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
皇宮。
養心殿。
太監總管龐玉海快步走入了大殿。
“啟稟陛下,剛剛收到消息,潛入京師之中的春秋堂殺手已于昨夜在北街被九安侯親手斬殺。”
龐玉海一邊恭敬地行了一禮,一邊緩緩說道。
“哦?對方一共來了多少人?”
朱元璋眼前一亮,忍不住問道。
“一共三人,九安侯昨夜也只帶著三人,據說是用了引蛇出洞之計,故意將殺手引到了北街一間青樓中現身。”
龐玉海急忙答道。
“原本朕還以為春秋堂這次會鬧出很大的動靜,可是沒想到卻這麼容易就被胡非給殺了,看來朕還是高估了春秋堂。”
朱元璋笑了笑,略帶不屑的說道。
“陛下,雖然對方只有三人,但為首之人卻是早年前在我大明境內作案數十起的通緝要犯!此人名為烏雲,身手高強,據說與北元皇庭的關系也不一般,在春秋堂也屬高層。”
“如果不是九安侯同樣身手高強,恐怕此事沒有那麼順利,當年刑部可是派出大量人手通緝此人,可是最終還是被此人逃了。”
“不過如今死在了九安侯的手中,刑部積壓了這麼多年的案子,也終于可以盡數結案了。”
龐玉海頓了一下,繼續說道。
“如此說來,胡非這次又立功了?”
听完龐玉海的話,朱元璋不由得有些驚訝,緊接著露出了一絲贊許的笑容,笑著說道。
“確實如此。”
龐玉海點了點頭,附和著說道。
“他好像總不會令朕失望,看來朕又得為他記一功了。”
朱元璋捋了捋胡須,若有所思的說道。
“听說九安侯昨夜斬殺烏雲用的是一把削鐵如泥的寶刀,好像是燕王殿下為了祝賀九安侯擔任了錦衣衛指揮使親自派人從北平送回來的。”
“九安侯還為這把刀取了一個別致的名字。”
龐玉海笑了笑,緩緩說道。
“哦?怪不得他一直不肯佩戴錦衣衛統一制式的繡春刀,原來是有私藏啊。你倒是說說,那把刀叫什麼?”
朱元璋搖了搖頭,饒有興致的問道。
“听說此刀乃千年寒鐵煉制而成,故而名曰九千寒。”
龐玉海緩緩答道。
“九千寒?果然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名字,恐怕也只有他能取出這樣的名字了。”
朱元璋默念了一遍,搖著頭說道。
龐玉海笑了笑,沒有說話。
“對了,錦衣衛那邊最近有什麼消息?”
朱元璋遲疑了一下,繼續問道。
“回陛下,一切如常。”
龐玉海拱了拱手,低聲答道。
朱元璋點了點頭,沒有再說什麼,臉上帶著一絲淡淡的笑容,心中滿是對胡非的贊許。
...
宮門之外。
錦衣衛衛所。
胡非騎著赤練馬緩緩停下了衛所門前,翻身從馬背上一躍而下。
春蝶和裴杰帶著十幾名錦衣衛校尉,葉青帶著金騎十三衛,分別護在兩側,氣勢如虹。
自從升任錦衣衛指揮使之後,胡非每日當值便不再乘坐馬車,而是選擇了騎馬,只在平時日常外出的時候才選擇乘坐馬車。
畢竟現在已經是一名三品武官,總得拿出一些氣勢來。
身著蟒袍,腰纏玉帶,斜挎九千寒,腳踩赤練馬的胡非,的確器宇不凡,每日過市之時,往往引得過往百姓駐足觀看,拱手相送。
胡非剛一下馬,還沒等進去,就看到一名中年人快步從門內而出,迎了上來,身後還跟著錦衣衛副指揮使韓江。
“下官王惠迪,拜見指揮使大人!”
中年人來到近前,一邊恭敬行禮,一邊大聲說道。
“王尚書,你怎麼來了?”
