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哥,和尚沒前途,咱造反吧

第四百九十六章 朝會前夕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墨色江南 本章︰第四百九十六章 朝會前夕

    “怎麼?難道你還懷疑七五騙你不成?”馬皇後笑盈盈的問道。

    朱元璋緩緩搖頭︰“咱怎麼會不相信七五?咱只是怕,這大同之府吳振,為了巴結七五,故意吹捧他。”

    “這些東西如果是真的還好,可如果這里邊兒有什麼……”

    “七五說不要被整個朝堂的大臣,群起而攻之。”

    馬皇後溫柔的看著朱元璋︰“咱們現在不說別人的想法,你自己覺得那些事情究竟是真是假呢?”

    “咱覺得,應該都是真的吧。畢竟七五的封地你也去過了,那里建設的就跟天堂似的。”

    說起這個,朱元璋還有點兒憤憤不平呢。

    七五這小子,把自己的封地建的那麼好,也不想想大明別的地方還在過苦日子。

    好吧,朱瀚如果听到朱元璋的心聲,肯定會罵朱元璋沒良心。

    這些年,他可沒少為大明做事兒好吧?

    當大哥了不起,當大哥就能隨便無限人了是吧,良心都讓狗吃拉。

    其實,朱元璋還有很多話要說。

    這次對朱瀚的彈劾,雖然不如上次那樣朝議洶洶,可很多彈劾奏章都已經開始有理有據。

    至少,這些人是經過縝密調查的。

    從這些逐漸轉變的彈劾奏章來看,朝廷之中正在隱隱形成一股,站在朱瀚對立面的反對勢力。

    別的皇帝對于這種事,肯定是樂見其成的。

    又或者說,這些人如果對付的是別人,朱元璋也會穩坐釣魚台,毫不在意。

    畢竟,朝堂上的大臣們,如果鐵板一塊兒,那反而是一件很不妙的事。

    做皇帝有的時候就是這麼無奈。

    又需要下面的人做事,又不能讓他們拉幫結派,同時還要一心為朝廷。

    如果真出現了這種人,又要擔心他們的威望太盛。

    畢竟,如果他跟七五還在的時候,別人的威望不管多高,都不可能威脅到他們的統治。

    可是如果他跟七五不在了呢?後世子孫,有沒有足夠的能力跟威望壓制住這些人?

    畢竟,就算這些人自己沒有那些心思。可一旦他們周圍的力量,膨脹到一定的程度之後。

    很多事情,就不是他們自己能夠決定的了。

    前有王莽,後有趙匡胤。

    這些人以前有,以後也肯定還會出現。

    原本內閣出現之後,朱元璋要做的事,其實已經少了很多。

    可是架不住大明這些年,疆域擴張的太快了。

    很多偏遠地方的政務,光是送到應天府就要半年的時間。

    所以,朱元璋要處理的事情也越來越多。

    再加上最近,滿朝大臣對朱瀚接連不斷的彈劾。

    更是讓朱元璋覺得,自己的心好累呀!

    自己的親弟弟,自己還能不放心?

    用得著你們這些外人,在旁邊說三道四。

    你們有那功夫,不如好好管管自己手上的事兒啊。

    全都是一群看不清形式的白痴,啥也不是。

    作為結發妻子,馬皇後自然能明白朱元璋的想法。

    想了想,提議道︰“要不就跟上次一樣,我們出去走一走,如何?”

    听到馬皇後的提議,朱元璋的眼楮陡然就是一亮︰“好主意,咱也忙了這麼長時間了,是時候休息休息吧。”

    不過,朱元璋很快又猶豫道︰“現在七五不在應天,咱要是出去了,就留下標兒一個人處理政務,恐怕不太妥當啊?”

    馬皇後卻是展顏一笑︰“標兒的年紀也不小了。”

    “而且之前也有過監國的經驗,這一次七五不在不是更好嗎?”

    朱元璋的眼前陡然一亮,不愧是自己的皇後,看問題的角度果然刁鑽。

    他現在早已經功成名就,雖然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沒有征服的地方。

    但是朱元璋覺得,自己不能把什麼事情都做完了。

    否則的話,後世子孫還做什麼?

