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志才也是累得不行,他抹了把頭上冒出的汗水,氣喘吁吁地說到︰“剛剛的阻擊打掉了他們十多人,現在應該還有40多人吧!”
秦學義掃了一眼一班的戰士,發現大家都是累得快虛脫的樣子,于是下令就地構築簡易防線,然後原地休息十分鐘。
“王三寶,迅速搶佔制高點!記住,專打鬼子的機槍手和擲彈筒!”
王三寶拼勁坐了起來,他神態堅毅地點了點頭,然後左右觀察了一下,找到一棵相對粗壯的大樹,三下五除二地就爬了上去。
在整個一班里面,要說體能最好的必然是秦學義,但是排在第二的不是別人,正是王三寶。
他自從听班長講過狙擊手的作用和相關故事之後,心里便暗暗埋下了一顆種子,那就是一定要成為最優秀的狙擊手!
所以他主動提出自己要接受更高要求的訓練。
秦學義雖然不懂狙擊,但是他根據精英級的步槍和手槍射擊,以及在後面的戰斗中成長的精英級輕機槍射擊這三項技能,還是給王三寶培訓上了。
並且除了射擊之外,他還特地給這名頗有潛力的未來狙擊手安排了大量的體能和潛伏訓練。
可以說,為了使其成為一名狙擊手,秦學義已經把自己的家底都給掏空了!
但王三寶也沒有讓人失望。
他現在如果有心潛伏的話,除了秦學義之外,一班沒有一個人能發現他!
他甚至能在草地里以肉眼不可查的動作將自己的身體挪動一段距離,一直達到他的體力極限動彈不得為止。
看到王三寶順利上了樹並潛伏下來,秦學義的內心才稍稍安定。
畢竟一名狙擊手在遇到對方的狙擊手之前,對于大小戰斗甚至是一場戰役能夠起到的作用,實在是太大了。
“孟大山、崔松!你們兩個,左右布置,打交叉!”
“記住,火力互補,千萬別同時啞火了!另外,打完一梭子就換個地方,免得挨炸,記住沒?”
“明白!”
孟大山和崔松則是秦學義獲得精英級輕機槍射擊後一手培養起來的,他們兩個對于機槍這種連發的火器有著相當大的興趣。
因此在某次行動中繳獲了這兩挺捷克式機槍後,秦學義破天荒地表示要組建兩個機槍小組時,他倆就自告奮勇地站了出來,都表示自己願意當射手。
兩人的主動請纓自然是沒有被拒絕。
只是,秦學義嚴格要求他們在實戰中只能用單發,除非萬不得已,絕不不能開啟連發模式。
他們一開始還有些不解,直到他們看見自己的班長將輕機槍當成狙擊槍使用的那一刻起,兩人的心中頓時燃起了一團火焰。
輕機槍,就該用來打狙擊!
至于那兩門國造82迫則是一次打偽軍的時候繳獲的,炮手一直都是由陳孝和秦學義親自擔任,畢竟計算這方面當前還只有陳孝學明白了。
“陳孝,鬼子這支小隊應該沒有重機槍,憑借著地形優勢和三寶的壓制,我們應該能夠應付。而且這林子里迫擊炮也不太方便使用,所以你待會兒只管射殺當面之敵就行!”
陳孝沉默著點了點頭。
望著這個向來不愛說話的川娃子,秦學義的眼楮里閃爍著贊賞的光芒。
小四川,韌性果然夠強!
“班長,鬼子摸過來了,我听到腳步聲了!”
說話的正是擔任觀察手的李國安。
說來奇怪,李國安對槍械火炮這些東西也算是一踫就會,但是興趣卻不是很足,唯獨對于秦學義的那一手听聲辨位的功夫很來勁。
為了讓他發揮出應有的作用來,秦學義將听聲辨位分解成了彈道學等學科,在平日的訓練里一一傳授給他。
只是對于文化底子過于薄弱的李國安來說,這些東西暫時還是太深奧了。
所以他目前只接受了目測和听力相關的訓練。
可是在當前的戰場上,僅僅只有這兩項功夫能拔尖也算是能起到相當大的作用。
不用多說,一班的所有人都拉開了槍栓,準備迎敵。
與此同時,小鬼子方面。
鬼子的小隊長神情輕蔑地放下手中的望遠鏡,不屑地說到︰“第一第二步槍組,沖上去,嚼碎他們!”
他身邊的副手卻面色凝重︰“隊長,我不得不提醒您。按照滯納軍的火力配備標準來看,兩門82mm迫擊炮已經是他們的團級支援武器了,也就是說我們的當面之敵至少是一個機炮連!盡管由于不知名的原因,他們一直沒有使用機槍,但是只用兩個分隊就想殲滅他們,我覺得還是太冒失了!”
“星野君,我們的武士是無往不勝的!就算如你所說,他們有一個連的兵力又怎樣?難道你指望著他們用迫擊炮和輕機槍跟我們拼刺刀嗎?”
星野不再說話了,他深知身邊這位隊長的脾氣,向來都是狂妄自大到了極點。
不過隨後他又自嘲一笑。
是啊,就算一個連又怎樣呢?滯納軍的戰斗力向來低下,他們的政府軍在帝國武士的面前跑得比兔子還快!
在白色雪地的反光下,近30名鬼子端著明晃晃的刺刀小心翼翼地向前行進。
他們的行軍看上去十分謹慎,機槍手走在隊伍的兩側,步槍兵也是目光灼灼地盯著自己的正前方,看他們的槍口指向就可以發現,幾乎所有人都以交叉火力來據槍。
他們厚重的靴子踩在雪地里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音,緩慢的步伐和厚重的踐踏帶給了一班極大的心理壓力。
盡管一班曾經通過有計劃的偷襲干掉了不止一批鬼子分隊,但是像現在這樣和鬼子硬踫硬地打陣地戰還是頭一回。
更何況,此次他們所面對的不是一個分隊,而是完整的一個小隊!
這批鬼子雖然現在只派了兩個分隊的步兵上來,但是在他們的身後仍然還有一個擲彈筒組和半個機槍組。
一旦前面的步槍組進攻失利,鬼子的榴彈將會毫不留情地傾瀉在一班的頭頂上。
到時候倉促應敵、又沒有構築堅固工事的秦學義等人將只有兩個選擇,那就是硬接炮彈或者轉身撤退。
一班的十二個人,都十分清楚自己當下所面臨的危機。<101nove.comle>(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