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明朝那些事兒(增補版)》全7冊 !
    李選侍清醒地意識到,她手中最重要的棋子,就是皇長子。只要控制住這個未來的繼承人,她的一切願望和野心,都將得到滿足
    八月二十三日。
    內閣大學士劉一  、韓  照常到內閣上班。在內閣里,他們遇見了一個人。
    這個人的名字叫李可灼,時任鴻臚寺丞,他來這里的目的,是要進獻“仙丹”。
    此時首輔方從哲也在場,他對這玩意兒興趣不大,畢竟皇帝剛吃錯藥,再亂來,這個黑鍋就背不起了。
    劉一  、韓  更是深惡痛絕,但也沒怎麼較真,直接把這人打發走了。
    很明顯,這是一件小事,而小事是不應該過多關注的。
    但某些時候,這個理論是不可靠的。
    兩天後,八月二十五日。
    明光宗下旨,召見內閣大臣、六部尚書等朝廷重臣。此外,他特意叫上了楊漣。
    對此,所有的人都很納悶。
    更讓人納悶的是,此後直至臨終,他召開的每一次會議,都叫上楊漣。毫無理由,也毫無必要,或許是他的直覺告訴他︰這個叫楊漣的人,非常之重要。
    他的直覺非常的準。
    此時的光宗,已經是奄奄一息,所以,幾乎所有的大臣都認定,今天的會議,將要討論的,是關乎國家社稷的重要問題。
    然而他們沒有想到,這次內閣會議的議題,只有一個——老婆。
    光宗同志的意思是,自己的後妃李選侍,現在只有一個女兒,她伺候自己那麼多年,太不容易,考慮給她升官,封皇貴妃。
    此外,他還把皇長子朱由校領了出來,告訴諸位大人,這孩子的母親也沒了,以後,就讓李選侍照料他。
    在場的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明明您都沒幾天蹦頭了,趁著腦袋還管用,趕緊干點實事,擬份遺囑,哪怕找口好棺材,總算有個準備。竟然還想著老婆的名分,實在令人嘆服。
    在現場的人們看來,這是一個尊重婦女,至死不渝的模範丈夫。
    但是事實並非如此。
    八月二十六日。
    出乎許多人的意料,明光宗再次下旨,召開內閣會議,與會人員包括內閣大臣及各部部長,當然還有楊漣。
    會議與昨天一樣,開得十分莫名其妙。這位皇帝陛下把人叫進來,竟然先拉一通家常,又把朱由校拉進來,說我兒子年紀還小,你們要多照顧等等。
    這麼東拉西扯,足足扯了半個時辰(一個小時),皇上也扯累了。正當大家認為會議即將結束的時候,扯淡又開始了。
    如昨天一樣,光宗再次提出,要封李選侍為皇貴妃。大家這才明白,扯來扯去不就是這件事嗎?
    禮部尚書孫如游當即表示,如果您同意,那就辦了吧(亦無不可)。
    然而就在此時,一件令人震驚的事情發生了。
    一個人突然闖了進來,公然打斷了會議,並在皇帝、內閣、六部尚書的面前,拉走了皇長子朱由校。
    這個人,就是李選侍。
    所有人都蒙了,沒有人去阻攔,也沒有人去制止。原因很簡單,這位李選侍畢竟是皇帝的老婆,皇帝大人都不管,誰去管。
    而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很快,他們就听見了嚴厲的斥責聲,李選侍的斥責聲。她斥責的是皇帝的長子。
    于是,一個空前絕後的場面出現了。
    大明帝國未來的繼承人,被一個女人公然拉走,當眾責罵,而皇帝、首輔、各部尚書,全部毫無反應,放任這一切發生。
    所有的人靜靜地站在那里,听著那個女人的責罵,直到罵聲結束為止。
    然後,尚未成年的朱由校走了進來,他帶著極不情願的表情,走到了父親的身邊,說出了這樣一句話︰
    “要封皇後!”
