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臣今日前來,是想與父皇商討一下北平軍的治軍方略,近日心中有了一些想法,不知是否妥當,希望得到父皇指正...”
“剛才宮門外究竟是怎麼回事?”
“謝父皇。”
養心殿。
朱棣答應了一聲,緩緩起身,臉上帶著一絲淡淡的笑意。
“你怎麼來了?”
皇宮。
剛才親衛並沒有將事情說的太清楚,只說發生了沖突,燕王制止了沖突。
“回父皇,今日藍玉去了東宮向太子殿下請安,出宮離開之時恰好與胡非的手下在宮門外相遇,但藍玉的一名部下差點撞到了胡非的手下。”
“胡非的手下要求藍玉的部下致歉,但是那名副將非但不願意,還出口辱罵,所以令事態升級,後來胡非出面,教訓了那名副將。”
“不過藍玉似乎是覺得丟了顏面,一時氣不過,就下令部下意圖將胡非抓起來,造成了雙方更大的沖突。”
“幸好兒臣進宮之時撞見,便制止了雙方,沒有造成更亂的局面。”
朱棣拱著手,認真的說道。
這種事,他不敢隱瞞什麼,只能盡力將責任全都歸在藍玉的頭上,想辦法保胡非立于有理一方。
“放肆!他們把皇宮當成了什麼?!居然敢在宮門口動手,簡直豈有此理!”
朱元璋拍案而起,不滿的大聲說道。
“父皇息怒,事情已經平息,沒有造成嚴重後果,還是龍體重要。”
朱棣拱著手,關切的說道。
“他就不能老老實實在府中待幾天嗎?!明日就是年節,他非得鬧得滿城風雨不可嗎?!”
“簡直是越無法無天了,朕手底下這些戰功無數的武將都快被他得罪光了!”
朱元璋氣鼓鼓的踱著步子,嘟囔著說道,一副吹胡子瞪眼的神情。
“父皇息怒。”
“胡非不畏權貴,愛民如親,實屬難得,總比是一個溜須拍馬,阿諛奉承之流要強,只是個性太多率直了一些而已。”
朱棣拱了拱手,急忙補充道。
听了朱棣的話,朱元璋遲疑了一下,緊接著想起了胡非為京師城中那些膝下無兒的老人置辦年貨和邀請共赴年宴一事,心中的不滿緩和了一些。
“那個被藍玉部下差點撞到的人是他的什麼人?在丞相府中是什麼身份?”
緊接著,朱元璋遲疑著問道。
听到朱元璋的這個問題,朱棣不由得愣了一下,臉上露出了一絲苦澀。
“回父皇,是一名車夫。”
朱棣遲疑著答道。
“車夫?!”
“他為了一個車夫就對藍玉大打出手!?”
朱元璋一听,不敢相信的瞪大了雙眼,驚訝的問道,臉上再一次露出了一絲怒意。
“父皇,正因為只是一名車夫,兒臣才覺得胡非這件事做得對。”
“車夫地位卑微,與尋常百姓無異,而胡非卻願意為了他敢與藍玉理論,更能證明他愛民之心,父皇一向愛民如子,胡非所為,不正是父皇希望文武百官都能做到的嗎?”
朱棣看著朱元璋,認真的說道,一副感同身受的樣子。
听了朱棣的話,朱元璋皺起了眉頭,點了點頭,可是又搖了搖頭。
雖然覺得胡非再一次膽大包天,可是又不由得覺得朱棣的話有些道理。
“好了,既然雙方都有過錯,朕就不再過問了,你先回去吧。”
朱元璋徘徊了一會兒之後,擺了擺手說道。
“父皇,那北平軍治軍方略的事?”
朱棣一听,也急忙岔開了話題。
“年後再說吧,不必急于這一時。”
朱元璋不耐煩的擺了擺手說道。
“是。”
“兒臣告退。”
朱棣答應了一聲,不再逗留,緩緩離開了養心殿。
此行的目的,他已經達到。
隨著朱棣離開,朱元璋皺著眉頭重新坐在了坐塌之上,心中一陣煩亂,幾乎每次只要胡非一鬧出什麼事,他就頭疼的要命。
“龐玉海,明日一早,召藍玉進宮覲見吧。”
良久之後,朱元璋抬頭看了一眼龐玉海,沉聲說了一句。
龐玉海急忙答應了一聲。
隨即,朱元璋便靠在了坐榻上,長吁了一口氣,揉著額頭,陷入了沉思。
畢竟藍玉這次平亂有功,剛回京就發生了這樣的事,肯定氣得不輕,他得想辦法安撫一下才好。
...
洪賓樓。
後院。
胡非剛帶著裴杰三人前腳進了後院,後腳胡惟庸就在管家秦海的陪同之下趕到。
“你怎麼來了?”
