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玄鳥傳

第一九七章 關于未來的暢想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摟住油菜花 本章︰第一九七章 關于未來的暢想

    第一九六章

    在胥余生活的前世,農業人口足有六億,而大洋彼岸的米國,農業人口不足五百萬。

    六億人口種植著十八億畝耕地,而五百萬人口卻種植著二十八億畝耕地。

    六億農民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甚至都不能混個溫飽,一到農閑的時候,就得去城市打工賺錢補貼家用,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胥余現在的所作所為,將讓這種悲哀徹底消失。

    在人口還沒有泛濫,人們還沒有去犄角旮旯里開溝渠,去深山老林里挖梯田,尋找每一寸可耕之地的時候,就開始實現機械化。

    在不久的未來,人們將看見一望無際的廣闊田野,不會被分割得支離破碎,各種農用機具在田野上盡情地馳騁,飛機在空中散播種子,噴灑農藥……

    到那時,一個普通的農場,就可以種植上萬畝耕地。

    更多的人可以騰出手來從事工業,到那時,物質將得到極大的豐富,人們的衣食住行,都將得到翻天覆地的變化。

    人人都穿綾羅綢緞,餐餐都吃雞鴨魚肉,縱然相隔天涯,也不過近在咫尺。

    听著胥余勾勒的美好未來,所有人都出現了向往的神色。

    對于胥余的話,他們並不懷疑,他們知道,那都是真的,在他們的有生之年,就可以看到。

    這十年以來,從無到有,一步步走到今天,使得他們對未來充滿了堅定的信念。

    這種信念不僅僅是上層的官員有,底層的百姓也十分的強烈。

    從食不果腹到豐衣足食;

    從僅能遮風避雨的破茅屋到冬暖夏涼的磚瓦房;

    從睜眼瞎到識文斷字;

    從干活吃飯睡覺的枯燥生活到每天唱歌跳舞看電影;

    每一個人都在親身體驗著生活的變化,明白了什麼叫作豐富多彩,什麼叫做有滋有味。

    許多人開始不再拜三清老爺,不再拜天照大神,轉而開始拜商王箕子。

    不過這種行為是被禁止的,所以他們都是偷偷拜。

    忽然由貧轉富的人,進取心往往是最強的,因為他們害怕過回從前那種苦日子,所以他們會格外的珍惜,加倍的努力。

    踏實肯干,有一定的文化,自然是最好的工人。

    數年以來,經過不斷的開墾,整個東商的耕地面積已經超過兩百萬畝,這已經是這點人口能耕種的極限。

    引入農機具之後,耕地面積將進一步擴大,如果將整個東北平原都開發出來的話,耕地面積會超過三億畝。

    糧食的產量太多,平安邑的糧倉已經堆積如山,就這麼點人口,根本就吃不完。

    胥余決定今年引入食品加工業,糧食吃不完,那就做成零食。

    什麼薯片、餅干、鍋巴、辣條……通通安排。

    既解決了舊糧的儲存問題,還可以解決農業機械化後多出來的人口問題。這麼多人,不能閑著呀。

    另外就是擴大養殖業的規模,之前一直用麥麩,米糠、豆餅來喂豬,也算是物盡其用。但這些東西營養不足,出肉率感人。

    而現在則直接拿玉米等口感不好的粗糧去喂豬,使得豬肉更長膘,肥瘦更均勻,肉味也更香。

    不光是豬,其他的養殖動物,馬、牛、羊什麼的,也吃上了糧食。

    “養羊不喂料,就是瞎胡鬧。”完達山牧場到處都是羊群,多得就像天上的雲彩。胥余今年給他們撥付了大批的糧食,不僅有玉米,還有小麥。

    牧場的人員,羌商混雜,羌人逐水草而居,放了一輩子牧,第一次知道養羊還要吃這些。

    不過胥余的話對于他們來說就是金科玉律,執行起來從不打折扣的。

    他們開始按照吩咐給羊群適量增加精飼料,果然長膘明顯。

    另外,歐洲帶回來的苜蓿、黑麥草等優質牧草的種子也發到了牧民手中,人們開始自己種植牧草。

    自行喂飼料,自己種牧草,再也不必逐水草而居,牧草的人們算是定居下來了。

    而牧民喂養牛羊的形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粗飼料、精飼料、野草、自種牧草、食鹽互相搭配,營養均衡,牛羊都長得膘肥體壯,一頭牛犢喂養兩年就可以出欄。