    謎團就此解開,莫名其妙的會議,東拉西扯的交談,終于有了一個明確的答案——脅迫。
    開會是被脅迫的,閑扯是被脅迫的。一個奄奄一息的丈夫,一個年紀幼小的孩子,要不脅迫一把,實在有點說不過去。
    李選侍很有自信,因為她很清楚,這個軟弱的丈夫不敢拒絕她的要求。
    現在,她距離自己的皇後寶座,只差一步。
    但是這一步,到死都沒邁過去。
    因為就在皇長子剛說出那四個字的時候,另一個聲音隨即響起︰
    “皇上要封皇貴妃,臣必定會盡快辦理!”
    說這句話的人,是禮部尚書孫如游。
    李選侍太過天真了,和朝廷里這幫老油條比起來,她也就算個學齡前兒童。
    孫尚書可謂聰明絕頂,一看情形不對,知道皇上頂不住了,果斷出手,只用了一句話,就把皇後變成皇貴妃。
    光宗同志也很機靈,馬上連聲回應︰好,就這麼辦。
    李小姐的皇後夢想就此斷送,但她是不會放棄的,因為她很清楚,在自己的手中,還有一張王牌——皇長子。
    只要那個奄奄一息的人徹底死去,一切都將盡在掌握。
    但她並不知道,此時,一雙眼楮已經死死地盯住了她。
    楊漣已經確定,眼前這個飛揚跋扈的女人,不久之後,將是一個十分可怕的敵人。而在此之前,必須作好準備。
    八月二十九日。
    此前的三天里,光宗的身體絲毫不見好轉,于是在這一天,他再次召見了首輔方從哲等朝廷重臣。
    光宗同志這次很清醒,一上來就直奔主題︰
    “壽木如何?寢地如何?”
    壽木就是棺材,寢地就是墳地,這就算是交代後事了。
    可是方從哲老先生不知是不是老了,有點犯糊涂,張口就是一大串,什麼你爹的墳好、棺材好,請你放心之類的話。
    光宗同志估計也是哭笑不得,只好拿手指著自己,說了一句︰
    “是我的(朕之壽宮)。”
    方首輔狼狽不堪,然後他听到了皇帝陛下的第二個問題︰
    “听說有個鴻臚寺的醫官進獻金丹,他在何處?”
    對于這個問題,方從哲並未多想,便說出了自己的回答︰
    “這個人叫李可灼,他說自己有仙丹,我們沒敢輕信。”
    他實在應該多想想的。
    因為金丹不等于仙丹,輕信不等于不信。
    正是這個模稜兩可的回答,導致了一個錯誤的判斷︰
    “好吧,召他進來。”
    于是,李可灼進入了大殿,他見到了皇帝,他為皇帝號脈,他為皇帝診斷。最後,他拿出了仙丹。
    仙丹的名字,叫做紅丸。
    紅丸
    此時,是萬歷四十八年(1620)八月二十九日上午,明光宗服下了紅丸。
    他的感覺很好。
    按照史書上的說法,吃了紅丸後,渾身舒暢,且促進消化,增加食欲(思進飲膳)。
    消息傳來,宮外焦急等待的大臣們十分高興,歡呼雀躍。
    皇帝也很高興。于是,幾個時辰後,為鞏固療效,他再次服下了紅丸。
    下午,勞苦功高的李可灼離開了皇宮,在宮外,他遇見了等待在那里的內閣首輔方從哲。方從哲對他說︰
    “你的藥很有效,賞銀五十兩。”
    李可灼高興地走了,但他並沒有領到這筆賞銀。
    方從哲以及當天參與會議的人都留下了,他們住在了內閣,因為他們相信,明天,身體好轉的皇帝將再次召見他們。
    六個時辰之後。
    凌晨,住在內閣的大臣們突然接到了太監傳達的諭令︰
    即刻入宮覲見。
    所有的人都明白,這意味著什麼,但當他們尚未趕到的時候,就已得到了第二個消息——皇上駕崩了。
    萬歷四十八年(1620)九月初一,明光宗在宮中逝世,享年三十九,在位一個月。
