因為他還在是“新人”的緣故,就只拿到了千字三元的稿酬。
    這還是因為,這部作品的質量,算是相當不錯的了。
    不然的話,他能夠有兩元的最低稿酬,那就已經算是相當幸運的了。
    至于,所謂的“每千字七元”稿酬,那全國上下,也就沒有幾個人能拿到罷了。
    ……
    就在這個時候,站在韓春明旁邊的同學,不小心的看到信封上的字。
    “《人民文學》”,他還十分小聲的念了出來,顯得有些不好意思。
    最後,他還是拍了一下韓春明,向他詢問道︰“韓春明同學,《人民文學》寫信給你干嗎?”
    “方不方便告訴我一下,我不會,隨便告訴外人的。”
    ……
    求訂閱,求收藏,求票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