正廳之中,胡非看著一臉凝重的胡惟庸,有些疑惑的問道。
“你還好意思問?剛出去半日就又惹了禍,你就不能消停一天?!”
胡惟庸看著胡非,不滿的問道。
“看來你都知道了。”
胡非翻了個白眼,淡淡的說道。
他沒想到宮門口的事這麼快就傳到了胡惟庸的耳中。
“那麼大的事,能瞞住嗎?恐怕現在整個朝廷的人都知道了。”
胡惟庸責備著說道。
“知道就知道吧,又不是什麼大事。”
胡非撇了撇嘴說道。
“你還嫌事不大?!首先,你在宮門外動手,就已經觸犯了陛下的威嚴!而且,你知不知道,藍玉是太子的人?!”
朱元璋瞪著胡非,沉聲說道。
听了胡惟庸的話,胡非不由得皺了皺眉頭,觸犯朱元璋的威嚴,這事他並沒有放在心上,但是藍玉是朱標的人這一點他的確沒有想到,原本在東宮見到藍玉在的時候就應該想到的。
“就算他是太子的人也無所謂,我不信太子會為了他難為我?”
胡非遲疑了一下,淡淡的說道。
“是,或許太子殿下不會難為你,可是你今天不但招惹了藍玉,而且還是燕王為你解得圍,如果燕王進宮之後再在陛下面前為你說話的話,太子會不會對你起疑?你好不容易征得了太子的信任,難道要因為一個藍玉而失去嗎?”
“如果陛下責罰于你,這件事還好說,但是如果陛下就此不提,那太子勢必會懷疑你跟燕王之間的關系已經走得更近,到時候你怎麼辦?”
胡惟庸看著胡非,再一次問道。
听完胡惟庸這番話,胡非不由得皺起了眉頭,覺得這一次自己的確疏忽了。
而且他也明白了藍玉為什麼那麼不待見自己了,或許跟自己之前的名聲有些關聯,但是更重要的,是因為自己跟燕王走得太近,而燕王早就覬覦于東宮之位,勢必與太子一方水火不容。
“事已至此,你得盡快想辦法補救,重獲太子殿下的信任,至于燕王,以後還是盡量保持距離的好,以免多生事端。”
“對了,還有一件事,宮中已經將今年參與年宴的邀請帖送到府上,帖子上還有你的名字,你一個區區八品照磨被邀請參加年宴,這是從未有過的先例,足以可見陛下對你的看重,所以這件事你最好處理得當,否則明日的年宴,很可能成為鴻門宴。”
胡惟庸看著胡非,認真的說道。
原本他的心中還因為兒子受邀參加年宴的事感到興奮,可是如今突然橫生枝節,一時也有些高興不起來了。
“知道了。”
胡非沉思了一會兒,隨即嘴角露出了一絲淡淡的笑容,緩緩說道。
對于自己居然受邀參加宮中的年宴,他還是有些意外的,不過也並沒有太放在心上,對他來說,就是區區一頓飯而已。
可是他卻不知道,這樣的機會,有些人一輩子都等不來。
“你還笑得出來?”
胡惟庸無奈的搖著頭說道。
“放心吧,我心里有數,不會有事。”
胡非淡淡的說了一句,起身向外走去。
“又要去哪兒?!”
胡惟庸看著打算離開的兒子,有些緊張的問道。
“出去逛逛,你不是讓我補救嗎?那我就去一趟藍府。”
胡非背負著雙手,一邊向外走,一邊淡淡的說道。
听了胡非的話,胡惟庸忍不住站起了身,心里一陣緊張,不知道兒子又要搞什麼...
朱元璋沉著臉,冷冷的問道。
“是,但並不嚴重,只是有人受了輕傷,兒臣已經及時制止了他們。”
朱棣點著頭,緩緩說道。
看來相比于什麼治軍方略,朱元璋更關心剛才在宮門外發生的事。
“回父皇,是胡非和藍玉之間發生了一些誤會,已經沒事。”
朱棣遲疑了一下,緩緩說道。
他早就知道親衛一定已經將事情告訴了父皇,原本想借著別的事將這件事蓋過去,可是沒想到父皇還是主動提起了。
“交手了?!”
朱棣話剛說了一半,就直接被朱元璋打斷。
朱元璋遲疑著問道。
“到底因為何事?!”
朱元璋沉著臉,繼續追問道。
“兒臣參見父皇。”
沒過多久,朱棣便快步走進了大殿,沖著坐在坐榻之上的朱元璋恭敬的行了一禮。
很快,前往宮門外制止沖突的親衛已經將結果向朱元璋如實稟告,但還沒等朱元璋仔細詢問之時,便有人稟報說燕王在外覲見。
于是,朱元璋便令親衛退出,召燕王進殿覲見。
“平身吧。”
朱元璋一邊打量著朱棣,一邊抬了抬手說道。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