    皇帝死了,這十分正常,皇帝吃藥,這也很正常,但吃藥之後就死了,這就不正常了。
    明宮三大案之“紅丸案”,就此拉開序幕。
    “紅丸案”始末
    沒有人知道,所謂的紅丸,到底是什麼藥,也沒有人知道,在死亡的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樣的陰謀。
    此時向乾清宮趕去的人,包括內閣大臣、各部長官,共計十三人。在他們的心中,有著不同的想法和打算,因為皇帝死了,官位、利益、權力,一切的一切都將改變。
    只有一個人例外。
    楊漣十分悲痛,因為那個賞識他的人,已經死了,而且死得不明不白。此時此刻,他只有一個念頭。
    查出案件的真相,找出幕後的黑手,揭露惡毒的陰謀,讓正義得以實現,讓死去的人得以瞑目。
    這就是楊漣的決心。
    但此時,楊漣即將面對的,卻是一個更為復雜、更為棘手的問題。
    雖然大家都住在內閣,同時听到消息,畢竟年紀不同、體力不同。比如內閣的幾位大人,方從哲老先生都七十多了,劉一  、韓  年紀也不小,反應慢點、到得晚點十分正常。
    所以首先到達乾清宮的,只有六部的部長、都察院左都御史,當然還有楊漣。
    這幾個人已經知道了皇帝去世的消息,既然人死了,那就不用急了,就應該考慮尊重領導了,所以他們決定,等方首輔到來再進去。
    進不了宮,眼淚儲備還不能用,而且大清早的,天都沒亮,反正是等人,閑著也是閑著。于是,他們開始商討善後事宜。
    繼承皇位的,自然是皇長子朱由校了。但問題是,他的父親死了,母親也死了,而且年紀這麼小,宮里沒有人照顧,怎麼辦呢?
    于是,禮部尚書孫如游、吏部尚書周嘉謨、左都御史張問達提出︰把朱由校交給李選侍。
    這個觀點得到了絕大多數人的支持。事實上,反對者只有一個。
    然後,他們就听到了這個唯一反對者的聲音︰
    “萬萬不可!”
    其實就官職和資歷而言,楊漣沒有發言的資格,因為此時他不過是個小小的七品給事中,說難听點,他壓根兒就不該待在這里。
    然而在場的所有人,都保持了沉默,靜靜地等待著他的發言,因為他是皇帝臨死前指定的召見者,換句話說,他是顧命大臣。
    楊漣十分激動,他告訴所有的人,朱由校很幼稚,如果把他交給一個女人,特別是一個用心不良的女人,一旦被人脅迫,後果將不堪設想。
    這幾句話,徹底喚起了在場朝廷重臣們的記憶,因為就在幾天前,他們親眼目睹了那個凶惡女人的猙獰面目。
    他們同意了楊漣的意見。
    但事實上,皇帝已經死了,未來的繼承人,已在李選侍掌握之中。
    所以,楊漣說出了他的計劃︰
    “入宮之後,立刻尋找皇長子,找到之後,必須馬上帶出乾清宮,脫離李選侍的操縱,大事可成!”
    十三位顧命大臣終于到齊了,在楊漣的帶領下,他們走向了乾清宮。
    一場你死我活的斗爭即將開始。
    從大門口開始。
    當十三位顧命大臣走到門口的時候,被攔住了。
    攔住他們的,是幾個太監。毫無疑問,這是李選侍的安排。
    皇帝去世的時候,她就在宮內,作為一位智商高于鄭貴妃的女性,她的直覺告訴她,即將到來的那些顧命大臣,將徹底毀滅她的野心。
    于是她決定,阻止他們入宮。
    應該說,這個策略是成功的。太監把住大門,好說歹說就不讓進,一幫老頭加書呆子,不懂什麼“槍桿子里出政權”的深刻道理,只能干瞪眼。
    幸好,里面還有一個敢玩命的︰
    “皇上已經駕崩,我們都是顧命大臣,奉命而來!你們是什麼東西!竟敢阻攔!且皇長子即將繼位,現情況不明,你們關閉宮門,到底想干什麼?!”
