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事廠里的人不知道也是正常,畢竟城里人,哪會在意鄉下的情況,畢竟和他們的生活關系不大,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只要和自己生活沒關系的事情,都不怎麼關心,而這位胡研究員還要嚴重一些,李昭看來,是只關心研究的主。
听了李昭的話,這位才恍然,然後說道「好像是听說過有這麼一個事,李總工,不好意思啊,我給忘了,平時都是搞研究,沒怎麼在意這方面的事情。」
李昭听了之後,倒是挺滿意的,這樣的人對于廠里來說是好事,一心鑽研技術,只要廠子不是什麼有問題的工廠,廠里領導沒什麼問題,那麼廠子就能靠著這樣的人,做的不錯,賺大錢不一定,但不至于出什麼大的問題。不過他居然沒有反應過來,秦京茹家所在的村子也劃到了廠里了,感覺有點遲鈍了。
不過這時秦京茹倒是反應過來了,興奮的問道「甦雅姐,李總工的意思是不是我們村也歸廠里的農場了,也就是說,村里也要分房子拿工資了?」
這一點倒是沒有說錯,廠里是按照股份制來的,所有人都有一份分紅,同時做事的人都有一份工資,只不過,他們的工資會低一些,沒有達到廠里工人的水平,畢竟村里還是會分一份蔬菜、糧食的,這是廠里沒有的待遇。
這會胡研究員才反應過來是怎麼回事,就听他說「京茹,這下你不用擔心家里了,我雖然了解的不多,但也听同事說了,廠里農場待遇很好。」
看著高興的秦京茹,李昭也是挺自豪的,這些都算是他帶來的,要知道如果全國都按照李昭的方案實行了,那麼將來農村的生活絕對是非常好的,多了不敢說,就算是處于六十年後的社會,每家每年領幾萬塊錢還是可以的,而且農村的建設也能靠農場自己完成,更能成為國家最重要的消費市場。
同時由于是農場模式,管理也能更加到位,未來那種由于過量使用復合肥導致的臭水溝,絕對會減少到最低,畢竟那時候,農場是有實力聘請農業方面的專業人才的,各種生產活動,也肯定都是比較合理的,不像李昭來時的那個時間點,農村家庭,如果不打工,一年收入只有幾千,到處都是臭水溝,垃圾到處飄。
眾人邊走邊聊,很快到了秦京茹他們村,是同樣典型的農村,房屋以茅草頂的土坯房為主,混著少量的青磚瓦房,或者半青磚的瓦房,而且粘合青磚使用的還是泥土,李昭大致看了一下,這里甚至都沒有比較好的房子,顯然這里以往是沒有地主居住的,也就是說,這里很有可能都是某個大地主的佃農。
將人送到秦京茹他們家門口,從家里出來的只有秦京茹的弟弟,都是半大小子,一問之下,才知道,家里的長輩都在工地干活,介紹了胡研究員之後,秦京茹的弟弟就一溜煙的跑去找家長去了,而李昭等人自然被請進家門招待一番。
李昭等人也想看看這邊的家庭是什麼情況,就等一下他們,了解下情況,很快秦京茹父母都回來了,眾人一番介紹之後,李昭和甦雅是直接被當成了菩薩一樣供起來那種,開始說李昭是廠里的總工,甦雅是總經理助理,他們都還沒有什麼反應,但當說道現在村里已經是廠里旗下的農場時,那就完全變了。
是的,廠里的領導可管不到他們,但農場的領導可以管到他們啊,家里的所有人一下子都拘謹了起來,就算是秦京茹的弟弟,都直接跟變了個人一樣。
李昭見他們拘謹的樣子也說道「秦叔不用這麼拘謹,廠里對于你們這些村子,政策其實都是很好的,首先就是統一規劃住房,你們現在的房子太差了,所有家庭都是二層小洋樓,通水、通電、冬天供暖,同時每個居民點都會建一所小學,如果是特別大的聚集點,還會建中學,地也不是收了,是算成了股份。」
這時秦京茹的父親
,才緩過來,說道「這些我們都知道,去年就傳開了,我們村長去年就開始到鎮上去爭取,沒想到今年我們也加入到你們廠了。」