    現在的老朱,跟歷史上的老朱心態可是截然不一樣的。

    畢竟,此時的大明朝,觸手已經伸向了世界各地。

    再加上朱瀚留下的種種人才,已經不需要他把什麼事情都做好,讓後世子孫接手一個安穩的江山。

    現在朱元璋最發愁的只有一件事兒,那就是帝國的繼承人問題。

    老朱對朱標其實很滿意,只是什麼事情都怕對比。

    跟自家老弟比起來,兒子簡直不爭氣的讓他心顫。

    但是不管怎麼看不上眼,終究還是自己的親兒子呀。

    自己這個兒子什麼都好,學識比他當年高得多,人品也是滿朝稱頌。

    唯一的問題,恐怕也就是稍微有點心思手軟。

    還有就是太過年輕,沒有經歷過什麼風雨。

    不像他們,在這個年紀已經開始跟隨軍打仗了。

    可正如馬皇後所說,這一次朱瀚不在燕京,如果有什麼問題,朱標這小子也只能自己解決。

    這對他來說,也未嘗不是個歷練的機會。

    想到這里,朱元璋已經下定了決心。

    拉過馬皇後的手說道︰“妹子就是厲害,被你這麼一說,咱也覺得這樣正合適。”

    “不過……”朱元璋畫風一轉︰“如果咱們什麼都安排好了再走,那也跟以前沒有什麼區別。”

    多年的結發夫妻,馬皇後立刻就明白了朱元璋的意思。

    沒想到,老朱竟然這麼大膽。

    頓時有些擔憂的道︰“這不太妥當吧?萬一出了點兒什麼問題怎麼辦?”

    朱元璋哈哈一笑,毫不在意的到︰“放心吧,只要牢牢控制住軍權,就不會發生任何問題。”

    “別的咱不敢說,但是跟咱一起起兵的這些老兄弟,絕對沒有一個靠不住的。”

    “只要那些人的手伸不到軍隊,不管發生多大的亂子,這個江山也亂不起來。”

    馬皇後還想再勸,朱元璋已經大手一揮︰“行了,此事就這麼決定,收拾收拾東西,咱們準備走。”

    看到朱元璋這堅定的態度,馬皇後無奈的嘆了一口氣。

    他太了解朱元璋了,一旦真正做出的決定,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人能夠改變。

    最關鍵的是,這種特別重要的決定,朱元璋幾乎沒有犯過錯。

    夫妻一場,馬皇後自然選擇相信。

    就在馬皇後準備離開收拾東西的時候,朱元璋卻突然開口提醒。

    “皇後,此事可千萬不要告訴七五。”

    馬皇後的腳步微微一頓︰“全都听你的就是。”

    第二天一早,大明首府應天府,皇宮奉天殿內。

    天還沒有亮,朝廷的文武官員已經在此等候早朝了。

    今天是大朝會,文武官員來的格外多。

    許多人為了今天,不知道準備了多久的奏章?

    因為事關重大,有些大臣甚至不止一次的小心翼翼地看一眼那些奏章,仿佛生怕不見了似的。

    雖然每次大朝會都會發生不少事情。

    但是對于朝廷上的文武官員來說,這也不過就是一次普通的早朝罷了。

    誰也沒有想到,接下來的朝會,會讓他們終生難忘。

    此時天色還早,所有文臣們全都聚集在朝房之中,等待三通鼓後太監宣布早朝開始。

    因為不是正式的朝會,所以座次雖然還是規矩森嚴。

    但是其他規矩,卻也沒有那麼多。

    許多大臣三三兩兩的湊在一起竊竊私語。

    有的,在說一些政務上的事情。

    當然也有在閑聊八卦的,畢竟大臣們也是人嘛。

    不過,現在說的最多的,依舊是大同府那邊兒的賑災情況。

    畢竟現在這個時候,朝廷上下所有的力量都在開始支援大同府。

    提起大同府,自然就免不了提起另外一個名字。

    此時正在大同坐鎮賑災的英王朱瀚。

    一個頭發花白的大臣,搖頭晃腦,痛心疾首的說道︰“本官現在是食不知味,夜不能寐啊。”

    “只要一想到,大同百姓面臨天災不說,還要面臨人禍,本官就心如刀絞。”

    旁邊一個跟他坐在一起的官員,听到他的話,臉都快綠了急忙壓低聲音制止道︰“我的王大人吶,你就少說兩句行不行啊?”

    “這話也是敢隨便說的嗎,要是讓人听到了,參你一本,那可不是說著玩兒的。”

    姓王的大人眼楮一瞪,非但沒有壓低聲音,反而高聲說道︰“有什麼好怕的?本官說的難道不是事實嗎?”