    對付流氓加文盲,與其靠口,不如靠吼。
    在楊漣的怒吼之下,吃硬不吃軟的太監閃開了,顧命大臣們終于見到了已經咽氣的皇上。接下來是例行程序,猛哭猛磕頭,哭完磕完,開始辦正事。
    大學士劉一  首先發問︰
    “皇長子呢?他人在哪里?”
    沒人理他。
    “快點交出來!”
    還是沒人理他。
    李選侍清醒地意識到,她手中最重要的棋子,就是皇長子。只要控制住這個未來的繼承人,她的一切願望和野心,都將得到滿足。
    這一招很絕,絕到楊漣都沒辦法。宮里這麼大,怎麼去找,一幫五六十歲的老頭,哪有力氣玩捉迷藏?
    楊漣焦急萬分,畢竟這不是家里,找不著就打地鋪,明天接著找。如果今天沒戲,明天李選侍弄一道聖旨下來,是死是活都不知道!
    必須找到,現在,馬上,必須!
    在這最為關鍵的時刻,一個太監走了過來,在大學士劉一  的耳邊,低聲說出了兩個字︰
    “暖閣。”
    這個太監的名字,叫做王安。
    王安,河北雄縣人,四十多年前,他進入皇宮,那時,他的上司叫馮保。
    二十六年前,他得到了新的任命,到一個誰也不願意去的地方,陪一個誰也不願意陪的人。這個人就是沒人待見,連名分都沒有的皇長子朱常洛。
    王安是個好人,至少是個識貨的人。當朱常洛地位岌岌可危的時候,他堅定且始終站在了原地,無論是“爭國本”,還是“梃擊”都竭盡全力,證明了他的忠誠。
    朱常洛成為明光宗之後,他成為了司禮監秉筆太監,掌控宮中大權。
    這位王安仁兄最喜歡的人,是東林黨,因為一直以來,東林黨都是皇帝陛下的朋友。
    而他最不喜歡的人,就是李選侍,因為這個女人經常欺負後宮的一位王才人,而這位王才人,恰好就是皇長子朱由校的母親。
    此刻還不下爛藥,更待何時?
    劉一  大怒,大吼一聲︰
    “誰敢藏匿天子!”
    可是吼完了,就沒轍了,因為這畢竟是宮里,人躲在里面,你總不能破門而入去搶人吧。
    所以最好的方法,是讓李選侍心甘情願地交人,然後送到門口,揮手致意。
    這似乎絕不可能,但是王安說,這是可能的。
    隨後,他進入了暖閣。
    面對李選侍,王安體現出了一個卓越太監的素質,他雖沒有搶人的體力,卻有騙人的智力。
    他對李選侍說,現在情況特殊,必須讓皇長子出面,安排先皇的喪事,安撫大家的情緒,事情一完,人就能回來。
    其實這謊扯得不圓,可是糊弄李選侍是夠了。
    她立即叫出了朱由校。
    然而,就在她把人交給王安的那一瞬間,卻突然醒悟了過來!她隨即拉住了朱由校的衣服,死死拉住,不肯松手。
    王安知道,動粗的時候到了,他決定欺負眼前這個耍賴的女人。因為太監雖說不男不女,可論力氣,比李小姐還是要大一些。
    王安一把拉過朱由校,沖出了暖閣。當門外的顧命大臣們看見皇長子的那一刻,他們知道,自己勝利了。
    于是,在先皇的尸體(估計還熱著)旁,新任皇帝接受了顧命大臣們的齊聲問候︰萬歲!
    萬歲喊完了,就該跑了。
    在人家的地盤上,搶了人家的人,再不跑就真是傻子了。
    具體逃跑方法是,王安開路,劉一  拉住朱由校的左手,英國公張維賢拉住朱由校的右手,包括方從哲在內的幾個老頭走中間,楊漣斷後。就這樣,朱由校被這群活像綁匪(實際上也是)的朝廷大臣帶了出去。
    事情正如所料,當他們剛剛走出乾清宮的時候,背後便傳來了李選侍尖利的叫喊聲︰
    “哥兒(指朱由校),回來!”
    李大姐這嗓子太突然了,雖然沒要人命,卻把顧命大臣們嚇了一跳。他們本來在乾清宮外準備了轎子,正在等轎夫來把皇子抬走,听到聲音後,腳一跺,不能再等了!
