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非笑了笑,一邊吃著肖琦送來的點心,一邊擺著手說道。
“怎麼樣?這半月以來在護城軍中,可否吃得消?”
“不錯,雖然看似簡單,可是一旦掌握精髓,也不是什麼人都能贏得了的。”
後院涼亭。
“沒想到你不但文武雙全,就連棋藝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而且開創了先河,發明了自己的下棋之法。”
李善長捋了捋胡須,認真的說道,眼神中的贊許更甚。
東宮。
“我也是借著陛下所賜的金龍匕首,順帶騙他們說五萬精兵正在趕來的路上,這才讓他們自亂陣腳,在出其不意之下才得了手,否則今日太子殿下和韓國公恐怕就見不到我了。”
胡非急忙擺著手解釋道。
“即便如此,你能夠審時度勢,臨危不亂,將燕王殿下成功救下,也不是常人所能做到的事,後生可畏。”
李善長看著胡非,認真的說道。
“多謝叔父贊譽,佷兒惶恐。”
胡非擺了擺手,笑著說道。
听到“叔父”這兩個字,朱標和李善長同時愣住,緊接著相視一眼,忍不住笑出了聲。
尤其是李善長,一時之間笑得合不攏嘴。
“叔父?何來叔父之稱?”
李善長一邊笑著,一邊看著胡非問道。
“韓國公之弟李存義與胡家旁支乃親家,李存義之子便是家父的佷女婿,那要論起來,韓家與胡家便沾著親,叫韓國公一聲叔父也不為過。”
“如有冒犯之處,還望韓國公見諒,以後不叫便是。”
胡非笑了笑,緩緩解釋道。
“不必,就叫叔父,老夫喜歡這個稱謂。”
李善長擺了擺手,高興的說道。
胡非說的沒錯,若要真論起來,李善長跟胡惟庸算得上親家,他叫李善長一聲叔父也是理所應當。
不過雖然胡惟庸如今能坐上丞相之位,離不開當年李善長的舉薦,但是或許是因為現如今李善長成為了太子朱標的近臣,現如今除了李存義與胡家走得比較近之外,李善長跟胡家走得卻並不算太近,否則李善長跟胡非也不可能直到如今才第一次相見。
“恭喜韓國公,一場棋下出了一位名動天下的佷兒。”
朱標沖著李善長拱了拱手,笑著說道,不過話音中似乎透著一絲幸災樂禍的笑意。
也是,哪個叔叔攤上胡非這麼一個惹是生非的佷子,也夠頭疼的。
“多謝殿下,只是希望以後這個佷子能體恤我這個老頭子,少給我惹一些事端才好。”
李善長一邊說著,一邊笑著看向了胡非,臉上露出了一絲意味深長的深意。
“叔父放心,佷兒謹記。”
胡非拱了拱手,一本正經的說道。
“你就會嘴上說,本宮听說,昨日你進宮可把父皇氣得不輕。”
朱標輕哼了一聲,看著胡非不滿的說道。
“太子殿下冤枉了,下官只是半個月沒怎麼跟人說話,一見陛下,覺得親切,就說了幾句,可是話太多,惹得陛下心煩了。”
胡非笑了笑,緩緩解釋道。
“听說之後就去了燕王府?”
朱標話音一轉,一邊低頭開始斟茶,一邊緩緩問道,最後還不忘為胡非添滿了茶杯。
太子親自斟茶,不是什麼人都能有的待遇,可是在胡非眼里看來,這杯茶更像是毒酒,暗藏著某種威脅。
“是。”
胡非恭敬的護住了茶杯,點了點頭。
“你救了四弟,他一定很感激你吧,他是個愛才的人,一定非常樂意與你結交。”
朱標一邊笑著,一邊緩緩說道。
“作為大明子民,營救燕王是分內之事,不敢奢求回報,不過燕王殿下的確說過與下官有緣,還願意屈尊與下官以兄弟相稱,讓下官日後稱他為四哥。”
胡非點了點頭,笑著說道。
他並沒有隱瞞這一點,與其瞞著,還不如如實交代,省得日後傳到朱標耳中為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哦?是嗎?看來你二人相處的的確不錯。”
朱標挑了挑眉毛,笑著說道。
“能與太子殿下、燕王殿下結交,是下官三生有幸之事,能得二位殿下寵信,下官感激不盡,日後定當竭盡全力為朝廷效力。”
“下官在護城軍中免了不少皮肉之苦,還未感謝太子殿下暗中相助,這份厚愛,胡非必定銘記,他日定當涌泉相報。”
“多謝太子殿下!”
胡非一邊說著,一邊恭敬的沖著朱標行了一禮。
“言重了,一切平安就好,一切平安就好。”
“只要你忠于朝廷,願意為朝廷效力,本宮日後自會向父皇舉薦,不會讓你一輩子只當一個區區照磨。”
朱標笑了笑,輕輕將胡非扶起,認真的說道。
“多謝太子殿下。”
胡非點了點頭,再次恭敬行禮。
“爹爹!爹爹...”
正在這時,一個稚嫩而含糊不清的聲音響起,一群人出現在了後院之中。
為首的是一名雍容華貴的女子,懷中抱著一個兩三歲的孩子,身後跟著一大群宮女太監。
剛才的那兩聲含糊不清的喊聲,就是出自那名孩子之口。
听到聲音,朱標忍不住轉頭看去,緊接著臉上露出了一絲欣慰的笑容,緩緩站起了身。
胡非跟李善長也急忙起身。
看著那名緩步而來的女子和那名稚嫩的孩子,胡非眼前忍不住一亮。
如果他猜的沒錯的話,那個剛學會走路說話的孩子,應該就是朱允𡆇寣m 敲 櫻 Ω鎂褪侵煸 傻納 福 又 朗稀 br />
很快,那名女子便抱著孩子走到了近前,沖著朱標跟李善長微微行禮。
“不知殿下與韓國公在此議事,唐突了。”
女子一邊行禮,一邊說道。
“無妨,只是閑談而已。”
朱標笑著搖了搖頭,眼神中盡是溫柔,一邊說著,一邊逗起了女子懷中的孩子。
李擅長笑了笑,還了一禮。
胡非也恭敬的行了一禮,看向那孩子的兩只眼楮直發光。
沒想到自己不但見了朱標和朱棣,現在連朱允鵐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