    “四兩,不對,現在是六兩了,六兩銀子一石的糧價,古往今來都沒有听說過,某些人為了銀子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呀。”

    “百姓們已經夠苦了,卻還要變著花樣的搜刮百姓的銀子,絕地三尺尚不及其萬一吧?”

    越說,那位王大人臉上的嘲諷之色就越濃,聲音自然也是越來越大。

    周圍有不少人,听到了他們的話之後紛紛回避。

    尤其是跟那個姓王的官員說話的官員,此時個人恨不得狠狠的抽自己幾個巴掌。

    你說你沒事兒找什麼事兒,非得跟這個嘴上沒有把門兒的家伙坐在一起。

    坐在一起就坐在一起吧,偏偏說什麼大同賑災的事。

    他只要說起了大同,英王殿下自然就是繞不開的話題。

    只能說是天作孽猶可為,自作孽不可活呀。

    “王大人,你身為朝廷的官員,不知道做好自己分內的事,竟然隨意指責當朝王爺,你這是想要造反嗎?”一個年輕的官員听不過怒聲呵斥道。

    那王大人斜著眼角,一副正氣凜然的模樣,不屑的冷哼道︰“老夫身為朝廷的官員,看不慣某些人的做法,難道不能夠說麼?”

    “你們做事的本事不知道怎麼樣,阻塞言路的本事倒是厲害的很啊。年輕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這位王大人那副長輩教訓晚輩的口吻,讓年輕官員極其反感,對客厲聲反駁道︰“本官可沒有阻塞言路的意思。”

    “但是英王殿下說過,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敢問這位大人,你說大同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您是親眼去大同見過,還是見過大同來的百姓呢?”

    這位王大人自然不可能去過大同,更不可能見過大同來的災民。

    一時之間,竟然被問的有些啞口無言。

    頓時惱羞成怒的道︰“本官沒去過又如何?就算本官沒去過,也知道大同百姓現在生活的怎麼樣。”

    “六兩銀子的糧價,普通百姓辛辛苦苦勞作一年,也就買個兩三石的糧食。”

    “這點糧食,一個人果腹尚且不夠,更何況一家人?”

    “沒有糧食,百姓靠什麼生活?”

    “英王殿下將糧食定在如此之高的價格,這根本就是虐民之舉。”

    “如果如此高的糧價,百姓們還能安安穩穩的活著,本官現在立刻就上書致仕回家。”

    這話說的,也算是擲地有聲,周圍不少的官員竟然小聲的喝起彩來。

    “說的好!”

    “王大人,真是我輩楷模啊。”

    “英王殿下這事實在是太過胡鬧了,只是有地下護著,誰也拿他沒有辦法。”

    “英王殿下胡鬧不要緊,只是苦了大同的百姓們。”

    年輕官員氣得滿臉通紅︰“王大人,你不懂就不要瞎說,英王殿下此舉實行的乃是管子的衡山之謀。”

    “目的就是以利誘之,讓那些商人自己主動往災區運糧。”

    “而且根據朝廷現在的統計,目前運到大同的糧食已經高達五十萬石,這些糧食如果由朝廷來運送,這麼短的時間根本就運送不到。”

    “在那種旱災之下,銀子難道還會比人命更加重要嗎?”

    王大人輕輕摸著自己的胡須,一副過來人的模樣,輕笑道︰“這點本官從來沒有反駁過,但是這位大人糧食再多,百姓吃不起又有什麼用?”

    “六兩的糧食,經過這麼長時間,那些百姓手里的銀子,估計已經被那些奸商掏空了吧。”

    “呵呵,要不是咱們英王殿下聰明絕頂,那些涼山恐怕還沒有機會如此明目張膽的,把糧食賣這麼高的價格吧?”

    “趁著旱災提高糧價,這跟明搶有什麼區別?”

    “本官才疏學淺,恐怕還想不出如此傷民害民的政策來。”

    這王大人年紀雖然不小了,可身子骨竟然還挺硬朗的,一口氣兒說了這麼多話,面不紅,氣不喘。

    那年輕的官員也不是個省油的燈,作為學習新學的官員,他們可不會把這些傳統的尊卑上下看的太重。

    在他們心里,除了當今的皇帝陛下,最偉大的人就是英王殿下。

    敢如此嘲諷英王殿下,那必須不客氣的懟回去。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哥,和尚沒前途,咱造反吧》,方便以後閱讀大明︰哥,和尚沒前途,咱造反吧第四百九十六章 朝會前夕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哥,和尚沒前途,咱造反吧第四百九十六章 朝會前夕並對大明︰哥,和尚沒前途,咱造反吧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