    不等,就只能自己抬,情急之下,幾位高干一擁而上,去抬轎子。
    這四位高級轎夫分別是吏部尚書周嘉謨,給事中楊漣,內閣大學士劉一  ,英國公張維賢。
    前面幾位大家都熟,而最後這位張維賢,是最高世襲公爵,他的祖先,就是跟隨明成祖朱棣靖難中陣亡的第一名將張玉。
    也就是說,四個人里除楊漣外,職務最低的是部長。我又查了一下年齡,最年輕的楊漣,當時也已經四十八歲了,看來人急眼了,還真敢拼命。
    就這樣,朱由校在這幫老干部的簇擁下,離開了乾清宮。他們的目標,是文華殿,只要到達那里,完成大禮,朱由校就將成為新一代的皇帝。
    而那時,李選侍的野心將徹底破滅。
    當然,按照電視劇邏輯,壞人們是不會甘心失敗的,真實的歷史也是如此。
    畢竟老胳膊老腿走不快。很快,大臣們就發現,他們被人追上了。
    追趕他們的,是李選侍的太監。一個帶頭的二話不說,惡狠狠地攔住大臣,高聲訓斥︰
    “你們打算把皇長子帶到哪里去?”
    一邊說,還一邊動手去拉朱由校,很有點動手的意思。
    對于這幫大臣而言,搞陰謀、罵罵人是長項,打架是弱項。于是,楊漣先生再次出場了。
    史無前例的轎夫組合
    他大罵了這個太監,並且鼓動朱由校︰
    “天下人都是你的臣子,何須害怕!”
    一頓連罵帶捧,把太監們都鎮住了,領頭的人見勢不妙,就撤了。
    這個被楊漣罵走的領頭太監,名叫李進忠,是個不出名的人。但不久之後,他將更名改姓,改為另一個更有名的名字——魏忠賢。
    在楊漣的護衛下,朱由校終于來到了文華殿。在這里,他接受了群臣的朝拜,成為了新的皇帝,史稱明熹宗。
    明熹宗朱由校
    這就算即位了,但問題在于,畢竟也是大明王朝,不是雜貨鋪,程序還要走,登基還得登。
    有人建議,咱就今天辦了得了,可是楊漣同志不同意。這位仁兄認定,既然要登基,就得找個良辰吉日,一查,那就九月初六吧。
    這是一個極為錯誤的決定。
    今天是九月初一,只要皇長子沒登基,乾清宮依然是李選侍的天下。而且,她依然是受命照顧皇長子的人,對于她而言,要翻盤,六天足夠了。然而楊漣本人,卻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就在他即將步入深淵的時候,一個人拉住了他,並且把一口唾沫吐在了他的臉上。
    這個人的名字,叫做左光斗。
    左光斗,字遺直,安徽桐城人。萬歷三十五年(1607)進士。現任都察院巡城御史,楊漣最忠實的戰友,東林黨最勇猛的戰士。
    雖然他的職位很低,但他的見識很高。剛一出門,他就揪住了楊漣,對著他的臉,吐了口唾沫︰
    “到初六登基,今天才初一,如果有何變故,怎麼收拾,怎麼對得起先皇?!”
    楊漣醒了,他終于明白,自己犯下了一個不可饒恕的錯誤。
    皇長子還在宮內,一旦李選侍掌握他,號令群臣,到時必定死無葬身之地!
