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發明家

第一百零七章 林丹汗的請賞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加勒比海賊王 本章︰第一百零七章 林丹汗的請賞

    保定府,盧象升新組建的天雄軍也在勤加操練,經過幾個月的選拔,他招募了近八千人。

    這倒不是因為青壯難招,而是盧象升對招募的士兵有嚴格的要求,寧缺勿濫,除了年輕力壯外,還需要有兄弟、朋友或同鄉一同入伍。

    因為他一開始就想以感情為紐帶來組建這支軍隊,所以他會將有感情基礎的士兵都編入同一個伍中,一旦作戰的時候有人傷亡,便會激發整個伍的人同仇敵愾。

    當然,這種做法是一柄雙刃劍,一旦作戰不順,有人率先逃跑,可能會瞬間引起連鎖反應,整個伍的士兵都會跟著一起逃跑,從而引起災難性的後果。

    盧象升自然不會考慮不到這一點,但他有信心杜絕這種情況的發生。

    首先,他與士兵同甘共苦,同吃同住,每日都與士兵一同操練,更不會克扣軍餉,甚至將麾下士兵當成自己的私人奴隸對待。

    其次,他時常強調自己這支軍隊的純正血統,“天雄軍”的名字是萬歲親自賜名的。

    “天降雄師,故名天雄軍。”

    天啟抄了福王府後,也沒有忘記天雄軍,主動詢問盧象升需要哪些軍械,盧象升也沒有矯情,向天啟請示一批強弩、三眼銃、鳥銃、長槍,以及重甲。

    三眼銃和鳥銃,天啟已經下令兵仗局停產,準備全部用燧發槍替代。

    但是燧發槍的生產還是跟不上,所以便先將三眼銃和鳥銃的一些庫存撥了下去,讓天雄軍先進行操練,到時候換裝也方便。

    至于強弩,天啟本來準備勸誡盧象升不要裝備,最好改用火器。

    因為如今的弩,在整個明軍的裝備都很小眾,而且用起來還沒有弓箭方便,所以不如直接用弓箭或者火槍代替。

    但想了想,天啟還是打消了這個念頭,因為盧象升有自己的想法,而且天雄軍也是從盧象升手中打出的威名,自己過多干涉反而可能會將這支軍隊搞成四不像。

    所以,對盧象升所求,天啟盡力滿足。

    為了加大生產規模,天啟撥了十萬兩銀子讓兵仗局招募更多的工匠,甚至將一些衛所的工匠也征調過來。

    此時兵仗局的工匠已經超過六千人,每個月燧發槍的產量可以達到一千五百支以上。

    當然,這些工匠不可能全部都去打造燧發槍,長槍、戰刀、弓箭這些冷兵器依然佔據著重要地位,還有盔甲也非常重要。

    但是這些裝備也非常費錢,特別是重甲,隨便一套就要好幾十兩銀子。

    果然,一支精良的軍隊都是用錢堆出來的。所以再多的錢,花起來也是很快的。

    這不,又有人看到朝廷有錢了,主動向天啟索賞,不過這次不是軍中將官或哪個地方官,竟然是蒙古人,而且是西遷至蒙古右翼的林丹汗所率領的察哈爾部。

    雖然同是蒙古部落,但此時的蒙古早已經不是成吉思汗時期的蒙古,整個蒙古都已分崩離析,分成了很多部落。

    這些部落有各自的利益訴求,自然少不了各種矛盾和紛爭,互相征伐不斷。

    林丹汗西遷,一方面是為了避開後金的鋒芒,另一方面就是想趁蒙古右翼力量薄弱之機,將其吞並。

    畢竟是血脈純正的黃金家族出身,察哈爾部在蒙古諸部中的實力也非常強勁,所以蒙古右翼根本不是對手,林丹汗也順勢站穩了腳跟。

    但是西遷和近半年的征伐,讓察哈爾部所耗甚大,于是林丹汗便想盡快繼承原本屬于蒙古右翼的“市賞”,這也是他此次西遷蒙古右翼的重要目的之一。

    所謂市賞,是大明與蒙古達達成的一項制度,主要是由朝貢、互市和歲賜三種方式組成。

    其中,以朝貢為主,就是蒙古人朝貢,大明以賞賜的方式進行,這種方式從明成祖永樂年間就開始了。

    當時大明國力昌盛,為了維護“天朝上國”的地位,大明在賞賜方面都是非常豐厚的。

    一直到大明中朝時,蒙古地區畜牧業和人口增長迅速,這種朝貢方式根本無法消化蒙古部落的產出,所以蒙古人便想要擴大雙方的貿易,加大互市。

    如果得不到滿足,甚至不惜發動戰爭,比如嘉靖時期的“庚戌之變”,讓大明丟盡顏面,于是不得不考慮另開邊貿,並封入侵的蒙古右翼土默特部首領為順義王。

    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互市已經成為市賞最重要的部分,如今在宣府、大同、山西、陝西、寧夏、甘肅等地都設立了“小市”。

    之所以有這個稱呼,是因為這種互市並非常年開放,而是一月開啟一次,因此也稱為“月市”。

    不過,這些地區都處于大明的西北部,是與蒙古右翼達成的市賞,而察哈爾部屬于蒙古左翼,他們與大明的互市地在廣寧,自從廣寧被建虜佔去後,雙方的互市便中斷了。

    這對大明的影響相對較小,但對察哈爾部的影響就大了,于是急需從其他方向打開與大明的邊貿。

    所以,林丹汗剛在蒙古右翼站穩腳跟,就迫不及待的想著在蒙古右翼還沒有被吞並的情況下強行繼承其“市賞”,可這于情于理都是有些說不通的。

    而且,真這樣給了,也會落了大明的顏面。

    因此,朝臣大多贊同不加理會,甚至有些激進的建議關閉月市以作懲戒。

    可是,天啟卻不這樣想,他沒有“天朝上國”那種優越感,而且也不看看現在是什麼時候,建虜的威脅比蒙古人大多了,林丹汗所率的察哈爾部也與建虜很不對付。

    正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為什麼要在這個時候還去得罪林丹汗呢?雙方加強合作,放棄一些成見,聯手一起去對付建虜不好嗎?

    原本在得知林丹汗西遷時,天啟就在等著機會,只是林丹汗一直在忙著侵吞蒙古右翼,所以才沒有主動聯系。

    現在林丹汗以“市賞”的名義主動找過來,這正是一個千載難逢加強雙方合作的好機會啊。

    所以,天啟力排眾議,直接答應了其“市賞”的請求,甚至還告訴林丹汗,希望能加強雙邊貿易的合作,讓他派出使者來京詳談。

    見到天啟心意已決,整個朝堂反對的聲音一下子消失了一大半,因為閹黨在魏忠賢的指示下轉換風向了。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發明家》,方便以後閱讀大明發明家第一百零七章 林丹汗的請賞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發明家第一百零七章 林丹汗的請賞並對大明發明家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