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哥,和尚沒前途,咱造反吧

第九百三十九章 吏部的發現,江南大旱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墨色江南 本章︰第九百三十九章 吏部的發現,江南大旱

    朱瀚的目光在燭光下顯得格外深邃,他繼續對眾幕僚說道︰“科舉制度乃是國家選拔人材之根本,必須確保其公正無私。除了增設實踐考核,我們還需完善監考與閱卷機制,杜絕舞弊現象。”

    一位年長的幕僚點頭贊同︰“殿下所言極是,科舉舞弊之風屢禁不止,實乃朝中大患。臣建議,可設立獨立的巡考官制度,由德高望重、公正無私之官員擔任巡考官,負責監督每一場考試,確保考試過程的公正性。”

    朱瀚聞言,眼中閃過一絲贊許︰“此計甚妙,巡考官制度不僅能有效防止舞弊,還能提升科舉考試的公信力。此外,我們還應加強對考官的培訓與監督,確保他們嚴格遵循考試規則,不偏不倚。”

    另一位幕僚補充道︰“殿下,除了考試過程的監督,我們還應重視考後的復審工作。可設立專門的復審小組,對存疑的試卷進行細致核查,確保每一份錄取的試卷都經得起檢驗。”

    朱瀚點頭表示贊同︰“復審小組確實必不可少,其成員需由經驗豐富、學識淵博的考官組成,確保復審工作的專業性和權威性。同時,復審過程應全程記錄,以備日後查證。”

    討論逐漸深入,書房內的氣氛愈發凝重而熱烈。朱瀚深知,科舉制度的改革不僅關乎國家未來的人才選拔,更是對整個朝廷風氣的一次重要洗禮。

    “另外,”朱瀚沉吟片刻,繼續說道,“我們還應加大對偏遠地區考生的支持力度,確保他們有機會參與科舉,不因地域限制而埋沒人才。”

    一位幕僚提出疑問︰“殿下,偏遠地區考生往往因路途遙遠、經濟困難而無法赴京應試,此問題應如何解決?”

    朱瀚微微一笑,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我們可設立專門的資助基金,為偏遠地區優秀考生提供路費補貼和住宿安排,減輕他們的經濟負擔。同時,可在各地設立預考,選拔出優秀考生直接送往京城參加科舉。”

    眾幕僚聞言,紛紛點頭表示贊同。朱瀚見狀,心中稍感寬慰,

    “好了,”朱瀚站起身來,目光掃過眾人,“科舉制度的改革事關重大,需我們共同努力,細心籌劃。諸位回去後,還請根據今日討論的內容,各自擬定詳細方案,明日我們再行商議。”

    眾幕僚躬身應命,紛紛退出書房。朱瀚獨自站在窗前,望著夜色中的王府,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期許與決心。

    次日清晨,朱瀚早早召集了眾幕僚,繼續商討科舉制度改革的細節。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與修訂,一套相對完善的科舉制度改革方案終于出爐。朱瀚決定,待時機成熟時,便向朱元璋上奏,力求獲得批準並實施。

    朱瀚在書房內,凝視著桌上攤開的科舉改革方案,心中既有成就感也帶著一絲憂慮。

    這份方案雖詳盡,但要獲得朱元璋的認可並付諸實施,還需一番周折。正當他沉思之際,一名侍從匆匆進來稟報︰“殿下,太子殿下求見。”

    朱瀚聞言,目光一亮,隨即道︰“快請太子殿下進來。”

    不一會兒,朱標步入書房,神色中帶著幾分急切︰“瀚王叔,標兒有急事相商。”

    朱瀚站起身,迎上前去︰“標兒,何事如此匆忙?”

    朱標走到桌旁,目光落在科舉改革方案上,輕嘆一聲道︰“瀚王叔,關于這份科舉改革方案,我仔細研讀了幾遍,確實精妙絕倫。然而,朝中阻力重重,我擔心……”

    朱瀚微微一笑,打斷了朱標的話︰“標兒,改革之路從無坦途,你我皆知。但正因如此,才更顯其意義所在。你且說說,具體有何憂慮?”

    朱標眉頭緊鎖,緩緩道︰“朝中既得利益者眾多,他們擔心改革會觸動自身權益,定會百般阻撓。此外,父皇雖支持改革,但具體實施過程中,難免會有不同意見,我們該如何應對?”

