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不用老金細說,方翰民也能想象得到他們企業面臨的困境,因為他耳聞目睹的類似情況,實在太多了!
    全國數百家地方制藥企業,不僅產品老化,工藝技術落後,環境污染嚴重,而且缺乏技術力量,制藥行業本該有較高的技術門檻,但在拍腦門決策的年代,上有大計劃,下有小計劃,地方政府心血來潮,不管是否具備條件,都在自己的地盤建起了規模不大的制藥廠,實際上造成了資源的巨大浪費。
    隨著制藥行業的不斷發展,這些小規模制藥企業到了八十年代,普遍陷入了舉步維艱的境地,因為產品沒有市場,近幾年來,絕大多數中小型制藥廠靠借債度日,有些甚至已經資不抵債,如果嚴格按照財務管理制度的要求,好多企業都該破產。
    老金所在的企業,既面臨環保壓力,產品又無銷路,比前天向方翰民求助的兩家制藥廠的情況還要糟糕,面對那樣一個爛攤子,方翰民告訴老金,應該果斷關停生產線。
    “可是方廠長,這件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老金無奈地連連搖頭。
    “有什麼難的?把大門一關,宣布破產就是了。”作為局外人,方翰民當然沒有必要把別人的困難太放在心上。
    “哎喲,事情要是這麼簡單,那就好辦了。通過廠房設備抵押給銀行的一千多萬貸款,只不過是一堆破銅爛鐵,如果宣布破產,怎麼對得起當初答應給我們貸款的銀行領導?另外,廠里的一千多職工何去何從?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自謀生路,有些職工離開工廠,養家糊口都成問題。”
    听了這番話,方翰民重新審視坐在對面的老金,無論對廠里的一千多職工還是銀行債務,老金都不打算采取那種不負責任的處理方式,說明老金這個人不僅心地善良,而且很有擔當。方翰民認為,這樣的人值得幫助,考慮再三,他問道“金廠長,你有什麼打算?”
    “一方面為了全廠一千多名職工的生計,另外,也為了避免因為工廠倒閉而使企業背負的銀行貸款成為呆壞賬,我想讓企業繼續經營下去,在此基礎上能有所發展那就最好了。”
    “你想怎麼做?”
    “我已經無計可施了,方廠長,請你給我們的企業指一條生存之路。”
    方翰民沉思良久,然後告訴老金,回去後首先要跟地方政府搞好關系,爭取當地政府在各項政策上的支持;其次,立即關閉污染嚴重,產品沒有銷路的生產線;第三,能否考慮利用企業的現有資源,跟外面的企業開展合作?
    對于這三條建議,老金連連點頭稱是,並告訴方翰民,當地政府支持搞活企業的所有舉措,只要能讓企業繼續生存下去,各職能部門將大開路燈;至于關閉污染嚴重,產品沒有市場的生產線,跟有關部門協調後,應該沒有問題;老金對第三條建議最感興趣,“方廠長,你所說的企業現有資源,指的是什麼?”
    “除了土地、廠房和可利用的設備,你們還有別的資源嗎?”
    “哦,可是,這些資源都被我們抵押給銀行了,沒法利用啊!”老金無奈地兩手一攤。
    “沒關系,只要有這些資源就好辦。”
    老金有點喜出望外,“方廠長,你是說利用抵押出去的資源,也能搞合作?真要是這樣,那就太好了!”
    “金廠長,你別高興得太早了,合作當然可以搞,但事情沒有那麼簡單。到晚飯時間了,這件事先談到這里,咱們留個聯系方式,以後詳談吧。”
    打發走了老金,方翰民跟三位同事來到餐廳,也許他們來得有點晚,前面的十幾張餐桌都坐滿了用餐的人,他們只好往後去,在經過一張餐桌旁,有人跟方翰民打招呼,“方廠長,你才來呀?我們幾個到處找你,想跟你坐一桌。”
    說話的是跟方翰民早已有過交往的李教授,還有包括費教授在內的其他幾位在國內制藥行業頗有名氣的專家,也在這一桌,方翰民略顯尷尬地笑了笑,“不好意思,我們來晚了,既然你們這一桌已經沒有空位,我就失陪了。費教授,李教授,還有各位專家,咱們以後再聚。”
    方翰民跟三位同事走到最靠里的地方,發現靠邊的餐桌還有四個餐位,他們馬上坐下來,隨便吃了一些飯菜,就回賓館了。
    三位同事跟著來到方翰民的房間,本想就當天上午的主題演講向他請教一些問題,因為演講內容對他們也是全新的知識,沒想到他們剛坐下,就听見有人敲門,唐劍走過去拉開門,見門口站著兩位戴著眼鏡,面目清秀,年齡在四十出頭的男士,其中一位主動問道“請問這是方廠長的房間嗎?”
    “是的,你們找方廠長?哦,請進吧。”唐劍又轉身向方翰民通報,“方廠長,有人找你。”
    見有客人來訪,三位同事自覺地退出房間,並順手把門關上。他們走後,方翰民站起身來,“請問你們是——?”
    年紀較輕的來訪者馬上接話,“方廠長,我們是華宇大學的工作人員,這位是我們學校主管教學科研的李校長,我是生物系的陳老師,就叫我老陳吧。”
    听見華宇大學的名字,看著說話的陳老師,方翰民一怔,但他馬上回過神來,上前一步,跟兩位客人一一握手,“哦,華宇大學,是國內頂尖名校,李校長,陳老師,你們請坐。”
    方翰民轉身沏了兩杯茶,放在兩位客人面前,他在對面的床沿上坐下來,“我冒昧地問一下,陳老師,請問你叫什麼名字?”
    “我叫陳厚良,方廠長見過我嗎?”
    “哦不,只想證實一下,我曾經有個朋友,也是華宇大學的,看來我搞錯了。”
    陳厚良慢慢放下手中的茶杯,若有所思地說“方廠長,你這名字倒沒讓我感到意外,畢竟重名不少見,但在近距離看清你的相貌後,我覺得好像在哪兒見過你。”
    “是嗎?不會這麼巧吧?”旁邊的李校長饒有趣味地問。
    方翰民趕緊轉移話題,“是啊,總有長相相似的人,讓我們覺得似曾相識,實際上是一種幻覺。兩位領導,咱們言歸正傳,請問你們找我所為何事?”
    “事情是這樣的,”陳厚良定了定神,道出他們來訪的目的。原來,李校長跟陳厚良也是年會邀請的嘉賓,他們都有論文在年會上宣讀,但在听了方翰民的主題演講後,覺得有些問題想跟方翰民單獨探討。
    李校長的專業是基本有機合成,陳厚良是華宇大學生物系最年輕的教授,因為都跟制藥科技沾邊,受到方翰民主題演講的啟發,他們認為可以在該校現有生物系的基礎上,組建生物化學專業,兩人想從專業的角度,跟方翰民探討這一設想的可行性。
    (www.101nove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