    但事已至此,只能明天再說,畢竟天色已晚,皇宮不是招待所,楊大人不能留宿。無論如何,必須等到明天。
    楊漣走了,李選侍的機會來了。
    當天傍晚,朱由校再次來到乾清宮。他不能不來,因為他父親的尸體還在這里。
    可是他剛踏入乾清宮,就被李選侍扣住了。尸體沒帶走,還搭進去一個活人。
    眼看顧命大臣們就要完蛋,王安又出馬了。
    這位太監可謂是智慧與狡詐的化身,當即挺身而出,去和李選侍交涉。說被人搶過一次,總該長點記性吧,可是王安先生幾番忽悠下來,李選侍竟然又交出了朱由校。
    這是個很難理解的事,要麼是李小姐太弱智,要麼是王太監太聰明,無論如何最終的結果是,李選侍失去了一個機會,最後的機會。
    因為第二天,楊漣將發起最為猛烈的進攻。
    九月初二。
    吏部尚書周嘉謨和御史左光斗同時上疏,要求李選侍搬出乾清宮。
    這是一個十分聰明的戰略。因為乾清宮是皇帝的寢宮,只要李選侍搬出去,她將無法制約皇帝,失去所有政治能量。
    但要趕走李選侍,自己動手是不行的,畢竟這人還是後妃,拉拉扯扯成何體統?
    經過商議,楊漣等人統一意見︰讓她自己走。
    左光斗主動承擔了這個艱巨的任務,為了徹底趕走這個女人,他連夜寫出了一封奏疏,一封堪稱惡毒無比的奏疏。
    文章大意是說,李小姐你不是皇後,也沒人選你當皇後,所以你不能住乾清宮,而且這里也不需要你。
    然後他進一步指出,朱由校才滿十六歲,屬于青春期少年,容易沖動,和你住在一起是不太合適的。
    話說到這里,已經比較露骨了。
    更露骨的還在後面。
    在文章的最後,左光斗寫出了一句畫龍點楮的話︰
    “武氏之禍,再現于今,將來有不忍言者!”
    所謂武氏,就是武則天。也就是說,左光斗先生擔心,如此下去,武則天奪位的情形就會重演。
    如果你認為這是一句非常過分的話,那你就錯了。事實上,是非常非常過分,因為左光斗是讀書人,有時候,讀書人比流氓還流氓。
    希望你還記得,武則天原先是唐太宗的妃子,高宗是太宗的兒子。
    後來,她又成了唐高宗的妃子。
    現在,李選侍是明光宗的妃子,熹宗是光宗的兒子,後來……
    所以左光斗先生的意思是,李選侍之所以住在乾清宮,是想趁機勾引她的兒子(名義上的)。
    李選侍急了,這很正常,你看你也急,問題在于,你能咋辦?
    李選侍想出的主意,是叫左光斗來談話。事實證明,這是個不折不扣的餿主意,因為左光斗的回答是這樣的︰
    “我是御史,天子召見我才會去,你算是個什麼東西(若輩何為者)?”
    九月初三。
    左光斗的奏疏終于送到了皇帝的手中,可是皇帝的反應並不大,原因簡單︰他看不懂。
    拜他父親所賜,幾十年來躲躲藏藏,提心吊膽,兒子的教育是一點沒管,所以朱由校小朋友不怎麼讀書,卻很喜歡做木匠,常年鑽研木工技巧。
    幸好,他的身邊還有王安。
    王太監不負眾望,添油加醋解說一番,略去兒童不宜的部分,最後得出結論︰李選侍必須滾蛋。朱由校決定,讓她滾。
    很快,李選侍得知了這個決定,她決定反擊。
    九月初四。
    李選侍反擊的具體形式,是談判。
    她派出了一個使者,去找楊漣,希望這位鋼鐵戰士會突然精神失常,放棄即將到手的勝利,相信她是一個善良、無私的女人,並且慷慨大度地表示,你可以繼續住在乾清宮,繼續干涉朝政。
    人不能愚蠢到這個程度。
    但她可以。
    而她派出的那位使者,就是現在的李進忠,將來的魏忠賢。
    移宮案始末
    這是兩位不共戴天的死敵第一次正面交鋒。
    當然,當時的楊漣並沒有把這位太監放在眼里,見面二話不說︰
    “她(指李選侍)何時移宮?”
    李進忠十分客氣︰
    “李選侍是先皇指定的養母,住在乾清宮,其實並沒有什麼問題。”
    楊漣很不客氣︰
    “你給我記好了,回去告訴李選侍,現在皇帝已經即位,讓她立刻搬出來,如果乖乖听話,她的封號還能給她,如果冥頑不靈,就等皇帝發落吧!”