    另外,多余的糧食也可以拿來做酒精、澱粉、味精等物,而將面粉硝化,則是上等的炸藥。

    這些輕工業需要大量的人口,如今的東商居民都識文斷字,只要通過簡單的培訓,便是合格的工人。

    于是,在長春邑和興凱湖,都開始興建食品加工廠。

    興凱湖作為東北亞最大的淡水湖泊,水域面積遼闊,水產極為豐富,所以這里的食品加工廠不僅加工大米類零食,還加工魚蝦等品類的零食。

    另外這里還靠近完達山牧場,所以牛肉干之類零食也都排上了日程。

    而長春邑那邊的食品加工廠,則主要制作餅干,薯片等零食。

    十年生聚,現在整個東商的人口已經接近70萬人。

    北美那邊還有維京人幫忙做人販子,一年搞個幾萬人過來還是沒問題的。

    另外這次論道滅神,為了達到暖流北移的既定目的,截教是出了大力的。

    而闡教和西周付出的代價就是放棄對百越的征討,將地盤讓給東商自己去征討。

    西周對此沒什麼意見,雖然這六年來他們急劇膨脹,已經牢牢把持了禹定九州,開始覬覦南方的百越之地。

    不過那地方氣候炎熱,瘴氣彌漫,人煙稀少,並不適合生存,所以動力不大。

    現在既然東商想要,那就順水推舟送給他們好了,反正本來也不是自己的。

    吳國自上次一戰之後,元氣大傷,養好好幾年才緩過來。

    而此時一個如同黃口小兒一樣的楚國,卻發展得異常迅速,短短幾年就隱隱有成為南方第一大國的趨勢。

    吳侯熊遂哪咽得下這口氣,也籌劃著擴張地盤。

    但是留給他的地盤已經不多了。

    奄國北遷,帶走十萬東夷部落。

    而長江以北的徐國等東夷諸國,這幾年已經被齊魯兩國吃了個一干二淨。

    那時候吳國損失慘重,正在恢復實力,一步沒敢上,直接就落了人後。

    如今,吳國經過六年的休養生息,又兼並了周圍殘存的一些小部落,總算是勉強恢復到了六年前的水平。

    于是、熊遂雄心勃勃,打算謀取越國,豈料便在此時,卻收到了周天子的警告,不允許他打越國的主意。

    熊遂差點氣得吐血,可是他也沒有辦法,天子有令,不得不從。

    大周現在有多強,他也不是瞎子,據說最近都打到萬里之外的身毒國去了。

    還俘虜了人家幾萬人,扔在洛邑修城牆。

    他熊遂要是敢不听話,保不齊周室會找個什麼罪名來收拾他。

    往南不準打,往北是強大的魯國,往東是大海,熊遂無奈之下,只能往西了。

    往西,倒也有一些小型的方國,比如舒國、桐國等。

    不過卻要面對楚國的直接競爭,熊遂倒也不怕這個,我乃大周宗室,堂堂侯爵。而你熊繹不過是個子爵而已,憑什麼跟我爭?

