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哥,和尚沒前途,咱造反吧

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照本宣科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墨色江南 本章︰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照本宣科

    朱元璋哈哈一笑,說道︰“瀚弟不必謙虛。你為大明立下的功勞,朕都看在眼里。待朕與太子商議後,定會重重賞賜你。”

    說罷,朱元璋便召來了朱標,將和談的結果告訴了他。

    “皇叔,你做得很好。”朱標拱手說道,“此次和談能成,全靠皇叔的智謀與努力。兒臣代父皇謝過皇叔。”

    朱瀚連忙拱手回禮道︰“殿下言重了。臣只是盡了自己的本份而已。更何況,此事能成,也離不開陛下與殿下的支持。”

    朱元璋望著朱瀚與朱標,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他沉吟片刻,說道︰“瀚弟,標兒,你們二人都是我大明的棟梁之才。朕希望你們能繼續攜手合作,為大明江山貢獻自己的力量。”

    朱瀚與朱標連忙拱手道︰“臣(兒臣)遵旨。”

    朱元璋望著朱瀚與朱標,眼中滿是欣慰與期許。他緩緩說道︰“瀚弟,標兒,你二人皆是我大明的棟梁之才,朕對你們寄予厚望。如今大明雖國泰民安,但朕深知,民間仍有諸多疾苦未解。朕欲派你二人微服出巡,體察民情,為我大明百姓謀福祉,你二人可願往?”

    朱瀚與朱標聞言,皆是一愣,隨即相視一笑,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朱瀚拱手道︰“陛下,臣願往。臣雖不才,但亦願為陛下分憂,為百姓謀福。”

    朱標亦拱手道︰“父皇,兒臣亦願往。兒臣身為太子,更應體察民情,了解百姓疾苦,為父皇分憂解難。”

    朱元璋聞言,龍顏大悅,哈哈笑道︰“好!好!有你們二人出巡,朕便放心了。你二人此行,定要細心體察民情,為朕帶回最真實的民間聲音。”

    說罷,朱元璋便命人準備了微服出巡所需的一切。朱瀚與朱標換上便裝,只帶了幾個隨從,便悄然離開了金陵城。

    一路上,朱瀚與朱標深入民間,走街串巷,與百姓們親切交談。他們看到了大明百姓的樸實與善良,也看到了民間存在的種種疾苦。

    一日,兩人來到了一處偏遠的村落。村落里房屋破舊,百姓們衣衫襤褸,面黃肌瘦。

    朱瀚與朱標心中涌起一股酸楚,他們走進一家農戶,與農戶的主人交談起來。

    農戶主人是一位年邁的老者,他見到朱瀚與朱標,眼中閃過一絲疑惑,但隨即熱情地請他們坐下。

    朱瀚與朱標坐下後,老者便開始訴說起村落的苦難。

    “兩位公子,你們有所不知啊。這村落本就貧瘠,又連年遭災,莊稼顆粒無收。官府雖然也發放了一些賑災糧,但根本不夠我們這些人分的。我們這些老弱病殘,只能靠著野菜樹根度日啊。”老者邊說邊抹著眼淚。

    朱瀚聞言,心中涌起一股怒火。大明境內竟然還有如此貧困的村落,百姓們竟然連溫飽都解決不了。

    他沉聲問道︰“老丈,那官府可曾派人前來查看災情?”

    老者搖了搖頭,嘆道︰“官府哪里會管我們這些小民的死活啊。他們只知道收稅納糧,哪里會關心我們的死活。”

    “老丈,你放心。我們定會將此事稟報陛下,讓陛下為你們做主。”朱瀚沉聲說道。

    老者聞言,眼中閃過一絲希望的光芒。他連忙跪倒在地,磕頭謝恩︰“多謝兩位公子,多謝兩位公子啊。”

    朱瀚連忙扶起老者,溫聲道︰“老丈不必如此,這是我們應該做的。你且安心在家等候消息,我們定會盡快將此事稟報上去。”

    老者千恩萬謝,顫巍巍地站起身,目送著朱瀚與朱標離去。

    朱瀚與朱標走出農戶,心中五味雜陳。

    “皇叔,看來我們得加快腳步,將這些民間疾苦盡快稟報父皇。”朱標眉頭緊鎖,語氣中帶著幾分急切。

    朱瀚點了點頭,沉聲道︰“殿下所言極是。不過,我們也不能僅憑一面之詞就下定論。還需多走訪幾處,了解更多的情況。”

    朱瀚思索片刻,道︰“我們去附近的縣城看看,或許能發現更多的線索。”