胡非打量了中年人一眼,淡淡的說道。
來人正是現任刑部尚書,王惠迪。
“見過指揮使大人。”
這時,韓江也走了過來,恭敬地沖著胡非行了一禮。
胡非抬了抬手,沒有理會韓江,繼續看著王惠迪。
“下官今日是特來向指揮使大人表達謝意的,已經再次恭候多時了。”
王惠迪帶著滿臉諂媚的笑容,一邊拱著手,一邊笑著說道。
“先進去再說。”
胡非笑了笑,示意了一下,徑直向衛所中走去。
王惠迪答應了一聲,急忙和韓江跟上。
指揮使職所之中。
胡非端坐在椅子上,看著滿臉諂媚的王惠迪,抿嘴一笑,示意一旁的春蝶為王惠迪倒了一杯茶。
雖然王惠迪還沒有說明來意,但是他已經猜到了八九分,一定是和昨夜死在煙雨樓中的烏雲有關。
“不知王尚書要謝我什麼?”
胡非看著王惠迪,笑著問道。
“听聞指揮使大人昨夜大發神威,在煙雨樓中親手斬殺三名北元春秋堂殺手,下官佩服之至!”
“都城兵馬司昨夜已經將殺手的尸體連夜送至刑部,今早下官已經親自確認過,為首之人正是刑部一直在通緝的要犯烏雲!”
“此人作惡多端,刑部一直在追查緝拿,想不到昨夜竟已死于指揮使大人之手,讓刑部終于可以結案,所以下官特地登門拜謝!”
王惠迪一邊解釋著,一邊行了一個大禮,臉上滿是感激之情。
“舉手之勞而已,再說大家都在同朝為官,理應互相照應,王尚書何須因為這麼點小事親自跑一趟,太見外了。”
“再者說,殺他之前我也並不知道他就是刑部在通緝的要犯,純屬巧合而已。”
胡非擺了擺手,笑著說道。
“不不不,謝是一定要謝的,不然就是下官不懂規矩了。”
“您新任錦衣衛指揮使就幫刑部清理了在逃要犯,再立新功,日後必將飛黃騰達,連連高升,還望指揮使大人日後多多提攜才是。”
王惠迪一邊拱著手,一邊諂媚的說道。
一旁的韓江喊著低三下四的王惠迪,不由得皺了皺眉頭。
按理說,王惠迪身為刑部尚書,官居二品,比胡非還要高一級,可是在胡非的面前,卻是一副卑躬屈膝的模樣。
而胡非對于這一幕早就見怪不怪了,自從他出現在滿朝文武的視線之中後,幾乎每天都有人對他溜須拍馬。
“王尚書,身為刑部之首,你這副樣子,成何體統?!如果被陛下知道了,該如何想你?!”
“有在我面前拍馬屁的這番工夫,說不定已經破了一個陳年舊案了!烏雲之所以這麼多年沒有抓到,莫不是因為王尚書一直出工不出力吧?”
胡非面色一沉,打量著王惠迪,不滿的說道。
“這...”
听完胡非的話,王惠迪愣了愣神,神情僵在了臉上,愣在原地不知所措。
“好了,你的謝意本座收下了,沒什麼事就回去吧,還是把心思多花在為朝廷辦差上吧,不要學他人搞那些溜須拍馬的東西。”
胡非擺了擺手,不耐煩的說道。
“是,下官告退!”
王惠迪急忙躬身答應了一聲,擦了擦額頭的冷汗,迫不及待的轉身離開了錦衣衛衛所。
“指揮使大人,沒什麼事的話,屬下也告退了。”
“如果可以的話,往後您還是不要像昨夜那麼做了,太多冒險了。”
隨著王惠迪離開,韓江也拱手行了一禮,說完之後便緩緩退了出去。
看著韓江離開的背影,胡非眯了眯眼楮,撇嘴露出了一絲冷笑。
經過煙雨樓事件之後,坊間關于胡非身手高強的傳聞也越來越多,說什麼的都有,越穿越玄乎。
燕王朱棣也收到了消息,特地修書一封,派人送到了京師,對胡非的所為大肆贊賞了一番。
朝中官員也開始跟胡非走動的越來越頻繁,不過胡非在人前的時候對于前來討好的官員們並沒有什麼好臉色,即便這事傳到了朱元璋的耳中,也沒有引起什麼波瀾。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京師城再次歸于平靜,胡非的名望也在朝中越來越如日中天,每日除了在錦衣衛中當值之外,閑暇之余便抽空教導朱允�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