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心海在沙發上抱住陳涯,說︰
“剛才搞那麼驚險刺激,我要看下第一篇文章講的是什麼!”
陳涯翻到第一頁,翻到《江心海新專輯發布一周,熱度趨勢驚險起伏!》標題的頭條文章。
江心海從背後靠著他,把下巴靠在他頭上,讀道︰
“……江心海從影視急轉彎,直接跨界到音樂圈,屬實是令所有人意想不到的舉動,但從她第一張專輯的表現看,這次轉型相當有質量,也讓包括業界人士在內的所有人都吃了一驚。
“從之前的幾次兩棲明星跨界嘗試來看,影視圈的知名度在樂迷這邊並不是很買賬,尤其是看電視的消費群體,正版cd消費意識尚未建立,因此專輯銷量拉升效果有限。
“業界大多數人,也不看好這次江心海的跨界。英子更是點名嘲諷,聲稱江心海的銷量將會讓她上升期的事業被攔腰打斷……”
陳涯抬頭︰“英子還說過這種話?”
江心海的臉黑了下來︰“更過分的都說過呢。還有,正到關鍵部分,我繼續讀——誠如預測,《遇見》專輯的首日銷量並不算好,在第二日有了小幅提升,而第三日,由于英子的點名批評,銷量更是降到了谷地。”
念完這句,兩人同時對視了一眼。
“英子還點名批評過?”兩人異口同聲地說。
隨後,陳涯說︰“先把這篇文章看完,等會兒我們再去找找英子的批評。”
“……然而在第四日,第五日,《遇見》專輯銷量強勢抬升,並且以沖破一切絕地反彈的勁頭,直接沖到了銷量排行榜頂端,直逼《01年的第一場雪》。
“到了周六,由于節假日加持,專輯銷量更是拔到了新高,讓其銷量直接超過《第一場雪》,穩穩坐穩了榜首的位置。
“到了第七日,專輯銷量又有所回落,並且最終平穩在4萬套這個對于新人來說相當不錯的成績上。
“根據最後走勢,預計專輯終期銷量將達到80萬套……”
放下雜志後,江心海把胳膊圍到陳涯脖子上︰“看看英子?”
“不看,有重要的事。”陳涯撥通了周鵬的電話。
片刻後,那邊剛接通電話,陳涯就 頭蓋臉地講︰“再做0萬套!快!”
“好 !”
“錢等回款再給。”
“好 !”
“你這樣的老板,這生意眼光,說真的,沒話說,也不知道怎麼混到只能做教輔的。”陳涯點評。
“運氣不好,沒遇到貴人!”周鵬那邊興致高昂,“我第一套做的還不算完美,第二套能做到更好!”
等掛了電話,江心海歪頭問道︰“不是說,終期銷量只有80萬嗎?”
“雜志算錯了,”陳涯的手都在抖,“他們不知道,第七天銷量下滑,不是听眾變少了,而是專輯賣光了!”
總共只發了0萬套,卻在一周賣掉了4萬套。
剩下這萬套,分散到各個城市,各個音像店,估計每家都剩不了幾張。
這種情況就叫做有價無市。
甚至陳涯都覺得,100萬套算保守的。
最終賣到00萬套,都不是沒可能。
也是這個年代沒有微博,如果有的話,他們就能在微博上看到,大片大片沒有買到專輯的哀嚎聲。
在二手市場,二手《遇見》專輯,都出價到比原價貴3倍不止了。
還有些人風聞某個城市有《遇見》專輯賣,駕車幾十公里趕去買的。
更有跑了十幾家店都買不到《遇見》專輯,坐在店門口罵娘的。
在這個年代,沒有粉絲打榜,沒有亂七八糟的營銷,有的只是口耳相傳的口碑。
身邊的人隨便哼一段《歐若拉》,總會有人好奇地問︰“這是什麼歌啊?”
然後就會得到回答︰“江心海的新歌,沒听過嗎?”
“江心海還唱歌?”
“嗯!唱得賊好!耳機給你,听听……”
在死活買不到專輯的顧客彷徨的時候,有些眼光卓越的商家,干脆在店里循環播放《遇見》專輯,專門吸引這些倒霉鬼。
站在店里的櫃姐一天听八百回《遇見》,都快吐了,完全被洗腦,回家給孩子做菜的時候,都會哼上兩句。
因為母親每天唱《听海》,孩子偷偷在網上下載了盜版江心海的全集,上課的時候天天戴著耳機听。
在學校被江心海風潮刮過,學生們開始了無止境攀比,還有偷了父母專輯封面的,跑到學校跟同學們炫耀。
沒收了專輯封面的班主任,將專輯封面放在教職工辦公室,引起了老師們的群體討論。
而追求老師們的男人們,會偷偷在家練上兩首《遇見》里的歌,就期待著在ktv一鳴驚人。
在ktv因為顧客找不到江心海新歌,服務員被罵得狗血淋頭,跑去跟店老板哭訴。
因為買到了江心海新歌版權,老板們還會專門在門口的電子看板上滾動播出“本店有《遇見》全套歌曲版權”……
什麼叫熱門歌曲,這就叫熱門歌曲。
你可以不知道這首歌的名字,也可以不知道誰唱的。
但當旋律響起時,你就會一耳朵听出來,並且反應過來︰我听過!
時隔多年,華語歌壇上一次出現這樣的奇觀,還得追朔到鄧莉君時代。
陳涯掏出手機,道︰“我要看看,我們閉關這7天,英子到底又放了什麼屁。”
很快,他就找到了英子最近的采訪,點了開來。
“……請問天後,您對最近江心海新出的《遇見》專輯如何評價?”
英子坐在鏡頭前,一臉傲氣︰“我听過幾首,只能說隔行如隔山。我只能這麼說。”
“您能否說的更詳細一點呢?”
“她音域太窄,”英子用手比了個手勢,“歌聲也沒有爆發力,太脆弱,感覺隨時要斷氣一樣。”
記者問道︰“有沒有可能這也是一種風格?可能听眾也喜歡這種……”
“那只能說明听眾沒品位唄,”英子抓了抓耳朵,“幾首口水歌,就因為好唱,誰都能唱,就說它好听,那是錯的,那是好唱,不是好听,這一點要分清楚。”
“您能說說您在這張專輯里喜歡的歌曲嗎?”記者問。
“喜歡的?沒有。”英子果斷說,“我喜歡更加有技巧性的音樂,能夠給樂壇帶來新鮮血液的那種。”
記者似乎是听過《遇見》,忍不住問道︰“您是不是沒有听過很多首?其實這張專輯里面有很多首,也很具有技巧性……”
英子馬上打斷道︰“你是音樂系的嗎?”
“不是,我是新聞系的。”
英子攤開手,聳了聳肩,旁邊的幾個人都笑了。
“隔行如隔山,這句話也送給你,”英子說,“我確實沒有听過很多首,但是,一個雞蛋壞了,你非要把它吃掉,才知道它壞掉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