    朱瀚沉吟片刻,眼中閃過一絲堅定︰“標兒,此事需從兩方面著手。一者,我們要加強宣傳,讓朝臣與百姓都明白改革的緊迫性和必要性,爭取更廣泛的支持;二者,對于頑固阻撓者,我們需有雷霆手段,絕不姑息。”

    朱標聞言,眼中閃過一絲憂慮︰“瀚王叔,雷霆手段雖能震懾一時,但恐怕也會激起更大的反彈。”

    朱瀚搖了搖頭,語重心長地說︰“標兒,你需明白,改革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對于真正阻礙改革、貪贓枉法之徒,我們絕不能手軟。但同時,我們也要展現出寬容與智慧,分化瓦解那些只是出于私利的反對者。”

    朱標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瀚王叔所言極是,標兒受教了。只是,具體如何實施,還請瀚王叔指點迷津。”

    朱瀚微微一笑,走到窗邊,望著窗外的王府花園,緩緩說道︰“標兒,你可先私下與那些持中立態度的重臣溝通,了解他們的顧慮,逐一解答,爭取他們的支持。對于堅決反對者,我們可以先搜集其不法證據,待到關鍵時刻,一舉揭露,讓其無從狡辯。”

    朱標眼中閃過一絲敬佩︰“瀚王叔深謀遠慮,標兒佩服。只是,這搜集證據之事,需得小心謹慎,以免打草驚蛇。”

    朱瀚點頭表示贊同︰“確實如此。此事可交由錦衣衛秘密進行,他們行事隱秘,且對陛下忠心耿耿,定能不負所托。”

    朱標聞言,心中的憂慮稍減︰“瀚王叔考慮周全,標兒這就去安排。”

    正當兩人商議之際,一名侍從匆匆進來稟報︰“殿下,瀚王殿下,吏部尚書求見,說有要事相商。”

    朱瀚與朱標對視一眼,均感事情緊迫。朱瀚沉聲道︰“請他進來。”

    不一會兒,吏部尚書步入書房,神色凝重地行禮道︰“瀚王殿下,太子殿下,下官有急事稟報。”

    朱瀚示意他起身說話︰“尚書大人,何事如此急迫?”

    吏部尚書躬身道︰“殿下,近日下官在整理官員檔案時,發現有幾位官員的履歷存在疑點,疑似有虛報功績、冒領功勞之嫌。此事若不嚴查,恐對朝廷威信有損。”

    朱瀚聞言,眉頭微皺︰“此事非同小可,你可有確鑿證據?”

    吏部尚書點頭︰“證據尚需進一步搜集,但已有線索指向幾位關鍵人物。下官斗膽請命,願親自負責此事,徹查到底。”

    朱瀚沉吟片刻,點頭道︰“尚書大人既有此決心,本王自然全力支持。但此事需秘密進行,不可走漏風聲。你即刻著手準備,有任何進展,務必第一時間向本王與太子殿下稟報。”

    吏部尚書躬身應命,隨即退下。朱瀚與朱標對視一眼,均感改革之路雖難,但亦充滿機遇。

    朱瀚拍了拍朱標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標兒,你看,改革之路雖布滿荊棘,但只要我們齊心協力,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吏部尚書此舉,便是改革路上的一個積極信號。”

    朱標點頭,眼中閃爍著決心︰“瀚王叔所言極是,標兒定當全力以赴,與瀚王叔並肩作戰,共克時艱。”

    朱瀚與朱標對視一眼,眼中皆閃爍著堅定與默契。朱瀚緩緩開口,聲音沉穩有力︰“標兒,吏部尚書此舉,正是我們改革路上的重要一步。接下來,我們需趁熱打鐵,將這股反腐勢頭延續下去。”

    朱標點頭贊同,眉宇間透露出果決︰“瀚王叔所言極是。佷兒以為,我們可借此次吏部尚書發現的疑點,進一步擴大調查範圍,深挖朝中貪腐根源。”

    朱瀚微微頷首,目光深邃︰“不錯,但我們必須謹慎行事,步步為營。貪腐之網錯綜復雜,稍有不慎便可能打草驚蛇。”

    朱標沉吟片刻,提議道︰“瀚王叔,我們或可設立一個特別調查小組,由忠誠可靠之人組成,專門負責深入調查這些疑點,同時保持與外界的隔絕,以防信息泄露。”

    朱瀚聞言,眼中閃過一絲贊許︰“此計甚妙。特別調查小組需直接向我二人負責,確保行動迅速且隱秘。你即刻著手籌備,選拔合適人選。”

    朱標躬身應命,隨即話鋒一轉︰“瀚王叔,除了朝中貪腐,佷兒還擔憂地方上的吏治問題。不少地方官員中飽私囊,魚肉百姓,長此以往,必將動搖國本。”