    于是,朱瀚與朱標帶著隨從,朝著縣城的方向趕去。

    一路上,他們看到不少衣衫襤褸的百姓,在田間地頭辛勤勞作,卻仍難以果腹。

    來到縣城,朱瀚與朱標換上普通百姓的衣裳,混入了人群中。他們看到縣城的市集雖然熱鬧,但百姓們的臉上卻難掩疲憊與愁苦。

    朱瀚與朱標走進一家茶館,找了個角落坐下,準備听听百姓們的議論。

    “你們听說了嗎?最近官府又加稅了,咱們這日子是越來越難過了。”一個中年漢子低聲對同桌的伙伴說道。

    “可不是嘛,這稅一加,咱們這些小本生意還怎麼做?我看啊,這大明怕是要完了。”另一個漢子嘆了口氣,滿臉愁容。

    朱瀚皺了皺眉頭,低聲對朱標道︰“殿下,看來我們得好好查查這稅收之事了。”

    朱標點了點頭,沉聲道︰“皇叔所言極是。這稅收乃是國之重事,若有不當之處,必會民怨沸騰。”

    兩人商議一番後,決定先去找縣城的縣令詢問情況。他們走出茶館,來到縣衙前,向守衛說明來意後,被帶進了大堂。

    縣令是個四十多歲的中年男子,見到朱瀚與朱標,連忙起身行禮︰“不知兩位公子駕臨,有失遠迎,還望恕罪。”

    朱瀚擺了擺手,道︰“縣令大人不必多禮。我等此次前來,是有事相詢。”

    縣令連忙道︰“公子請講,下官定知無不言。”

    朱瀚微微點頭,道︰“我等听聞最近官府加稅,百姓們負擔沉重。不知此事是否屬實?”

    縣令聞言,臉色一變,支支吾吾道︰“這……這……下官也是奉命行事啊。上頭的命令,下官也不敢不從。”

    朱瀚眉頭一皺,沉聲道︰“縣令大人,稅收乃國之重事,關乎百姓生計。若有不當之處,必會民怨沸騰。你身為縣令,豈能如此敷衍了事?”

    縣令聞言,嚇得渾身一顫,連忙跪倒在地︰“公子息怒,下官知錯了。下官定會仔細核查稅收之事,確保不再加重百姓負擔。”

    朱瀚見縣令如此,心中稍安,道︰“縣令大人能如此想,甚好。不過,你還需將此事稟報上司,讓他們也知曉百姓的疾苦。”

    縣令連忙點頭稱是,道︰“下官遵命,定當盡快稟報上司。”

    離開縣衙後,朱瀚與朱標繼續在縣城中走訪。他們看到不少百姓因為稅收過重而變賣家產,生活陷入了困境。

    夜幕降臨,朱瀚與朱標找了一家客棧住下。他們坐在客棧的房間里,商議著接下來的計劃。

    “皇叔,看來我們必須盡快將這些情況稟報父皇。”朱標沉聲道。

    朱瀚點了點頭,道︰“殿下所言極是。不過,我們也不能僅憑這些就下定論。還需繼續走訪其他地方,了解更多的情況。”

    朱標贊同地點了點頭,道︰“皇叔說得是。那我們接下來去何處?”

    朱瀚思索片刻,道︰“我們去附近的府城看看。那里是更大的城市,或許能發現更多的線索。”

    于是,朱瀚與朱標決定第二日一早便前往府城。他們一夜未眠,都在思考著如何更好地解決百姓的疾苦。

    第二日清晨,朱瀚與朱標帶著隨從,朝著府城的方向趕去。一路上,他們看到不少流離失所的百姓,心中更加沉重。

    來到府城,朱瀚與朱標繼續深入民間,走街串巷,與百姓們親切交談。

    他們發現府城的百姓生活也並不富裕,稅收過重、貪官污吏橫行等問題依然存在。

    朱瀚與朱標心中涌起一股怒火,他們決定先去找府城的知府詢問情況。他們來到知府衙門,向守衛說明來意後,被帶進了大堂。

    知府是個五十多歲的老者,見到朱瀚與朱標,連忙起身行禮︰“不知兩位公子駕臨,有失遠迎,還望恕罪。”

    朱瀚擺了擺手,道︰“知府大人不必多禮。我等此次前來,是有事相詢。”

    知府連忙道︰“公子請講,下官定知無不言。”

    朱瀚微微點頭,道︰“我等听聞府城稅收過重,貪官污吏橫行,百姓生活困苦。不知此事是否屬實?”

