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家父永樂,永鎮山河

第52章 變化!太子黨開始慌了!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朕聞上古 本章︰第52章 變化!太子黨開始慌了!

    到底是金忠老成持重,眉頭一挑提醒道:“漢王,為君分憂乃是臣子本分。”

    “皇上身子抱恙小住雞鳴寺,既然命漢王你監國,那你就必須擔起這個責任。”

    “終歸大明乃是你們老朱家的祖宗基業,你身為皇子,理當做出些貢獻。”

    朱高煦聞言一怔,倒是不敢反駁。

    眼前這位兵部尚書金忠,可是朱老四的第二號謀士,與黑衣宰相姚廣孝一道,同為朱棣“靖難”的主要謀劃者。

    後靖難之役爆發,姚廣孝留守北平總攬大局,金忠隨軍征伐,贊理軍務,運籌帷幄,是朱老四的得力謀士,心腹重臣。

    正因為如此,相比于讓自己智若近妖的黑衣宰相姚廣孝,朱棣更喜歡這位心腹純臣,幾乎與他無話不談,而且凡是重大的國事決策,朱棣都多會听取金忠輔國的建議。

    所以金忠有這個資格,擺出一副倚老賣老的姿態,教訓漢王朱高煦。

    最主要的是,金忠不但是大胖胖朱高熾的堅定支持者,還是朱高熾被冊立為太子、朱瞻基被冊立為皇太孫的重要推手,為輔助太子仁政監國,保護太子及東宮輔臣,與漢王趙王等奪嫡勢力作斗爭,歷經艱難,功勛卓著。

    不過現在是永樂十一年,朱高煦記得金忠于永樂十三年積勞成疾,卒于任上。

    但金忠這一開口,朱高煦就知道自己躲不過去了,只能著手解決眼下的困境。

    人家一位年邁體弱的靖難老臣,都抱病處理國政,你堂堂一位監國王爺,還有什麼理由推脫呢?

    沉思片刻,朱高煦展顏笑道:“老金啊,既然你都開口了,那本王也沒法推脫了。”

    “你們在這兒吵吵個半天,不過是因為財政緊張周轉不開,對吧?”

    “那本王只要給你們搞來銀子,這事兒不就解決了嗎?”

    金忠等人一愣,雖然覺得漢王這話太過粗俗,但不得不承認,他還真說到了點子上。

    戶部現在手里就兩百萬兩,夏原吉準備拿去賑災,金忠卻要用作軍費,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國庫空虛,沒銀子了。

    如果國庫充盈,哪里還會有這些麻煩,直接撥款打錢就行了。

    夏元吉聞言笑了起來,試探性地追問道:“漢王還有辦法填補國庫?可是番貨已經賣完了啊,解決眼下的困境,至少需要上百萬兩紋銀……”

    誠然,這位漢王之前搞了一場品鑒會,完不但美解決了番貨變現的問題,更是解了朝廷的燃眉之急。

    但那畢竟有番貨絲綢等貨物存在,加上海外番商齊聚,天時地利人和,這才給他的品鑒會成功奠定了基礎。

    可是現在,你說賺大錢就賺大錢,難不成還能空手套白狼?

    朱高煦笑了笑,“處理國政的本事,本王的確不如你們這些賢臣干吏。”

    “但是論及掙錢的本事,你十個夏元吉都趕不上本王一個。”

    金忠等人听了這話,頓時眉頭一皺,覺得這位漢王太過狂妄跋扈了些。

    夏元吉雖然又被鄙視了,但他卻是不怒反喜,滿臉希冀地看著朱高煦。

    如果他朱高煦真能再搞來一大筆銀子,解決他這個戶部尚書的燃眉之急,就算天天被他鄙視,那也不是不能接受。

    “漢王殿下,計將安出啊?”