    最後還捎帶一句︰
    “你也如此!”
    李進忠沉默地走了,他很清楚,現在自己還不是對手,在機會到來之前,必須等待。
    李選侍絕望了,但她並不甘心。在最後失敗之前,她決心最後一搏,于是她去找了另一個人。
    九月初五,登基前最後一日。
    按照程序規定,明天是皇帝正式登基的日期,但是李選侍卻死不肯搬,擺明了要耍賴。于是,楊漣去找了首輔方從哲,希望他能號召群臣,逼李選侍走人。
    然而,方從哲的態度讓他大吃一驚,這位之前表現積極的老頭突然改了口風︰
    “讓她遲點搬,也沒事吧(遲亦無害)。”
    楊漣憤怒了︰
    “明天是皇上登基的日子,難道要讓他躲在東宮,把皇宮讓給那個女人嗎?!”
    方從哲保持沉默。
    李選侍終于聰明了一次,不能爭取楊漣,就爭取別人,比如說方從哲。
    因為孤獨的楊漣,是無能為力的。
    但她錯了,孤獨的楊漣依然是強大的,因為在他的心中,始終都留存著一個信念︰
    參考消息
    大明女將秦良玉
    這時候,還有另外一個女人也在喊打喊殺,只不過地點在很遠的邊界——遼寧。秦良玉,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女將之一,因為屢立戰功而授三品。作為在男性社會中活躍的女人,她不止驍勇善騎射,更是治軍有方、紀律嚴明。秦家數代效力軍中,秦良玉的兄弟都跟她同一部隊,不過打架沒她猛,布陣沒她行,治軍沒她嚴明,故而只好甘拜下風。幾人每次出征時,都是秦良玉為正,她哥秦民屏為副,而她弟弟秦邦屏(天啟元年戰死)只能當個小跑腿的。
    當我只是個小人物的時候,光宗體諒我的激奮,接受我的意見,相信我的才能,將身後之事托付于我。
    所以,我會竭盡全力,戰斗至最後一息,絕不放棄。
    因為光宗的信任和尊重。
    在這最後的一天里,楊漣不停地到內閣以及各部游說,告訴大家形勢危急,必須立刻挺身而出。整整一天,即使遭遇冷眼,被人譏諷,他依然不斷地說著,不斷地說著。
    最終,許多人被他打動,並在他的率領下,來到了宮門前。
    面對著陰森的皇宮,楊漣喊出了執著而響亮的宣言︰
    “今日,除非你殺掉我,若不移宮,寧死不離(死不去)!”
    由始至終,李選侍都是一個極為貪婪的女人,為達到目的,可以不擇手段,不顧一切,虐待朱由校的母親,逼迫皇帝,責罵皇長子,只為她的野心和欲望。
    但現在,她退縮了,她決定放棄。因為她已然發現,這個叫楊漣的人,是很勇敢的,敢于玉石俱焚,敢于同歸于盡。
    無奈地嘆息之後,她退出了乾清宮。從此,她消失了,消失得無影無蹤。她或許依然專橫、撒潑,她已無關緊要。
    隨同她退出的,還有她的貼身太監們,時移勢易,混口飯吃也不容易。
    然而一位太監留了下來,他知道,自己的命運還未終結,因為他已經發現了一個新的目標——另一個女人。從這個女人的身上,他將得到新的前途,以及新的名字。
    參考消息
    李選侍
    李選侍搬出乾清宮,成為明宮三大案中的“移宮案”,其中離奇曲折、荒誕怪異之處堪稱經典。而李選侍終于在故事接近尾聲的時候鬧出了最後一個穿越了歷史的笑話︰她的貼身太監在邁出乾清門的時候,可能被兩旁的侍衛搞得太緊張,身上啪唧的掉出來一樣東西︰金寶。地球人都知道金寶是干嘛的,懷里藏金寶,您什麼意思?于是連一貫怕李選侍怕的要死的朱由校也怒了,行了您哪,皇貴妃您也別要了,老實貓著吧!天啟二年,李選侍封宸妃,稱西李。
    朱翊鈞大事記
    朱常洛大事記