    朱瀚神色凝重,沉聲道︰“標兒所慮極是。地方吏治乃國家之根本,若不能有效治理,必將後患無窮。我們可派遣欽差大臣,分赴各地,明察暗訪,嚴懲不貸。”

    朱標點頭,眼中閃爍著決心︰“佷兒即刻草擬一份名單,挑選合適人選擔任欽差。同時,加強與地方官員的溝通,確保他們明白此次行動的決心與意義。”

    朱瀚微微一笑,拍了拍朱標的肩膀︰“標兒,你成長迅速,陛下定會倍感欣慰。此次行動,你全權負責,我于朝中為你提供全力支持。”

    朱標感激地望了朱瀚一眼,堅定地說︰“多謝瀚王叔信任,佷兒定不負所托,將此事辦得妥妥當當。”

    兩人正商議間,一名侍從匆匆進來稟報︰“殿下,瀚王殿下,有緊急公文自江南送來,需您二位親啟。”

    朱瀚與朱標對視一眼,心中均感事情不尋常。朱瀚揮手示意侍從呈上公文,接過細細閱讀。片刻後,他眉頭緊鎖,將公文遞給朱標︰“標兒,江南發生大旱,百姓受災嚴重,糧食歉收,民不聊生。”

    朱標接過公文,匆匆瀏覽一遍,面色凝重︰“瀚王叔,此事非同小可,我們必須立即采取行動,賑濟災民,穩定民心。”

    朱瀚點頭,沉吟道︰“標兒所言極是。我們可先從國庫中調撥糧食與銀兩,緊急運往災區。同時,命地方官員組織賑災,確保糧食發放到每一位災民手中。”

    朱標接過話頭,眼神中透露出堅定與決心︰“瀚王叔所言極是,但我們必須確保賑災物資能夠迅速且公正地分發到災民手中。我提議,設立專門的賑災監督機構,由忠誠可靠的官員負責,全程監督賑災工作,防止有人中飽私囊。”

    朱瀚聞言,眼中閃過一絲贊許︰“標兒此計甚妙,監督機制的建立至關重要,可確保賑災工作的透明與高效。你即刻著手籌備,選拔合適人選負責此事。”

    朱標點頭應命,隨即補充道︰“此外,我們還應鼓勵民間力量參與賑災,比如富商捐贈、地方士紳組織自救等,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賑災氛圍。”

    朱瀚微微一笑,拍了拍朱標的肩膀︰“標兒考慮周全,此舉不僅能減輕朝廷負擔,還能增強民眾的凝聚力與自救能力。你即刻草擬一份倡議書,號召社會各界積極參與賑災。”

    朱標躬身領命,正欲退下,卻又似想起什麼,猶豫片刻後問道︰“瀚王叔,此次賑災需耗費大量銀兩與物資,國庫能否承受得住?”

    朱瀚沉吟片刻,面色凝重︰“國庫雖不寬裕,但民生為重,我們必須克服困難,確保賑災工作的順利進行。我會向陛下奏明情況,請求增撥銀兩與物資。同時,我們也可考慮發動官員捐俸,以解燃眉之急。”

    朱標眼中閃過一絲敬佩︰“瀚王叔高瞻遠矚,標兒自愧不如。我即刻草擬奏章,上呈父皇,並著手籌備官員捐俸事宜。”

    兩人商議既定,朱標便匆匆離去,準備賑災相關事宜。朱瀚則留在書房內,繼續審閱其他公文,心中卻難以平靜。

    幾日後,朱瀚與朱標一同面見朱元璋,詳細匯報了江南大旱及賑災計劃。朱元璋听後,面色凝重,但眼中也閃過一絲贊許︰“瀚弟、標兒,你二人心系百姓,朕心甚慰。賑災之事,關乎民生大計,務必全力以赴。”

    朱瀚與朱標躬身行禮,齊聲應道︰“臣(兒臣)遵旨,定當竭盡全力,不負陛下厚望。”

    朱元璋微微頷首,隨即下令增撥銀兩與物資,支持賑災工作。

    賑災工作迅速展開,朱標親自坐鎮災區,指揮賑災工作。他設立監督機構,確保賑災物資公正分發。

    朱瀚則在朝中繼續推進改革工作,加強監察力度,嚴懲貪腐官員,只有清除腐敗,才能確保賑災資金與物資真正用于民生。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哥,和尚沒前途,咱造反吧》,方便以後閱讀大明︰哥,和尚沒前途,咱造反吧第九百三十九章 吏部的發現,江南大旱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哥,和尚沒前途,咱造反吧第九百三十九章 吏部的發現,江南大旱並對大明︰哥,和尚沒前途,咱造反吧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