李昭問道「秦叔,你們為什麼不願意單獨成立農場呢?上級其實也在推廣生態農業,以鎮子為單位的,你們自己你弄其實是一樣的,而且我們廠也是會提供技術支持的,現在都劃到我們廠旗下,管理起來實在太困難了。」
听了李昭的話,秦京茹的父親說道「我們又沒什麼文化,哪里懂這些啊,別人都是跟著你們廠才過上好日子的,不跟著你們,我們哪里能弄得好什麼生態農業,更何況,你們還能請來外國人,听說外國人更厲害,咱們這樣不就對了嗎?」
李昭听了之後都有點無語了,不過他們說的道理倒是樸實,李昭這時接著問道「秦叔,你們不是有掃盲班嗎?怎麼听你的意思,好像都沒上過學一樣?」
這時秦京茹的父親還沒有說話,秦京茹倒是先說了「掃盲班就辦了幾天,然後老師就不來了,發了一些書,村里又沒有人認識,我都是到廠里才開始學習的,現在跟著老胡,我都已經開始學習高中知識了,就是現在學的有點慢。」
李昭一听,也是恍然,也是,秦京茹當時剛到廠里那會好像還真的不識字,沒想到癥結在這里,不過並入廠里之後,就不一樣了,廠里對于掃盲班那真的是認真的,這幾年,通過掃盲班以及夜校,著實培養了不少人才,特別是這兩年,已經開始通過夜校,將一些人送進大學了,這絕對是非常罕見的。
李昭這時說道「秦叔,那以後你們就不用擔心了,我們廠辦掃盲班以及夜校是認真的,以後你們也要注意多學習才好,不學習,以後農場里推進的新技術,說不定你們都搞不懂,不弄種了半輩子的地,最後地都種不明白吧。」
這時秦京茹的父親說道「我們一定用心學,李總工您就放心吧。」
看著一臉鄭重的秦京茹的父親,李昭這時說道「我們今天主要是想看看各個村子的建設情況,正好到了這里,也都是熟人,我們還想看看各村的生活條件,不如秦叔帶我們看看,怎麼樣,看看你們家的,也看看其他人家里的情況。」
對于李昭的要求,秦京茹的父親當然沒有問題,直接帶著幾人往家里放糧食的地方走去,邊走邊說道「我們家算好的,京茹也孝順,給了家里不少錢和票,我們家還能有點余糧,而且院子里的地窖里,還有二三百斤的紅薯。」
很快到了地方,秦京茹的父親倒是沒有說謊,家里還有三四袋玉米,小半袋白面,大半包小米,外加一些棒子面,確實還算好,能有不少余糧,畢竟還有兩個來月就夏收了,而他們家的糧食,估計還能吃個小半年的時間。
李昭這時說道「秦叔,你有個好女婿啊,估計京茹是從去年開始給你帶糧票回來的吧,京茹自己可剩不了多少糧票,胡研究員倒是能剩下不少。」
既然來了,有機會當然要給自己手底下的人,多說點好話了,果然李昭說後,秦京茹的父親也說道「還真是,往年拿回來的不多,去年下半年開始,帶回來的就多了不少,以往一個月能有五六斤就不錯了,後來一個月基本上就能有二十斤三十斤的,您這麼一說,還真的是因為小胡了,京茹都沒和家里細說過。」
李昭笑笑,接著和他一起去村子里其他人家里,首先到的就是秦淮茹的娘家,他們家的情況也還算可以,雖然沒有秦京茹他們家剩的多,但也還算可以,至少是餓不到人,只是也就他們兩家好點,其他人家就差的太遠了。
這會是中午,很多家庭正在做飯,當然都是家里的孩子自己做,李昭看了有六七家,就直接看不下去了,很多家庭都是野菜摻著紅薯藤磨的粉,然後煮點紅薯或者蒸點紅薯湊合,想想這
個時節,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而隨著李昭一起看著的甦雅以及娜斯佳反而非常茫然,顯然他們都對這些東西沒有什麼了解。
這時娜斯佳還問了一下,李昭見她們兩個不知道,也解釋道「知道吃糠咽菜嗎?那個黑乎乎的就是糠,用紅薯藤曬干了之後磨得,甦雅,我記得他們出工有工錢補貼吧,改一下吧,可以讓他們選擇錢或者糧食,糧食就定為棒子面吧。」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