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業

第514章 奔援宜陽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衣冠正倫 本章︰第514章 奔援宜陽

    <td><tab" align="left"><tr><td>

    <td><tab" align="left"><tr><td>

    第514章 奔援宜陽

    “歸告汝主,速速撤離此境,勿再滯留擾人!河橋新敗,東賊氣焰猖獗,我今將率眾歸與決戰,勝則皆大歡喜,若不能勝,侯某自求多福!”

    李泰垂眼望著又被引入堂中來的王偉沉聲說道,河洛之間的大敗讓他全無心思再共侯景糾纏,眼下最重要的還是如何挽回局勢。

    王偉得知河洛之間的劇變後頓時也是臉色大變,雖然失敗的是西朝,但也令他們這些叛徒們前景陡然轉為惡劣。他主公侯景花費了極大的代價才將西朝人馬引誘入局,但今西朝在河洛大敗,那麼接下來自然還是要由他們承擔東朝的軍事壓力。

    “請西河公放心,之前本就是一場誤會。東朝、賊軍是天下向義之人的大敵,我家主公也一定……”

    王偉還待要表示彼此共同對抗敵人,李泰卻已經懶得听他廢話,只是擺手將人逐退。侯景得知這一消息後,跑的那得比誰都快,畢竟潁川還有一個王思政頂在前頭,他先南去匯合南梁人馬才是正計,更不會留下來幫助李泰一起挽救河洛危局。

    待到處理完這件事,李泰便又著員將這一情況速向潁川方向的王思政匯報一番,而他則留趙剛繼續駐守梁雀塢,自己則率領其他人馬奔赴伏流城。

    “西河公,伊闕已經為賊所據!宜陽又有求救之人翻山而來……”

    李泰剛剛回到伏流城,城外迎接的韓雄等人便又告訴給他一個壞消息。

    李泰听到這話,心情頓時更加的焦躁,情勢崩壞較之他預想中還要更加迅速的多。

    河橋方面難有大的推進,他自然是明白,所以才及時抽身離開那不祥之地,也猜到按照宇文護那志大才疏、輕率冒失的性格,很大可能會出意外,但卻沒想到戰敗的這麼快又這麼徹底,甚至他都已經避開了河橋前線,仍然難免要受這崩潰局勢的連累!

    入城之後,他先著令眾將坐定下來,然後才又正色說道︰“勝敗兵家常事,一時運勢的起伏不必灰心沮喪。前者河洛之間無我王師立足之地,諸方進取俱我將士奮戰得來,今者即便是前功皆沒,但我將士齊心、志力仍壯,也無懼從頭再戰!”

    局勢的崩壞首先要面對要解決的並不是勢力的減損,而是人心的整聚振奮。很多時候大規模的潰敗並不是真的實力不濟,而是軍心的崩潰。

    尤其如今,隨著河陽兩城的失守,原本由西魏所佔領的河洛之間的城池與關隘通道大部分也都失守,李泰所率領的人馬便成了被迫滯留在外的一支孤軍,如果軍心再有動搖不穩,那後果無疑是災難性的。

    不過好在豫西諸將心理素質絕對過硬,畢竟邙山之戰後他們仍在堅持與東魏戰斗,那時所面對的局面較之當下可是要困難得多。

    至于李泰諸門生部將,也都習慣了對他言听計從,敢于直搗賊巢晉陽,敢于攻取河陽兩城,他們內部的凝聚力和自信心那是一場場顯赫功勛澆鑄而成,又要比一般的豪強私曲強大得多。

    因此當听到李泰這麼說的時候,諸將皆轟然應諾,全無懼色,一個個都滿臉斗志昂揚。

    打過氣後,該要面對的問題卻仍然要面對。李泰如今雖然駐軍伏流城,但河洛局勢的變化與他所部人馬也是密切相關。畢竟他之前被派駐此間,就是為了確保河洛戰場側翼的安全。

    現在他仍然駐守側方,可是正面戰場卻被敵人打爆了,自然也沒有必要再繼續留駐于此。可問題是,又能到哪里去呢?

    伊闕是從伊水上游進入河洛地區的門戶通道,如今卻被敵人給守據起來,直接切斷了他們的退路。

    如果只是李泰本部人馬,目的只是要撤回關中的話,還可以選擇繞道廣州魯陽,然後再經武關回到關西。路程雖然崎嶇遙遠,但總算還能保證暢通無阻。

    可問題是如今豫西諸路人馬都他節制,他在做決定的時候當然也要充分考慮這些人的意願,不能自己獨斷專行。

    這些人當然是希望能夠重返河洛,他們哪怕在局勢最為危急的時候都選擇在關南堅持與東魏人馬戰斗,如今更沒有放棄鄉土轉赴別處的理由。而且就算他們願意跟隨李泰一起經山南武關道進入關西再出潼關返回豫西,如今大軍的糧草給養也維持不住。