    “你們瞧著就行了。”

    朱高煦擺了擺手,起身就準備去搞銀子。

    不過走到門口,他還是囑咐道:“雖然朝廷財政緊張,但是編纂文獻大成與修建順天帝都,這是永樂新政的主要項目,絕對不能暫緩停止。”

    “另外,那二百萬兩先作為賑災銀,撥給山東河南救災。”

    金忠皺了皺眉頭,反駁道:“可是陛下下旨籌措糧餉,以備明年開春北伐瓦剌,此事……”

    “放心吧,這筆錢我會解決,先救災區百姓,人命關天,這是第一等緊要的事情。”

    “你們不要有任何心里負擔,就算本王延誤了北伐軍機,到時候本王全權負責,先救災區百姓吧!”

    話音一落,朱高煦轉身就走,留下面面相覷的一眾巨頭。

    整個大殿,陷入了詭異的寂靜之中。

    不知過了多久,金忠突然嘆道:“諸位,漢王似乎……當真有些不同了啊!”

    楊士奇等人聞言下意識地點了點頭,滿臉茫然不解。

    在他們印象里面,漢王朱高煦就是一個有勇無謀的莽夫泥腿子,囂張跋扈的臭丘八!

    除了打仗是把好手外,漢王朱高煦對如何治理國政一竅不通,一無是處!

    楊士奇金忠等重臣,都是太子朱高熾的堅定支持者,態度鮮明的太子黨。

    皇上突然下令,命漢王朱高煦監國理政,他們自然就坐不住了。

    畢竟皇上永樂七年就立了太子朱高熾,永樂九年又立了太孫朱瞻基,即便太子監國不利理應受罰,皇帝又要北伐瓦剌,那監國的人也應該是太孫朱瞻基,而不是漢王朱高煦!

    太子與太孫,都是國之儲君,未來的大明皇帝!

    你拋開他們不要,讓一個王爺監國,算是怎麼回事?

    皇帝這突如其來的舉動,很難不令楊士奇等人心慌。

    難不成皇上當真動了易儲之心?

    那讓我們這些太子黨如何自處?

    懷揣著這樣的想法,一眾巨頭默契地挖了這個坑,只等漢王自己跳進去,那他們就有借口上奏彈劾了。

    如果漢王將這兩百萬兩用于賑災,那他就是違抗君令,不尊君父。

    相反他若是將這筆銀子用以籌措北伐糧餉,那他就是不顧民生,置災民生死于不顧。

    不管朱高煦怎麼選擇,他都不能令皇上滿意,令朝野信服。

    但是這些巨頭們沒有想到,漢王竟然態度堅決地下令救災,還是全力救災,甚至冒著延誤軍機的風險。

    為什麼?

    這是你漢王該說的話嗎?

    狡黠跋扈的漢王朱高煦,什麼時候在意他口中那些“黔首愚民”的死活了?

    金忠這幽幽一嘆,頓時引起了不少共鳴。

    但是楊士奇神情愈發凝重,苦笑道:“諸位,漢王這般變化,可不是什麼好事啊!”

    金忠等人神情一滯,隨即臉色逐漸鐵青。

    漢王狡黠跋扈世人皆知,但如果他突然一反常態,開始治理國政治理民生,那只能證明這位漢王賊心不死,仍有奪嫡之心。

    而且,他采用了更加高明有效的辦法。

    以前的漢王囂張跋扈,鋒芒畢露,毫不掩飾自己的奪嫡之心。

    現在的朱高煦卻鋒芒內斂,多次假意請辭,還開始關心民生插手國政。

    這對于太子與他們這些太子黨而言,的確不是一個好消息。

    夏元吉嘆了口氣,“無論如何,救災是緊要之事,先救災吧。”

    “如果漢王籌措不到銀子,延誤北伐軍機,那也正好順了我們的心意。”

    眾人點了點頭,只是臉色有些不太好看。

    漢王朱高煦這一反常態的變化,令他們這些太子黨不約而同地開始慌了起來。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家父永樂,永鎮山河》,方便以後閱讀大明︰家父永樂,永鎮山河第52章 變化!太子黨開始慌了!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家父永樂,永鎮山河第52章 變化!太子黨開始慌了!並對大明︰家父永樂,永鎮山河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