    所以熊遂就雄心勃勃的大軍西指了,而此時楚國已經佔據了富饒的江漢平原,兵鋒直指鄂國,不出意外的話,數年之後,吳楚這兩個南方大國將會在九江踫頭。

    不過胥余前世的世界,吳楚爭霸,打死打活的事情,應該不會在這個世界發生。

    因為如今的周王室十分強大,完全可以節制諸侯。這幾年被諸侯滅掉的,都是殷商時期便存在的方國,部落。

    吳國雖然不能去攻佔越國,東商卻也不能去攻佔越國,只能取越國以南的百越之地。

    這樣的約定,一方面是因為越國的位置還是在禹貢九州之內,根據洞庭之盟,九州都歸屬于西周;另一方面,越國的存在,也是為雙方設立緩沖地帶,避免直接的沖突。

    百越,是指古代中國南方沿海一帶古越族人分布的地區,這些人其實並非單一民族,而是諸多部落的統稱。

    因為中原也搞不清楚這里到底有多少民族,又有什麼區別,所以就干脆全部叫做越了。

    在原時空,要等到八百年後,秦始皇三征百越,歷時九年,才將其納入華夏版圖。

    但目前來說,這些地方對胥余的吸引力並不是很大,因為這一帶都是丘陵地帶,尤其是閩越之地,號稱八山一水一分田,種地什麼的,根本就是扯淡。

    胥余對開挖梯田什麼的沒有興趣,這種費時費力的事情,不過是後世之民的無奈之舉。

    以東商的農業技術,光是東北一年的糧食產量就夠全世界的人吃了,還跑去開闢梯田根本就是吃飽了撐的。

    胥余拿下這片土地的目的,是為了橡膠、桐油。

    以及一些熱帶水果、南方蔬菜。

    蛙島的橡膠樹已經成熟,可以開始采集了。

    哪吒制作農機具的時候,就采了不少來制作輪胎,密封圈等。

    這東西未來需求量巨大,胥余想要打造鋼鐵洪流,少不了它,僅僅靠一個蛙島的產量,根本不夠。

    未來胥余打算直接拿下嶺南之地,大規模種植橡膠樹和桐樹。

    另外,從地中海地區帶回來的諸多植物,比如萵筍、芹菜、蘆筍、無花果、甘藍、西瓜等,大部分都比較適合在南方種植。

    如今的東商,糧食已經極大豐富,但蔬菜瓜果卻種類稀少。

    有了這些從地中海帶回來的作物,再加上南方本土的荔枝、香蕉、橘子、桃子等物。

    將極大的豐富商民的食譜,營養上也會更加均衡,十多年後,成長起來的新一代青年,體格將更加健壯,和之前的老人有雲泥之別。

    除了種植的需求,還有一個就是港口的需求。

    如今甦伊士運河已經打通,愛琴海諸國若要與華夏通商,不必像舊時空那樣,從直布陀羅海峽繞道非洲好望角。

    不過胥余覺得這還不夠,穿越印度洋,走馬六甲海峽還是太遠,如果能將馬來半島從中截斷,那就可以將航程再次縮短一千二百公里。

    這條新的運河的地點,胥余已經選好,就在後世的克拉地峽,這地方是馬來半島北部最狹窄的地方,寬僅56公里,挖起來方便。讓雲霄來挖的話,分分鐘搞定。

    這條運河一旦挖成,就可以從印度洋的安達曼海直接進入南海,馬六甲海峽瞬間作廢,後世那個經濟發達的新加坡也將不復存在。

    一想到這里,胥余就覺得暢快,這個鼻屎大的國家雖然是個華人世界,卻是世界上最嚴重的地方。

    這條運河建成之後,從平安邑出發,到達埃及的距離就可以縮短到八千海里。

    一進地中海,左邊是尼羅河三角洲,右邊是新月沃地,都是人口繁華之地。

    到時候,這條航道必定是會流淌著黃金的。

    鑒于胥余現在不可能賣給歐羅巴人太過先進的船只,那麼續航就成了問題,船只必須在沿途港口補充燃料。

    思慮再三,胥余決定出售排水量一千五百噸左右的蒸汽船給愛琴海諸城邦。

    這個考量是有原因的,這樣大的船只,攜帶足夠的燃料的話,可以從地中海一直開到南海。

    而胥余的下一步計劃就是開發珠江三角洲,這樣一來,從地中海開出的船只就必須在廣州港補充燃料,珠江三角洲必定因此而繁榮昌盛。

    而北極航道那邊,胥余已經派人控制住了白令海峽,從北歐出發的船只將在白令海峽添加燃料。

    蒸汽機的燃料可以是煤,也可以是油,甚至木柴都行,從庫頁島的油田運油到白令海峽相當方便。

    這樣一來,胥余等于控制住了南北兩條航線的咽喉。

    不過還有幾個漏洞,一個是紅海那地方,甦伊士運河會成為歐亞兩地人民的必爭之地,不出意外的話,為了爭奪控制權,那地方會變得戰火紛飛。

    另外一個就是印度半島和斯里蘭卡之間的保克海峽,那地方恐怕也要從此多事。

    喜馬拉雅山被炸平之後,橫河流域降雨將會大幅減少,這將會去掉印度半條命。

    不過南方航線的開通,又會給它續上一波。

    如果可能的話,數百萬印度人全部遷徙到南部去,靠著一個港口、還要沿海豐富的物產恐怕都能活下來。

    但這樣的好地方他們注定是守不住的。

    當西周發現華夏南部被胥余捷足先登之後,他們一定會後悔莫及。

    但自己的簽的協議,也只能含淚承認,畢竟暫時還不到翻臉的時候。

    而在後悔之余,一定會出兵控制保克海峽,未來的南亞第一大城孟買,將會被牢牢掌控在西周手里。

    而面對這一切,胥余除了望洋興嘆,暫時也沒有辦法。

    西周有地緣優勢,東商距離印度太遠了,胥余爭不過,也不想爭。

    自己吃肉,總得給人家留口湯不是。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殷商玄鳥傳》,方便以後閱讀殷商玄鳥傳第一九七章 關于未來的暢想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殷商玄鳥傳第一九七章 關于未來的暢想並對殷商玄鳥傳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