    知府聞言,臉色一變,支支吾吾道︰“這……這……下官也是剛剛上任不久,對府城的情況還不太了解。不過,下官定會盡快核查此事,確保不再讓百姓受苦。”

    朱瀚眉頭一皺,沉聲道︰“知府大人,稅收乃國之重事,關乎百姓生計。你身為知府,豈能如此敷衍了事?更何況,你剛剛上任不久,就更應該深入了解民情,為百姓謀福祉。”

    知府聞言,嚇得渾身一顫,連忙跪倒在地︰“公子息怒,下官知錯了。下官定會仔細核查稅收之事,嚴懲貪官污吏,確保百姓安居樂業。”

    朱瀚見知府如此,心中稍安,道︰“知府大人能如此想,甚好。不過,你還需將此事稟報上司,讓他們也知曉百姓的疾苦。”

    知府連忙點頭稱是,道︰“下官遵命,定當盡快稟報上司。”

    “皇叔,這府城衙門怕是爛到根子里了。“朱標望著知府諂媚退下的背影,眉間擰成川字,“方才那師爺遞茶時,袖中金銀踫撞之聲清晰可聞。“

    朱瀚摩挲著茶盞邊緣,指腹沾了層薄灰︰“衙門門檻上的銅包漿都磨得發亮,可見跪拜之人絡繹不絕。殿下可注意到後堂掛的"明鏡高懸"匾額?“

    朱標回想片刻︰“金絲楠木匾框倒是簇新,只是那"鏡"字缺了半塊金漆。“

    “金漆新補,匾額卻是前朝舊物。“朱瀚指尖輕叩案幾,“這知府上任不過三月,就急著用前朝遺物裝點門面,可見庫銀空虛到連塊新匾都置辦不起。“

    窗外忽傳來婦人哭嚎,混著衙役鞭子抽打聲。兩人對視一眼,起身疾步走出衙門。

    青石板上跪著個荊釵布裙的農婦,身旁躺著個面色青紫的少年。“官爺饒命!“婦人死死護住少年,“小兒實是餓極了才偷了那半個饃……“

    衙役獰笑著揚起鞭子︰“餓?爺的肚子還餓著呢!再嚎就連你一並送進大牢!“

    “住手!“朱標厲喝,腰間玉佩撞得叮當響。衙役愣住,見兩人衣著雖簡卻氣度不凡,一時不敢造次。

    朱瀚半蹲下身,兩指翻開少年眼皮︰“瞳孔發散,唇色發紺,這是中毒之兆。“他轉頭問婦人︰“孩子可吃過什麼?“

    “今早只喝了碗稀粥……“婦人突然想起什麼,“粥里加了野蕈!鄰家說後山長的紅傘菇能充饑……“

    朱標臉色驟變︰“快請大夫!那是毒蕈!“他解下外袍鋪在地上,“把孩子放平,皇叔,勞您按住他手足。“

    朱瀚按住抽搐的少年,朱標將隨身水囊灌入他口中,又掰碎干糧搓成碎末含在少年舌下。半柱香後,大夫背著藥箱氣喘吁吁趕來。

    “幸而施救及時。“老大夫擦著汗,“這紅傘菇毒性猛烈,再晚半個時辰就要侵入心脈。“

    婦人跪在地上磕頭如搗蒜︰“兩位公子是活菩薩轉世!“她突然扯開衣襟,露出胸前大片青紫淤痕,“求菩薩救救我們村!里正逼我們簽租契,不簽就要抓人去修水渠……“

    朱瀚瞳孔微縮︰“修水渠本是官府工程,怎的強征民夫?“

    “說是自願,可里正帶著人挨家挨戶砸門。“婦人抹著淚,“村里青壯都被抓走了,剩下老弱婦孺……“

    朱標霍然起身︰“皇叔,我們去水渠工地!“

    濁浪翻涌的河灘上,數百民夫在鞭聲中勞作。有人抬著石塊突然踉蹌,監工揚鞭抽去︰“裝死?打二十鞭再丟河里醒神!“

    “住手!“朱標飛掠而至,劍鞘挑飛監工鋼鞭。朱瀚已扶住搖搖欲墜的民夫,那人蓬頭垢面,裸露的脊背布滿血痕。

    “何人……“監工剛要呵斥,瞥見朱瀚腰間玉佩紋路,頓時矮了半截,“可是戶部派來查賬的?“

    朱瀚冷笑︰“查賬?本王要查的是爾等良心!“他抓起地上蘆葦桿,“這河灘淤泥松軟,需用木樁加固。為何讓民夫用石塊填河?“

    監工支吾︰“這是……這是工部設計的……“

    “工部設計用石塊,你們就照本宣科?“朱瀚將蘆葦桿插入淤泥,瞬間沒入半尺,“這般松軟地基,水一沖就垮!重修時又要再征民夫,好個生財之道!“

    朱標已翻出賬冊,指著一處墨跡︰“三月前撥下的三千兩銀,為何只有十兩花在木樁上?“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哥,和尚沒前途,咱造反吧》,方便以後閱讀大明︰哥,和尚沒前途,咱造反吧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照本宣科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哥,和尚沒前途,咱造反吧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照本宣科並對大明︰哥,和尚沒前途,咱造反吧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