    所以霸府方面沒有最新的消息傳來,擺在李泰面前的唯一選擇也是重新打通道路,盡量將這些人馬帶回豫西。

    若是任由局面繼續崩潰下去,很有可能會讓東魏人馬順勢將崤函古道完全佔領,兵鋒直抵潼關,屆時再想恢復對豫西方面的控制,那可就要困難得多。

    如果沒有了豫西這一戰略上的緩沖地帶,西魏方面別說再進望河洛,關中本土都會長久不安,其他方面的開拓必也將會受到嚴重的限制。

    但是該要如何打通歸途,也是需要認真考慮討論的問題。伊闕地勢易守難攻,賊軍若重點設防于此,想要攻奪下來也需要長時間的戰斗。

    即便是能夠順利將伊闕攻奪下來,從伊水流域穿行到洛水的時候,也需要防備來自北面洛陽等地的敵軍襲擾,側翼將完全暴露在敵軍兵鋒之下。

    更要命的則是河洛局面眼下仍在持續惡化之中,漢關城已失,意味著北崤道已經被掐斷,如果宜陽九曲城再被攻奪下來,那麼南崤道也就被截斷,西魏大軍便難再順利進入河洛地區。而李泰即便率軍打通了伊闕,必也將會陷入群敵環繞、孤立無援的困境當中。

    所以想要破解當下危局,最重要的便是保證九曲城不要被敵人攻陷。但九曲城方面已經是頻頻告急,若是遵循一般的路徑打通伊闕然後奔援,很有可能援軍還未抵達,九曲城便已經陷落了。

    “當今之計,唯有挑選精卒、翻越山道才能最快時間抵達九曲城下。”

    韋法保所負責防守的同軌防,便地處九曲城同一河道的洛水上游,故而對于此間地理局勢也非常了解。

    橫亙在洛水與伊水之間的山脈便是熊耳山,山嶺崎嶇高大,乃是河洛平原南面重要的地理屏障之一。經由熊耳山道從伏流城前往九曲城的直線距離最近,而且能夠繞開伊闕。

    但是這條山道卻崎嶇難行,哪怕是當地山民翻山都非常吃力,大隊人馬再加上糧草輜重是絕難通過,只能以精銳輕裝翻山而行以奔救九曲城。

    不過有的選總好過沒有選擇,李泰稍作沉吟後便決定兩計兼行,一者對伊闕進行進攻,嘗試打通這條道路,一者如韋法保所言挑選精銳翻山奔援。只是在安排兩路參戰人員的時候,卻發生了一點分歧。

    李泰是打算由自己親率精銳奔援九曲城,但韋法保等人卻希望他能留于此間負責危險性更小的進攻伊闕︰“末將等並非不信西河公才略,只是此行凶險實多、成敗難卜。

    末將等前受恩惠,至今未有報還,宜陽得失關乎鄉土安危,臨戰自是忘死,卻不敢牽連西河公與眾死斗。伊闕此間亦需大將坐鎮攻取,若是末將等行而無功,西河公亦可引部繞道南去,無礙歸路……”

    “今者臨敵交戰,我既然身為將主,自我以下,諸軍誰敢輕生趨避之計?九曲城得救與否,關乎大軍存亡,我若不披甲親赴,爾等誰敢臨戰權宜?此戰有勝無敗、有生無死,戰前便先以吉凶分屬,又何以號令諸軍?”

    李泰拍案怒喝,制止諸將勸告之聲,旋即便安排對于此邊情勢最為了解的李義孫負責率部攻取伊闕,而將其他的驍勇戰將大部分都召令追隨自己翻山奔援九曲城,著令諸將各自揀選軍中精銳勁卒,選募三千勇士之後便打理行裝、即刻出發。

    一行人先緣伊水河谷北行一段距離,在抵達一條伊水西岸發源于熊耳山的支流之後,這才折轉方向,沿著這條小河往山區進發。

    豫西作戰環境本就惡劣,而就連韋法保都視為險途的熊耳山道,李泰很快便領教到行路之艱難。

    山道崎嶇蜿蜒還在其次,很多時候都完全找不到成型的的道路,須得數名卒員劈砍漫山遍野那足以將人淹沒其中的荊棘植被,後路人馬才得以通行過去。而且時下正值盛夏,山林之間悶熱難當,瘴氣彌漫,僅僅在路途中被蛇蠍毒蟲所傷便有近百卒眾,至于身體各種不適者則就更多了。

    這直線距離不足百里的山道,一群人用了兩天一夜的時間才得以翻閱過來,抵達洛水河岸時,單單因為各種原因而喪失戰斗力的兵卒便達到了兩三百人,而這些還都是軍中精心挑選出來的勁卒精銳,足見這山路行走之艱難。

    抵達洛水河岸後,李泰共大隊人馬且先在隱蔽處稍作休整,韋法保則率領十幾名親信卒眾泅渡過河,往九曲城方向進行查探。

    (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北朝帝業》,方便以後閱讀北朝帝業第514章 奔援宜陽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北朝帝業第514章 奔援宜陽並對北朝帝業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